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無為章第六十三
疏:前章明妙本沖奧,坐進是輔相之門。此章明玄默無為,息怨成修證之行。首標坐忘絕欲,次示杜患防萌。後是以下舉聖人之德,以申結勸爾。○義曰:前以不貴璧馬之翫,進道為理化之源,頓悟即通玄,通玄即無咎,此乃無為無事,味道守常,自無怨嫌,寧勞德報,不為難大輕寡之過,故合道以無尤。此欲使人君貴道而體無為,率身而弘清靜也。
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
疏:為,造作也。修道行人,坐忘去欲,心無造作。凡所施設,功與化冥,於為非為,故曰無為。此明心也。即事不滯,故於事而無事,此明身也。即味不耽,故於味而無味,此明口也。三業既净,則六根塵自息矣。
義曰:夫人之稟生,即有三業。心業所起,有用而無形,凡所作為,起於心也,無為則心業净矣。身業所起,有用而有質,所執之事關於身也。無事則身業净矣。口業所起,有言有味,故所知之味非道之言,由於口也。無味忘言則口業净矣。既無三業,自息諸塵,塵累清靜,脗契真道,此行人所修爾。夫理國之無為者,不滯於有作,則三時不奪,萬姓不勞,垂拱握圖,超然宴處矣。無事者不勤力役,不務軍功,無瑤臺瓊室之華,無阿房虎祁之麗,則卑宮茅宇,人力存矣。無味者不酣於酒,不味於珍,飛走遂其生,水陸全其命,菲食自安矣。忘言者正身化下,言令不煩,澹爾無營,兆人自化。如此,則符於無為之道也。
大小多少,報怨以德。
注:於為無為,於事無事,於味無味。假令大之與小,多之與少,既不越分,則無與為怨。若逐境生心,違分傷性,則無大無小,皆為怨對。今既守分全和,故是報怨以德。
疏:夫大小之為,多少之事,苟涉有為之境,無非怨對之偉。若能體彼無為,捨玆有欲,悟真實相,無起滅心,自然怨對不生,可謂報怨以德。
義曰:人君於為不為,於事無事,恬然自得,獨與道游,下無怨咨,邊無戈甲。設有肆逆,必自馴柔,舞干羽而格有苗。斯乃報怨以德矣。修身者,三業既净,眾惡不生,物莫能干,豈有怨怒?既無怨怒,專任清虛,亦乃報怨以德也。
圖難於其易,為大於其細。
注;肆情縱欲者,於為無不難,於事無不大。今欲圖度其難,營為其大,當須於性未散,於其分未越,則是於其易細矣。
疏:圖,謀度也。為,營也。夫****傷性,皆生於漸,無不始於易,而終成難,初於細,而後成大。若謀難於難,為大於大,禍亂已作,縱欲圖而為之,將無益於患難也。
義曰:無事無為,固不為難大之事矣。皆萌心之際已息機緣,既不為之於大於難,不俟制之於細於易,此理心則虛寂,理化則安貞也。
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
注:明上文所以預圖為也。
疏:作,起也。此疊上文,原禍難之所起。難事必起於易,欲令於易而圖之。大事必起於細,欲令於細而去之。其類寔繁,不可具舉,故以天下而總言之爾。
義曰:防禍於未兆,絕息於未萌,慎之至也。夫病生於稍稍,禍起於微微。早為之防,寧有難大之患矣。普言天下者,欲使動靜防微也。
是以聖人終不為大,故能成其大。
注:因云大事必作於細,將明聖人所以能成大者,以不為難事大事,故能成其尊大爾。
疏:前明凡人常為難大之事,故改作多敗多難。是以舉聖人終不為難大之事,故能成其尊大。
義曰:凡人觸途徇境,屬念成非,難事成而過不可除,大事搆而罪不可解。聖人了知虛妄,洞達真常,終不為大為難,故能證於尊大。
夫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
注:輕諾許人,必寡於信;動作多易,後必多難。
疏:此結喻也。夫不三思而後言,輕易於然諾者,必少忠信。不謀始而慎終,多易行其事者,後必生難而為患累。
義曰:立身之先,忠信為首。慎終如始,禍患莫侵。若輕以許人,易為行事,患累所及,理亦信然。所以解揚無貳命,仲由無宿諾。古今美之。
是以聖人猶難之,故終無難。
注:難為輕諾多易,故終無難大之事也。
疏:聖人,即有道之君也。猶難之者,難為輕諾多易,故終無難大之事爾。
義曰:有道之君、修身之士,不為輕諾之約,重靜以循常,不興多易之心,恬和而應物,所以於國則咸服誠信,於身則外息過尤,自絕難大之瑕,以契無為之道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