自公开抛出"两个中国"的主张后,李登辉便加紧推行其分割中国主权的图谋。1993年6月9日,李登辉召集党政高层决策会议,讨论"参与联合国"的方案,并下达了全面推动"参与联合国"的"动员令"。与此同时,李登辉还积极推行所谓"务实外交",即以独立的"主权国家"名份与各国发展关系,拓展所谓"国际生存空间",妄图借国际力量达到分裂祖国的目的。早在其就职三周年的记者招待会上,李登辉就明确表示:"在目前的情况下,必须把务实外交和大陆政策两项同时来考虑,找出恰当的策略","务实外交以及大陆政策事实上是相互制约的,就是相互牵连的一个非常复杂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应该不断地找出自己本身的筹码在哪里,我们的策略在哪里,找出恰当的方法来"。他甚至还说:"我们会找出对我们国际关系最有利的策略。"为了实行"务实外交",拓展台湾的"国际生存空间",李登辉"不在乎头衔",不计较有没有礼炮、地毯,不惜花费巨资购买"务实外交"的"门票",连续几年打着各种旗号频频出动:1992年2月,以"度假外交"之名访问了菲律宾、印尼和泰国,"做了很多不能说的事",实现了其所谓"破冰之旅"。1994年5月,扯着"典礼外交"的幌子,赴尼加拉瓜、哥斯达黎加、南非和斯威士兰四国访问,自称利用各种场合"增加了台湾在国际间的出现率",是一次颇费心机的"跨洲之旅"。1995年4月,又以"私人度假"的名义。访问了约旦等。这次遭遇"冷落"的中东之行,被报界戏称为"沙漠之旅"。而这次6月以所谓"私人身份"访问美国,参加康奈尔大学的毕业典礼,是李登辉推行所谓"务实外交"、分裂祖国的重要步骤。他公开承认:他这次访美"最重要的事情是表明中华民国的存在"。
李登辉这次访美之所以能够得以实现,是与美国国会与政府中一些反华分子的活动分不开的。多年来,美国虽然口口声声承认只有一个中国,但骨子里并不愿意中国统一,一有机会就寻找借口,制造"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企图永远把台湾当成美国"不沉的航空母舰",以保持其在东太平洋的战略地位。近年来,海峡两岸关系有了新的发展,特别是江泽民主席发表关于祖国和平统一的八点主张以后,两岸关系进一步缓和,经贸往来和各个领域的交流都出现了好势头。这是美国所不愿看到的。美国允许李登辉访美,其用心是干扰和破坏两岸关系的发展,为中国和平统一制造障碍。
对于李登辉等人与美国有关方面为实现访美目的进行的频频联系,中国方面一直表示极大的关注。美国方面也深知允许李登辉这样身份的人对美进行所谓"私人访问",有违于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的根本原则,是对国际外交准则的公然践踏;并因损害中国主权和破坏中国和平统一大业而必然会遭到中国人民的坚决反对,所以一直在是否批准李登辉访美问题上闪烁其词。早在5月22日美国国务院宣布克林顿总统已决定批准台湾的李登辉今年6月到美国作"私人访问"之前不久,美国国务卿克里斯托弗在国会作证时还说,给李登辉发签证同美台关系的非官方性质"不相符"。就在此两个星期之前,美国国务院在一项有关声明中还坚持认为,同意李登辉访美将给美国外交政策带来"严重后果",这种访问不管是不是以私人性质进行,都将危及美国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官方关系这一美国外交政策的重要支柱。然而转身就在宣布美允许李登辉访美的新闻发布会上,美国国务院发言人伯恩斯就又宣称,美国准许李登辉来美进行这次访问"符合美国与台湾保持非官方关系的政策"。
美国这种损害中国国家主权、伤害中国人民情感的行径,必然遭到中国政府和人民的强烈不满与抗议。5月23日,即美国国务院宣布克林顿总统已决定批准李登辉访美的第二天,中国外交部便发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声明》,表示中国政府和人民对此事的极大愤慨,并向美国政府提出强烈抗议。《声明》指出:"台湾问题一直是影响中美关系的关键问题。经过双方长期努力,中美两国在三个联合公报中确立了处理台湾问题的根本原则,美国政府就台湾问题作出明确承诺,承担了庄严义务。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并承认中国的立场,即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在此范围内,双方同意,美国人民将同台湾人民继续保持文化、商务和其他非官方关系。""‘十分清楚,美国只能同台湾保持非官方的关系和往来,任何与此相悖的行为都将直接损害中美关系的基础。""美国政府声称,李登辉是对美国进行所谓’非官方的、私人的‘访问。稍有常识的人都知道,由于李登辉的身份,不论他以什么名义和方式访美,都必将造成’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的严重后果。""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代表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这是联合国和包括美国在内的国际社会所公认的事实。台湾问题事关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和平统一大业,在这个涉及中国根本利益的重大原则问题上,中国政府的立场是坚定不移的。任何企图损害中国主权,制造’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的行为都是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绝对不能接受的。""中国政府重视中美关系","然而,发展中美关系要讲原则,需要双方作出努力。我们要求美国政府能从中美关系大局出发,立即取消允许李登辉访美的错误决定,重新回到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的正确道路上来。如果美方错误地估计形势,一意孤行,必将给中美关系带来严重损害,由此产生的一切后果应完全由美国政府承担"。
同一天,国务院副总理兼外长钱其琛召见美国驻华大使芮效俭,就美国政府允许李登辉访美,代表中国政府向美提出强烈抗议。钱其琛表示:台湾问题涉及中国的主权、领土完整、和平统一大业,牵动着12亿中国人民的感情。任何国家损害中华民族根本利益的行动,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都是坚决不答应的。我们再次郑重要求美国政府认真考虑允许李登辉访美的后果,立即纠正错误。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外事委员会在23日就美国政府允许李登辉访美发表声明。《声明》指出:"美国政府企图以所谓国会的’压力‘为它这一严重损害两国关系的行径开脱,这完全是徒劳的。"并表示"坚决支持中国政府的严正立场,强烈要求美国政府立即取消允许李登辉访美的错误决定"。
月24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外事委员会也发表严正声明。《声明》表示:"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的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人民团体、各族各界代表,以及台湾同胞、香港同胞、澳门同胞和归国侨胞的代表坚决支持我国政府的严正立场,并对美国政府损害中国主权、破坏中国和平统一大业的恶劣行径表示极大的愤慨和强烈的谴责。"
月26日,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发言人,就李登辉拟到美国进行所谓"私人访问"一事发表谈话,强烈抨击这一置民族大义于不顾、肆无忌惮地制造"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的行为,并对美国政府干涉中国内政和破坏中国和平统一大业、公然允许李登辉赴美活动,表示极大义愤。
这一天《人民日报》发表题为《严重而危险的倒退》的评论员文章。"希望美国政府能从中美关系的大局出发,立即取消允许李登辉访美的错误决定,不要犯历史性错误。"
外交部发言人沈国放这天在北京宣布:针对5月22日美国政府宣布允许李登辉访问美国,损害了中国主权,违反了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的原则,给中美关系造成严重损害。中国政府决定推迟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迟浩田原定今年6月对美国的访问。李贵鲜国务委员及空军司令员于振武也已分别中止了对美国的访问。基于同样理由,5月28日沈国放在北京再次宣布,中国政府决定推迟中美关于"导弹及其技术控制制度"和核能合作的专家磋商。美国军控与裁军署署长和负责政治、军事事务的助理国务卿帮办原分别定于6月和7月来华的访问也被要求推迟。
后来的事实表明,李登辉正是借助这次访美,挟洋人以自重,企图借此把台湾作为一个"主权国家"推向国际社会。6月,李登辉借美国政府允许他以"私人身份"参加康奈尔大学毕业典礼之机,利用美国为他提供的讲坛,在康奈尔大学发表了题为《民之所欲,长在我心》的演讲,散布他分裂祖国的言论,一次不提一个中国,却多次使用"中华民国在台湾"和"在台湾的中华民国"的说法。表明美国对台湾分裂势力的纵容。
自美国政府允许台湾的李登辉以"私人身份"访问美国后,中美关系进入了低潮时期。
高校招生和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
在普通高校招生和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基础上,1995年,国家教委决定进一步加大这项改革的力度,并制定具体规定如下:(1)尊重考生志愿,保护考生选择志愿的权利;(2)实行招生"并轨"的高等学校,可以自主决定其专业在文史类考生中招生,或在理工类考生中招生或文理兼收;(3)向学生收取费用的标准应考虑到学生家庭的承受能力,不宜过高;(4)所有高校必须严格按国家下达的计划招生,并不得以任何形式降低录取分数标准,收取考生家长或单位的"赞助费"、"学校建设费"等各种名目的费用;(5)未经国家教委批准或准予备案的学校,不得招收保送生;(6)委托培养和自费生的录取标准,应严格按国家教委规定执行,若按分数标准录取不能满额时,应减招;(7)为减少因改革试点而引起的招生录取过程中增加的复杂性,今年高等学校招生来源计划中暂取消机动数;(8)中央部门所属普通高校中,毕业生就业途径的行业特点明显或有特殊要求的学校,"并轨"以后所招的学生,毕业时可以规定原则上在本系统、本行业范围内自主择业,并在条件成熟后逐步过渡到大多数毕业生自主择业。
这一规定完善了深化高校招生和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配套措施,有力地促进了改革方案的实施。
高校招生和毕业生就业在建国后的数十年间,一直是由国家负责。学生参加统一考试按照国家计划进行录取,有了计划的学生一经毕业,便可得到规定的干部身份及一份相应的工资基金。这种"铁饭碗"的制度,影响了人才的合理使用,影响了学生学习求知的积极性,影响了学校办学的积极性,也影响了用人单位吸引和择优选用急需人才。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这种计划经济时全由国家负责的制度已越来越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从1983年开始,尤其是1985年以来,国家开始对高校招生和毕业生就业制度分步骤、分层次地进行改革。
年5月27日,中共中央颁布《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这是发展我国教育事业的纲领性文件。《决定》指出:"要改革大学招生的计划制度和毕业生分配制度。改变高等学校全部按国家计划统一招生,毕业生全部由国家包下来的分配办法。"同时提出三种办法:(1)国家计划招生。做好发展高等教育的总体规划和人才需求的中长期预测,努力克服招生计划同国家远期和近期需要脱节的状况。这部分学生的毕业分配,实行在国家计划指导下,由当事人选报志愿、学校推荐、用人单位择优录用的制度。(2)用人单位委托招生。这种办法成为国家招生计划的重要补充。(3)在国家计划外招收少数自费生。这部分学生毕业后可由学校推荐就业,也可以自谋职业。这项决定为高校招生和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深化,并逐步过渡到按需招生、自主择业的制度奠定了基础。
年以后,国家计委分管的毕业生计划工作移交国家教委,循序渐进地进行改革工作。首先把过去全部由政府部门少数人编制的分配计划,改为由主管部门和高校上下结合的办法;其次是在落实计划的办法上,实行了"供需见面",使计划尽可能科学、合理、符合实际;三是在上海交大和清华大学等少数学校中进行了一定范围内双向选择的改革试点。
年3月,国家教委提出的《关于改革高等学校毕业生分配制度的报告》及《高等学校毕业生分配制度改革方案》由国务院批转。这个改革方案带有过渡性质,人们称之为"中期改革方案"。方案的基本点是将招生、拨款、建立奖学金、收培养费与毕业生就业结合起来,逐步将毕业生就业计划分配制度改变为社会选择就业制度,以调动学校、学生和用人单位的积极性,使高等教育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
这一方案的主要内容有:(1)高等学校的招生分为国家任务计划和社会调剂性计划两部分;(2)国家任务招生计划招收的学生,培养费由国家提供,学生上学一般应交学杂费,毕业后可在国家就业方针、政策指导下,按照有关规定,在一定范围内选择职业,用人单位择优录用;(3)师范、农林、体育、民族、航海专业的学生可按规定享受专业奖学金,免交学杂费,毕业后在本系统、本行业以内择优录用。对矿业、地质、水利、石油等部门及工作、生活条件比较艰苦的地区所需要的毕业生可根据工作需要实行定向招生,设立定向奖学金,免交学杂费,毕业后在定向的行业或地区内择优录用;(4)国家还要制订部分年度指导性就业计划,鼓励国家任务招收的学生,毕业后到企事业单位就业,也可以考任国家公务员。毕业生若被经营性单位录用,学校可以接受录用单位的适当资助;(5)毕业生经学校推荐以及用人单位"双向选择"后,未被录用的毕业生,介绍回家庭所在地自谋职业;(6)联合办学、委托培养的学生,按学校、学生、委托单位三方签定的合同规定的去向就业;(7)自费生按学校规定缴纳培养费,毕业后自主择业,也可以由学校推荐就业。
这一方案,包括了招生、收费和就业几个方面的改革。当年,国家教委直属院校、机电部、北京市等部委、省市所属学校共100多所在招生时宣布实施"中期改革方案"。其他学校也陆续逐步实施。实施改革的院校当年招生的学生于1993年毕业后按照"中期改革方案"的就业模式就业,完成了高校毕业生就业从"切块计划,供需见面"到"双向选择,适当定向"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