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用真诚去感化朋友,只有这样,我们的友谊才会变得长久,人生道路才会越走越宽。找到真正的知己,用自己的真心来维系这段来之不易的友谊,只有用心去维系,我们之间的友谊才能长存不衰。
朋友是一个人终生的财富,需要我们用一生去衡量朋友的价值。在人生的漫漫长路上,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坎坷,这时,我们最需要的就是朋友,就是那些不计得失愿意伸出援手的朋友。用赤诚的话语和朋友交流,这样,一份快乐就会变成两份快乐,而痛苦也会因为有了两个人的承担而减少一半。
心理学上说:“当一个人遇到困难的时候,他的潜意识就会产生一种‘喜欢自己’的心理。”知心朋友就像是镜子中的自己,每一次和他们交流,我们就像是从镜子中再次看到自己一样。我们都希望和与自己相似的人走在一起,因为他们有和我们对等的人生观、价值观……而正因为如此,我们才需要这样的朋友,让他们和我们一起,经历痛苦和快乐,也只有这样,我们的友谊之花才能永远灿烂夺目。
儒学大师孟子说:“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朋友不在乎贵贱,更不在乎长幼,只要知心,任何一个人都有可能成为朋友。元曲大家贯云石曾有曲云:“弃微名去来心快哉,一笑白去外。知音三五人,痛饮何妨碍?醉袍袖舞嫌天地窄。”这样的“知音三五人”才是我们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而这也需要我们和朋友一起去努力,让爱的话语洒满彼此心间。
技巧4:知人不必言尽,留点口德给自己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自尊,当你捅破了那层不该捅破的窗户纸后,除了落个小人的名称之外别无所获。
马斯洛在其研究中提出心理健康的标准,其中第一条就是个体要有“充分的安全感”,而在安全感中有个很重要的词叫做“隐私”。
隐私,顾名思义,就是不愿公开的事情。俗话说,打人不打脸,骂人不揭短,就是在提醒人们知人不必言尽,对于那些别人不想公开的事情,即使知道了也不要轻易说出来,为别人留点儿口德,也把口德留给自己。
比如,同事小张换了身新衣服,尽管这件衣服穿着很不合时宜,在风格上也不适合她,你也不能直接跟她说“你穿这件衣服好难看”。每个人都是有自尊的,都是很容易受到伤害的。知人言尽,很多时候在他人眼里并不是“爱之深,责之切”,相反,他会认为你是在故意侮辱他,逞一时口舌之快。
小王毕业后,顺利地应聘到一家私营企业担任经理助理。实习期间,小王工作认真、刻苦,每天早到晚走,公司里的人都很喜欢他。
经理的办公室里悬挂着许多名家的字画。小王从小就喜欢写毛笔字,在学校期间还获得了书法比赛一等奖,他觉着经理一定是个有文化、有品位的人,从这些字画中可以看出经理还是一个学识渊博的人,然而事实似乎并不是那么回事。
小王慢慢地发现了很多端倪,比如在与客户谈判时,经理都会把小王带到身边,让他把合同给他读一遍,甚至连需要经理签名的地方也要小王给他指出来;平时在办公室里,员工送过来的文案,经理也要求小王读一遍给他听,甚至有几次,小王发现经理竟然把文案都拿反了。
经理似乎“目不识丁”,这是小王通过观察发现的一个天大的秘密。
小王仔细看看墙上的字画,有他很喜欢的王羲之的《兰亭序》,虽然是后人仿写的,但依然很有张力,他趁着给经理读自己起草的发言稿时小心翼翼地问:“经理,你很喜欢王羲之啊?”经理不知其所问,回答:“什么王羲之,公司里只有一个叫王雅芝的吧!”小王这下更加确定了自己的想法。
后来,有一次小王犯了错,被经理臭骂了一顿,小王情急之下脱口而出:“你又不识字,装什么文化人?”经理的脸顿时铁青,没说一句话就返回了自己的办公室。
那天的事情过后,小王很后悔。后来他才清楚,原来公司的每个员工其实都知道经理不识字,但从来没有在背后议论或当面揭穿过。实习期过后,小王便被辞退了。
传说,人类的始祖亚当和夏娃刚出生时就懂得了羞耻心,并懂得用树叶遮体。现实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遮羞布”,案例中经理的“遮羞布”就是那些字画,小王因为捅破了这层“遮羞布”,自然为此付出了代价。
说话应该长点儿心眼,千万别知人尽言;说话更应该留点儿口德,不要没事揭人短。在与人的交往中,要时刻把握一个说话的度,千万不要因为自己知无不言而犯下不可饶恕的错、知人不必言尽,成全对方的面子,也给自己留口德,何乐而不为?
技巧5:不要随意对朋友说“你错了”
卡耐基说:“直接批评是无用的,因为它会使人采取防守的姿态,并常常使他们竭力为自己辩护,直接批评是危险的,因为它伤害了一个人的自尊心,并会激起他坚决反抗。”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任何人都有缺点和不足,对于他人所犯的错误,如果你直率地说“你错了”,或者当众指出他的缺点和毛病,就显得太不近人情了。而且这样直率的言语不但不能帮助他人改正错误,反而会招来对方激烈的反驳,甚至激怒对方、伤害友谊。
俗话说:“人要脸,树要皮。”任何一个人都有自尊心,自尊心促使人在遇到别人直率的批评的时候,激起抵抗的天性。当你的思想和举止开始抵抗对方时,对方同样也会这样对你,这样无形中两个人的交流则改变为对抗,要记住任何直率的批评都会使人厌烦。
富兰克林年轻的时候,由于他天资聪颖,从小就博览群书,所以很多同龄人都喜欢听富兰克林讲故事,他也因此交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们谈诗论词、天文地理、羽扇纶巾,好不意气风发。
富兰克林有个好朋友叫约翰·高令斯,此人同样天资聪颖、博览群书,他们经常在一起争辩,讨论彼此认知的不同,这样的争辩自然容易发生口角。
为了赢得争辩,富兰克林都会事先准备丰富的资料,期待把约翰·高令斯辩驳得无话可说。事实上,约翰·高令斯也是这么做的,然而在一次辩论中,富兰克林和约翰·高令斯的友谊就那样被断送了。在辩论中,双方旗鼓相当、言辞激烈,富兰克林直率地对约翰·高令斯说:“你这样是完全不对的,你是个十足的大笨蛋。”约翰·高令斯觉得受了很大的侮辱,板着脸离开了。
当天,富兰克林在日记中写道:“一时的口急让我失去了我的好友,我将永远铭记这条教训。”
经过这件事后,富兰克林变得温和多了,说话也小心翼翼。
直率的批评使富兰克林失去了很好的朋友,他用这种深刻的经验教育了我们:不要直率地说你的朋友错了,要换一种含蓄的批评法。含蓄的批评方法即婉转地传达自己的不满,让朋友明白自己的言外之意。
我们可以举出很多个直率地批评朋友无用的例子来。例如,张宜泉的“口不择言”使他在后来失去了曹雪芹这位朋友;杨修的“直接批评”使他最终年纪轻轻便命丧于曹操之手......
在如今的社会中,朋友越来越成为一种奢侈。能够拥有一段好的友谊是许多人梦寐以求的事情,如此,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去珍惜?在与朋友的交往中,我们要时刻谨记这样的一条黄金原则:永远不要直率地对你的朋友说“你错了”。否则就是自酿苦果,最终还得由你自己尝。
技巧6:勿以自我为中心,做一个善听之人
人在成功或者失落的时候都会有一种倾诉的欲望。说话是人类生存的重要工具,也是重要的交际手段。
俗话说,饭可以乱吃,话不可以乱说,就是警告人们说话要掌握一个度,经常抢话题是一种缺乏素养的表现,但不少人却有这样的毛病,结果往往会破坏彼此的友谊。在讲话中,被人打断是一种痛苦的经验,对方甚至会认为你不尊重他。
小王有机会去丽江度假,旅游回来之后与朋友闲聊,刚好聊到这次假期的丽江之行,于是小王开始夸夸其谈,认为这是一次最有价值的旅游。朋友们听得大眼瞪小眼,谁都插不上一句话,但小王似乎并没有在意,仍旧口若悬河、高谈阔论,恨不得把丽江搬到朋友眼前,让朋友亲眼看看。
突然,一个朋友转移话题,说起了去年的西藏之行,并强调西藏之行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旅行,接着这个人开始口若悬河地讲述他的经历。瞬间,小王有一种被冷落的感觉,而且觉得这个扯开话题的朋友非常讨厌。最终,小王一点儿也听不进对方的谈话,于是一次难得的朋友聚会就这样不欢而散了。
小王对后来打断他话题的朋友十分生气,但他不知道自己在滔滔不绝时同样被他人厌烦着。不管是在谈话中滔滔不绝者还是打断别人的话题者都是容易招人厌烦的。培根曾经说过:“打断别人、乱插话的人甚至比发言冗长者更令人生厌。”一个真正有素养、有口德的人是不会随便打断别人的谈话的,尤其在朋友中。
每个人都有一种表现自我的欲望,在朋友之间,这种欲望更期待得到满足,甚至很多人交朋友就是因为对方善于聆听、能够满足他倾诉和表达自我的欲望。茫茫人海,彼此能成为知根知底的朋友就是一种缘分,何不管住自己的嘴巴?不要随意抢话题,以免惹得对方心里不快,破坏良好的友谊。
那些没有礼貌的人总是在对方口若悬河的时候突然插上一句与话题无关的话,倾诉者会在瞬间失去倾诉的欲望,甚至会忘记接下来该讲什么,情绪就会变得非常暴躁,对打断者心生厌烦,而打断者津津有味的谈论一般是自我夸耀,无疑又让倾诉者非常不快。甚至心里想:他就是故意打断我的话的,他这是不尊重我,我实在没必要和他成为朋友。
抢走朋友的话题,也许你面对的就是分道扬镳的命运。
在朋友中,要想获得对方的好感,你就需要改变自己好打断别人谈话的陋习,努力学着做一个倾听者,如此,你会发现你收获的更多,你会明白上天给我们“两个耳朵、一张嘴巴”是有用意的,就是鼓励我们“多听少说”。
虽然朋友间最忌抢话题,但在有的情况下你不得不这么做,比如对方倾诉冗长、言辞无味,又引起你厌烦,这时候就有必要打断朋友的谈话了,但这毕竟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打断朋友的谈话应该学会不伤感情的使用技巧,你可以适当地找个时机看看手表,然后说“对不起,我还有一个约会,听你谈话真是愉快的体验,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但我既然与别人有约,失信于人总是件不怎么光彩的事。”这样的话,给朋友台阶下,他也不至于厌恶或憎恨你打断他的谈话,又不会伤害你们之间的友谊。
在与朋友的交往中,要尽量克服自己抢话题的毛病,否则,你抢走了一个话题,却失去了一个朋友,因此要努力学会做一个善于倾听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