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多的人迷失在物质文明之中,越来越多的人丢失了生命的本质。正当我为此唏嘘的时候,接到一个老朋友的电话,他正散步到我梦园的家。上一次他散步时跟我聊天至少是两年前的事,此后只听到他转辗酒桌的消息。看来这场灾难唤起了他对生命的珍惜,如果所有的人都能如他一样及时得到启示,那么这场灾难的惨重代价也算是得到了回馈。
5月14日上午按约定的时间到县医院门口,等待中心血站的采血车,陆续来了十多人,有老朋友也有新面孔。尽管网上常有人批这帮老男人老女人,但关键时刻,总是这帮人走在前面,我们应该自豪:我们的热情不老,我们的热血沸腾。
回单位及时上传了照片,李莉坚持要删掉她,她不想让更多的人知道。我非常理解并尊重她的想法,除了献血,她还捐了五百块钱的,不是单位组织,是自发向红十字协会捐的。
象她这样的人不在少数,用梭罗的话说:如果你进入慈善家的行列,请别让你的左手知道你的右手在干什么,因为根本不值得知道。救起溺水者后,系好你的鞋带,从从容容,去从事一些自由自在的劳作吧。
确实,慈善不是为了标榜,不是为了沽名钓誉,只是一种自然天成的善良。但在特定的时候,如果一些人的善心会感染更多的人来施善,那么张扬一点也不是坏事。著名的慈善人士陈光标就经历过从不留姓名到大张旗鼓的过程。
无论是哪一种形式,都是对的,我们都想把真善美传递出去,否则这个世界会让假恶丑占领。
巨大的灾难来临,善良的人们,都行动起来吧!
5月15日重新核定,汶川地震里氏8·0级。国难当头,灾民流血,同胞流泪,举国上下弥漫着难言的悲痛,总理哭了,人民哭了,天空也哭了,灾区雨下个不停。
同事间说的是地震灾情,QQ群里谈的也是地震灾情,下班后和朋友一起谈的还是地震灾情,温柔如月月、坚毅如野渡,他们都坦言自己哭着看灾情。
我没有哭,从5月12日开始到现在,一直都没有流过眼泪。在大灾大难面前,我似乎已经忘记了悲伤,或者说,悲伤到极点后反而是冷静。
最近几周一直处于紧张状态,原本想要好好休息一天,但听说单位要筹备捐款活动,马上一跃而起。这是近几天听到的最好的消息,意味着所有的人都会行动起来,救灾救难。个人的力量永远是有限的,但十三亿国人齐心协力,绝对是无坚不摧。
在捐款现场,看到久违的笑容都回到同事们脸上,他们伸出援手的时候,心里一定是想着灾区的将来,所有的人都坚信:重建后的灾区会更美丽。我希望这样明朗的笑容一直持续下去,取代之前的凝重悲戚。
《瓦尔登湖》的第47页的一个段落是这样的:我们应该多多授人以我们的勇气而非我们的绝望,授人以我们的健康舒坦而非我们的愁容病态,当心别去传染疾病。
越是在困境中,越要保持乐观的心态;越是悲伤时,越要展示快乐的心境。我们的对手最不想看到的就是我们永不屈服、永不倒下;他们最害怕看到的是我们比他们更快乐、更幸福。
5月16日随着时间的延迟,伤亡的数字越来越大,可以生还的人越来越少,在这场和时间的赛跑中,我们必须接受失败。事实上,在所有人类与时间的比赛中,赢的永远是时间,个人的生命,甚至人类的存在,在时间的长河里,都只是匆匆过客。
中国有句老话: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我们已经竭尽全力,所有能够做的,国家和人民都做了,那么最后的结果,也只能听天由命。这不是消极,这是理智,在天灾人祸面前,理智是最好的抗争和防卫的武器。
从小到大,我们受到的教育都是如何努力、如何坚持、如何永不言弃。其实,很多时候,我们更需要学会如何放弃,我们不甘心不情愿,但别无选择。两弊相衡取其轻,两利相权取其重。放弃难言的负荷,方能解开心灵的枷锁;放弃满腹的牢骚,方能蕴蓄不倦的威力;放弃纤巧的诡辩,方能拥有深邃的思想;放弃虚伪的矫饰,方能赢得真挚的友情。
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小舍小得,大舍大得,不舍不得。舍弃生命中最宝贵的东西,舍弃人类最宝贵的生命,其实我们并不知道最终能得到什么,但我们要相信一定能得到些什么。那句话是怎么说的?--当你紧握双手,里面什么也没有;当你打开双手,世界就在你手中。
或者换梭罗的话来说:一个人勇于放弃的东西越多,他便越富足。
02、关于死亡的读书笔记--《追逐日光》作者及作品简介:尤金.奥凯利,纽约市出生长大,1972年进入毕马威,2002年成为该公司首席执行官,2005年9月10死于胶状母细胞脑瘤。
《追逐日光》记录了作者生命的最后四个月,涉及到作者对宿命的理解,与病魔的斗争,对生与死/爱与成功/精神与人生价值的思索。
1、任毕马威金融业务部主管时,需要与一家投资银行澳大利亚分行总裁面谈,多次联络争取,对方唯一的空档是从悉尼飞往墨尔本的旅途。于是他预订了该总裁的邻座机票,从纽约飞了22个小时去悉尼,赶上悉尼飞墨尔本的航班,在飞机上与该总裁谈了一个半小时,然后又飞了二十多个小时回纽约。他的诚意和充分的准备最后赢得了那笔重要的生意。
感念:机会从来不等人,必须要全力争取,必须要付出全部努力。昨晚和烨谈起找工作的事,她说看起来机会多多,但真正面对时很难,而且大多并不理想。她有些心急。我让她多了解对方的资料,分析比较,有备而去,真正的机会,只要一次,抓往一次最好的机会,工作就解决了。
对于机会主义者来说,这个世界上到处都是机会;但对于常人,一辈子的机会就那么几次。成功的人往往能够敏锐地嗅到机会的气息,并且牢牢地抓住,这需要对自己对环境有充分的了悟。瞎猫碰死老鼠的可能性确实存在,但这种概率跟星球碰撞一样低,而且就算碰上一次,也不能保证终生的幸福。
2、2005年6月,尤金.奥凯利被确诊为胶状母细胞脑瘤晚期,医学诊断结果和治疗方案并不可怕,打击他的是医生的眼神,医生的眼神写满同情,那种从内心深处流露出来的同情。
感念:每个人都应该有同情心,当我们从别人眼里看到同情时,应该感谢他的善良。但是,一个患者从医生眼里看到悲悯,无疑是被宣判死刑。
许多时候,我们判断一件事情,并不依靠事实和证据,而是某个细节。自然流露出来的言行是真实的。我们必须学会观察,培养敏锐的观察力,从细节开始,到细节为止。
3、尤金·奥凯利和妻子科琳去麦迪逊广场花园看U2演唱会,非常热烈火暴,第四首歌曲结束时,科琳突然站起来,在沸腾的人群中高喊:我觉得要崩溃了!她说无法集中精神看表演,突然有一种不安,觉得当前的美好生活要结束了。当时尤金·奥凯利还没作检查,不久后,诊断结果应证了她的预感。
感念:预感这东西应该属于唯心的范围,或者能够从心理学上找点些许依据,但终究跟科学不符,但又确实存在着。很多东西的存在,都无法从客观理智的角度去理解。最典型的男女纠缠,多数女人明明知道对方百无一是,纠缠的过程痛苦不堪,最后的结果是伤害,但还是乐此不疲。问起来,她们会说:有男人要总好过没男人要,有更多的男人要总好过只有一个男人要。我KAO!有自信的女人从来都不需要男人来证明自己的魅力,跟那种太烂的男人纠缠,只能自贬身价。
尤金·奥凯利在生命终结时,幡然了悟,人生中最重要的品质是意识的清醒。保持清醒的头脑,明辨是非,走正确的道路,只有这样,才不致于懊悔终身。
4、诊断期间,13岁的女儿吉娜飞往肯塔基参加一个国际战略思考大赛,女儿原本想放弃比赛,陪爸爸的,他几乎用哀求才说服了女儿。
感念:一,美国的教育跟中国真的大不相同。让13岁的孩子关注国际战略,我们身边13岁的孩子在干什么?他们在关注什么?游戏,追星,考试,或者开始关注异性。
二,13岁的孩子自己乘飞机去另一个州,如果换了中国的父母,哪个会放心?重点高中的孩子,只要家庭条件允许,几乎都有父母陪读;孩子如果有重要比赛,老师家长跟一排。
三,良好的家庭氛围对孩子的影响是终身的。尤金.奥凯利作为一个商界名家,身体力行地教育孩子,鼓励孩子开阔视野,锻炼思维。反观我周围的父母,也有对孩子苦口婆心的,但通常都忘了身教这一点。做父母的,自己不好好做人,不好好做事,却喋喋不休地要求孩子,这怎么可能有教育效果呢?中国父母最希望子女成龙成凤,当然也是出于爱,但还因为面子,因为晚年有依靠,为什么不把这份殷切寄托在自己身上呢?自己不能做到的事,却要求子女来完成,唉!
5、节选:每天早上醒来之后,我会竭尽所能地让自己的思绪停在当下,只是去感受当时身边的风景,让思绪就停驻在那一秒。
感念:活在当下,这是当代学者所提倡的一种生活态度。过去不可挽留,未来不可琢磨,只有现在可以把握。把精力集中在当下,专注于正在发生的事,让这一刻更完美。
这本来是一种现实主义的积极的人生态度,不幸被许多人歪解,他们认为活在当下就是要及时行乐,因此把生活引向糜烂和堕落。他们的局限在于:他们以为快乐就是物质的享乐。而真正的快乐,从来都是精神层次的享受,快乐更多地来自于个人和外界的和谐相处,来自个人与环境的融合。
这一刻我面对一本好书,面对一个了不起的人,感受他带给我的人生启示,他那么迫切地想把生命最后的完美时刻与世人分享,我真切地体会到了他对生命和生活的热爱。一个积极的清醒的告别仪式,一个完整的完美的人生句号,一个人的生命过程结束了,他的精神和态度仍然存在。
想起一句话:有的人活着,他却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但他还活着。
6、在生命的尽头,尤金.奥凯利用很多时间和精力来做一件事:结束所有的人际关系,向亲朋好友一一道别,回忆他们之间的美好往事,感谢他们丰富了他的人生,告诉他们对他的特别意义。
感念:通常在这种情形下,都是亲朋好友主动向病人告别的,他们给予最后的关怀和安慰,给予最后的同情,这个过程无论对病人还是亲友都是艰难的,充满悲情色彩。但尤金·奥凯利反其道而行之,这一念之间,便使一切变得非同凡响。他让所有人明白:死也可以与生一样精彩。
他是一个A型血的人,追求完美。从前我以为追求完美会让生活更累,但当一切静下来,仔细地审视人生,发现完美是存在的,即使不能达到,但只要我们孜孜以求,就能无限接近完美。这一点,在亲情关系,友情关系中,已经得到证实:当我用心对待亲人和朋友时,他们很少让我失望过,我获得了最真挚的回馈。
7、节选:和亲密的朋友告别会出现种种结局。我发现,如果我的朋友满足下面两个条件的话,这样的告别会变得更加容易:第一,朋友信仰上帝或是有其他强大的精神支柱;第二,朋友的婚姻或是其他人际关系很牢固。
感念:坚强抑或是脆弱,这取决于一个人的心灵力量。于丹在《庄子心得》中专门讲过这个课题,一个人心灵的力量可以无限放大。当然,心灵力量不是空穴来风,它的产生需要条件和土壤,如尤金.奥凯利所言,强大的精神信仰和牢固的人际关系,是一个人内心强大的支柱。
读过《圣经》,《佛经》,《道德经》,任何一种宗教,都有让我更清醒的地方,也有让我更迷糊的地方,所以我无法专注于其中的一种。我是个老党员,应该是个共产主义信奉者,《马克思恩格斯选集》我也读过,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也学过,可说真的,那些都没能给我精神力量。
还好我有第二个力量源泉,在一切变故面前,亲人朋友一直是我的精神支撑,他们让我感觉到自己存在的重要性,让我看到自己生存的价值。
8、节选:中饭是在俱乐部吃的,餐厅就在第18洞的果岭旁边,我还能听到球友挥动球杆的声音。我喜欢那风拂松梢的感觉,就象海风掠过水面和海洋一般。我还能闻到松树沁人心脾的清香。百鸟盘旋,鸣声嘤嘤,红蓝相间的羽毛无比艳丽。如果是在一年前坐在同样的地方,对于近在咫尺的美景,我想自己也许并不会有这样震撼的感觉。
感念:人之将去,其言也善乎?--这样的文字,很容易让人觉得是对生的留恋;但在作者的境界里,其时他正处于一种新生状态,因此写这些文字,纯粹是在表达他对新生活的美好感受。
米卢那老小子经常挂在口头的是:态度决定一切,他的态度并没有让中国足球强大起来,或者说那些足球小子没有学会他的态度,反正结果是一样的。但尤金.奥凯利在改变态度之后,终于领略到大自然的完美。
最近我能看见慢,看见从容,心态跟病后的尤金.奥凯利有些相似,过一种减速的日子,让生活慢下来,让一切更简单。当内心宁静的时候,世界便清晰起来,很多事情越来越明了。这样的时刻,看风是风,看阳光是阳光,看花草是花草,一切都回复到本真的样子,那些被忽略的美重新显现出来。
9、节选:在这样完美的一天,我的脚步渐渐放缓,最后步速趋近于零。不过尽管我移动的步伐如此缓慢,可是我依旧在追寻着阳光,追寻着太阳沉入地平线之前的最后几缕霞光。日落西山,余辉散尽,世间的影子也随之消失。球场上只有我的身影独自挥杆,更努力地追寻着球的影踪。微弱的光线在我面前蜿蜒,此情此景更像是一幅画卷:日斜树影长,球在光与亮之间摇曳""
感念:尤金.奥凯利反复提及喜欢和妻子科琳或者球友一起在傍晚打高尔夫,对着西下的夕阳挥杆的情景,恰好切中了他生命最后的日子:追逐日光。就象那个俗语所言: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健康的时候追逐日光并不难,难是是至死都在追逐日光。
他的妻子科琳补记道:如果你的生活与众不同,过着尤金从5月底到9月份那种短暂却丰富的时光,那么你就会懂得什么叫敬畏。你也懂得了什么叫力量,承诺和爱,而且更重要的是,你懂得了什么叫生活,你学会了怎样谦和地去对待它们。
这是尤金生前能为我们所做的最后一件事。他燃烧了自己最后一份光亮,把原本可怖的死亡变得无比欢愉,给他的女儿,妻子,其他家人,朋友和公司都带来了鼓舞,每一步都包含着他的精心构想,饱含着他的坚定信念。
尤金的遗体运走后,科琳和他的姐姐及特护开了一并最好的葡萄酒来庆贺,因为他走得非常平静。葬礼上充满欢声笑语,来宾致辞时还不断地开玩笑,逗得几百人哈哈大笑。在他任董事长和首席执行官时,他常常感觉无法把握许多事情;但在他身患绝症之后,一切都按他的想法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