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非所有的愿望都能实现,也不是所有的目的地都能到达。很多时候,我们难免会步入无路可走的困境。这时候,如果还坚持往前走,那么就势必会撞南墙。既然改变周围的环境很难,那么我们不如学着改变自己。当我们改变了自己,我们周围的环境也就跟着改变了。只有这样,才更容易克服困难,战胜挫折,摘取幸福和快乐的果实。
和情绪和解,不要让自己绊住自己
跟自己过不去是一种局限性的信念,要想让自己活得快乐,取得成功,就要努力避开、跨过并突破自身的心理障碍,虽然这种心理障碍也许是无意识状态下产生的,但这种状态势必会影响我们获得快乐和成功。
现在,随着人们知识水平的提升和对自我认知的关注,已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将目光投入到情绪这个看不到,摸不着,但影响却不小的东西上来。我们知道,人是有感情的动物,这也就决定了人有好的情绪和坏的情绪。
不难发现,很多人经常被淹没在不快乐的泥淖里,总感觉身心疲惫,人生暗淡;而有一部分人则能更多的感受到生命的阳光,人生的美好。两者有如此差异,难道是后者比前者拥有更多的金钱、更好的名誉和更高的地位吗?
其实不然。稍微留意一下我们便会注意到,那些时常有着快乐情绪的人,往往是能够在日常的琐碎与遭遇中保持一种健康积极的心态。他们总会用积极的心态来看待周遭的事情,随之而来的,便是快乐的感觉。
一位哲人这样说过:一个人的心态就是他真正的主人,要么让自己去驾驭生命,要么让生命驾驭自己,而在自己的心态将决定谁是坐骑,谁是骑师。
人生苦短,苦是一种生活方式,乐也是一种生活方式,既然如此,何不活得快乐一些呢?当今社会上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有权不如有钱,有钱不如有个好身体,有个好身体还要有个好心情。”什么是好心情?好心情就是笑口常开,天天快乐。因为快乐是无价的,是金钱买不到的。因此,快乐才是人生最重要的。当我们能够驾驭自己的情绪,让自己的心情始终保持在快乐的“高位”时,我们在面对一些事情的时候,就会保持积极乐观的想法,而在其作用之下,一些本以为难以做到的事情也很可能变得容易了。
一对夫妻在做年度的身体健康检查时,太太被告知得了乳腺癌,先生得了淋巴腺癌,并且有严重的心脏病,主动脉血管有三分之一被阻塞,估计二人的寿命只剩下半年的时间。
这对夫妻经过讨论后,决定好好渡过这剩余的岁月,于是他们在白纸上写下最后想完成的50件事,然后他们卖掉了伦敦的房子,将这笔钱用在环球旅行上。
半年后他们回到了伦敦,在这半年的旅行中,他们格外珍惜生活中的每一天,每天他们都会开心的享受两人独处的私密,就好像回到初恋时的热情一样,这时的他们好像已经忘记自己是一个病人。
当他们再到同一家医院做进一步检查时,奇迹发生了,医生惊讶地发现二人的癌细胞已经消失,连丈夫的动脉血管阻塞也好了许多,这个结果让医生都觉得匪夷所思。
后来,医生通过了解才知道,这正是“正面情绪”的结果,因为当人快乐进,脑内会分泌一种“安多芬”,它能增加体内的淋巴球,进而增强对抗癌细胞的能力,让人重获新生,重获健康。
其实,为我们创造快乐的并不是外界事物的变化,而更多的还是取决于我们自身的情绪。如果你以积极的心态去看待一切事情,你就是快乐的;如果以消极的态度去看待身边的事情,你就是悲伤的。
不可否认,每个人都会有这样那样的苦恼,有些时候人生的苦恼,并不在于自己获得多少,拥有多少,而是以为自己想得到的更多。
古语说得好:“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大自然本身有其不可撼动的规律,我们的人生也有人生的道理。不管是生活还是工作中,我们大可不必为人生途中的磕磕绊绊而耿耿于怀,放下过重的包袱,本着“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的想法去从容应对,顺其自然地享受征途中的一切,也便能“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从容、淡然地面对生活与工作了。
因此,我们有必要每天都提醒自己一下:别跟这个世界较劲,更别跟自己较劲。只要让自己放平心态,抱持顺其自然的态度,随遇而安,在任何一个人生的节点,在任何一个位置,都可以轻松迈步。还有什么比荡开开生命的秋千,愉快洒脱地生活更重要的吗?
这种洒脱的劲头,不是玩世不恭,更不是自暴自弃,而是一种思想上的轻装。洒脱的人不会终日郁郁寡欢,也就不会活得太累。懂得了这一点,才不至于对生活求全责备,不会在受挫之后彷徨失意。
要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有许多事情是我们所难以预料的。我们不能控制际遇,却可以掌握自己;我们无法预知未来,却可以把握现在;我们不知道自己的生命有多长,但我们却可以安排当下的生活。只要把握自己的情绪,不跟自己过不去,那么我们就可以提高生命的质量,为自己创造更多更美好的时光。
只要你想快乐,就可以做到
如果有一袋烂苹果,就做一些苹果馅饼;如果有一颗柠檬,那就做一杯柠檬汁,世界上没有不快乐的生活,只有不肯快乐的心。
罗曼·罗兰说:“人生所有的欢乐是创造的欢乐:爱情、天才、行动——全靠创造这一团烈火迸射出来的。”
人生在世,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存状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路历程,也各有各的价值观念,这些都是不能强求的。在物欲横行的今天,如果一个人注意调适自我,对物欲的追求少一点,对精神的追求多一点,多一份闲云野鹤的生活,少一点尘世的负累,把人生当做是一场旅行,那么就可以从容地欣赏到沿途的美景了。
然而,我们却总是踩着不断追求的脚步,马不停蹄地奔向一个又一个目标,却忘记了回一回头,或者把脚步放慢一些,看看被我们忽略的一道道风景。
曾经,有位女性因为自己的鼻子有些缺陷,一直都很自卑,对于她喜欢的异性,一直都不敢表达真情。
有一天,她决定去做整容手术。手术很成功,她一扫过去灰暗的形象,变得开朗了许多,每天都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还经常受到男士们的邀约。
终于有一天,她遇到了自己理想的对象,并与之结了婚。婚后,她告诉先生自己曾经做过整容手术,可她没想到,自己的丈夫根本就没有把她的鼻子当过一回事。
于是,她追问丈夫:“以前我们也认识,但你对我不理不睬的,为什么在我动过手术之后,你又决定和我交往呢?”丈夫告诉她:“以前你总是眉头紧锁,谁敢和你接触呀?后来你突然变得开朗了,也让人感到容易亲近了,所以我才有机会和你深交啊!”
故事中的女孩一直以为自己没有找到男朋友是因为鼻子上的缺陷,可事实告诉她,别人根本就没有注意到她鼻子的缺陷。是的,世界上没有一个人像自己那样,如此在意自己的缺陷。她的不快乐与不幸福,并不是鼻子的不漂亮带来的,而是她的心不快乐。
现实生活中,类似这位女孩的人并不鲜见,他们即便拥有了事业、地位、亲情、爱情、美丽,还是觉得不快乐,这是因为他们心中装了太多的东西,而又不愿舍弃,因此让快乐的领域被太多无谓的事物占据。如此看来,很多时候跟我们过不去的,不是别人,正是自己。
魏嘉岩漂亮又好学,大专毕业后进入一家知名房地产公司做售楼员。当时,人们买房的热情高涨,不到半年时间,魏嘉岩就成了有房一族,而这时候与她一起毕业的同学们仍然在职场上摸爬滚打。在别人眼中,魏嘉岩是幸运的,抓住了好的机会,能力也不错,她理应过得非常快乐,可事实并非如此。
她所在的公司,新楼盘马上就要卖完,而且目前没有再建的打算,魏嘉岩不知道自己该何去何从;房子有了,可不能没有车;户头上有100万,但距离1000万又是那么遥远?她经常在朋友面前唠叨:“我的压力好大,我该怎么办呀?”朋友的生活远不如她,所以在她眼里,魏嘉岩就是无病呻吟。
魏嘉岩每天烦恼的事情太多了,不是股票跌了,就是贷款利息上调了,要么就是家里人催促她结婚……她好像真的有那么多烦心事一样,可事实上呢?除了快乐,她什么也不缺。
我们无法用过多的语言评述魏嘉岩这样的人,毕竟生活中不少人的生活境遇并不如她,甚至和她有着天壤之别。很多的人虽然每天辛勤地工作,但还是租房一族,也没有那么多的存款,但他们也没有魏嘉岩那么多的欲望,而是懂得知足,懂得放下无谓的追求。
或许,她们不富有,但她们活得快乐,活得精彩,这种财富不是外在的,而是心灵作用的结果。
其实,只有怀有乐观的心态,才能在任何情况下作出迅速的反应,找出解决的办法,确定新的生活方案。乐观的人不会对事业表现出失望、绝望,正如一本书中所说:悲观的心态泯灭希望,乐观者则能激发希望。
说到底,对我们每个人而言,没有不快乐的生活,只有不肯快乐的心。活在这个充满变数的世界里,我们要学会用阳光般的心态面对生活。遇到困难的时候,相信“方法总比困难多”;面对不顺的事情,多反思自己的做事方法和做人原则,少一些悲观和绝望;遇到变故的时候,化悲痛为力量,感受自然规律不可为,顺其自然则是福的真谛;失去某样东西的时候,坦然地接受,珍惜手里还拥有的;努力追求而又得不到的时候,减少一点内心的欲望,你会发现生活其实已经赋予了你太多。
山不转心转,聪明人不钻牛角尖
在平日的生活和工作中,我们要怀着山不过来我过去的心态,懂得适时的变通,学会在山穷水尽的时候,转换一下心情,说不定会“柳暗花明又一村”。
俗话说得好:日出东海落西山,愁也一天,喜也一天;遇事不钻牛角尖,人也舒坦,心也舒坦。这句话旨在告诫人们,不要认死理,一条道跑到黑,试着换一个角度看问题,或许就能发现不一样的出路。
关于这一问题,有一个“山不过来我过去”的传说:
一个人听说有位大师具备移山的本领,很是好奇。于是,他想办法找到了这位大师,并央求大师当众表演一下。可是,大师“移山”的过程却让他大惑不解。原来,大师只是在一座山的对面坐了一会儿,然后又起身跑到山的另一面,此时大师宣布自己表演完毕。
见众人困惑,大师说道:“在这个世界上,根本就没有移山大法的,唯一能够将山移动的办法就是山不过来,我过去。”
看看现实中的自己,我们和故事中的大师一样,没有“移山大法”的本领,这种时候,有些人喜欢认死理,爱钻牛角尖;有的人则懂得适时变通,当“大山”横亘在自己眼前的时候,能够做到:山不过来,我过去。两相对照,显然后者更容易获得快乐,也更容易实现自己的目标。而前者,很可能在钻牛角尖的过程中无法自拔,以至于痛苦沮丧。
所以说,要想让自己拥有一个好性情,那就必须打破自己的思维定势,让自己僵化的脑筋多转几个弯,不要局限在固定模式中走不出来。香港大学香港赛马会防止自杀研究中心一位专家指出,有10种常见的牛角尖“地雷”,分别如下:
1.灰色眼镜
这类人总是放大和加深事件的严重性,看问题只集中在坏的方面,而往往忽略美好一面,以至于容易感到情绪低落,神情沮丧。
2.非黑即白
任何事情在这一类人的眼里,只有两种情况:对或错,好或坏,没有灰色地带。在这种思想支配下,人对于事情的理解就会过分简化,同时还会影响当事人对自己及对别人的评价,使当事人不断怪责自己或别人。
3.以偏盖全
这种思想的特质就是以单一事件或数件同类事件作基准,为其他情况下相同结论。
4.小题大做
哪怕一件极小的事,在他们眼里,也会将后果想象得“无比严重”,从而为自己带来不必要压力。
5.一力承担
将所有问题都扯到自己身上,认为都是“我的错”。这种既过度敏感又过度自责的态度,容易使自己和他人计较,最终反而觉得自己“罪不可赦”,以至于产生不必要的痛苦。
6.感情用事
这类人往往把自己的感觉所引申出来的结论都认为是正确的,例如感到“内疚”就一定是自己做错事。可是,他们不知道,感觉不一定正确。
7.阅读别人
在事情还没有搞清楚时,就以为能完全掌握别人的想法,仅凭自己的直觉妄下结论,结果往往使当事人不再用心聆听别人,造成人际关系疏离,增加情绪困扰。
8.墨守成规
这类人在心里存在太多“应该怎样”或“不应该怎样”的思想,任何与这些思想不同的,都是“错”的,于是在处理一些事情的时候,显得缺乏弹性,令旁人难以忍受。如此固执的思想,也会倒过来责备当事人自己,使他们痛苦不堪。
9.执著控制
执著于控制的人,总觉得一切要完全在控制之内才安心。但这却使其感到身心疲累,神经紧张,容易产生人际冲突。
10.执著公平
如果一个人总觉自己处于不公平的情况,只会给自己增加不满和愤恨。
对于上述10点钻牛角尖的特征表述,专家表示,每个人或多或少有1~2项以上的“牛角尖”思想,这并不足怪。但“牛角尖”思想如果过多的话,那么就会令自己很不快乐,感到痛苦和困扰,以至于患抑郁症、焦虑症及性格障碍的机会都跟着增大。
根据上面的表述,我们不妨检视自己有没有这些“牛角尖”思想。如果有,那么就应该尝试改变,例如不要事事想得“无比严重”,多思考事情的其他角度;抛开“应该怎样”或“不应该怎样”的思想,为自己做人处事留有适当的弹性。
具体来讲,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让自己从“牛角尖”中解脱出来:
首先,我们要学会从多个角度考虑问题。其实,钻牛角尖就是遇到事情,首先受到思维定势的影响,会单纯地从自己的经验或者目前的想法出发,考虑事物往往不够周全,认定了这个想法就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不容改变性。
例如:当其看见一个熟人从远处走来,就马上挥手,可是对方却没有回应,毫无反应地走了。这时候,该人心里就会觉得对方看不起自己,或者这个人没有礼貌等等。然后,自己就会钻牛角尖,去想很多人讨厌自己,很多人看不起自己,很多人不喜欢跟自己做朋友等等。但是,如果试着从另外一个角度去想这个问题,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想,他可能会发现原来对方迎面走来的时候,太阳正照着他的脸,他感觉到很刺眼,根本没有看到自己,所以就毫无反应地走掉了,另外一个可能就是他很烦恼,很苦恼,有一些他解决不了的问题,他满脑子都想着这些问题,什么事情都好像看不到似的。
其次,钻牛角尖的现象一旦出现,能够让自己立即从反方向来考虑问题。既然钻牛角尖是做事从一个角度出发,那么克服的方法就是多角度思维,这就需要我们注意培养自己思考问题的多元化。当然,考虑周全就需要具备全面的知识,只有我们对事物的背景资料了解多了,才有可能找到一条解决它的最佳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