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学会舍得面子,学会低头。正如一位作家所说:“舍得面子,就是在陷入泥潭时,知道及时爬起来,远远地离开那个泥潭;舍得面子,就是上错了公交汽车后,及时下车,另外坐一辆车子。只有愚蠢的人才会在狼狈不堪的时候,对自己的鞋子说,我们是出淤泥而不染的。”
如果一个人想要实现自己的梦想,打造一片自己的天地,他就要舍得面子,比如学历、家庭背景、身份。不要过于在乎别人的眼光和批评。
有这样一个大学生,在校时成绩优异,大家对他的期望也很高,认为他一定会事业有成。事实也是如此,他的确有成就。但他既不是企业高管,也不是政府官员,而是卖蚵仔面线的小贩。
毕业后,他没有找到工作。后来,他得知家乡附近的夜市有一个摊子要转让,就向家人借钱,将它盘了下来。因为他对烹饪很有兴趣,便自己当厨师,卖起蚵仔面线来。他的大学生身份曾招来很多风言风语和嘲讽的眼光,但他从不在意,依旧坚持自己的选择。
他的生意越来越火,面摊也变成了面店。他还进行投资,很快赚到不少钱,成为同学中的富人。问及他的成功原因,他只有一句话:“放下身架,路会越走越宽。”
对于刚走入社会的年轻人来说,要想有所成就,不一定一开始就得从事“高人一等”“光鲜亮丽”的有面子的工作。就如故事中的男孩,他舍得面子,经历了别人眼中所谓“没面子”的工作,积累了经验,增长了阅历,最终取得让人艳羡的成就。
能舍得面子的人,他的思维富有很高的弹性,不会有刻板的观念,墨守成规。而是能吸收各种新鲜资讯,形成一个庞大而持续更新的信息库,这是他的资本。这能让他比别人早一步抓到好机会,而且是接踵而来的好机会,因为他没有面子的顾虑。所以,即便你的专业技能很出色,你的能力很强,你的头衔非常多,你的人脉网很广,你也要学会一项技能:舍得面子,这样,你才能真正赢得面子,提高实力。
4.舍弃面子,静静聆听
山外青山楼外楼,强中自有强中手。
为了学到最好的丹青技艺,一个年轻人四处拜师学艺。然而,他非常沮丧:尽管自己遍访名师,但毫无所获。不过,他并没有放弃,继续寻求名师。
一天,他来到了一座寺院,向这里一位擅长丹青的大师请教。一见面,他就对大师发牢骚:“为了能够提高丹青水平,我跋山涉水,遍访名师。但是,没有遇到一个能够让我佩服的老师。”
大师听后,笑着问他:“真的如此吗?”
年轻人灰心丧气地说:“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经历了这么多后,我才发现世上不乏徒有虚名的人。每次拜访,我都是慕名而去,却总是带着失望离去。虽然这些传言中的高手没有在我面前显示技艺,但我已经从他们的作品中看出了拙劣。”
大师仍然满面笑容,说道:“虽然与施主初次见面,但老僧已经觉得施主并非常人,应该对丹青有很高的造诣。老僧虽然对丹青一窍不通,但还是很喜欢看高手作画的。希望施主不吝墨宝,为老僧作幅画。”年轻人欣然答应。
待小和尚端来笔墨纸砚后,大师说道:“老僧还有一个不情之请。”
年轻人说:“大师尽管讲。”
大师说道:“老僧酷爱品茶,烦请施主画一幅倒茶图,一杯、一壶、一水即可。”
年轻人不假思索,拿起笔就画。没过多久,一幅栩栩如生的倒茶图就完成了:一股冒着热气的茶水从倾斜的茶中泄向桌上的茶杯。
大师沉默不语,年轻人赶紧问道:“大师,您是不是有不满意之处?”
大师摇摇头,说:“画是不错,但茶壶和茶杯的位置不对,茶杯应该高出茶壶才是。”
年轻人不解地问道:“大师,您是不是糊涂了?水往低处流,如果按照您所说,那么如何倒茶呢?”
大师哈哈大笑,说道:“你说得很对。其实,拜师也是如此。丹青大师如同茶壶,你如同茶杯。”
年轻人听后,恍然大悟。
生活中,有些人总会自抬身价,认为自己是人群中最出色的、最惹眼的。无论从事什么活动,他们总是有意无意地流露出唯我独尊,目中无人的态度。没有人愿意和这样的人交往,更没有人愿意把自己的知识技艺传授给这种人。就如故事中的年轻人,总是觉得众多名师不如自己,名师自然可以感觉到他的这种态度,当然不会传授他技艺。所以,他跋山涉水的结果就是徒劳无功。
我们要知道,“拜”只是虚心求知的第一步。如果在语言和行为中不知不觉流露出骄傲情绪,即使屡次拜师也难以得到真传。唯有舍下面子,虚怀若谷,才能耐心聆听教诲,让自己更上一层楼,赢得更多尊重。
一天,阳子居西去徐州,恰巧在客栈碰到西去秦国的老子。阳子居自以为有学问,态度十分傲慢。老子叹了一口气,说道:“以前我还认为你是个可以成大器的人,现在看来是朽木不可雕,孺子不可教了!”
阳子居听后,心里很不舒服,后悔自己当时的狂妄态度。他觉得自己应当放下面子,谦卑一些,敬重德高望重的老子。于是,他主动给老子拿梳洗用品,并脱下鞋子放在门外。然后,他膝行到老子面前,谦卑地说道:“老师,请您指出我的过失。”
老子说:“你回想一下,刚刚你的态度那么傲慢,表情那样狂妄。这样,将来谁敢和你相处呢?你应该懂得:最洁白的东西好像总有些污秽的感觉,德行最高尚的人总认为自己远不十全十美。学问虽了解了,在许多方面他是不行的。知道自己不行,你才知道自己真正行的地方;眼睛里只看到自己行,实际上,你哪个地方都不明白。”
阳子居满脸愧色,谦虚地说:“谢谢您,老师。您的教导让我明白了做人的道理。
最初,阳子居去徐州的路上,旅舍客人恭敬地迎送他。住店时,老板为他摆座位,送手巾,大家也给他让座。虽然大家对他毕恭毕敬,但彼此都不舒服。接受老子的教诲后,阳子居放下面子,态度随和。归途住店,客人都随意地和他交谈,他感觉非常舒服。
“山外青山楼外楼,强中自有强中手”。不要因自己身怀几分技艺就目空一切,否则只会犯下有眼不识泰山的错误,追悔莫及。舍得面子,虚怀若谷,就会得到更多的指点和教诲,从而不断进步,走向成功。
5.身居高位,也不能被面子束缚
面子,是一把自制的枷锁。
明朝人杨慎所着的《韬晦术》中有一句名言:“荣利之惑于人大矣,其所难居。”意思是说荣华利禄、高官显爵对于人的诱惑力很大,但是荣利场也是最难站稳脚跟的。这也就是在告诉我们,一个人位置越高越要舍得面子、自降身份,否则就要受到诱惑蛊惑,大祸临头。
《周易》中对此有相同的论断:“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一个人在成为大权在握的领导者之后,居安要思危,位置越高越要谨慎。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人们往往正是在位置越来越高,生活越来越富裕的时候,就忘记了福祸相倚的道理。古往今来,只有那些肯放下身份,舍得面子的成功者,才能趋利避害,获得最终的胜利。
唐朝安史之乱后,郭子仪因为平定有功被封为汾阳王,担任宰相一职,王府也建在长安城内,与诸亲王享受同等待遇。一时间,郭子仪地位显赫,荣耀一身。然而,虽然他戎马一生,屡建奇功,但从不居功自傲,他能放下身份,舍得面子,宽厚待人,因此在朝中有极高的威望。
唐代宗大历二年(767年),郭子仪父亲的坟墓被人掘了,对于一朝宰相来说,这该是多大的侮辱,然而盗贼却没有抓到。人们怀疑是朝中宦官鱼朝恩指使人干的,鱼朝恩一向忌妒郭子仪,并向皇上屡进谗言,一再阻挠皇上任用郭子仪。郭子仪虽然也有耳闻,却不动声色。
入朝时,皇帝率先提及此事,郭子仪哭奏道:“臣长期主持军务,不能禁绝暴贼,军士掘毁别人坟墓的事,也是有的。这是臣的不忠不孝,招致上天的谴责,不是人患所造成的。”满朝文武大臣本来十分忧虑,生怕郭子仪触景生情,闹出事端,但在听了他的回奏后,都对他无限钦佩,因为郭子仪首先想到的是国家安危,朝廷的安稳远比自己的私事重要得多。在国家安危面前,郭子仪能够舍弃面子,顾全大局,实在是令人钦佩。
汾阳王府自落成后,郭子仪命府人每日将府门大开,任凭人们自由进出。一天,郭子仪帐下一名将官要调到外地任职,来王府辞行。他知道郭子仪府中百无禁忌,就一直走进了内宅。不巧的是,郭子仪的夫人和爱女正在梳妆打扮,而王爷郭子仪却在一旁侍奉,母女俩一会儿要王爷端水,一会儿要他递毛巾,而郭子仪不但不生气,还忙得不亦乐乎。
将官看了此情景,虽当时不敢讥笑,但回家后,就立刻情不自禁地把话讲给他的家人听了。于是一传十,十传百,没几天,整个京城的人都把这件事当成笑话来谈论。眼看谣言四起,郭子仪倒不觉得怎样,他的几个儿子却觉得丢了自家面子,他们相约一起来找父亲,希望能像别的王府一样,关起大门,不让闲杂人等出入。郭子仪听了只是大笑,于是一个儿子又说:“父王您功业显赫,得到了普天下人的尊敬,可是您自己却不尊重自己,不管什么人,您都让他们随意出入,这成何体统。孩儿们认为,即使商朝的贤相伊尹、汉朝的霍光也不会像您这样做的。”
郭子仪听了这些话,收敛了笑容,语重心长地说:“我敞开府门,任人进出,不是为了追求浮名虚誉,而是为了自保,为了保全我们全家人的性命啊。”儿子们十分惊讶,忙问其中的道理。郭子仪叹了一口气,说道:“你们光看到郭家显赫的声势,却没有看到这声势随时有丧失的危险。月盈而蚀,盛极而衰,这是必然的道理。我爵封汾阳王,往前走,再没有更大的富贵可求了,本当急流勇退。可是眼下朝廷尚要用我,怎肯让我归隐。可以说,我现在是进不得也退不得。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紧闭大门,不与外人来往,稍有大意得罪小人,那人必然会落井下石,诬陷我们对朝廷怀有二心,并从中添油加醋,制造冤案,那时,我们郭家的九族老小都要死无葬身之地了。”
满招损,谦受益,这是古人留下的名言,也是当今社会生活中不可忽略的生活智慧。有多少人因为不懂得及时地抽身退出,而给自己带来祸患;又有多少人不明白过犹不及的道理,而让自己膨胀过度,反而不美。在面子问题上,郭子仪的确明智,他能在自己位高权重之时保持清醒的头脑,懂得福祸相依的道理,善于舍弃面子,自降身段来规避灾祸,所以才能四朝为臣。如果在他鼎盛时期,他不是对自己的高官厚禄感到自满,就是恃宠而骄,就难免会生出骄横之气,不能有容人之度,那么那些想和他作对的人也就有机可乘了。
智慧的人永远不需要太过张扬。不论我们处于什么样的位置,也不管眼前的风景有多么迷人,我们都不应该忘记一件事,就是美丽的风景之后可能隐藏着悬崖峭壁,稍不留意,就有丧生崖底的危险。只有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戒骄戒躁,才有可能规避祸患,求得自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