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巧1:忠实之劝不逆耳,爽口良药也治病
一个善于批评的批评者,他在批评他人时能做到“忠言不逆耳”,使每个人都乐意接受。就像药丸很苦,但是如果在外面裹上糖衣,就没有苦涩的口感了。
在我们的生活中,如果你想要让批评收到良好的功效,那么你一定不要损害他人的自尊心,即使你的动机是好的,有充足的理由批评对方,仍要注意不要使别人的自尊心受到伤害。在一般情况下,如果身边还有第三者,即使是最温和的批评也会触怒对方,不论你的批评正确与否,他都会觉得你的批评让他在别人面前丢了面子。所以,我们不妨给批评裹上一层“糖衣”,这样就不会让对方觉得丢了面子,对方还会很容易接受。有这样一个故事:
从前,有一个智者,他胡子雪白,谁也说不清他有多大年纪。
男女老少都十分尊敬他,无论谁遇到大事小情,都来找他,请求他提些忠告,但智者总是笑眯眯地说:“我能提些什么忠告呢?”
一天,有一个年轻人请求他为自己提一个忠告,智者仍然婉言谢绝,但那个年轻人就是苦缠不放。智者没有办法,于是就拿来两块窄窄的木条、两撮钉子——一撮螺钉,一撮直钉。另外,他还拿来一个榔头、一把钳子、一个改锥。
开始的时候,他用榔头往木条上钉直钉,但是木条很硬,他费了很大劲也钉不进去,即使把钉子砸弯了还是钉不进去。
一会儿工夫,好几根直钉子都被他砸弯了。
最后,他用钳子夹住钉子,用榔头使劲砸,钉子虽弯弯扭扭地进到木条里面去了,但他也前功尽弃了,因为那跟木条裂成了两半。
智者又拿起螺钉、改锥和榔头,他把钉子往木板上轻轻一砸,然后拿起改锥拧了起来,没费多大力气,螺钉钻进木条里了,而且契合得天衣无缝。
智者指着木条笑笑:“良药不必苦口,人们津津乐道的苦口良药,其实都是笨人的笨办法。那么硬碰硬有什么好处呢?说的人生气,听的人上火,最后伤了和气,好心变成了冷漠,友谊变成了仇恨,我活了这么大,只有一条经验,那就是绝对不直接向任何人提忠告。当需要指出别人错误的时候,我会像螺丝钉一样婉转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良药不必苦口”,在与人交往的时候,我们要学会像螺丝钉一样婉转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唯有如此,你的人际关系才可能和谐。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认为,挨批评肯定是苦的,是一件丢面子的事。因为“苦”,受批评者往往会产生抵触情绪,使批评的效果大打折扣。可是,有些聪明的人却能够很好地把握批评的度,使批评达到春风化雨、甜口良药也治病的效果。
其实,言语的尖刻并不一定能达到批评的效果。批评的效果往往并不在于言语的尖刻,而在于形式的巧妙,正如一片药加上一层糖衣,不但可以减轻吃药者的痛苦,而且使人很愿意接受。批评也一样,如果我们能在必要的时候加上一层糖衣,也同样可以达到“甜口良药也治病”的目的。
身为上司或长辈,在批评自己的下属或孩子时也应该采取这一原则。批评下属或孩子,不是单纯地为了出一口气就算了,或把想说的话说出口就行了,如何让对方接受更为重要。就像在工作中指点部属一样,告诉对方缺点所在,使他愿意改进,这才是批评的目的。
哑巴吃黄连,是有苦难以说出口的。但是,治疗拉肚子的黄连素,外表裹一层糖衣,它非但不是苦的了,还照样能治疗拉肚子。良药,一定要苦口吗?
每个人天生都爱面子,每个人都需要自尊和被他人尊重。自尊正是人生存在和发展的支柱,是人克服各种困难、坚持不懈去取得成就的动力。而容易伤害到别人的自尊就是批评最大的弊端。
批评是经常发生的事情。因批评不当,闹别扭、结怨,甚至影响工作,都是常有的事,所以,在批评他人时一定要注意一下技巧。
一家营建公司的安全检查员的职责是检查工地上的工人有没有戴上安全帽。一开始,当他发现不戴安全帽的违规行为时,便利用职业上的权威要求工人改正。其结果是:受指正的工人常常显得不悦,而且等他离开,便又将帽子拿掉以示反抗。于是,他总结经验,改变方式,看到有工人不戴安全帽就问是不是帽子戴起来不舒服,或是帽子的尺寸不合适?还用愉快的声调提醒工人戴安全帽的重要性,然后要求他们在工作的时候最好戴上。这样效果比以前好多了,也没有工人显得不高兴了。
一个善于批评的批评者,他在批评他人时也能做到“忠言不逆耳”,每个人都乐意接受。就像药丸很苦,但是如果在外面裹上糖衣,就没有苦涩的口感了,这样就更容易使患者一口将药吞到肚子里去。于是,药物进入胃肠,药性发生了效用,疾病自然也就好了。
如果对方所犯的错误不是原则性的,或者不是正在犯错误的现场,我们就没有必要“真枪实弹”地批评。我们可以不指名道姓,用较温和的语言,只点明问题;或者是用某些事物对比、影射,也就是平常所说的“点”到为止,完全当作是警告。
但是,我们也要本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如果一些人自我意识差、依赖性强、不明说不行,也可以对他采取严肃的态度和尖锐的态度来警告。
战国时的魏文侯把夺得的中山之地封给了儿子,而没给自己的弟弟。有一个名叫任座的大臣认为魏文侯的做法有失仁义,当面指责他算不上仁君,使得魏文侯恼怒不已。任座见到这种情况可是吓坏了,赶紧退出大殿,听候发落。另一位大臣翟璜连忙上前劝阻:“陛下真乃仁君也!有了仁圣之君,才会出现直言之臣。任座讲话心直口快,正是因为有你这位仁君存在的缘故啊!”魏文侯一听,转怒为喜,马上让人把任座请回来,亲自下堂迎接,并奉为上客。
在这个故事中,任座批评魏文侯的方式是“胡同里赶猪,直来直去”,使得魏文侯火冒三丈,任座自己也差点丢了性命。翟璜的话表面看来,似乎自始至终都在恭维魏文侯,说他的好话;其实不然,他也认为魏文侯的做法欠妥,只是选择了另一种巧妙的方式,使魏文侯觉得能有人当面指出自己的错误,不但不是对自己的不敬,反倒是自己的荣耀,因而欣然接受。两种不同的批评方式,收到了截然不同的效果,由此可见批评的艺术魅力。
想用批评去改造对方,有意无意去揭他的疮疤,对方听了当然很不痛快,就算知道自己犯了错误他也不会承认,结果越闹越僵。只有给批评穿上一层糖衣,对方才会欣然接受。
技巧2:私底下批评,给对方留足面子
批评别人的时候,最好在私下里进行。这样不仅有利于对方改正错误,还有利于人际关系的进一步融和。
中国人非常爱面子,如果上司在公开场合批评下属使下属感觉很没面子,下属也会对上司怀恨在心。其实下属在听取上司对其批评时,更多的是关注同事对自己的看法和反应,会无视上司的批评。我们也常常能够见到很多上司会在会上点名批评下属,其实这种做法是不妥的,缺乏人性化。在众多下属面前批评一位下属,不但会打击士气,更会打击人心。他们会想,下一个批评对象也许就是我,怀着忐忑不安的心开完会,或许他们在上司批评之后就有跳槽的想法了。反过来说,由于上司批评下属,使下属对上司有了看法,认为上司不会表扬人,不会反省自己,这样的上司带出的下属由于受到影响,也会带有这种工作作风批评下属,并且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事。这样培养出来的团队也是没有战斗力的,或者是战斗力非常低的。
最好的方式,就是不能在众人面前让下属的尊严扫地,而要在没有第三者在场时,一对一地单独进行,要视对方对问题的认识程度,以及内心思想根源进行批评。如果你认为因单刀直入批评会招致对方反感时,应和他离开工作场所,耐心倾听对方陈述,然后再提出自己的规劝之意。
当然,对那种没有记性、不知悔改的人,采取在大众面前公开批评的方式也是可行的,但毕竟是一种不得已的最后手段。至于对大家共同存在的问题,需要进行批评时,也不必明确地提出对象来,不点名地向全体提出,希望大家注意就可以了。
一个聪明的上司,当他的下属犯了错误时,他会选择适当的方式,如私下里对下属提出批评。如果他这样做了,下属自然会感激万分,因为他清楚,上司不仅给了他面子,而且还给了他机会,知恩必报,以心换心,下属会更加努力,做出好成绩来报答上司的。
有一位开图书公司的李老板,他教训起下属来火气很大、声音高亢、表情丰富,被训斥的下属往往一脸沮丧、低头不语,其他下属也会噤若寒蝉、鸦雀无声。李老板平时很忙,电话一个接一个,等他签字的人经常在他桌子前排成一行。其实他的公司并不很大,只有20几个人,但七八个业务员却与老板形成鲜明对比,业务员经常百无聊赖地坐在桌前对着电脑发呆。有人问他们公司业务员,为什么有的销售单子自己不做,非要推给老板?业务员说,公司的事能不做主我们尽量不做主,我们老板可厉害了,万一做错事会被他骂死的。平常也经常耳闻他们公司新去的业务员,因为忍受不了李老板的脾气辞职不干了。
现在的公司白领基本都是年轻人,在家大部分是独生子,从小受宠,自尊心强,到单位也受不了一点委屈,因此对下属的管理方法也应随着下属的改变而改变。对待下属,比较好的方法是私下批评、公开表扬。
下属有缺点,如果当众批评指责他,因为面子问题,下属逆反心理强,不仅心里不接受,而且容易口头上反驳、顶撞上级,这就把上级置于一个非常尴尬的境地,上级是大人不计小人过不予计较,还是放下身段与下属争吵?无论怎样,都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如果将批评放在私下进行,照顾了下属的面子,下属一般都能心平气和地考虑问题,也能充分地与上级交换意见并接受批评,效果比较好。
至于表扬呢?一般是在人越多的场合进行越好,这样被表扬的人就会觉得有面子,而其他的下属也会明白公司鼓励什么样的行为。被表扬的下属还被公开架到一个相当的高度,下回他不想这么做都不行了。
其实,有时候公开地表扬与肯定比发奖金都管用,人毕竟不只需要物质上的满足,还需要精神上的满足。
总之,批评别人的时候,最好在私下里进行。这样不仅有利于对方改正错误,还有利于人际关系的进一步融和。表扬别人的时候,自然是在公众场合了。这样会使被表扬的人很有面子,也会使别人清楚地知道这种行为是受到公司肯定的。
技巧3:熟人之间暗示比直接批评更有效
当面指出别人的错误,只会让对方自觉尊严扫地,这样不但解决不了问题,甚至会造成对方强烈的逆反心理。如果巧妙地暗示对方的错误,那样就会受到对方的爱戴和喜欢。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愿意被人批评,特别是让亲近的人批评,那是很伤自尊心的。批评的内容会让人觉得很不舒坦,这和外人的含蓄提醒、旁敲侧击地间接批评,其效果是截然不同的。
在批评熟人时,最好不要直言其事,而是借助于寓言故事、历史典故、轶闻传说来讽喻说理;或借助于批评类似现象,引起对方联想、比照;或讲个小笑话,启发对方去思考,这种批评方式可称做旁敲侧击式。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尽量不要在公共场合批评人,无论对方是什么人,身份或辈分是否比你低,不要肆意扩大批评的范围,尽可能让很少的人知道。
比如你知道你朋友的做法是错误的,直接批评可能会伤害到彼此的感情,不如就采取迂回的方式对他说:“虽然你有你的生活方式,可是我觉得如果你这样做会更好。”或者“这件事如果那样做是不对,我相信你是不会那样做的,对不对?”这样做不仅有助于对方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也会使对方认识到你提出意见是善意的而并非有意为难自己,你针对的是他的缺点,而并非他的自尊心,也就是所谓的对事不对人。把你的批评指向他的错误,而不是他这个人,这样就不会影响他完整的自我形象,就能顺利地把批评建立在良好的情绪上,建立在友好的气氛中,从而使对方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接受你的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