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建不拔章第五十四
疏:前章明好徑之君若盜夸而非道。此章明善建之主享不拔而長存。首標以道立國,修身之益。次故以身下明觀身觀家之法。後吾何以下結歎惠照所知之驗。○義曰:立國以道德,國不可拔。率人以道德,人不可離。所以享國無窮,子孫不絕。其何術哉?身修道以正其家,家修道而正其鄉,鄉修道而正其國,國修道而正天下。以修道之益,觀不修道之損,其理亂可知,存亡可見矣。旨在息盜夸之行,悛好徑之心。於國於身,吉凶斯兆矣。
善建者不拔,
注:善能以道建國立本者,不可傾拔。
疏:建,立也。不拔,不傾拔也。言人君善能以道建邦立本者,因百姓之所為,任兆人之自化,然後陶以淳樸,樹以風聲,使儀刑作孚,樂推不猒,則功業深固,萬方歸德,斯所謂善建者,何可傾拔乎?
義曰:立國不以道,眾叛親離;立身不以道,犯危蹈禍,敗不旋踵,傾拔可期。唯道德為基,則無危殆矣。儀刑作孚者,《詩?大雅》曰:儀刑文王,萬邦作孚。孚,信也。文王以道垂化,萬邦歸信也。樂推不厭者,此經第六十六章之詞也。言聖人欲上人,以其言下之,欲先人,以其身後之,處上而人不重,處前而人不害。天下樂推而不猒,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與之争。此善霸國立身之旨矣。風聲者,德風之聲。
善抱者不脫。
注:善能以道懷抱百姓者,不可脫離。
疏:抱,守也。脫,離也。善以道懷抱百姓者,動而悅隨,何可脫離也。且夫樂餌所在,過客猶止。况夫道德有進於此乎?以之御物,為物所歸,固其宜也。
義曰:聖人乘時立極,任物為心,四海歸仁,萬方順化。國之基不可以傾拔,人之心不可以脫離。昔周大王紹古公亶父之德,始王於邠,迫於犬戎,狄人攻之,事之以皮帛而不受,事之以車馬而不受,事之以珠玉而不受。曰:狄人所求者,貪吾之土地也。不可禦備以勞人,征伐以役人,而存吾身乎?與人兄居而殺其弟,與人父居而殺其子,吾不忍也。子皆勉居矣。為吾臣與狄人之臣,亦何以異?且吾聞之,不以所用養害所養。因策杖而去之,民相連而隨之,成國於岐山之下。有三子,其小子季歷生文王,文王為西伯,律身修德而興周業八百餘年。此蓋善得人心,不可脫而離之也。樂餌脈存者,上經第三十五章之詞也。曰樂與餌,過客止。言喜樂所奏,肴膳所陳,過客聞而聽之,見而美之,為之留止。況道德昭著,人固悅而隨之也。
子孫祭祖不輟。
注:言善以道德建抱之君,功施於後,愛其甘棠,況其子孫乎?而王者祖有坊,宗有德,故周之興也,始於后稷,成於文武。周之祭也,郊祀后稷,宗祀文王,故雖卜代三十,卜年七百,毀廟之主流溢於外,而后稷文王,郊宗之祀,不輟止也。
疏:祭,薦也。繼代曰祀。謂後代子孫薦祀於祖宗也。輟,止也。
義曰:理國以善立善抱,則祚流子孫。修身以善立善抱,則年踰稟受,祭祀不輟,弈業無窮矣。愛其甘棠者,《詩?甘棠篇》曰:蔽芾甘棠,勿剪勿敗,召伯所憩。昔周武王之有天下,使周公旦分理陝東,召公奭分理陝西。召公有德,民樂其化,常不欲勞人之力,乃坐於甘棠樹下,以聽訟焉。後人懷其德而存其樹,不翦不伐,詩以美之也。祖有功者,帝王立國,必藉積代之福而有天下。及功成制禮,必本其先祖有功者而祀之,有德者而尊之。宗,尊也。后稷,姬姓之後,名棄。為堯之臣,歷事於舜,黎民阻飢,后稷播植百穀,以濟於民。功格於物也,為農正,其後子孫亶父至于文王武王,乃有社稷。故其宗廟郊祀后稷以配天,宗祀文王以配地。雖親盡廟桃,其后稷文王始祖之廟世世祀之。至秦漢革命,祭祀方止。漢承堯後,唐堯有聖德,功及於民,其後子孫乃興漢業,代世宗祀。及魏受漢禪,祭祀方止。德明皇帝皋繇,佐堯事舜,種德及民,故我唐承其遐福,受命享國,追尊為德明皇帝焉。
修之身,其德乃真。
注:修道於身,德乃真淳也。
疏:此下明少修少證,多學多得。故修之身謂一身修,修之家謂一家修。始於一身,修於天下,例可知也。言善立之人照了真性,真性清净,無諸偽雜。偽雜既盡,德乃真純也。
義曰:夫千里之行,跬步為始。修身理國,先己後人。故近修諸身,遠形于物,立根固本,不傾不危,身德真純,物感自化矣。
修之家,其德乃餘。
注:一家盡修,德乃餘羨。
疏:修道於家,上和下睦,故其德有餘慶也。故《易》曰:積善之家,必有餘慶。
義曰:身既有道,家又雍和。所謂父愛、母慈、子孝、兄友、弟恭、夫信、婦貞,上下和睦,如此則子孫流福,善及後昆矣。積善者,《易》坤卦《文言》曰:坤道其順乎,承天而時行。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叉有餘殃。此明吉凶有漸,先明所行善惡,故後彰其吉凶。一家修道,善必有餘矣。
修之鄉,其德乃長。
注:一鄉盡修,德乃長久。
疏:按《周禮》萬二千五百家為鄉,言一鄉修道,禮義興行,尊卑有序,閭閈相比,不黨於親,一家修道德猶未廣,一鄉盡修,德乃長久。
義曰:君子之立行也,正其身以及其家,正其家以及其鄉。尊其長老,敬其幼少,教誨愚鄙,開導昏蒙,少長得宜,尊卑有序,風教肅肅,禮樂詵詵。由一身之所修,乃萬家之所稟。道之化物,善莫大焉。所以優長久永也。
修之國,其德乃豐。
注:一國盡修,德乃豐盈。
疏:修道於國,風易俗移,還淳反朴,不偏於所近。一鄉修道德猶未徧,一國盡修,德乃豐厚。
義曰:一國者,諸侯之國也。公侯伯子男各主一國,所以藩屏王室,輔衛帝居。若一國之中,自能修道,則禮行化美,君信臣忠,境內無虞,其德豐大矣。
修之天下,其德乃普。
注:若天下盡修其德,施乃周普也。,
疏:普,徧也。夫百姓歸厚,在君之化。修之廟堂,德流海外者,蓋正其身不言而化,不教而理。下之應上,如響應聲,德無不周,乃施普也。
義曰:道之行也,先諸身而後諸物。故曰未聞身理而國亂,身亂而國理也。所以身修於內,物應於外,德發乎近,及乎遠。一夫感應尚猶若此,况於帝王乎?天子味道躭玄,敬天順地,凝心玄默,端己無為,書軌大同,梯航入貢,四夷款附,萬國來王,道無不被,故其德周普矣。廟堂者,天子政事之所也。德施普者,《易》乾卦《象》云:見龍在田,德施普也。言龍濳於初九,見於九二,當濳之時功未濟,時德未及物,待時而動,靜以全身。及九二出見,布德行化,周及萬方,所以徧普也。夫龍者,喻陽氣也。陽氣當子月初生,濳於幽泉之底,丑月出見,乃能生化萬物。感其發主之功,故周施陽氣,普及於物也。
故以身觀身,
注:以修身之法觀身,能清冷者乃真。
疏:觀者,照察也。注云以修身之法觀身,能清净者乃真,謂觀身實相,本來清净,不染塵雜,除諸有見。有見既遣,知空亦空,頓捨二偏,迥契中道。可謂清冷契真矣。
義曰:不修道之身,動違正理,名辱身危。修道之身,外絕眾綠,內染一氣,除垢止念,守一凝神,以慧照自觀,證了實相,不滯空有,深入妙門。
可以得道。理國之君,允執厥中,則永享天祿也。
以家觀家,
注:以修家之法觀家,能和睦者有餘。
疏:以修家法觀家,家人和睦,則福善有餘。
義曰:不修道之家,不睦六親,不遵五教,動掇灾否,上下崩離。修道之家,九族允和,眾善咸萃。《易》家人卦九五《象》曰:王假有家,交相愛也。此言居於尊位而明於家道,六親和睦,移之於政,即天下化之,交相愛樂也。
以鄉觀鄉,
注:以修鄉之法觀鄉,能順序者乃長。
疏:以修鄉之法觀鄉,鄉人盡修道,尊卑順序,道化漸廣,德乃延長。
義曰;不修道之鄉,禮敬不行,長幼失序,貴賤陵虐,上下交争。修道之鄉,德既優長,人叶其序,肅靜喜順,境泰人和也。
以國觀國,
注:以修國之法觀國,能動儉者乃豐。
疏:以修國之法觀國,國人盡修。動而且儉,德乃豐盈。
義曰:不修道之國,干戈構役,虐害其民,瘥毒流行,人罹其酷。修道之國,神明助祐,風雨以時,善化所覃,嘉祥自應,人豐德富。理使之然矣。
以天下觀天下。
注:以修天下之法觀天下,能無為者乃普。
疏:夫以天下觀天下者,復何所觀哉?亦但觀身爾。人君清靜無為,以道善建善抱,自然百姓胥附,國祚乂安。
義曰:以不修道之天下者,桀紂是也。生人塗炭,寰海判離,骨肉仇讎,社稷塗地。雖有謀臣武士,不能用也。雖有金城湯池,不能守也。以萬乘之貴希疋夫之生,不可得也。修道之天下者,堯舜是也。四海之內,比屋可封,慈惠浹於殊庭,正朔頒於禹。雖有水旱之灾,年不害也。雖有征伐之師,人不怨也。其何故哉?以正身九重,天下自順。然後登真證道,常存不亡,昭昭乎萬代師範矣。
吾何以知天下之然哉?以此。
注:以此觀身等觀,觀之則可知矣。疏:此假設之詞也。老君言我何以知天下善建則不拔,善抱則不脫,福德弘益之然乎?蓋以此觀身等觀而觀之,自家刑國,由內及外,則知爾。《易》曰觀我生,又曰觀其生,將欲自觀而觀人也。
義曰:老君聖慈愍物,垂教殷勤。重明於家於國,理亂之由,修之與不修之證。再自舉問,廣示羣迷,何以知天下興亡?蓋以此五觀之法觀其善惡、損益之驗爾。觀我生者,《易》觀卦六三云觀我生,謂進退之象也。我生,身所動也。六三居下體之極,是有可進之時;又在上體之下,復在可退之位。遠而非物,不為童觀之卑,上非九四,未能觀光。於國既居進退之地,可以自觀。我生可進即進,可退即退。觀風相機,其道未失。此以卦象之理,進退則然。若夫觀國觀身,義在力修道德。道德修則國不傾拔,享福登真。失道德則國削祚危,禍至身辱。以為君臣至誠,得不自勗哉?所云觀其生者,最處上極,高尚其事,生亦道也,為天下觀其己之道,故云觀其生也。以為特處異地,為眾所觀,既居天下可觀之地,可不慎乎?君子饉慎,乃得無咎。《正義》云:我生其生皆動出。生長之義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