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先生在游览普陀山时捡到一本笔记本,扉页上写着一副对联:“年年失望年年望,处处难寻处处寻”,横批:“春在哪里”。再翻一页,竟是一首绝命诗,并署着当天的日子。后来,郭沫若找到了一位神色黯然的姑娘,原来她考大学连续3年名落孙山,生活上又遭受挫折,感到悲观失望,准备“魂归普陀”。郭沫若先是称赞对联有文采,接着微笑着问:“我替你改一改,你看如何?”然后深情地吟道:‘年年失望年年望,事事难成事事成,横批是‘春在心中’。”听了郭沫若所改的对联,姑娘体会到长辈的关怀,终于向郭老倾吐了心中的郁闷。郭老邀她同游普陀,边走边热情地与她交谈。当姑娘知道面前这位循循善诱的长者就是一代大师郭沫若时,万分惊喜与感激,吟诗感谢恩师指点迷津,而后又重新鼓起了生活的勇气。
这个故事教给我们一个说服人的好方法,那就是以情感人。特别是这样一位绝望的女子,她之所以绝望,就是感到天地之间没有真情,只有冷酷。因此,她觉得人世没有什么可留恋的,于是萌生了轻生之心。可是,现在从这位一代大师身上她感受到了人间的温暖,当然就会萌生对生活、对世界的爱,鼓起重新生活的勇气。由此可见,晓之以理能成功地说服人,“动之以情”也同样可以说服人。
战国时期,秦国攻赵,赵国向齐国求援。齐国要求赵国送太后的小儿子长安君到齐国做人质,否则将不会发兵救赵。赵太后深爱自己的儿子,她执意不肯。满朝文武极力劝谏,却一点用也没有。最后,赵太后干脆宣布:“谁要是再来劝我,我就把唾沫吐到他的脸上。”
后来左师官触龙希望进见太后,太后知道他也是来规劝的,于是就满脸怒气地等着他来。触龙小跑着来到宫中,向太后谢罪道:“我的脚有毛病,不能快步走,因而好久没有来看太后,心里十分惦念,所以今天特来拜见您。”太后道:“我现在也得靠车子才能行动。”触龙又询问了赵太后的日常饮食、饭量等其他一些情况,这个时候太后的怒气才有所缓和。
之后,触龙又向赵太后请求能允许他的小儿子在王宫卫队里当一名侍卫。赵太后满口答应。“他今年多大了?”赵太后问道。“今年15岁了,尽管他现在年纪还小,我却希望在我没死之前把他托付给您,为他安排好立身之处。”赵太后问道:“男人也疼爱他的小儿子吗?”触龙答道:“比起女人来,有过之而无不及。”
太后笑着说道:“女人是格外疼爱小儿子的。”触龙说:“我私下里认为您对您的女儿燕后的爱怜超过了对长安君。”太后说:“您说错了,我对燕后的爱远远赶不上对长安君啊!”触龙说:“父母疼爱自己的孩子,就必须为他考虑长远的利益。”接着,触龙又举例说当年燕后远嫁,赵太后与她依依惜别、难舍难分。但每次祭祖的时候却祷告让燕后留在燕国,不要回来,以便使其子女世世代代为燕王。
触龙接着说道:“这大概就叫做:近一点呢,祸患落到自己身上;远一点呢,灾祸就会累及子孙。难道是这些仁君之子一定都不好吗?但他们地位尊贵,却无功于国;俸禄优厚,却毫无功绩,而他们又持有许多珍宝异物,这就难免危险了。现在您使长安君地位尊贵,把肥沃的土地封给他,赐给他很多宝物,可是您不趁着现在使他有功于国,有朝一日您不在了,长安君凭什么在赵国立身呢?我觉得您为长安君考虑得太短浅了,所以我认为您对他的爱不及对燕后啊!”
至此,赵太后完全接受了触龙的劝说,说道:“好吧,就按照你的意思把他派到那里吧。”于是,赵太后为长安君准备了上百辆车子,让他到齐国去做人质。齐国也随即发兵救赵,从而击退了秦国的大军。
正所谓“伴君如伴虎”。在封建时代,臣下进言谏说,稍有不慎就会招致祸殃。而触龙却能以巧妙的方式达到进谏的目的,确实令人称道。
触龙很理解太后的心情,他也对当时的情形做了比较深入的分析,所以,他努力制造出来一种和谐的谈话气氛。刚见太后时,“太后盛气而揖之”,如果触龙在此时开口便谈让长安君作为人质的事,很可能落入太后唾其脸面的尴尬境地,因为人在生气的时候,是最不理智的,不但难于听取他人的意见,而且很有可能把对方当做发泄的对象。老到、精明的触龙避而不谈长安君之事,而是先用“缓冲法”,从请安和询问太后饮食、行动入手,讲述自己如何调养弱体、增进饮食的经验。这就使太后产生错觉,以为触龙是来探望、安慰她的,从而使太后由“盛气而揖之”到“色稍解”,继而“笑曰”,和谐的谈话氛围形成了,触龙谏说的第一道障碍被巧妙地克服了,陈述自己意见的条件也就成熟了。接着触龙又不失时机,用“引诱法”,以父母疼爱儿女的人之常情为契机,先从自己爱怜少子、想为他谋差事入手,然后渐渐地引入太后爱女儿胜过儿子。当太后告诉触龙自己更爱儿子时,触龙便用具体事实说明太后很爱自己的女儿,懂得为女儿的将来着想,可是对于儿子就不是如此。经过一番陈述比较,太后明白了触龙的良苦用心,也接受了他的劝说。就这样,太后答应了将儿子送往齐国当人质。赵国很快就得救了,这不能不说是触龙的功劳。
由此可见,以情动人,确实是一件有力的武器,当运用得好的时候,可以为自己赢取许多利益,减少不少障碍。没有人是完全的冷血无情,没有人是真正的铁石心肠,人都有一种渴望与人亲近的心理,只要你真诚地与他人沟通,你们一定能化解那些不愉快的情绪,和睦相处于一片蓝天之下。
技巧5:“一语勾心”的4个小技巧
一句话就抓住对方的心,让对方愿意听、乐意说,这样,才能够迅速形成融洽、热烈的交谈局面,从而顺利地达到沟通、交流的目的。
一语勾心是一个交际词语,它指的是与人交谈,一句话就抓住了对方,让对方愿意听、乐意说,或者一下子就征服对方,让其产生特别的好感。拥有这种本领的人办起事来一般都是比较顺利的,因为这样能够迅速形成融洽、热烈的交谈局面,让双方谈得很投机、很倾心,从而顺利地达到沟通、交流的目的。
一个人每天的生活大概有80%的事情就是同人沟通,所以一语勾心能够带给你方便、快捷、幸福感。而要想做到一语勾心就需要一个人有着良好的综合素质和较高的洞察力,能够准确地洞悉出人际关系并随机应变。总之,说话是一门艺术而非一日之功,是需要人们长期地积累和锻炼的。以下几点可供大家参考:
1.对准对方选择话题
每个人都希望有人关心自己,如果你对准对方选择话题,对方就会倍感兴趣。比如你与同事交谈,别过分以“我”为中心。话题跳不开一个“我”字,对方至多出于礼貌应付几句。如果你谈谈对方职称评定情况、孩子的升学情况、爱人下岗后就业情况,对方一定会有一肚子话被你勾起。再比如,你同恋人初约黄昏后,你就对方的工作、兴趣等展开话题,对方就会敞开心扉,打开话匣子,兴致勃勃地与你海聊神侃起来。
张小痴迷于写作,脑子总是处于“工作”状态,尽琢磨些写文章的事,一向显得很深沉。在一个会议上,某君与张小搭起话来:“你的口才棒极了,上次那个联欢会,你的唐诗朗诵有播音员朗诵的风采。我同你是老乡啊,我经常读你的文章哩,你堪称我们家乡的才子噢!”张小听了这样的话备受鼓舞,对此君感到特别亲切,两人虽是一面之交,但一下子就成了无所不谈的好朋友。
当你对准对方,选择对了话题的时候,你的交谈才能打动对方的心灵,并且为其所接受。为此,你要多了解对方,多读点心理学,做到一语中的。
2.尽量表现你的真诚
真诚总是能够打动人心的,当你把自己的真心捧在手心,别人便会推心置腹地与你畅谈。比如与异性交谈,双方存在性别差异,矜持和自重之心很难让人尤其是女性对一个异性过多地敞开心扉。可是,谁也拒绝不了真诚之心。真诚代表着一颗冰清玉洁的纯净之心,让人禁不住心荡神驰。再比如,你与陌生人之间本是隔了一层的,你的真诚会让对方怦然心动。那种防备心理就会为之融化。
当你付出真诚之心时,别人是完全可以体会、感受得到的。人类就是具有这样的天赋。
3.将“一语”设计为“凤头”
写文章有凤头猪肚豹尾之说,有一个好的开头,确实更加吸引人。说话也是如此,有一个漂亮的、独特的“开头”,才能把对方的心给“勾”住。你可以设置一个悬念,让你的话形成一种神秘性。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英国外汇枯竭,无力从美国购买物资。美国总统罗斯福起草了《租借法》,拟通过租借的方式给英国提供物资,但一些美国人只看到眼前利益,并不能理解《租借法》。为了说服他们,罗斯福说:假如我的邻居失火了,我有一截浇花园的水龙带,要是邻居拿去水龙带,就可以把水灭掉,就可以阻止火势漫延到我家。这时候我总不能对他说:“朋友,这管子值15元,你得付钱。”这时候邻居刚好没有钱,我看就不能死要15元钱。罗斯福用一个形象而贴切的比方,说服他的人民,再固执的人,也不会听不进去的。
4.使用一些具有“勾力”的语言
有“勾力”的话都是根据具体情境临时组织的,但确有一些语言本身就具有“勾力”。比如尊称(尊称人的职位、辈分等)、招呼语(您好、早上好)、欣赏赞美语(你真行、你真漂亮、做得好啊)、感谢语(谢谢你的帮助、您是我的老师)、惊叹语(哇,真想不到啊、竟是这样啊)。当然对象不同,就要有针对性地使用不同的“勾语”,如对恋爱着的人,赞美和肯定的话语更具有“勾力”;对上司,尊重的话语更具有“勾力”;对同事,工作和吉利的话语更具有“勾力”。
技巧6:给予“实”的恩惠,才能够笼络人心
当我们拿着竹竿去钓鱼的时候,一定要先弄明白鱼儿喜欢吃什么样的食物,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钓到自己想要的鱼。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只有给予他人以实际的恩惠,才能够笼络人心。
哈雷·欧费斯屈托教授在《影响人类行为》一书中说:“行动是由我们基本欲望所产生的,对于未来想要说服人家的人,最好的建议是无论在商业中、家庭中、学校中、政治中,都要先激起对方某种迫切的需求,若能做到这点就可左右逢源,否则到处碰壁。
人们对利益的追求是一种最本质、最强烈的冲动。因为贪利是人的本性,贪得无厌也是人很容易陷入的误区。然而,从另一方面来讲,人在需要的满足和发展资源的积累上又有一定的容量和限度。也就是说,利的增加尽管会增加人的满足感,但这种满足感会渐趋迟钝。同时,对大多数人来说,追求利益还会受理智的制约。一定情况下,还会舍弃某些利益,以维护和获取更为根本的利益。因此,通过利益机制来说服人有其普遍的效用,但在特定的情况下也不一定奏效。此时当反其道而用之,即以害来震之,以取得良好的说服效果。
人们总是习惯于用别人对待自己的方式来回报于他人。赠送礼物是互惠原理比较初级的一种应用;在更高级的应用中,如果管理者希望在办公室内培养积极的态度和有成效的人际关系,就可以通过这种方式获得真正的先行者优势。只要管理者能率先展现出自己所期望的行为方式,就能引导同事和下属员工做出同样的行为。
一个人活在世上有的时候为了名可以舍利、可以忘生。掌握这一点,对于处理人情关系至关重要、无往不利。
现代商业化社会,很多人都表现得很精明,处处要算计,生怕有一点点的吃亏,一听到要付出,要给予别人好处就头疼。其实,这些人精明而不高明,越懂得“舍”的人往往得到越多。
很多有远见的企业领导者都是如此,给部下股票、房子、车子,在物质上不断地给予让人看得见的物质利益,有的甚至连自己的股份都全捐出去——这种大的给予,能不使领导者具有强大的影响力吗?给予实际上是最大的一种勇气,也是一种策略,更是一种自我实现的方法。
当年周文王被商纣王放回来之后,在渭水边上碰到了一个老人,正在茅草丛里面钓鱼。那位老人的渔竿没钩,就一根线直直的垂下去,周文王觉得很奇怪,就问:“老先生,这钓鱼你没钩怎么钓啊?”
这个老人的回答就4个字:“愿者上钩。”
周文王问:“为什么你不钓它,它就会上来呢?”
老人说:“钓鱼方法就和选人才一样,不是说你拿个弯钩才能钓得着。直钩一样可以把人才钓过来,甚至可以让人主动来,你不用钓人家就来了。”
周文王一听,这老人语出不凡,就虚心地问:“那具体怎么让人才来呢?”
老人说:“那些有远大志向的王者要想吸引人才,本身就要有创造性,具备能够潜移默化地感动人心的方法和技巧。只要把人心感动了,学会和懂得用这种悄悄的、让人看不到的实际恩惠,就能把人心征服,这样你就会获得更大的成功。天下其实并非一人之天下,你不要以为你是个侯爵,以为你将来要成为大王,就认为天下是你自己的了。这天下决不是一个人的天下,而应当是天下人共同拥有的天下。如果你能够让天下人共享天下的利益,那么你就能得到天下。如果你不能做到共享,仅仅自己独霸天下的利益,那么你早晚会失去天下的。”
老人这番话使得周文王一下子就明白了什么才是真正的江山。还用什么钓竿、鱼钩干嘛呀?你的恩惠都是现实的、润物细无声的,你给了别人很多、很多,自然这些人不就主动来了吗?
这个故事大家都知道,就是“姜子牙钓鱼,愿者上钩”的故事。
读了这个故事,不管你是领导者还是商人,也不管你是在商场、职场还是平时的为人处世上,如果你不以实际的给予和人心为关注目标,你定然就得不到人心、得不到“天下”,因为你根本就没有付出、没有去关注。如果你舍不得给予和付出,或只是口惠而实不至,那你能够得到什么呢?肯定什么也得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