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上传《强人传》已有40多天了,今天才第一次谈谈自己的一些写作经历。
首先,从写作动机上来讲,那时,我正好看了一篇名为《崖山之后,再无中国》的文章,像是在网上流传了很久的样子。惭愧的是,我是直到前不久才读到这篇东西。文章据说好像是小日本人写的,通篇读完之后,不能不说,心里郁闷的要死。本来,对我们国家的历史,个人角度来说,不怎么喜欢宋和清两个朝代。记忆里,这两个朝代对外战争上,好像一直败多胜少,清朝就不必说了,那些所谓的条约,就像一块巨石一样压在心里很久了。就宋来说,好像记得是我们向外进贡岁币的开始。(也许更早就有了,不过本人历史一般,我印象始终停留在宋朝了。)
自从看到了这篇东西,我心里始终平静不下来。郁闷归郁闷,实话实说,不能说他讲的一点道理也没有。我不是什么专业学者,也没对历史有什么具体的研究,只能从自己理解的角度,去揣测种种可能。文章里提到的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宋朝实行重文抑武,文化高度发展的同时,军备力量却是弱的可以。我不懂太多,就知道一点,大宋的军队要是真的很牛的话,不会有什么檀渊之盟,不会有什么割让幽云十六州,更不会先辽,后金,再蒙古的一败再败,直到最后丢了江山,以至于让中原惨遭蒙古屠戮。
坦白说,我构思《强人传》的时候,就是冲着赵宋王朝去的。YY小说嘛,可以没什么顾忌,尽情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好歹在心里改变一下大汉民族的命运。所以,我开始动手写了。这时候,又引申出一个问题来,我的设想是让主角回到过去,不敢说什么身负神圣使命之类的大话,至少,他的身上承载了小弟我的一点YY之念吧。很自然的,造反这个字眼,对于我所塑造的人物来说,并不算什么,这本来就是我写这本东西的初衷。
开头以后,我花了很多篇幅,描写一些生活中的琐碎事情,也有很多书友曾经提出过质疑。这里,我想说的是,虽然只是一些YY的东西,本人还是想把它写得具体一点,多点生活化的味道。语言、生活习惯等等一系列与现代社会相悖的矛盾,不是一天两天就能搞定的。我写石方的时候,脑子里想象的是自己在那时候,那时刻的正常反应。有朋友说,像是主角过于幼稚了一点,这又是一个设定了。
石方这个人,在我的设定里,首先是一个军人,接着是一个年轻人,再下来,还是一个特别疼爱妹妹的哥哥。
军人的出身,决定了老石的一些脾气性格。主要的就是攻击性:军人所受的教育,就是时刻捍卫国家尊严,视个人荣誉高于生命。当这些受到挑衅、践踏的时候,攻击就成了必不可少的手段。至于性格上的表现,可能豪爽直性之类的描写,比较对路。这种性格,也往往比较容易滋生英雄情结,这也是为结交梁山一些比较顺眼的好汉打下的伏笔。
年轻,这也是一个重要的条件,可惜,很多朋友往往忽略了这点。因为年轻,石方可以有许多天马行空的想象,因为年轻,石方也会犯一些很低级的错误,也因为年轻,主角可以从懵懂慢慢走向成熟。发展空间大了点不说,至少,我还认为这样比较符合一般规律。不必像一些书里所描写的那样,主角从头至尾都是一个“非人类”的存在。
再下来,就是关于石方妹妹的问题了。这一条,书友诟病的也比较多,我在这里,有必要解释一下。书里设定了石方在现代生活里有一个亲生妹妹,而且是多年来就兄妹俩人相依为命,这就决定了石方对妹妹的重视程度。老实说,加入这样一个设定,是因为生活中的我,有一个弟弟。我们兄弟俩好像脾气不是很对路,碰面不是打就是吵,奇怪的是,无论我也好,他也好,都把对方看得很重很重。现在,他到遥远的南方去了,对他很是思念。而我的身边,也有视为兄弟、姐妹的朋友。不自觉的,书里加入这么个角色。也许是我下意识的行为,也许是我有意的,现在都不重要了。不过,既然加了,当然也要把他写好。至于写成女性,则是私底下认为这本书里的女性可能比较少,而采取的平衡措施。
关于石方,还有一点最重要的,他是一个身在古代的现代人。现代人回到古代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场景,谁都不知道,我也不例外。我只能用另外一种思维来解决这个问题。我家里妈妈是知青,我小的时候,经常上海、安徽两地跑。有一点印象比较深刻,在上海的时候,我是极其普通的一个孩子,但同样的我,在安徽的时候,却会不由自主地产生一种优越感。这种感觉说白了,就是仰仗着在上海这样的发达地区所接受的一点东西,在安徽这样比较贫困的地方跩上一把。(现在想想,挺鄙视小时候的自己的)
这种感觉也好,感受也罢,我仔细想了一下,勉强也能套用到小说里去。所以,石方在古代的一些反应,差不多就是以这个假定为根据的。优越感,相比其他的古人来,石方很自然的会有一种优越感。也许他的知识面不够广,也许他许多方面很不足,但这都不能抹去他自身的这种也许是下意识的感觉。
玉兰这个角色,是设定为石方回到宋朝以后所认的妹妹。刚开始的时候,我只是很简单的叙述了一下,没多做什么解释。后来,不断的有书友在书评区说这个设定不好,我也犹豫过。不过最终,我只是把认妹那段做了一些补充,仍然让这个设定存活了下来。我的理由可没有多复杂,我只是设想了一下,我回到宋朝会怎么做。答案是,我也会认一个弟弟妹妹什么的,以寄托对自己亲弟弟的思念。有人会说,扈三娘不是他妹妹吗?再看下去,你就会明白,三娘其实是石方心慕的女子,不能代替妹妹这个角色。
接下来,就要说到梁山好汉的问题了。中国人对四大名著或多或少都有一点了解,其他三本不说了,就说说水浒吧。一帮杀官造反的好汉(也有叫贼寇的,我更愿意称他们是好汉),在意气的纽带下,聚集在了一起。间中穿插着许多小故事,打虎啊,野猪林啊等等等等。结局不怎么好,至少我不怎么待见一帮好汉的结局。贯穿全文的,始终是一个字:“义”。梁山兄弟之间的,是江湖之义,兄弟之义。征辽的时候,征田虎、王庆、方腊的时候,讲的是国家的大义(至少在当时的施耐庵看来是这样)。
老实说,我对梁山大部分人物还是比较喜欢的,当然讨厌的也有。这就牵扯到一个英雄情结问题,坦白的说,我就有这种所谓的英雄情结,相信很多人也一样有。随便问一个人,关于水浒,关于梁山的话题,估计都能说上好一阵子。为什么?原因很简单,小说描写的很形象,很成功,一些人物早已深入人心了。估计在中国这片土地上,不知道武松,不知道宋江、鲁智深等等梁山人物的,可能没几个吧。他们都是某些人口里的贼寇出身,为什么还那么深入人心呢?这就是英雄情结,侠义情结的作用了。
石方,一个我笔下的人物,自然也就有了我的一些情感,喜欢梁山的一些好汉,也是很正常的事。何况,我开篇就说得很清楚,对于梁山的一些人,石方喜欢一部分,也有很看不顺眼的。这些都是一个虚构人物的人性化设定,也许很多朋友看不惯,为什么一定要委曲求全,去刻意迎奉一帮草寇呢?我只能说,我们的侧重点不同。我偏向江湖一方,而有的朋友偏向官府一方。因而,我嘴里的好汉,到了这帮朋友的嘴里,就变成了贼寇,草寇。
再说说现在写到的章节吧。石方作为扈家庄的庄主,不可避免的和梁山好汉们对上了。问题来了,乖乖伸脖子让他们砍?显然没那么弱智。想办法杀光梁山众人?那我也不必绕那么大弯子写什么架空水浒了,直接看央视的水浒多好啊,也省了很多力气。
前面说过了,石方很喜欢一些水浒中的人物,那么,如果这些人里的某一个或者几个,落在他手里的话,他会毫不犹豫地挥刀砍杀?我想这根本就不需要答案。手里有了俘虏,就可以威胁梁山退兵了?好像也不符合逻辑。我的主线选择了软硬兼施,来解这个结。软,就是通过所谓的意气、气度来感召一些人。硬,就是对阵的时候,决不手软,把他打怕了,很多问题也好铺展了。这里面,最难掌握的,也就是一个软了。
年轻、军人出身、又有那么一点英雄情结,老石像书里所写的那样反应,我觉得是很自然的事。至于向官府靠拢什么的,我是想都没想过,这不合我写这本东西的初衷。也许有一段时间,主角会在官府的统治下当当太平庄主,但最终的目的,还是要走上造反之路的。不敢高叫什么改造社会之类的口号,更不敢自我吹嘘觉悟什么什么的,但也不能否认心里确实有一点YY的成分存在。小说嘛,又是YY小说,有些理想化的东西,我想也不算为过吧。
又要提到英雄情结了,石方在面对一些喜欢的梁山人物时,表现出了一种欣赏,肯定。小说里面的人物,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未尝不是我自己的化身。别的我不敢说,我要是在那个时候,估计就会做这种选择。也许有点幼稚,也许还会有别人说些什么,不过,这的确是我自己的感觉,没什么不敢说出来的。中国有句古话:大丈夫有所为,有所不为!什么叫有所为?什么又叫有所不为?里面很有一些道理的。
国歌里所描写的,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要是按照一般逻辑来说的话,估计找不到什么合理的解释。哪有明明看到敌人的炮火那么猛烈,还傻乎乎的直往上冲的?这就是有所为,有所不为的讲究了。
对于书中石方冒充大神转世的说法,很多朋友表示,似乎有点不合理。从表面上看来,是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不过我也有我的理由。1,对于古人来说,找个迷信的托词比较容易被接受。2,盘古,女娲都是我们中华民族自己的神,比起出身印度的释迦牟尼来,我更愿意去膜拜他们,石方自然是跟我一条战线的。3,结合小说的叙说,里面有一个很多人忽略的细节:石方是事到临头临时想出来的说法。前面也说了,石方很年轻,考虑事情不可能面面俱到,再加上临时起意,有些不足的地方,也合乎客观规律。后面的一些发展,石方也会对这方面作一些补救,努力树立我们民族自己的崇拜图腾。
我的主人公是一个小人物,一个从某些方面来说,脑子坏掉了的家伙;腐败发财什么的,也许会想想,但做不做又是另一回事;至于种马什么的,本人没打算那么铺垫过,有点不合脾胃。嘿嘿~我刻画的角色,允许他犯一些错误,允许他会时不时地飞扬跳脱一番,心机深沉,雄才大略什么的,跟石方一点边也沾不上。
最后加一句,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找找那篇《崖山之后再无中国》看看,有一种设置叫百度,很容易就能搜到的。也许看完了,大家就能理解我的YY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