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之,无论是学校还是家庭,抑或是社会,对90后群体而言都是非常重要的。教育不是单靠其中一项就可以完美完成的,需要家庭、社会和学校的通力配合,共同完成。学校教育是家庭教育的深化,家庭教育应和学校教育的理念达成一致,学校不能仅局限于学校本身对学生进行教育,应采取各种方法与学生家长进行联系,就教育方式和理念和家长进行有效沟通,避免家校观念的不一致而造成学生迷茫的情况出现。学校和社会也有不可分割的关系,学校是面向社会输送人才,是学生进入社会的过渡阶段。学校应与经济发展相结合,结合社会现实,培养各种实用型、复合型的人才。高校环境和社会环境相一致,才能保证教育环境的成功与和谐。反过来家庭是社会的组成部分,家庭和社会大环境也要相和谐,家庭发展与社会发展相一致,才能保证学生在社会的复杂环境中学会生存,学会保持清醒的头脑,融入社会、适应社会。
培养大学生诚信观的相关策略
诚信是道德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企业的诚信与否关乎企业的生存、发展,而大学生诚信与否与大学生前途亦息息相关。90后大学生群体肩负着建设祖国的重任,其道德品质不仅关乎社会的良性发展,而且和社会的和谐发展高度相关。在这种情况下,培养大学生良好的诚信观就非常紧迫且重要了。培养大学生良好诚信观需结合大学生生活现状和其思想现状,从教育和社会、家庭多方面进行协同发展。
一、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大学生诚信观的关键
90后大学生群体正处于价值观、世界观趋于成熟的阶段,其价值观正确与否直接关系着社会和谐程度。因为90后大学生群体是我国经济发展的生力军,其担负着21世纪祖国建设的重任。可以说,他们的思想和观念关系着我国的前途和命运。在这种情况下,高校应重视并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学生思想,并进一步提高学生认识。从具体授课内容来看,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大一课程中,诚信是作为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一部分内容,主要是讲诚实守信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和大学生与诚信道德。虽然在大一课程中涉及了诚信的相关内容,但是诚信教育不能仅局限于大一的课本,我们教育工作者应该将诚信内容贯穿于大学生的整个大学生涯。在思想政治课中,始终将诚信当做重要的一部分,从大一开始直到大四。
除了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外,还应让学生明确加强诚信品质的意义并因材施教。诚信教育在学生的不同阶段进行不同的且有针对性的学习。如在开学阶段侧重于理论教学,让学生明白在社会、学校中要秉承良好的诚信需要做到什么,注意做到什么。在大二和大三阶段,要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即将毕业的阶段,侧重于教导学生制作简历及面试时的诚信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教育工作者除了理论授课外,还应注重实践教学。教师要紧密联系社会实际情况,结合现实对社会诚信案例和不诚信案例进行讲解和分析,让学生从中获得启发。为了更好地提高教学成效,教师还可以安排实践活动,诸如带学生进入企业感受企业文化,感受诚信的重要性等。
二、发挥教育者的示范作用
教师除了讲解教学内容之外,还要做到言传身教。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也就是说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还要教会学生做人。要让学生真正体会到诚信的优良品质,教师本身需要用人格魅力、身体力行地用自己的行为去感化学生,让学生切实体会到诚信的重要性。作为培养国家栋梁的教育工作者,其被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作为培养国家人才的栋梁,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关系着国家的未来。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是保证高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方针政策,保持高校良好运行的重要前提和基础;也是学生思想和政治工作的灵魂指导者和指挥者。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可以发挥其言传身教的作用,对大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反之,如果教师自身都无法做好诚信做人、诚信做事的道德标准的话,又如何教育得了学生,如何让学生心服口服呢?所以高校应对教师素质进行明确要求,对教师行为进行量化考核,让教师通过自身的道德修养,锻炼成拥有高尚的道德品质的人群,真正做到"身正为范",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用自身行为去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三、完善学生各种考核制度
就培养良好的诚信观而言,完善考核制度主要是构建完善的诚信评价体制。具体而言,就是将各种行为量化,用他律机制严格要求学生。培养大学生诚信品质,除了思想政治教育和教师自身行为感化之外,还需要通过系列的考核机制和制度建设来进行约束。具体而言,高校一方面要完善监督机制,对大学生的各种行为进行监督,并采取奖惩并用的方法进行考核。另一方面,高校要重视网络信息的作用,利用网上平台和校园网的作用,宣传诚信的意义和作用。另外,模仿国外高校构建学生诚信档案也是非常必要的,主要包括大学生在学校期间的各种行为表现、品行说明和各种信用记录等,在信用档案中要涉及教师的评价和学校的评价等。这种诚信档案要如实记录学生在校期间的各种行为,让诚信档案成为学生进入社会的通行证,成为其个人的信用资源。
四、加强学风和校风建设
学校是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学校的学风和校风如何对学生的影响很大,一所学校的校风、学风如何,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一个有良好校风和学风的环境会陶冶学生的情操,影响学生的道德思维水平。而良好学风的构建需要学校通过各种宣传方式进行,例如各种展览、各种活动或是学校的广播台、校报等,均是很好的宣传方式途径。学校应当努力利用这些平台进行宣传。除此之外,高校还应开展以诚信为主题的系列教育活动,促进考风、学风、校风转变。例如采取专题报告、座谈、演讲、征文等方式,利用多媒体、网络等一切现代化技术手段进行形式多样、寓教于乐的诚信教育。
除了校风建设之外,高校还应加强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
让大学生正确理解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机制,指导毕业生如实正确填写毕业生推荐表和自荐表,加强毕业生就业协议书的管理,严格发放毕业生就业协议书,并建立毕业生签约管理系统。还要对毕业生进行必要的法制教育,让学生明白签订就业协议是一种法律行为,它是双方达成的民事合同,违反协议则要承担违约责任。
五、从社会角度打造诚信社会
从社会角度打造诚信社会,主要是指政府应该加大政务诚信建设,发挥引导榜样作用。具体而言,失信的严重程度取决于失信者的收益与惩罚成本的大小,即失信成本的高低。当进行信用欺诈几乎不用付出任何代价时,人们必定不会遵守已做出的承诺,而是肆意践踏诚信原则,损害他人的利益。但是,当失信成本被提高到"无利可图"的程度时,人们就不会再想着去进行信用欺诈了。因此,要想改变诚信缺失的现状,从制度层面上考虑,必须建立起一种失信惩戒机制,提高失信成本,从而推动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在全社会树立起保护诚信、倡导诚信的社会风尚。而要建立起这种惩戒机制,政府责无旁贷。政府构建完善的诚信体系对于社会来讲是非常必要的,有助于推动社会良性循环。另外,诚信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而政府在里面起到了主导作用,所以政府在其中的角色格外重要。尤其是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的逐渐完善,诚信的重要性亦日益凸显,在这种情况下,政府的引导作用也就非常重要了。
打造诚信社会除了政府应当采取有关措施外,公民自身道德素质的提高也是非常必要的。当前大学生诚信意识的培养和建立,除了需要学校应当予以重视之外,社会和媒体也应该通过各种方式引导公民树立诚信观念,以加强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当整个社会环境都非常和谐的时候,作为90后的大学生群体属于社会的一分子,自然也受社会影响而开始追求诚信、实践诚信、思考诚信了,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必然会受到正确的舆论引导而逐渐形成诚信的理念。
六、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我国历史悠久,在我国文学艺术的珍贵资源中,有很多具有中华传统美德的文化和精神。从我国传统文化中汲取有益的成分从而弘扬诚信意识,弘扬正气和美德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弘扬我国传统文化,从高校角度而言,应开设与传统文化有关的课程,为大学生了解传统文化创造条件。通过儒家或道家一些有益的思想,对大学生培养传统文化观念和精神,这种课程不仅能够引起大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帮助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还能让其领会其中最精辟的关于诚信和思想品德的观点,让其明白品德的重要性。另外,还要鼓励大学生在实践中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的"诚信"美德。在理论上理解诚信并不难,关键要落实到实践上。如果只是把诚信挂在嘴边,在行动中不讲诚信,这就是最大的不诚。大学生是接受高等教育的青年,在校期间是否具有诚信的品德和行为对他以后事业的发展和整个社会诚信风气的形成至关重要。因此,高校德育工作者要引导大学生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讲诚信,守信用。如在考试中要"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认真备考,严守考纪,坚决杜绝作弊行为。毕竟,作弊者或许得逞于一时,但最终肯定会自食其果。大学生要通过诸如此类的身边事把诚信的意识融入灵魂,变成一种自觉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