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0月12日至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正式代表1989名,特邀代表46名,代表全国5100万党员。大会的主要议程是:听取和审查十三届中央委员会的报告;审查中央顾问委员会的工作报告;审查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的工作报告;审议并通过《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选举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选举新的一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江泽民受十三届中央委员会委托,向大会作了题为《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的报告。报告分四部分:(1)十四年伟大实践的基本总结;(2)九十年代改革和建设的主要任务;(3)国际形势和我们的对外政策;(4)加强党的建设和改善党的领导。江泽民在报告中对十四年的伟大实践作了系统的深刻的总结,并提出,只要坚持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第二步、第三步战略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
江泽民在报告中根据邓小平视察南方谈话的丰富内容和精神实质,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从九个方面作了新的科学概括和系统阐述。在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问题上,强调走自己的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在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问题上,作出了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强调这是一个至少上百年的很长的历史阶段,制定一切方针政策都必须以这个基本国情为依据,不能脱离实际,超越阶段。在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问题上,强调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这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和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要求。判断各方面工作的是非得失。归根到底,要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为标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在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问题上,强调改革也是一场革命,也是解放生产力,是中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改革的目标,经济上是在坚持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经济成分和分配方式为补充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政治上要以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为主要内容,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精神上要以"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为目标,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外部条件问题上,指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两大主题,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强调要实行对外开放。吸收和利用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所创造的一切先进文明成果来发展社会主义。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政治保证问题上,强调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恩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这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健康发展的保证。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步骤问题上,提出基本实现现代化分三步走。要抓住时机,争取每隔几年上一个台阶。要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以带动越来越多的地区和人们逐步达到共同富裕。在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问题上,强调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必须改善和加强自身建设,必须依靠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必须依靠各族人民的团结,必须依靠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最广泛的统一战线。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是社会主义祖国的保卫者和建设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在祖国统一问题上,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创造性构想。报告还指出。这一理论还有其他许多内容,还要在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中,在实践检验中继续丰富、完善和发展。
江泽民在报告中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作了高度评价。指出,这一理论是马列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全党全国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最可珍贵的精神财富。它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用新的思想、观点,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江泽民在报告中明确提出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的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个崭新的完整的概念,就是要把公有制的优越性与市场经济对资源的优化配置有效地结合起来。在所有制结构上、在分配制度上、在宏观调控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体现了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特点。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标志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建设进人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它不仅能极大地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而且还大大丰富和发展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也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突破和发展。
江泽民在报告中系统部署了90年代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主要任务。指出,我们要在90年代把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最根本的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加快改革开放,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同时,要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全面进步。为实现这个目标,江泽民提出了90年代要实现的10项任务。
此外,江泽民在报告中分析了国际形势和我们的对外政策;提出加强党的建设和改善党的领导问题。
大会讨论并通过了关于十三届中央委员会报告的决议。大会还讨论并通过了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大会通过了关于中央顾问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和关于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同意关于不再设立中央顾问委员会的建议。
大会经过充分酝酿和民主选举,选举出189位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委员,130位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选举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108人。10月19日十四届一中全会在北京举行。全会选举了中央政治局委员、候补委员,选出政治局常委:江泽民、李鹏、乔石、李瑞环、朱镕基、刘华清、胡锦涛。总书记江泽民。中央书记处书记:胡锦涛、丁关根、尉健行、温家宝、任建新。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刘华清、张震为副主席。全会批准尉健行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
党的十四大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继往开来、团结奋进的一次重要会议。这次大会所系统阐述和确立的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及其在全党的指导地位,以及大会明确提出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对于把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胜利推向前进,发挥了重要作用。
以邓小平1992年初重要谈话和中共十四大为标志,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银河-Ⅱ"10亿次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
11月19日,由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研究所研制的、标志着我国大型科学工程运算和大规模数据处理有重大突破的"银河-Ⅱ"10亿次巨型计算机,在长沙通过国家技术鉴定。
"银河-Ⅱ"计算机是我国第一台通用10亿次并行巨型机。该机为共享主存紧耦合4处理机系统结构,主频50兆赫,基本字长64位,主存容量256MB,拥有2个独立的输入输出子系统,可进行每秒10亿次以上的运算操作,综合处理能力10倍于1983年诞生的"银河-Ⅰ"亿次巨型计算机。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原来每秒运算操作1亿次的"银河-Ⅰ"亿次计算机已不适应变化的形势需要。没有新一代巨型机,我们的中长期天气数值预报无法进行,石油勘探、地震监测中的大量数据无法处理,核物理、航空航天、遗传工程等领域的发展也受到制约。我国的建设事业呼唤着巨型计算机的诞生。而西方发达国家在高科技领域对发展中国家奉行一贯的垄断政策。它们对巨型机实行严密的技术封锁,卖给我们的都是最低档次或者淘汰的产品。
严峻的现实告诉我国计算机专家,要研制出更高档次的巨型机还得依靠自己的力量。1986年2月,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研究所的3位教授联名给党中央写信,建议研制我国10亿次巨型计算机。他们的建议得到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和国防科工委的大力支持。此后,作为国内急需用户的国家气象局于1988年3月12日同国防科技大学正式签定了研制"银河一Ⅱ"巨型机的合同书。从此,一场规模空前的10亿次巨型机研制工程在国防科大拉开了序幕。
为了使"银河-Ⅱ"比"银河-Ⅰ"有一次大的飞跃,国防科大的研制者们决定在国内首次采用50兆赫的工作频率和4个高性能处理机并进行处理结构。50兆赫,这就是说,计算机要在1秒钟内完成5000万个动作,而完成每个动作的时间(周期)仅为20个毫微秒。1秒等于10亿个毫微秒,光在1米导线上的传播时间为33个毫微秒,电信号在导线中传输约是66个毫微秒,要达到50兆赫的主频,"银河-Ⅱ"是在和光比速度。因此,主机器的每条走线,每个焊点,甚至每个器件的布局都要进行严格计算。按设计要求,"银河-Ⅱ"插件印刷电路板全部采用超高速表面安放电路,双面高密度组装。其布线复杂度系数比国际上公认的高难布线电路板要高出1倍。而且,为了保证整机的高速工作主频,设计时需要对插件板网络中十几万个信号传输路径,数以十万计的电路——进行传输时间分析和准确计算。既要满足时间指标,又要百分之百地布通所有连线。要完成这一高难度的复杂设计,唯一的出路就是用计算机来设计计算机。"银河-Ⅱ"的工程设计片主任设计师李思昆教授,从1984年起组织攻关队伍,经过近10年的刻苦钻研,先后攻克了逻辑图输入、逻辑模拟、交互布局自动布线等六大技术难关,终于完成了主要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被称为CAD的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为"银河-Ⅱ"的快速上马立下了头功。
担任"银河-Ⅱ"机硬件片主机部分的主任设计师带领科研人员一次又一次地进行优化设计,使"银河-Ⅱ"的插件方案,比设计时的方案,减少了1/3,在其性能比"银河-Ⅰ"高出10倍的情况下,体积却比"银河-Ⅰ"大为缩小。最后测试证明,4机并行的"银河-Ⅱ"平均加速比达到3537,最高达38。也就是说,4台处理机并行可以顶3537个单处理机,而利用效率达到90%以上。这是一项国际指标,它表明,我国多机并行技术,已进入世界先进行列。负责"银河-Ⅱ"系统软件设计重任的谈正信,曾是"银河-Ⅰ"的干将之一,1988年由于家庭困难调回上海。当他听说"银河一Ⅱ"巨型机的研制任务后,立即飞回长沙,一千就是3年,没有聘金,没有特殊待遇,但他带领科研人员兢兢业业,使"银河-Ⅱ"系统软件设计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银河-Ⅱ"不仅吸引了国内的学者,也吸引了留学归来的窦文华、龚正虎等3位副教授。这3位专攻计算机网络的学者凑到一起,决心要为"银河-Ⅱ"开发一套高速网。如果把"银河-Ⅱ"中的数据流比作现代化城市里的汽车和人流,那么高速网就像城市里的高速交通网。经过4年多的努力,国内第一条高速网便建成了。
把数千张设计图纸变成实物的是曾参与并圆满完成过我国向南太平洋发射第一枚远程运载火箭试验任务的高级工程师苏长青任厂长的银河计算机厂。"银河-Ⅱ"整机需要生产近千块印制电路板,每一块板子由12~14层密如蛛网的电路构成。整机电路有几百万个焊点和数万条底板连线,仅各种电源就有几十个。哪怕一丁点儿生产工艺上的失误,都会影响到整个系统工程的正常运转。苏厂长带领100多名干部职工翻资料,做试验,他们高标准、严要求,认真工作,终于在1991年2月,"银河-Ⅱ"主机小系统调试成功;1992年5月主机人系统调试成功。"银河-Ⅱ"在国外先进国家至少需要5年才能完成,可在他们手里,仅用4年就站起来了。
年11月19日,在国防科大计算机所会议室里,来自全国4个单位的专家,在分8个组对"银河-Ⅱ"18个课题的分别鉴定以后,鉴定委员会主任、我国著名计算机专家张效祥宣布:"银河-Ⅱ"在总体技术性能指标上达到国际80年代中后期同类性能巨型机的先进水平,通过了鉴定。
"银河-Ⅱ"巨型机获得成功并通过国家技术鉴定,这是我国高科技领域取得的又一重大成果,标志着我国高性能计算机技术的又一大进步。它再次缩小了我国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做出了巨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