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充满变数,充满是非善恶。嘴巴是别人的,人生是自己的,千万不要委屈自己,不要太在意别人的看法和评论。想开了,你就不委屈,也就拥有了快乐的自主权!
1.想开,活自己
生活给人看,是一种生活误区。
很多时候,人们会因为顾忌别人的看法而改变自己的初衷,总是不断地告诫自己不必在意别人的脸色,不必理会别人怎么说,可当你真正去面对别人时,却无法跳出这个怪圈。
人生的束缚实在太多了,何必自己给自己找罪受!人活着非常辛苦,我们要想开一些,不要活给别人看,而要为自己而活着!如果我们每做一件事总是瞻前顾后、畏首畏尾,岂不是很没有自我,岂不是更加操劳。
其实,任何一个人都无法做到让每个人满意,尽管他已是竭尽全力了。因此,一个人无须因为别人的讨厌而失望,并且要时刻提醒自己:想开一些,不必委屈,无论你怎样卓尔不群,仍会有人不喜欢你。
《伟大的安伯森斯》和《爱丽丝·亚当斯》的作者布恩·塔金顿曾是20世纪美国着名的小说家和剧作家。
在一次艺术家作品展览会上,有两个小姑娘十分敬仰地请他签名。
“我没有带钢笔,用铅笔可以吗?”布恩·塔金顿其实知道她们是不会拒绝自己的,他仅仅是想表现一下,身为一个着名作家谦和地对待普通读者的大家风范。
“当然可以。”女孩们爽快地答应了!一个女孩很快地将精致的笔记本递给布恩·塔金顿。他取出铅笔,潇洒自如地写上了几句鼓励的话语并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不料,当女孩看过他的签名之后,却眉头紧锁,她仔细地观看布恩·塔金顿,问道:“你不是罗伯特·查波斯?”
“不是,我是布恩·塔金顿,《伟大的安伯森斯》和《爱丽丝·亚当斯》的作者,两次获得普利策奖。”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个女孩扭过脸来对另外一个女孩说:“玛丽,请把你的橡皮借我用用。”
刹那间,布恩·塔金顿感到无地自容,所有的骄傲和自负化为乌有。
晚上回到家里,布恩·塔金顿仍然为白天的不快感到难过。这时,他的儿子来到他的面前,给了他一个橘子。布恩·塔金顿的儿子非常喜欢吃橘子,可布恩·塔金顿本人却很不喜欢吃橘子。于是,儿子就劝爸爸说橘子富含维生素,多吃对身体有好处。心情烦躁的布恩·塔金顿怒吼道:“再好的橘子我也不喜欢吃,因为我压根就不喜欢橘子的味道。”
话音刚落,他突然意识到了什么,立刻高兴了起来。原来,他顿悟了一个道理:哪怕再好的橘子,也照样有人不喜欢。人何尝不是如此呢?
我们无法做到人人满意,即使是自我感觉很优秀的时候,也要时刻提醒自己:无论你多么优秀,仍然会有人无视你的存在,不要太介意。
一位老人的笔记本上,记着很深刻的一句话:“不必在意别人是否喜欢你、是否公平地对待你,更不要奢望每个人都会如此待你。”
生活中经常可以见到一些人放弃了自己的意愿,活在别人的标准里,在别人的评价里找寻自我存在的价值。这其实是非常悲哀的事!
让所有人都说你好话很难也很累,只要自己按照自己的原则,根据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去做事儿,那样才会活出自己精彩的人生。
如果过分地在乎别人的看法只能扰乱自己的分寸,会分散了自己本该用于思考的精力,人生也就会因此而迷失了方向,活得非常沉重。
不要把自己的时间和精力用在自寻烦恼和寻找人际关系的障碍上,能给我们包袱的只是我们自己。别人的留意只是一时的,很多年以后,再去问别人是否记得你当年是多么的出丑,很多人肯定已经不记得了,甚至有人已经忘记你的姓名和模样。
生活中,我们大可不必在意别人的窃窃私语、冷漠表情,不必费心去揣摩别人怎样待你、怎样评价你;不必在意微小的得失、过错或失败,那仅仅是成长路上的一个小插曲。想开些、豁达一点,超然一点,平静喜悦地走过每一个日子,然后再回过头想想所经过的是非得失、喜怒哀乐、苦辣酸甜,你会发觉眼前突然变得明亮开朗。把时光留给自己,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读自己喜欢读的书,倾听悦耳的音乐,到公园散散步……生命中值得留意的东西有很多,实在不值得你去刻意地关注别人的态度。只有我行我素,高标自立,不为别人的眼光违背自己的心意,尊重自己的生活方式,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做想做的人,才会达到快乐自在的生活状态!
有的时候,对于自己的信念,只要是对的,就一定要坚持,千万不可人云亦云。生命中最重要的是自己怎么看,而不是别人的想法,根本不必为一些小事烦心。微风吹过,烟消雾散,天地间原本是如此澄明,为何委屈自己,为何让自己背着沉重的包袱呢?
想开一些,放下包袱,过滤掉烦心琐事。不必在意别人的眼光,不要委屈自己,让心灵自在飞翔,生活也就自然轻松、愉悦了。
2.走自己的路,让人们去说吧
不要整天活在他人的阴影里。
从前,有一位画家想画出一幅人见人爱的画。画完后,他拿到市场上去展出。画旁放了一支笔,并附上说明:每一位观赏者,如果认为此画有欠佳之笔,均可在画中做记号。
晚上,画家取回了画,发现整个画面都涂满了记号:没有一笔一画不被指责。画家十分不快,对这次尝试深感失望。
画家决定换一种方法去试试。他又临摹了同样的画拿到市场展出。可这一次,他要求每位观赏者将其最为欣赏的妙笔都标上记号。当画家再取回画时。他发现画面又涂遍了记号:一切曾被指责的笔画,如今却都换上了赞美的标记。
“哦!”画家感慨地说道,“我现在发现一个奥妙,那就是:我们不管干什么,只要使一部分人满意就够了。因为,在有些人看来是丑恶的东西,在另一些人眼里恰恰是美好的。”
所谓众口难调,如果我们一味听信于别人,便会丧失了自我,便会做任何事都患得患失,这种人一辈子也成不了大事。他们整天活在别人的阴影里,太在乎周围人对自己的态度。这样的人生,还有什么意义可言呢?
弟子奉师父之命去集市买东西,回来后弟子一脸的不高兴,师父不知何故,询问弟子何故?
“我在集市里走的时候,那些人嘲笑我。”弟子撅着嘴巴说。
“他们为什么要嘲笑你呢?”师父问。
“人家笑我个子太矮,他们不知道,虽然我长得不高,但我的心胸很开阔。”弟子气呼呼地说。
师父听完弟子的话什么也没有说,而是拿着一个脸盆与弟子来到附近的海滩。
师父先把脸盆盛满水,然后往脸盆里丢了一颗小石头,这时,脸盆里的水溅了出来。接着,他又把一块大一些的石头扔到前方的海里,大海没有任何反应。
看着迷惑的弟子,师父说:“你不是说你的心胸开阔吗?可是,为什么别人只是说你两句,你就生这么大的气,就像被丢了颗小石头的水盆,水花到处飞溅?”弟子低头不语。
别人的话仅是别人的见解,每个人的观点和立场都是不同的,如果因为别人的言语而生气,不但是心胸不够开阔,而且是修养和内涵没有达到境界的表现。
人生无论面对什么大喜大悲都能坦然处之,就是一种境界。世间的大多数人为了功名利禄而伤神,往往他们忧愁的不是自己,而是别人,因为忌妒别人的拥有,所以满怀情绪,也因为无法释怀失去的而惴惴不安。
有一个财主,吃斋念佛多年,50岁时得到一个儿子,被视为掌上明珠。
儿子渐渐长大了,可是他只会笑,不会哭。财主想尽各种办法,骂他、打他都无济于事。正无可奈何之际,适逢一云游高僧前来化缘,财主就请求高僧为儿子诊治。
仆人把孩子抱来。孩子不认生,冲高僧嘻嘻直笑。财主上前狠狠地打了孩子屁股一下,孩子皱皱眉头,随即平静,一声不哭。
财主冲高僧一摊手,说:“高僧,您看这孩子是不是智力有问题?”
高僧不说话,只是顺手从果盘里拿出一根香蕉和一串葡萄,在小孩儿面前一晃。
小孩儿想了想,伸手接过了葡萄,并微微一笑。
财主在一边解释:“他从小就不吃香蕉。”
高僧点点头:“知道取和舍,说明智力是没有问题的。”
财主伸手拿走了盘子中的香蕉,孩子愣了一下,没有哭也没有笑。
看到孩子这样,高僧沉思片刻,端起桌上的果盘,说:“跟我来!”
一行人走出财主家的大门,恰逢3个小孩儿在门前玩耍。高僧看了看小孩儿,又看了看果盘,果盘里恰巧还有3根香蕉一串葡萄。于是高僧分给每人一根香蕉。3个小孩儿接过来,兴高采烈地剥开就吃。
这时,财主的儿子忽然伸手指着香蕉,大声叫起来。财主赶紧拿过葡萄哄儿子:“那是你最不爱吃的香蕉,这是你最喜欢吃的葡萄。”
财主的儿子夺过葡萄,扔到地上,仍是伸手要香蕉。3个孩子很快吃完,抬头对财主儿子笑。
这时,财主的儿子忽然号啕大哭,把财主和仆人都吓了一跳。
财主欣喜之余也迷惑不解:“他平时一口香蕉也不吃,今天怎么会为香蕉哭了呢?”
高僧微微一笑,说:“世间大多数人的悲伤,不是因为自己失去了,而是因为别人得到了。”
世间百态,人生百味。能够真正想得开的,做到淡然处之的人并不多,人们应该怀有一颗坦然的心,不因外物的丰富、富有而狂喜;不因个人的失意潦倒而悲伤。无论面对失败还是成功,都要保持一种轻松的心态,不因一时的成功和失败而妄自菲薄,无论何时都保持一种豁达淡然的心态,不因外界的好事而兴高采烈,也不因自己的不幸遭遇而垂头丧气。
每个人都有自己做人的原则,都有自己为人处世之道,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生活中不必太在意别人的看法,不能为别人的一席话而改变自己。其实,过分地在意别人的想法,是一种不自信的表现,是一种对生活危难的逃避行为。人各有各的脾气和性格,有的人沉稳,有的人活跃,有的人喜欢独处,有的人热爱交际,无论什么样的人生,只要自己感到幸福,又不妨碍他人,那就足矣。坚持自己的原则,不受外界的影响,这才是人生修养的必备课。
不要压抑自己的天性,失去自己做人的原则。只要活出自信,活出自己的风格,就让别人去尽情地议论好了。正像但丁说的那样:“走自己的路,让人们去说吧!”
3.心如止水,不要以怨报怨
当你费心的想去改变身外之物时,痛苦就油然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