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传》里的宜修,自始至终都并没有得到皇帝的爱,她是庶出,就算先嫁了,可是雍亲王喜欢的是她同父异母的姐姐柔则。柔则只是来陪妹妹待产,却被他看中,柔则比她好看,比她多才多艺,可惜生得太美死得太早,她幻化成一个青春的影子,永远锁在皇帝的心里。后来找的妃嫔不过是她的替身,简直如同《蝴蝶梦》中女主人梦魇般的存在。宜修空守皇后之位却没有孩子,所以处心积虑想除掉妃嫔们的孩子。架空的故事因着某些限制在拍戏时落实在清代,但故事是恒久的。整部戏充满了莫名的悲戚感,女人间的勾心斗角实在太多,70多集都写不完,但无论怎样的争夺,都只是为了一个男人,而之所以争夺他,也无非是为了身后的权力和荣耀。
宜修在原著里并不美,作者属意于蔡少芬来演女主角“甄嬛”,大概是因为当初看她演的《洛神》,美丽又富才情,命运跌宕,所以写小说时都隐隐有代入感。但蔡少芬选了宜修皇后,演得甚好,看似娴雅寡欲其实城府很深,最后对皇帝的哭泣也令人动容。感情的战役中她自始至终都是局外人,“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的愿望在她那里成了空,跪坐地上徒劳地伸出双手,分明是乞求垂怜的姿势,但对面的人根本从未对她有更深的情意。
总觉得宜修可恨之余却最可怜,毒杀宠妃或她们的孩子本身其实不单是为了自保,更多的是一种绝望。她是陪伴他最长的女子,但他的爱从未给过她,仅余尊重,还是看在死去的柔则的份上。皇帝其实是凉薄之人,假使柔则不是早逝,也许会如宜修一样成了怨妇,“看朱成碧思纷纷”。
因着这戏,很多人居然认为那个瘦削、略显老态,甚至有些寡淡的皇后就像蔡少芬本人,绝对是误会。
片子宣传的时候一排“小主”们站出来,她最抢眼,一身明黄的百褶长裙或者黑色的松身上衣,搭配得恰到好处,眉眼明媚,那时候都怀孕了可是体型还是纤瘦,是人群中一眼望过去最夺目的那个。要论叉腰摆POSE,更是她的专长。16岁竞选超模,18岁竞选港姐,谁能比她更适合舞台。
访谈时看得出她性子很活泼,普通话有些咬得不准,翻来覆去捣腾出来一句话听着都要笑翻了。通常女人扎堆的地方都要演“宫心计”,可现实中,姑娘们跑过来向她道声“万福金安,皇后娘娘”,像小女孩过家家般欢乐融洽。最有脾气的“华妃”也和她交好,她可是一点不像戏里的宜修皇后,爽快、明朗还漂亮。
最早看她是在无线的“超级模特大赛”上,那时候她16岁。相片登在一份周刊上,每个参赛的女孩都有一张照片,她那张化妆偏淡,穿橙色T恤,戴着棒球帽,尖俏的小脸,一双大眼睛顾盼有神。其他的模特都是年纪稍大的,有经验。进入了总决赛,获得冠军的也不是她,但看过那张照片,觉得她很像邱淑贞,有种伶俐慧黠的味道。少芬、淑贞这样名字普通的女孩,给人应该老老实实做个家庭妇女的感觉,但她们却因天生丽质投身娱乐圈。
再后来是1992年的“港姐”竞选,晚上播,第二天就要考试了,我抽空看了两眼。初赛的旗袍设计得别致,鲜艳的颜色滴染在旗袍上放射状铺开,衬得佳丽们娇艳欲滴。学校图书馆有《大公报》之类的香港报纸,登出所有候选者的资料。我当时觉得郭蔼明最有气质,鹅蛋脸,眉目挺秀,身材纤细,还是南加州大学电子工程系硕士,冠军应该像她这样,学历上佳气质大方。定妆照上的蔡少芬,刻意电了奥米茄头,穿艳红,背景也无比俗丽,为了显得成熟些,但丰满的双颊还是暴露了年龄。
男生中午吃饭时议论起来,公论是“蔡少芬最好看啦”,对比平凡无奇的同龄女中学生,她真是非常艳丽。粤语形容一个人漂亮出众,谓之“标青”,这就是她给人的感觉:衣架子的高挑身材,两颊微丰,杏子脸,古典的类型,尤其是头发盘上去,像聊斋里的小狐仙。只是她在问题回答环节失分太多,相比之下,郭蔼明表现得很不错。
再后来她演戏,古装剧很多,扮相美艳,可是演技始终欠火候,她甚至还演过白发魔女练霓裳,只可惜那时的她太纤细柔美,不适合练霓裳这样硬朗飞扬的角色。
这样的状态持续了一段日子,然后1997年开始,她似乎开了窍,戏越演越来越多,每一年都有“最佳女主角”的提名。尤其是1998年《天地男儿》中的孙桦,演得不错,完全找对了戏路,孙桦由地勤转去做空姐,克服一切障碍就是为了遇见有钱人,但他们也没把她当回事,灰头土脸地回到家里,跟同住的女孩诉苦,聊起面包和爱情哪个更重要的话题。对面那个市侩的女子冷着脸说了一堆话,孙桦低下头叹口气,到了晚上睡觉时冷气机坏了的时候,她从床上跳起来,死命地拍那个轰轰作响的冷气机,伤心得要哭,却又忍住,似乎那坏了的冷气机就是她的命运,还没正式开启就出了问题,她只能徒劳地等待。出身寒微的孙桦需要机会,需要艳遇,即使最后选择了面包,但却丧命于自己一直寻找的爱情。监制是不是觉得,派她做郭蔼明那类良家妇女型的角色,会没说服力?监制让孙桦在里头左右摇摆,不是和奸宄狡猾的甘量宏就是和憨厚如驴的程家雄在感情上纠缠,搞得她像祸水。
还有《洛神》(2002年),命运坎坷的甄宓没有和心上人在一起,结尾口吐鲜血倒在曹植的怀里,曹植伤感地写下《洛神赋》凭吊这段感情。自然这个鸳鸯蝴蝶派的故事带戏说成分,不必和历史人物对号入座。戏里的甄小姐美且慧,却没有得到理想中的爱情。嫁给曹丕并不快乐,死后被曹丕的宠妃郭嬛糠灰填口,乱发掩面。后来她亲生的儿子为母亲报仇,对郭嬛也反施此计。我们的后宫历史从来是血泪史,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大家争夺的不仅仅是帝王之爱,还有其身后的权势荣宠。戏剧带有一种悲情色彩,她演绎得很好,也难怪后来《甄嬛传》作者心目中的女主角是她。甄宓和郭嬛这两生花在小说里终于合而为一。
陈豪和她,在《金枝叶欲孽2》里再续了前缘。不过说到扮相,陈豪不太适合古装,倒是蔡少芬的“湘菱嬷嬷”依旧美丽,甚至气质比有些宫妃还大气。在夜里闲敲棋子或是看着萤火虫潸然泪下,都似幅图画。
在戏里被人爱慕,现实里却只有几段情,也许缘于她内里的敏感脆弱。她自幼父母离异,母亲嗜赌,为逃避债务不得不迁居、转校,没有办法和同学建立深厚的友谊,甚至和哥哥也争吵。她所倚靠的不过是天生丽质,靠着本能的娇丽和青春不停地接戏,这对于演员本身来说其实也是一种损害,日以继夜地工作,拿钱来填补家中所欠的债,是另一种苦。
就算她和吴奇隆恋爱,其实也像另一种程度上的同病相怜,金童玉女的外表背后是不幸的家境,疲累不堪的灵魂,所谓的“演艺事业”也就更像一个遥遥无期的苦役。因着彼此相同的身世、际遇,有了了解的可能,但始终过于沉重。
有段时间她甚至远避三藩市,想到身上的重负,恨不能从地铁站台上跳下去。
最终是因为信仰,她获得了另一种人生,这种蜕变,让人想到《圣经》里的话:“黑夜已深,白昼将至,我们就当脱去暗昧的行为,带上光明的兵器。”
看到访谈时她会在人前乐于谈自己的丈夫和孩子,笑起来很甜,以前的她虽然也美,但因着内心的负担,有些苦相,是背负在内心,无人倾诉不被理解的苦。
不得不说,也许前面的苦,是必须经过的,只是为了让她领略到,之后的甜,可以如此甘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