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可以使孩子活泼、开朗、大方、好学、诚实、谦逊、合群、求知好奇;相反,不良的家庭氛围,则会使孩子胆怯、自私、嫉妒、孤独、懒惰、行为放任、不讲礼貌。因为儿童在适应家庭环境的过程中,常以父母和其他家庭成员(祖父、祖母、外公、外婆等)为最亲近,最直接的模仿和认知对象,并以模仿式的学习来感受事物、熟悉环境、发展自己的习惯行为,形成自己的心理定势和性格特征,然后在以后与社会环境的接触当中,就开始以长期在家庭气氛中熏陶出来的心理模式、性格特征、习惯行为来判断自己对家庭以外的世界的适合或不适合。因此,家庭生活质量的好坏是儿童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相关因素。要让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不但要给予他们良好的教育,更要给他们做出良好的榜样。
5.宽严结合
对孩子过宽过严都是不正确的,要培养孩子有一个健康心理状态和较强的心理素质,既需要严教又要宽容,既有组织纪律又有个人的爱好,一旦孩子犯了错要批评得严一些,指出其危害,又要给予爱护和关心。
在孩子遇到困难时,要帮助孩子解决困难,而不是代替他们解决困难。应教会孩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已经成为孩子能否健康快乐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需要家庭、学校以及医生的紧密配合。如果孩子出现了心理问题,家长也不要急得慌了手脚,要先了解清楚孩子目前的情况再做定论。如果问题是急性的,开导一下可能就好了;如果是慢性的,要采用药物、心理、家庭和学校的综合治疗,同时要注意防止病情反复,这一点需要专业心理医生的帮助。
5.做孩子的朋友
13岁的小强是广州某中学的一名学生。由于爱子心切,家里从小就对小强严格管教,既不允许他单独下楼,也不准他和其他同伴玩耍,每天上下学都是父母亲自接送。过多的呵护并没有使小强快乐,反而让他对任何东西都失去了兴趣,产生了厌学情绪,还经常与同学发生争执。他觉得自己做的所有事情都只是为了父母。
医师分析,家长习惯于将自己的想法强加于孩子身上,这就对孩子的自我鉴定过程产生了严重影响。而在这个过程中,一些家长与孩子之间缺乏沟通,经常以居高临下的姿态强制孩子的行为,这些都容易导致孩子心理问题的出现。因此,家长要加强与孩子之间的交流,以朋友式的平等相处来对待孩子。
但是,许多父母并未有意识地把孩子当作自己的朋友。对于孩子,不少父母总想永远保持一种长者的威严,更多的时候是教育、管制、训斥,甚至是棍子加耳光、恶语加体罚。就是关心、体贴、溺爱,也是因为“孩子永远是孩子”的思维定势使然。“慈母心肠”、“教育有方”,这些都是报刊上经常出现的优美颂词,父母们听了这样的颂词,往往神采飞扬,心安理得。然而,为人父母的你可曾体会过孩子的心情:一个处处受父母管束的孩子,他能感到轻松和幸福吗?
大量事实证明,家长如果能像朋友一样对待孩子,了解孩子,关心孩子,爱护孩子,就会得到孩子的热爱和敬重。孩子与家长交往中的许多心理障碍也会在与家长的平等交流中得到消融和缓解。这样也使孩子更加亲近父母,从而在孩子和大人之间架起一座信任的桥梁,使孩子乐意和父母推心置腹地谈思想、谈学习、谈生活,心往一块想,劲往一处使。这样使父母能得以把自己的爱撒向孩子心田的每一个角落,帮助孩子健康的成长。许多家长成功的经验之一就是学会跟孩子交朋友。那么,如何和孩子做朋友呢?
第一,做朋友就要先学会尊重孩子。孩子虽小,但他们已经有了自己的思想,在他们的内心深处,总渴望得到成人的尊重。但家长往往忽略了这一点,认为孩子还小,什么事都不知道。在很多的家庭中,甚至有的家长还会说:“你怎么这么没用,这点小事都办不好?”“你要能考满分太阳都从西边出来。”有的父母会抱怨:“我家孩子总是听老师的话,而不听家长的话,那原因是什么呢?”这些都可能是你经常不尊重孩子造成的。如过节日,孩子送你一副自己画的画作为礼品,你可能不以为然,随手就丢在一旁,试想,如果是你自己的东西,被别人扔在了旁边,你会有何感想?相反,如果来一句“谢谢,你画的真棒!”或“收到你的礼物很高兴”等,这样会让孩子感觉到“分享”的快乐,同时也让他感觉受到了别人的尊重。
第二,让孩子自己玩,给孩子创造自由空间。作为家长,不要妨碍孩子的自由,要给孩子广阔的发展空间。节假日只要天气情况允许,可以带孩子到野外去玩,一来可以呼吸新鲜空气,激发她的灵感,二来也可以陶冶她的情操,净化她的心灵,使她热爱大自然。如果你的孩子因为自己的“创作”而弄的家里凌乱,不要只顾发脾气训斥,而应让她把弄乱的东西自己收拾好,不要依赖大人,培养其自理能力。
第三,把孩子当作朋友,和他谈心。讲故事是与孩子建立和谐关系的一种好方法。父母可讲些在自己年轻时发生的一些有益有趣的事。孩子特别喜欢听父母讲自己小时候做的一些蠢事,一些能让孩子分清是非和引他们发笑的事。那样做是在鼓励孩子把自己的秘密告诉父母。
父母还可以告诉孩子你每天经历的事,也可以问他一天经历的事。如果他告诉他做了什么“不该做”的事情,不要训话,不要生气,多听少讲。当他认为和你聊天没有“被惩罚的威胁”时,他才会无所不谈。刚开始时,如果他有点不敢讲时,先对他保证不生他的气。
父母要经常与孩子一起参加一些活动,但切忌,勿在每件事上都期望孩子有大人那样的乐趣。在孩子小的时候,你可带他去看看消防站、警察局和报纸印刷机的运转。孩子长大后,还会带着兴奋的心情回忆这些往事。
要设法使你的孩子信任你,而信任来自你坦率、诚实地对待他们。信任也意味着践约,当你许诺你要为他做某事,坚持到底是十分重要的。
第四,多花一些时间理解那些流行的东西。无论是歌星、青少年偶像、新电脑游戏,做父母的都应该花一些时间理解。这样一方面可以给你更多的话题,另一方面告诉孩子你“在乎”。而且还可以让你觉得年轻些!
第五,家长要努力提高对子女的换位思考、体察的能力。这就要求做父母的要站在子女的角度考虑问题,或模拟孩子的心态猜度事物发展的趋势、结果,是设身处地替孩子着想,用孩子的心情去感受,用孩子的眼睛看世界。这种要求的实质是请家长学会尽可能排除自己的主观因素的干扰,用一颗客观、愿意感受并且敏于心去接触孩子的内心世界,洞悉、体验子女的兴趣爱好、忧愁烦恼、需求愿望等等。同样一件事,社会阅历丰富的成人与涉世未深的孩子对其的看法、感受、反应是不一样的。父母们有时会抱怨:“你怎么这么不懂事!”可你有没有考虑到有些道理对你来说不言自明,而对孩子来说却是较高要求。
第六,在做孩子朋友的同时,千万不要忘记了你还是孩子的父母,是他们生活、学习的榜样。
要做孩子的老师和心理医生,家长要重视自身榜样的作用,以身作则,要自律。常常看到有的父母要求孩子好好学习,自己却从不学习,甚至到要晋升考试时,还作弊;父母要孩子诚实,自己却经常撒谎;父母要孩子讲究卫生,自己却不讲卫生。生活中,孩子的困惑很多来自家长的行为,他们会十分困惑地问:为什么大人那么“假”?为了减少孩子的这类困惑,家长必须加强自身的修养。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必须首先做到。
第七,拍拍孩子的“小马屁”。为孩子的行为制订些简单的短期目标,让他意识到哪些行为是你鼓励他去做的,哪些是你想要劝阻的。一位希望孩子能帮助收拾大房间的母亲,一旦发现孩子在收拾整理自己的衣服就会有意识地赞许地笑笑,说些夸奖的话。孩子的好行为应立即予以奖励使其巩固。一开始这类奖励应是经常的,日子久了孩子需要父母的奖励也只是偶然就行了,因为他们已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对自己是有益的。
也许很多家长会说:“如果你真的把孩子当作成人、朋友一般来交流,家长会不会没有威信,孩子以后不怕你,那怎么办呀?”
其实不然,这只能说明家长不知道怎样把握与孩子做朋友的尺度。如果在这方面你担心的话,你不妨试一下如下几点:
首先和孩子定好“规矩”,比如说:在遵循尊老爱幼、遇事讲理、办事公道等这些原则的基础上,视具体情况制定家规的具体方案。
其次,在和孩子做了好朋友的基础上,一定注意随时把握好孩子言行的尺度。他毕竟是孩子,很多时候会想爸妈和我是朋友了,这件事情就自己做主了,他们肯定不会计较的。这时候家长一定注意:用一个眼神、脸部的细微表情或轻微的举手投足提示孩子非常重要,要表达的意思就是:这种做法爸爸(妈妈)肯定不赞成。
最后,孩子犯了严重的错误,他会很侥幸地想象:爸妈和我是朋友了,肯定会原谅我的,我跟他们做点“工作”,“贿赂”一下,撒一下娇,肯定会“一带而过”的。此时家长切记把好此刻的“尺度关”,该严肃指出的错误,毫不留情地说清楚理由,一定让孩子被罚得心服口服。这样家长既和孩子做好了朋友,又不失家长往日的威严。
有位哲人说过,假如你有一个快乐,与朋友分享就会变成两个快乐;如你有一个烦恼,与朋友分担,就会变成半个烦恼。那么,就让父母们在孩子的人生跑道上最需要的时候,和孩子一起分享快乐,分担忧伤。这样做忧伤也少了,快乐也多了,家里的笑声也多了。其乐融融的一家人多幸福!
爱自己的孩子吗?那就试着做他的朋友吧!
6.倾听孩子的心灵之音
不知家长有没有注意到,每当你把孩子从幼儿园接出来的时候,孩子总是兴致勃勃地讲幼儿园里的事,不管你爱不爱听,孩子总是讲个没完。这时,孩子最需要的便是一个忠实的听众,而家长是最合适的人选。遗憾的是,不少家长并没有意识到孩子的这个需求,总觉得听孩子说话浪费时间,每次孩子和家长说话时,家长总是做出很忙的样子,对孩子的讲话不屑一顾。
“去去去,怎么这么烦,一回来就说个没完。”原来是豆豆回家跟妈妈讲幼儿园老师请父母配合做的一些事情和一天的所见所闻。“小孩子哪有这么多事?”豆豆的妈妈正忙着做自己的事,对儿子的喋喋不休很不耐烦,三言两语就把儿子打发掉。
家长们也许没有想到,正因为自己的“忙碌”,无形中给孩子的语言表达带来了障碍。孩子为了在有限的时间里把话说完,便讲得很快,慢慢地变得讲起话来结结巴巴的,甚至有的孩子变得孤僻,不爱讲话。
对于父母来说,倾听孩子说话其实是一门艺术,一门学问。倾听,能使孩子从小学会以平等与尊重的心态与人建立关系,能使孩子觉得自己很重要,更有利于孩子学会独立思考。
大多时候,孩子的倾诉,并不是为了得到什么,而只是为了满足一下向自己崇敬的人、信赖的人倾诉的愿望,他只需要你耐心听完他背的古诗,他只需要你分享他昨晚做的美梦,他只需要你共享他成功后的喜悦……父母们,作为孩子信赖的对象,不要吝于倾听吧!作为父母的对于孩子的倾诉,应该弯下腰,静下心,耐心、仔细地聆听孩子的倾诉,做一个好的倾听者!其实,倾听孩子童贞的话语是一件很美妙的事情,满足孩子倾诉的愿望要比做其他事情要有意义、有价值的多。
每个孩子都渴求倾听,而孩子的第一个听众就是自己的母亲,母亲要善于倾听,有倾听的耐心,有倾听的激情。如果你发现自己的孩子不爱说话,或者说话紧张,甚至听你讲话时漫不经心,你就应该意识到,你是否犯了“不耐心倾听孩子说话”的毛病,你必须马上改变自己。
母亲和孩子之间平等的交谈,母亲得到的是生命的信息,而孩子得到的是人的自信。这种平等,是心理上的平等,它让一个孩子从小体味到了作为一个人的尊严。
当你成为一位非常好的听者时,便是你成为高明的说话者之时,你也就具备了成为孩子们喜欢的好朋友的条件。
然而,倾听并不是简单地听,它是全身心投入,专注地听,父母在倾听孩子诉说时,要注意以下点:
一、营造一个民主轻松的谈话环境
首先,要让孩子愿意说,就要给孩子一个轻松的环境。
其次,倾听时要讲究礼仪,要耐心、细心、热情、诚恳,除恰当地使用语言和语气外,还要善于运用态势语言。在倾听孩子谈话时,父母的表情应该自然,以微笑向人。微笑是礼貌的表示,更是和睦相处的反映。微笑能使孩子消除紧张感,使之感到亲切和平易近人,从而拉近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心理距离,使他(她)愿意将心里话和盘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