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底,奉鲁军阀逼近北京。这时,段祺瑞以及皖系政客还想再进行一次政治投机,于是他们在北京策划赶走国民军的阴谋。为此,段祺瑞以北京警卫司令这一要职为饵,引诱唐之道脱离国民军,开回北京。并指使王士珍组织所谓"京师保安会",以便接替国民军维持北京的社会治安。同时,段祺瑞还企图获得张作霖的支持,指派吴光新在天津与张学良保持经常联系,准备在必要时迎接奉军人京,以此维持其统治并达到以张制吴的目的。还把曾担任过执政府卫队队长的戴光升调回北京,准备采取非常手段,出其不备逮捕国民军将领鹿钟麟,然后,与奉军里应外合赶走或消灭北京的国民军。但是,他的这一企图被国民军获悉。在全国讨段形势的推动下,国民军将领鹿钟麟当机立断,先发制人,于4月9日夜命令关闭北京城门,切断电话,并派第十师师长门致中率领部队分别包围吉兆胡同段祺瑞住宅、铁狮子胡同国务院住地和中南海等地,缴了卫队的枪械,准备逮捕段祺瑞等归案。可是,段祺瑞及皖系政客均已逃人东交民巷使馆区。4月10日,鹿钟麟通电全国,指出"段祺瑞自执政以来,祸国殃民,无所不至","其左右亲近皆安福余孽,逢奸长恶,违法营私,挑拨战争,涂炭生灵"。14日,逮捕杀人凶手卫队旅长宋玉珍及一团长、手枪队长、四连连长等人。国民军赶走了段祺瑞,恢复曹锟自由,电请吴佩孚进京主持一切。但这时,直奉军阀已在反赤的旗帜下达成谅解,联合起来共同向国民军进攻。因此,鹿钟麟的电请被吴拒绝。15日,奉军占领通州,吴军进抵西苑,国民军被迫撤出北京,退往南口。唐之道乘机进入北京,自任京师警卫司令。17日,段祺瑞宣布复职,遭到奉直两派军阀的反对。20日,段祺瑞被迫下野,由北京逃往天津。至此,执政府彻底垮台。4月下旬,直鲁联军进入北京。国民军8月在南口失败后,退往西北,北方革命运动暂时转入低潮。
"三一八"运动是第一次国共合作后北方人民和全国人民团结斗争的英勇行动,它阻止了帝国主义的联合侵略活动,促使了段祺瑞政府的垮台。
中山舰事件
中山舰事件又称"三二○"事件,是蒋介石于1926年3月20日阴谋制造的一起打击共产党人和国民党左派,扩充自己势力,以谋取革命领导权的反革命事件,是蒋介石背叛革命的第一个讯号。
中山舰事件的发生不是偶然的,它是蒋介石排斥异己,企图独揽政权、军权、党权的结果。1925年,暗杀廖仲恺事件发生后,许崇智、汪精卫、蒋介石组成一个特别委员会处理这次事件。鲍罗廷和蒋介石派胡汉民去了俄国。在一个月内,蒋介石又驱逐了他的对手、粤军名义上的指挥官许崇智。这样,国民政府主席兼军事委员会主席汪精卫便成了他进行权力角逐的对手。蒋介石利用黄埔军校校长的职位加大培植自己的派系势力。1926年1月他在对黄埔军校第三期学生训话时说:黄埔军校是国民党的中心,是国民党的基础,也是全国革命中心所在。他又把自己说成全党的中心人物。还说苏联顾问对他不诚,难以共事。在这之前军校的工作中,他建议校内共产党员的活动均应公开。以诚相待。如有国民党愿加入共产党的,应向校党部声明和请准。这就限制了共产党员的活动。在1926年国民党的"二大"中,蒋介石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步人中央领导地位和中央核心组织。接着又被任命为国民军军事总监(相当于后来的总司令),大大提高了他在国民党中的地位,也为蒋介石进一步夺权创造了有利条件。2月,蒋介石免去拥护汪精卫的第二师师长王懋功的职务,解送上海,使其远离广东,剪除了汪精卫的手臂。
中山舰就是当年陈炯明发动叛乱时孙中山避难的永丰舰。为了纪念孙中山这次蒙难,改名为"中山舰"。它是当时国民政府唯一的一艘装备完整的兵舰。但同时,由于管理不善,它成了国民党内军警机关水上走私的堡垒。李之龙当时是共产党员,任国民政府海军局政治部主任,代理局长,兼中山舰党代表。他的任职,未得到蒋介石的同意,是国民政府主席汪精卫和苏俄顾问研究决定,由中央军事委员会任命的。李之龙上任后,将走私之事报告了汪精卫,汪下令严禁军警机关走私,并令海军局厉行缉私。中山舰舰长欧阳琳辞职后,李之龙便兼任舰长。他立即整顿军纪、严禁海军官兵和缉私人员参与走私活动,使中山舰成为海上缉私的战斗堡垒和海军舰队的指挥舰。这无疑是对右派势力的一个极大威胁,也成为爆发中山舰事件的原因之一。1926年1月,海军局扣押虎门要塞司令、孙文主义学会重要分子陈肇英的走私舰"胜利号"。扣留了船员和船上人员,没收货物。国民政府军委会下令将陈肇英革职查办。李陈因此结仇。这一事件成为中山舰事件爆发的导火线。
蒋介石在发动"中山舰事件"前夕,"孙文主义学会"分子到处散布谣言,说共产党员要暴动,推翻国民政府,组织工农政府,共产党准备倒蒋,正在黄埔军校查帐,说蒋介石有贪污。以此惑众人心,煽动反共情绪。3月18日,"孙文主义学会"分子欧阳格(海军学校副校长),以黄埔军校驻省办事处的名义传达蒋介石的命令,发出致海军局紧急公函,通知海军局迅速派得力兵舰二艘开赴黄埔,听候差遣。下午7点,欧阳格派3人捎公函到李之龙寓所,恰好李之龙外出,由作战科长邹毅接函。李之龙回来后,邹毅报告说已通知宝壁舰准备前往,其余两艘唯有自由、中山舰可派。而自由舰当时刚从海南岛返回广州,机件有损,正在维修,难以及时开航。李之龙于是决定改派中山舰前往黄埔。这时,由于李之龙身兼数职,中山舰舰长之职已由副舰长章臣桐代理。李之龙以局长身份在派遣令上签了字,交中山、宝壁二舰执行任务。19日早晨,中山、宝壁二舰开赴黄埔,停在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大门的码头边,升火待令。蒋介石迟迟未上舰,邓演达等也均未闻有调舰之事。当天下午,因为苏俄顾问团要参观海军舰队,李之龙立即打电话给蒋介石,询问他是否要舰急用。蒋介石同意调回。得到他的允许之后,李之龙又将二舰调回舰队,参加南海的舰队检阅活动。这就是李之龙派中山、宝壁二舰开赴黄埔的经过。但是旋即,广州城内即有"共产党阴谋暴乱,李之龙唆使舰队造反"、"中山舰要炮轰黄埔,企图动员蒋校长,送往海参崴转莫斯科"的谣言。19日深夜,蒋介石驱车来到广州火车站附近的第一军经理处,王柏龄、陈肇英、欧阳格、吴铁城、徐桴、刘峙、蒋鼎文、惠东升已在等候。20日凌晨,蒋介石命令卫戍司令部参谋长以广州卫戍司令部名义实行全城戒严。之后,他又驱车前往设于广东造币厂的卫戍司令部,命令司令部秘书长兼军法处长马文东坐阵司令部,注视事态发展,并随时打电话向他报告情况。随后,惠东升指挥二师四团包围了东园省港罢工委员会,收缴了卫队的枪械。二师五团冲到东山,包围了苏俄顾问团住宅,收缴了顾问警卫团的武装。士兵的乱叫乱嚷惊醒了顾问人员。翻译给外界打电话也打不通了。顾问团住宅附近岗哨遍布,重兵包围,不准顾问人员出门,不准顾问人员到办公室办公,不准厨师上街买菜,顾问团负责人季山嘉带翻译到凉台上叫军队负责人答话,一位连长也只说是奉命执行保护顾问团的任务。公安局长吴铁城带领一个大队警察包围了国民政府主席汪精卫的住宅。汪精卫见警察参与事变,叫吴铁城答话,吴铁城也只说是奉蒋司令的命令,保护主席不被共产党暴乱的伤害。二师五团团长蒋鼎文带全团兵力冲进省议会大楼,占领海军局。当天在海军局机关值夜班的少许人员被解除武装,关禁起来。接着,蒋鼎文又派两营士兵开赴黄埔军校,监视军校教育长邓演达、军官团团长张治中等。欧阳格带了一部分警察和一个营,来到军舰停泊的码头,偷袭中山舰,解除了舰上水兵的武装,章臣桐被捕。刘峙、缪斌集合二师师部官兵训话,当场将在二师师部工作的共产党员40余人逮捕。陈肇英带特务10余人包围李之龙住房,将其逮捕。蒋介石还密令何应钦逮捕驻守潮汕的第一军中的共产党员,并取消第一军中的党代表制。
事件发生后的当天,周恩来带着4个卫兵去造币厂见蒋介石,询问缘由。蒋介石的理由是李之龙同汪精卫、季山嘉唆使中山舰炮轰黄埔,制造政变。随后,蒋介石又以现在中山舰案由不清为由,认为共产党员也都是嫌疑犯。这样,在第一军工作的共产党员被召来集中整训,身为第一军政治部主任的周恩来也被软禁了一天。周恩来从造币厂出来后,立即同毛泽东、陈延年等交换意见,商量对策。他们主张对蒋介石的举动进行有力回击。在与季山嘉面谈时,他们依然主张利用国民党内部的不和来反蒋。但以季山嘉为首的顾问刚认为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的基本指导思想就是支持蒋介石,实现国民革命。怍为中共中央领导人的陈独秀,在共产国际的权威与中国革命的现实之间,起初倾向于多数同志的建立一支独立的军事力量,同蒋介石斗争。而他本人未到广州,派彭述之来广州同国际代表商量,他的最初意见被共产国际代表全盘否决了。共产国际认为,现在的共产党一切都要服从国民党。在这几天前,一艘满载军事物资的苏俄兵舰驶进黄埔,陈独秀要求国际代表拨出5000支步枪武装广州已经组织起来的农民自卫军,不要把全部军用物资都送给蒋,这个要求也被拒绝了。彭述之回上海向陈独秀汇报情况之后,陈独秀又派张国焘来处理中山舰事件。张国焘认为李之龙不注意斗争策略,影响国共合作,反对营救李之龙。后来张国焘和刚从莫斯科来到广州的鲍罗廷向蒋介石让步。这样,蒋介石不仅在军事上得势,驱逐共产党员和解聘军事顾问季山嘉的初步目的也达到了。
月27日蒋介石在广州《民国日报》上发表"辟谣谈话",指出此次"三二○"事件纯属事出非常的行动,未及上报中央,现已将无罪嫌疑者释放,对于工人和顾问团的警戒纯属是为了保卫其安全,并且声明他联俄政策不会有变。并称所谓"谣言"纯属帝国主义及其走狗企图分裂革命势力的阴谋。这样,共产国际代表和一些人更加信任蒋介石。蒋介石本人也向国民政府呈文"自请从严处分";多次到汪精卫家解释误会,请他继续担任领导职务;并亲自到顾问团,承认擅自行动的错误。表示对肇事者从严处理。于是以"图谋不轨"的罪名,免除王柏龄的二师师长职务,驱逐陈肇英出广州,撤销欧阳格、吴铁城的一切职务,均送虎门要塞软禁。另一方面,蒋介石又操纵政治委员会于4月7日举行第128次会议,通过了所谓特别授予他考察任免第一军第二师、第二十师及军事政治学校各级党代表的权力。同日,他以加强革命军人之间的团结为借口,下达了关于黄埔军校《取消党内小组织校令》,宣布除了黄埔军校特别党部组织应由党部加强工作外,其余各种组织一律自行取消。因此,进步组织"青年军人联合会"也被迫解散。8日,蒋介石在军校又宣布第一军的党代表全体调回政治训练部再行训练。随后,他强迫第一军及军校中的共产党员撤出军队,从而夺取了第一军的军权。部分苏联顾问也被他辞退回国。蒋介石还利用这一事件,打击、孤立和分化了国民党左派,国民政府主席汪精卫见蒋介石大权已握,于4月中旬被迫离职出国。16日,蒋介石取代汪精卫,成为军事委员会主席。至此,蒋介石制造"中山舰事件"夺取军权的政治目标已完全实现。
邵飘萍被害事件
邵飘萍是清末民初中国著名的新闻记者和新闻学家,新闻业的巨子,北京《京报》的创办人。1926年4月26日,因秉笔直言而被军阀以"宣传赤化"的名义处死。成为我国新闻史上以言罹祸的惨烈事件之一。
邵飘萍,浙江东阳人,原名邵镜清,后改为振清,字飘萍,笔名萍、阿平、素昧平生。1886年10月1日,邵飘萍出生在一个教师家中。他从小就十分好学,14岁时考取秀才,18岁时考入浙江省唯一的大学浙江省高等学堂。在校期间他就经常为上海的《申报》写通讯。1908年毕业后回金华教书,同时兼任上海《申报》特约通讯员。1922年他辞去工作去杭州,被杭州《汉民日报》社长杭辛斋聘为《汉民日报》的主编。从此专事新闻工作。因反对袁世凯和贪官污吏而受袁的缉捕,遂于1914年逃亡日本,人政法学校学习。在日本期间,他和其他3个同学联手创办东京通讯社,为国内京沪著名报纸写揭露日本侵略野心和袁世凯卖国罪行的通讯。1916年回到上海,先后担任《申报》、《时报》、《时事新报》的主笔。他所发表的反袁政论,影响国内舆论界。袁世凯死后,《申报》社长史量才聘他为驻京特派记者,长驻北京。1918年7月,他在北京创办北京新闻编译社,同年又创办《京报》,自任社长。1919年五四运动时期,《京报》因大量揭露和攻击曹汝霖等的卖国罪行而触怒了段祺瑞政府,报社也遭查封,邵飘萍再度流亡日本。一年后,段祺瑞政府垮台,邵飘萍返回祖国,重新恢复《京报》的出版。1924年,经李大钊、罗章龙的介绍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积极支持群众反军阀而以身殉职。
邵飘萍的被杀主要是与他在《京报》的活动有关。《京报》于1920年9月7日复刊后,邵飘萍为办好这张报纸作了巨大的努力。他立志要促进中国报纸向现代新闻报纸的转变,增加新闻的量和新闻的真实性。《京报》复刊不足一月,便陆续刊登介绍苏维埃俄国革命历史、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造成就的文章,并连载了邵飘萍与吉人合编的《俄国革命史》、《俄国大学生与革新运动》等数十篇文章。为使"我国人亦渐明了俄国内部情形",还刊载了李大钊的《社会主义下的经济基础》、瞿秋白的《苏维埃俄罗斯之教育政策》等文,并在1922年下半年至1923年初集中报道了苏联的成就。1923年至1924年又先后两次出版马克思诞辰纪念特刊及列宁特刊,配合报道了北京各马克思主义研究团体的纪念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