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情况下,间接指出别人的过失,要比直接说出来显得温和,并且不会引起别人的强烈反感。
最善于讲道的讲道家“皮却”牧师去世了。临终前的一天,爱保德牧师被邀登坛讲道。他想尽其所能,使这次讲道有完美的表现,所以他事前写了一篇讲道的演讲稿,准备到时应用。他一再修改、润色,才把那篇稿子完成,然后读给他太太听。但是这篇讲道的演讲稿并不是很理想,和普通演讲稿没什么两样。
如果他太太没有足够的修养和见解,一定会向他这样说:“爱保德,这篇演讲稿糟透了,那决不能用——如果你这样讲的话,听的人一定会睡觉,它读起来就像百科全书一样;你讲道这么多年,应当很明白。老天爷,你为什么不像平常一样讲话,为什么不自然一些?”可是,如果这样说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呢?
那位爱保德太太非常清楚这会是什么后果,所以她巧妙地暗示丈夫,如果把那篇讲道演讲稿拿到北美评论去发表,的确是一篇极好的文章。换句话说,她一面赞美丈夫的杰作,一面又向丈夫暗示,他的这篇演讲稿并不适合讲道时用。爱保德看出了他妻子的暗示,于是他把那篇绞尽脑汁所完成的演讲稿撕碎。他什么也没准备,就去讲道了。结果,那次的讲道比以往还要成功。
其实,劝阻一件事情,我们可以躲开直接的批评而采取暗示的方法。对人正面地予以批评,会剥夺了他人的自尊。如果你旁敲侧击,对方知道你用心良善,他不但会接受,而且还会感激你。
阿帕娜太太请了几位工人盖房子。刚开始几天,每次她回家的时候,总是发现院子被弄得乱七八糟的,并且到处都是木屑。由于他们的技术较好,阿帕娜太太不想让他们反感,便想了一个解决的办法。
她等工人们离去之后,便和孩子把木屑清理干净,堆到院子的角落里。第二天早上,她把工头叫到一旁,对他说:“我很满意昨天你们把院子清理得那么干净,没有惹得邻居们说闲话。”从那以后,工人们每天完工之后,都把木屑堆到院子的角落里,领工也每天检查院子是否清理过。
如果你当面指出别人的错误,只会让对方自觉尊严扫地,这样不但解决不了问题,甚至会造成对方强烈的逆反心理。如果你巧妙地暗示对方的错误,那样就会受到对方的爱戴和喜欢。间接批评运用得当,不仅可以避免给被批评者造成精神压力,而且能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起到激励的作用。当然,运用间接批评不能千篇一律,要看对象,批评的程度也应视具体情况而定。对那些错误严重、屡教不改的人,则还要运用其他一些必要的手段和方法。
技巧4:说到对方心坎里,让对方意识错误
批评别人的时候,尽量不要批评得非常直接,说话要尽量委婉,要说到对方的心里去,让对方自身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批评是一把双刃剑,用得恰当,批评是一剂良药,可以让对方心服口服,成为对方改正错误的契机,用得不好就会像利剑一样刺伤对方的心灵,伤害对方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甚至还可能引起双方关系的破裂。所以,批评别人一定要讲究技巧,不能鲁莽行事。
秦朝末年,刘邦在樊哙、张良等人的帮助下,率兵突破函谷关,攻进咸阳,灭了秦朝。
当刘邦率兵进入秦朝皇宫的时候,皇宫里不计其数的美女和珍宝,一下子吸引了刘邦的注意力。刘邦哪里见过这么多的美女和珍宝?于是决心留在皇宫里,享受一下做皇帝的快乐,但是,当时的情况又不允许刘邦这么做,因为当时的楚霸王项羽实力很强,也在觊觎着皇帝这一宝座呢。当时,刘邦让美女和珍宝给蒙住了眼睛,跟随刘邦打进咸阳的兵将们都很着急。
樊哙是个急性子,看见刘邦这样不思进取,非常生气,就气冲冲地批评刘邦说:“沛公,你到底是想得天下,还是想当富翁?一见到这些美女、珠宝你就没有心思打仗了?你可知道,这里可是秦朝的亡室啊,我们还是赶快回到灞上去吧,这里待不得啊。”
听了樊哙的意见,刘邦很生气,虽然没有进行反驳,但是脸上明显有不悦之色,更没有要采纳的意思。
张良听说了此事,觉得樊哙批评得很对,就来到刘邦的住处,对刘邦说:“秦王暴虐,不得人心,我们才取得了胜利;您现在一进咸阳,就像秦王一样享乐,难道您想蹈秦王之覆辙?况且现在还有一个更加强大的对手在等着我们呢!要是再这样下去,我们所取得的任何胜利都将成为项羽称王的铺垫。我想那肯定不是您想要的结果吧!俗话说得好:‘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益于行。’我们还是照着樊将军的话做吧。”
听了张良的话,刘邦一下子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立刻决定退出咸阳,还兵灞上,等待时机。
同样是批评刘邦,樊哙失败了,并引起了刘邦的不悦;但是张良取得了成功。究其原因,樊哙行事太过鲁莽,在批评刘邦的时候,质问中含着谴责,让刘邦觉得很没面子,难怪刘邦不但没有接受,还在心里对樊哙产生了反感;而张良在批评刘邦的时候没有按照常人的思路指指点点,而是直陈利弊,抓住刘邦在乎得失、关心胜负的心理,用委婉的口气进行劝说,句句话说到了刘邦的心坎上,所以刘邦接受了批评。
从这个小故事中,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我们在批评别人的时候,尽量不要批评得非常直接,说话要尽量委婉,要说到对方的心里去;批评的目的在于让别人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而不是把别人一棍子打死,所以要站在对方的立场上,“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对方自身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为了如期收到批评的效果,心理专家列出了批评别人时应该掌握的10项技巧:
1.态度宽容
懂得我们大家都会经常犯错误的道理,采取一种更加宽容和善解人意的态度。
2.避免嘲讽
避免进行讽刺和嘲笑他人的批评。
3.内容具体
使批评的原因或内容具体化,避免“你是一个懒汉”、“你欺负其他人”、“你不负责任”之类的言辞。
4.避免主观
根据客观事实,明确地提出批评。用客观事实说明什么是导致你批评他的原因,避免做主观评价。
5.注重效果
只有在被批评者的表现或态度有可能得到改正的情况下才提出批评。相反,进行批评就没有意义。
6.选择时机
选择批评的合适时间和地点。等具备了各种合适的条件后,再进行批评,以便让被批评者接受。
7.设身处地
承认在类似的情况下,你也犯过类似的错误,但是你善于吸取教训。
8.准备充分
鉴于你了解将要接受批评的人,你应提前做好准备,设想你可能得到的各种各样的回答。
9.语气平和
在最困难的时刻,保持一种平和的态度,必要时用坚定的语气表述看法,再加上不容置疑的表情。
10.褒贬兼顾
如果对方不等你说完就提出异议,你要试图安慰他,并向他解释你批评他的目的。
技巧5:批评时给对方留下改正的余地
有时候,一个不恰当的批评很可能会造成更大的错误,因此,即使是批评一个犯了错误的人,也不能由着性子想怎么说就怎么说,要为对方留有一定的余地。
很多人在批评别人的时候毫无顾忌,因为他们觉得自己占理,而对方犯了错误,就应该遭到谴责。实际上这种想法是错误的,所有的人都难免犯错误,犯错误也不见得就是一件坏事。所以我们在批评别人的时候,要为别人留有一定的余地。心理专家告诉我们,批评别人的时候,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要讲方式——忌讽刺挖苦
批评的终极目的只是让别人知道自己的错误,用不着抓住这一点错误没完没了。批评只是手段,不是目的。所以,我们在批评别人的时候切忌讽刺挖苦对方,只要能让别人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就可以了。
有的人非常喜欢讽刺别人,只要见别人犯了一点小错误就抓住这个把柄,没完没了地挖苦讽刺。例如,有的老师喜欢讽刺学生,学生稍微犯了点错误,就运用一些讽刺性极强的语言刺激学生。而一些学生因为自尊心太强,受不了这样的讽刺,从此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
二要讲语气——忌颐指气使
有些人认为,只要对方犯了错误,那肯定就是“错”无可赦,对方就低人一等,于是在批评的时候,颐指气使,用的完全是谴责的、命令式的口吻,这样的批评方式肯定不会取得理想的效果。相反,这会激起对方的怒火:我不就是犯了一点小错误吗?有必要这么凶吗?颐指气使式的批评不会让人心服口服,也不值得推崇。
三要讲态度——忌粗暴指责
林肯在年轻的时候是一个很极端的人,容不得别人犯一点错误,只要遇见稍微犯一点错误的人,他就会习惯性地指责对方,并且言语粗暴。实际上,不只是指责别人,他还写信、作诗讽刺挖苦别人,故意把那些信件丢在一定会被人发现的路上,甚至投书给报社,公开攻击他的对手。这真是令人难以接受。
1842年秋天,林肯发表了一篇批评一个叫詹姆斯·史尔兹的人的文章。文章言辞激烈,对对方大加批评,语言极具挑战性。这让詹姆斯·史尔兹感到非常难堪。他决定找林肯算账——跟林肯决斗。
史尔兹体格健壮,双臂很长,手持一柄骑士长剑,气势汹汹;而林肯骨瘦如柴,弱不禁风,他还是头一次拿起武器,双手明显地在颤抖,决斗结果不“比”自明。幸好,林肯的助手依靠自己的聪明伶俐阻止了这场决斗,否则的话,后果不堪设想。
这次事件给林肯以很深刻的教训。从此以后,身边的人不管犯了什么错误,林肯都不会横加指责,因为他知道:粗暴的指责没有任何意义,不会解决任何问题,相反,还会带来负面的影响。
所以,除非你想一辈子与对方为敌,否则即使对方犯了天大的错误,你也不要粗暴指责。这才是一种成熟、明智的态度。
四要讲分寸——忌言过其实
有的人在批评别人的时候,为了让对方更加清楚地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故意把对方所犯的错误夸大,但是,这样的做法是不能被人所接受的,更不能被受批评者所接受。那么,应该怎么做呢?我们在批评别人的时候,要实事求是、有一说一、有二说二、言之有据、以理服人。
五要讲实效——忌拓宽延伸
“拓宽”就是无缘无故地把别人的某处错误推及其他方面,例如:“你这方面做不好,其他方面也不会怎么样……”“延伸”的意思是刨根翻底,把目前的错误推及过去和未来,例如:“类似的事情你好像过去就干过,将来你肯定还会干,所以你现在必须改正。”
不管是拓宽还是延伸,都意味着全盘否定,意味着认为别人无可救药、一无是处,一句话把对方否定——这种批评别人的方式是很不科学的,是主观、极端、不合理的,有百害而无一利,是批评中的大忌。那么什么才是正确的批评呢?正确的批评方式是就事论事,少谈或不谈其余,即使谈及,也应是积极的、建设性的,而不是刨根究底、兴师问罪。
六要讲场合——忌当众批评
被批评可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没有人希望在自己受到批评的时候召开一个“新闻发布会”。所以,为了被批评者的“面子”,在批评对方时,要尽可能避免第三者在场。不要把门大开着,不要高声叫喊。在这种时候,语气越“温和”越容易让人接受。
郑老师在数学课上正讲得津津有味,突然他发现一位平时表现极差的学生睡着了,还打起了呼噜,引得周围的同学“吃吃”发笑,课堂秩序一下子变得乱糟糟的。郑老师非常气愤,想狠狠地批评他一顿。就在郑老师准备发火的时候,他忽然想到:这位同学虽然平时表现不好,但是自尊心极强。再说,他虽然表现不好,但是很聪明,当着这么多的同学批评他会不会伤及他的自尊心呢?想到这里,郑老师努力使自己平静下来,没有发火,只是在上课的间隙走到这位同学的身后轻轻地推了他一下,嘱咐他认真听讲。
这位同学一下子领会了老师的良苦用心,非常感动。下课以后,郑老师把该同学叫到办公室,对他说:“其实你挺聪明的,只要好好学习,你一定能取得好成绩的,但是……”
还没等老师说完,这位同学就说:“老师,您给了我面子,我能不听话吗?今后您看我的行动吧。”
从那以后,这位同学上课时再也没有睡过觉,成绩也越来越好。
这件事告诉我们,当别人犯错误的时候,尽量不当众批评他,而是和风细雨地指出他的缺点,使对方易于接受,这样往往会事半功倍。
总而言之,即使是批评一个犯了错误的人,也不能由着性子想怎么说就怎么说。有时候,一个不恰当的批评很可能会造成更大的错误,所以,我们在批评别人的时候,千万不要犯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