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06500000024

第24章 后记

在今天,强调这个问题具有十分突出的重大意义。商品经济的社会是一个物欲横流的社会,在名利和金钱之外,还有没有什么更有价值的东西存在?百年前的今天,严复翻译了《天演论》,它让中国一代知识分子深感忧虑的是:在这个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世界上,历五千年文明之久的华夏民族,这个有四万万人口的泱泱大国,将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百年弹指一挥间,先贤们忧虑的危机今日不复存在了,中国已繁衍出13亿人口,以至于西方有些人惊恐"黄祸"会重现。而今天站起来了的13亿中国人则要自问:我们应寻求何种生命形态?如果说我们的祖先,曾因四大发明而使我们感到自豪的话,那么我们今天还能为人类文明宝库提供些什么呢?仅仅能养活13亿人口,恐不足以成为我们骄人的成绩!尤其在金钱、权力等物欲日渐流淌的今天,寻求何种生命形态,无论对于每个个体或是整个民族,都将是一个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在耗费资源来维持生存的同时,我们依靠什么来确立自己的尊严?一旦人性的尊严丧失,生活的意义又何在?这是在更高一个层面上,触及到我们这个人口最多的民族有无存在价值的问题。21世纪的中国人,在经历了各种战争浩劫、意识形态纷争和文化断裂之后,忽然感到一种虚妄:百年来的革命和改良,闹了个天翻地覆,毁灭了多少人和物,但是在文化建设上,我们这个偌大的民族,可以贡献给人类文明宝库的又有什么呢?

必须指出的是,全部以往的历史可以表明,人类并没有仅仅因为科学的进步,就能保证自己的生活更美满、更幸福。美好的生活、美好的社会和美好的历史前景,并不仅仅依赖于我们必须是"能人",还更加有赖于我们必须是"智人",是真正有智慧的人。知识就是力量,但力量并不意味着美好和幸福,它也可以意味着邪恶和灾难,人类掌握核能就是一例。事实上,推动人类历史前进的,大抵要靠两种东西,一种是科学思想(思辨理性),一种是人文思想(非思辨理性)。前者是和人类精神文明的面貌紧密联系着的,后者则系于人类精神文明的面貌,但两者间没有一条截然的分界线,它们是互为条件、互相制约的一个综合体。如果说有些文化还算是一种精神消费的话,学术文化就不是了,它在更高的层面上主要是解决人们的价值观和信仰问题。在古代,中国人的价值观和信仰是在读书之中建立起来的。自小读孔孟之书的士大夫们,他们的头脑中建立的是儒家的精神,是"内圣外王"之道。要根除这一价值观就必须根除他们的文化,所以,观念和信仰的改变是极其困难的事情。在今天,由新学堂毕业出来的人,读书越多,文化越高的人,越是对官方宣传的理论抱怀疑态度。理论与实践的脱节,信仰与教育的脱节,思想与文化的脱节,成了21世纪中国人的显著特征。所以,没有文化的人便没有了信仰,热衷于迷信和气功等,有文化的人更不信意识形态的宣传,要么迷恋传统,要么倒向西方,莫衷一是。

深圳发展高品位文化,首先要发展学术文化,而发展学术文化,必须从基础理论抓起。长期以来,深圳只是将自己看做是一个单纯的经济特区,从而忽略了学术文化的发展。无论是大学还是社会科学院,学术文化中基础学科的建设一直不受重视,人文学科少之又少。深圳没有一家专门从事历史研究的机构。对此不能用这个城市的历史短浅来做解释,美国的历史不长,但是美国对世界历史研究的水准却不低。经济是文化得以产生和发展的条件,不利用这个条件去从事文化的积累与发展,不能不说是深圳人的极大遗憾。过去我们常常按照眼前的需求和自己的能力来对事物作出判断,并根据这种看法来建设这座城市。一位西方学人说过这样的话:"按自己的能力来判断事物的正误是愚蠢的。"他说:"为什么不想一想,我们自己的看法常常充满矛盾,多少昨天还是信条的东西,今天却成了谎言。"他暗示我们:"看法"在很大程度上是虚荣和好奇在作怪,"好奇心引导我们到处管闲事,虚荣心则禁止我们留下悬而未决的问题"。于是,城市发展了,文化却停滞不前。

学术文化的根本职能是批判,通过批判对社会的发展方向进行修正,以使社会沿着一个合理的、正确的方向发展。要繁荣学术文化,一个最为重要的条件就是全社会的宽松与宽容。失去了这个条件,学术文化要么无法生存,要么在板结的土地上长出的是这个社会所不需要的东西。萧乾曾在评价冰心时说:"知识分子不应该只是埋头搞自己业务的人,还应该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良心!"陈寅恪作为一个旧时代的知识分子,为了文化而固守阵地,在文革之后成了万众瞩目的人物。陈寅恪不是政治家,只是一介学人。他一生所操守的,是中国士大夫对于传统文化的遵循与弘扬。他认为:"凡一种文化值衰落之时,为此文化所化之人,必感痛苦。""安得不与之共命而同尽!"这就是陈寅恪的"历史文化观"。为此,他大呼:"华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后渐衰微,终必复振。"为弘扬民族优秀文化,期待其"终必复振",陈寅恪坚持"没有自由思想,没有独立精神,即不能发扬真理,即不能研究学术,……一切都是小事,惟此是大事"的宗旨。自由思想,独立精神,是从事学术研究的基本条件。陈先生晚年努力奋争的,就是为了得到这样一个基本条件。在对中国传统文化继承和弘扬的同时,他立足于这一点,以其身体力行的痛苦求索,在这个裂变的时代,为中国文化史铸造了一个鲜活的灵魂,并因闪耀着人格的活跃因素而具有长久的震撼力,以至于当我们蹒跚地走进21世纪而回首百年时,面对中国的文化建设,还可以说一句:我们有陈寅恪!

学术文化要想健康发展,就必须与政治、经济保持一定的距离,有时候贴得太紧密了,学术文化就会变为政治和经济的奴婢,而失去了自己自由发展的空间。"文革"十年,政治的力量冲击教育和学术,牺牲了整整一代人。到今天为止,学界下海的风潮早已超过十年了,这种用经济的力量来冲击教育和学术的做法,与"文革"十年殊途同归。问题是,"文革"的错误是人们能清晰认识的,所以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得以纠正;而市场经济冲击教育与学术的做法,由于短期利益的诱导,使得人们很难摆脱。从长远看,经济因素对知识界的毒害,要比政治因素的影响来得大,来得久,并且难以恢复,这里的代价恐怕不是一代人的损失所能解决的。从长远来说,更为恶劣的是知识界丧失了代表社会良知的资格。下海运动由于知识界的身体力行,把社会的"金钱精神"合法化了。在一切知识都是以金钱来衡量的时候,知识界失去了对社会发展的判断能力,同时也失去了对社会进行批判的能力。知识界的这种失语,意味着知识界丧失了对社会发展进行引导的功能。

深圳发展学术文化要大气磅礴,要有自己恢弘的气度。德国的荷兰德林有诗曰:"倘无古老而缄默的山岩即命运横亘于前,心灵的波涛将不会如此壮丽地飞溅起来而化为思想。"思想并非是转瞬即逝的"飞溅",冷静的思索应该源远流长。今天,我们这个民族所缺少的,恐怕还不仅仅是资金和设备,而是民族自信心和理论思维。目前,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已成国人的共同话题,文化问题已受到广泛关注。但是文化建设不仅仅是电影院、歌舞厅等大众娱乐场所的修建,精神文明建设的主体是要重铸中华民族的魂。一个民族的精神,应该是以理论思维和学术研究为支撑点的,目前我们缺少的恰恰是对于这方面的关注。努力开展理论思维和学术研究,才会促进更高层次的文化建设,使中国早日走向世界,使中国文化达到"终必复振"之目标,这也正是我们这个古老的民族所寻求的最有价值的生命形态。

我从没有想过要给自己出一本文集。这些年来,应报社的邀约,写了一些短小的专栏文章,基本是充数而已。先是在深圳一家报纸上开了专栏,陆续写了数十篇短文。后来,专栏停了下来,并非是我不想再写,而是有篇文章审查没有过关。记得当时该专栏编辑为难而委婉地对我说:"您身体不好,别太累了,多休息休息吧!"想来因文字而获罪者,前清大有人在,民国亦绵延不断,而今终究是越来越少。过去多是看着他人受累,不意今日竟然落到自己头上,虽说没有什么罪名,但心中仍不免有些感慨!后来在朋友的劝荐下,我又陆续在新浪网、凤凰网开了博客,发些所思所想。

文章多是些杂感类的随笔,实非深思熟虑之作。

想来,我这一辈子是没有真正好好读过书的。"文革"时期就上山下乡了,接着当兵,竟然在部队一干就是21年。1977年恢复高考,凭借着在部队当理论辅导员的有限学习经历,考入了复旦大学历史系。毕业后仍然回到部队,从事政治理论教学和解放军军事历史的研究工作。直到1989年,转业来到山东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小平南方谈话之后,我也想亲身体验一下改革的滋味,来到深圳。没有想到的是,从此我留在了这个本不熟悉的南方城市。从普通教师做起,一直到学校主管教学的副校长。

2008年初春,我申请提前退休,开始了不用去工作就有钱吃饭的自在生活。时光匆匆,一生蹉跎,似乎什么都做过,什么都没有做成!

然而这些年来,大脑却没闲着,时常在思考一些问题,一些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关系不大的问题。这些思考让我常常感到苦恼!感到沉重!有时候也感到空寂!例如:两次鸦片战争之后,国人深切地感到自己不如人,于是开始向西方学习。早在李鸿章时代,我们就拜了欧美为老师,派出大批留学生到欧洲去,到美国去,学习他们的科学技术。但是,这些举措并没有能够使中国强盛。甲午一战,我们败给了日本。于是,国人又一窝蜂地涌向了日本,向我们的敌人学习。用30年的时间,学会了闹革命和反满。1年,欧美和日本勾结起来把我们给出卖了,将山东半岛的主权由德国人手中转给了日本人。国人感到被欺侮了,爆发了五四运动。但是中国究竟该走一条怎样的路呢?中国以谁为榜样?在当时的知识分子中,普遍有一种迷茫和彷徨的情绪!就在这个时候,俄国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所以,中国的知识分子纷纷把目光投向了北方,向俄国人学习!走苏维埃的道路,成了国人的首选。这是历史的选择,绝不是哪个人的主观意愿!于是,中国共产党诞生了,中国人开始拜俄国人为我们的第三个老师。在不到一个世纪的时间里,我们在老师的指导下,也由革命走到了建设。本承望随着老师一路走下去,可没想到老师的思维后来变了,他不想革命了。这使得我们这个学生不得不产生巨大的困惑!中国人最后只得在邓小平的领导下开始了新的探索,开始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这是一条前无古人的全新的道路。

历史就是这样过来的,但是国人的思想和文化却不能如同政治一样迅速地发生转变。我们在先后拜了三个老师之后,又重新走回自己的路,这显然已经不是原来的老路了。这种重回应该是在不同层面上的重回。这一百年来的巨大历史变迁,不能不在人们的思想意识中留下深深的划痕。

旧的理念和传统早已被废弃了,新的又没有立刻接替上去,于是在新旧之间生出了一片厚厚的杂草!当革命也变为一种传统的时候,它对于文化的销蚀作用实在是不可低估的!人们在困顿之后常会说,这世道如何如何!

什么叫世道?那原是古人所云圣王的治世之道,也是按照国人的传统理念所构建出来的一种理想的生存环境。应该说,物质生活确实是在不断改善,但是生存的文化环境与精神条件却日趋一日地走向了逼仄和狭迫。这中间,未尝没有因文化的不适带来的认识与思想的断裂,从精神层面上说,这其实是一种中国文化的"早勃"!它所引起的社会阵痛与挣扎,日日在我们每一个人的面前闪现,并且作为一种活生生的现实存在,撕裂着我们的理想和认识。

当圣人不再成为圣人,他们的治世之道也同时不再为人们所乐道。世道变了,变得如此之快!它将生活于其中的人们也一同裹挟了去。以前,有些人追求的崇高精神正日益被万能的金钱所奴役,过去的革命理想变成了金钱拜物教。世道之变所形成的新风气正在侵蚀着人们的心灵。由世道之变而来的世风之变,在今天正渐渐演化为一种人心的跌落与更替。今天,说世风日下,还多少有些厚古薄今,但是说人心不古,恐怕没有多少人不同意了。这说明了什么呢?说明曾经哺育中华民族成长了数千年的文化,正在逐渐地离我们远去。这种现象,已经成为一种永远不可挽回的历史发展趋势。

在这样一些思考中,我陆续写了些杂文随笔,仅仅希望自己厘清思路,能够弄明白这些问题。细心的读者可能会发现,本书文字风格迥异。因长期以来,我一直在摸索和探究用什么样的文字能够更好地表达思想。所以,不断尝试用不同的风格去写作,有的古奥艰涩,有的浅显易懂,有的引经据典,有的平铺直叙。最后发现,文字仅仅是载体,追求过分,就是缘木求鱼。而在这种探索与尝试中,我也领略了不同文字风格所具有的独特内蕴。本着尊重历史,我没有对这些文章做新的修改,去强求一律,也算是真实记载了自己的写作之路。

要特别说明的是,第三部分《史鉴》中的大多数文章,倒是十多年前为了出书而写的,并非是近些年的文字。当时,还有许多实物照片可据以撰写文字,但是后来因合作者何清莲去了美国,一切也就付诸东流了。更感到遗憾的是,那些实物照片被朋友借去后遗失,非常可惜!好在有了电脑,原先的文字仍然保存着。于是,借这次出书之机,将那些文字整理后一并发表,以了心愿,也算是对十余年前未成功合作者的默默怀念吧。

这本小书得以出版,可以说是朋友王菲女士关心的结果。在她的热心张罗之下,终于有黄河出版传媒集团阳光出版社的愉快合作,又有戎爱军编辑的认真修改,匡我不逮,方才有了这本呈现在读者面前的小书。对于这些朋友的帮助与厚爱,我心中充满感激!同时,在这本书的背后,还有许多人为此付出了辛劳,不再一一赘述,申宁在此一并叩谢!

刘申宁

2010年初记于深圳景蜜村书斋

同类推荐
  • 中国历史博览2

    中国历史博览2

    《中国历史博览》着重于引导学生探讨历史规律,培养学生掌握研究历史问题的方法及从历史学习中汲取知识营养和智慧的兴趣。它既以生动有趣的文字激发学生对历史的丰富想像,又以极具历史价值的图片赋予学生直观的历史感受,是一本非常适合青少年阅读和学习的典藏图书。
  • 枫红1

    枫红1

    一位身负血海深仇的才子,一位王者霸道的帝皇,一位心系苍生的皇子,一场帝国重生的挽歌。
  • 笑掌天下

    笑掌天下

    七星连珠,离奇穿越,他们可还能相见?内忧外患,无穷无尽,他应该做些什么?生性淡泊,无心天下,但不愿无家可归!乱世风云,战火弥漫,他不想生灵涂炭。他不是救世主,但他要拯救苍生!且看他纵横捭阖,笑掌天下!
  • 国共往事风云录(二)

    国共往事风云录(二)

    20世纪20年代到70年代,国共两党经历了从黄埔到北伐,从十年内战到联合抗日,从中国命运决战到坚定一个中国的信念。这期间,国共两党分分合合,政治较量与军事对抗,成为上世纪中国历史发展的一条主线,一代名人也都因此而深刻在历史的册页中。
  • 关陇

    关陇

    太康元年,孙皓“泥头入洛”,魏蜀吴三国归一统。也是在此时,一个浑浑噩噩五年的灵魂在此刻苏醒。当大家以为百年乱世终结、盛世即将到来的时候,却不知短暂的太平不过是更汹涌乱世的前奏……八王之乱、五胡乱华、永嘉之乱、衣冠南渡……当一层接着一层大浪不断打来,主角该如何自处?
热门推荐
  • 游戏中的科学(人生解密)

    游戏中的科学(人生解密)

    所有这些小游戏都简单得令人吃惊,操作起来也毫不费力,实验所用的材料和工具就在你的身边。这些妙趣横生的小游戏看似简单,其中却隐藏着并不简单的科学原理,不但可以帮助孩子学习科学知识,激发对科学的巨大兴趣,也开阔了孩子的眼界,培养了孩子的实际动手能力。启发孩子发现身边的科学现象,在游戏中走近科学。
  • 旧国遗梦

    旧国遗梦

    荣辱浮沉,不过一瞬间,人与人之间,说到底就是一个缘,才有了因缘际会,人生起伏、演绎出爱恨情仇、一世牵绊???
  • 现代捉妖济

    现代捉妖济

    济公二次转世,带着一众弟子除魔卫道,战忍者,斗邪魔,嬉笑人间。妈咪妈咪哄死你!
  • 恋爱脑自我攻略

    恋爱脑自我攻略

    丁硕,自带黑化属性的渣男。从小屁股盖章被父母订了娃娃亲。未婚妻也确实倾国倾城,可以称为白月光,但他还是渣,白衣大褂配上金丝边框眼睛使他看起来更加温文尔雅。渣男有了颜值就成了情场高手,自从碰到了个外表纯良无害,内心堪比恶毒女配的小护士,有了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感觉。
  • 与张云雷的结婚日常

    与张云雷的结婚日常

    理智捧角儿,勿上升至真人,毒唯粉请绕道。
  • 最新工会干部培训与业务指导手册——工会主席工作手册

    最新工会干部培训与业务指导手册——工会主席工作手册

    为了把广大基层工会干部和职工的思想行动统一到党的十七大精神上来,把贯彻落实工会十五大精神落实到基层、落实到行动中,因此,非常有必要在新形势下加强基层工会干部培训与日常工作业务指导,使得基层工会能够不断推出新举措,指导基层工会工作在各方面的创新发展。
  • 《纽约时报》是怎么做新闻的

    《纽约时报》是怎么做新闻的

    本书是对21世纪以来《纽约时报》的数字化发展策略和新闻工作现状的近距离考察。互联网普及,社交媒体大行其道,使得《纽约时报》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动荡。一方面,纸质版的竞争变成了电子版的竞争,不仅是同行之间,在《纽约时报》内部,纸电亦是敌友难辨;另一方面,受众不仅要求新闻的获取及时、方便,甚而要求与之互动并参与新闻生产;而社交媒体在成为新闻记者信息源的同时,也冲击了记者和媒体的传统工作方式以及权威性。作为全球媒体的标杆,《纽约时报》上至企业管理制度,下至新闻工作流程和记者的个人技能、岗位,都不再能够满足当下新闻工作的需求,不得不大量引入编程、网页设计人才并与众多博主、网络极客合作,进行各种探索和实践。这些方方面面的转变值得新闻从业者和研究者思考、借鉴,对于有志从事新闻工作者或者关注时事的网民也未尝不是有趣的读物。
  • 穿越成地仙界的狐狸

    穿越成地仙界的狐狸

    一次意外,作为宅的他穿越到了地仙界,不仅穿越了,还变成了一只狐狸。这是地仙界,神佛满天,妖魔乱舞。这里有九天之上万劫不灭的混元圣人,这里有盖世神武的妖王。作为一只中二狐狸,想要活下去......还是抱紧大腿吧!
  • 禅法要解

    禅法要解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涩令致婚

    涩令致婚

    【顾BOSS篇】 顾BOSS很郁闷。老婆要逃婚,情敌竟然是……他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本来只是一场商业联姻,他却让她对婚姻有了期盼……可是,她竟然被骗了! “BOSS,夫人打扮得花枝招展说要去约会。” “和谁?”顾BOSS紧张的问道。 “m.nuoha.com。” 顾BOSS松了一口气。十分钟后,他化身俊美少年跑去约会。 当绯闻登顶热搜,他不怒反笑。 “说!你是顾燚的!”男人犹如一只伺机而动的猎豹,危险而魅惑。 “我就是故意的!”她一副你能耐我何的表情。 【顾宝宝篇】 顾宝宝很郁闷,在老爸眼里,老妈才是他的命根。不要妄想跟老妈争宠。那跟他争宠呢? “妈咪,我要抱抱。” “妈咪,我要亲亲。” “妈咪,我要……” 顾宝宝还没完成争宠大业,就被老爸丢到离家万里的寄宿学校…… “妈咪,我想要妹妹。” 粉雕玉琢的顾囡囡张开双手要抱抱,顾BOSS面对软糯的女儿,毫无抵抗力。 顾宝宝成功坐上妈咪的大腿。 第二天,顾宝宝被扔到了喜马拉雅…… 顾宝宝不满地抗议:我一定不是你亲生的! 顾BOSS冷笑:不!你是充话费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