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高宗赵构与太上皇的纠缠有三次,第一次是被迫成为太上皇;第二次是很怕成为太上皇;第三次是真心想成为太上皇,并且功德圆满。他的一生并不光彩,前半生千方百计地不想要赵桓(宋钦宗)回来而施展了许多卑鄙手段,后半生“清净无为”,如同行尸走肉。历来开国之君——如果不把南宋看成是北宋延续的话——没有比他更让人切齿痛恨的了。但是,他的晚景却出奇的好,可谓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因为他在皇权交出去的时候,接的人是个孝顺无比的皇帝。
两个官员的愤怒
建炎三年(1129年)三月,南宋第一任皇帝赵构(宋高宗)在金军的追击下跑到杭州。宦官康履作威作福,在观赏钱塘江潮时,供帐赫然遮道,百姓与军人愤怒之极。
签书枢密院事(三军副总司令)兼御营都统制(御林军司令)王渊与康履狼狈为奸,在王朝朝不保夕的情况下仍旧敛财不断,杭州百姓痛恨此两人的所为,但又无计可施。于是,禁卫军军官苗傅、威州刺史刘正彦粉墨登场,导演了一出“苗刘之变”。
事实上,这两个人并不是出于“为民除害”而完全是个人的私恨才导演的这场兵变。王渊的青云直上让身为有扈卫之功的苗傅很嫉妒,刘正彦在赵构丧家犬的日子里时刻跟随,但并没有得到应得的奖赏。该年三月四日,两人在城北桥下率兵埋伏。王渊退朝后,骑着马走到桥上时,两个人就发声喊,伏兵冲上岸来,将王渊踹下马,刘正彦趁热打铁,手起刀落就帮王渊把脑袋搬了家。
刘正彦得手后,就把王渊的脑袋悬于大矛枪之上,引兵直朝赵构所在的“皇宫”而来。同时命令禁卫兵捕杀没有胡须的人,仅在三月四日这一天,就有一百多宦者被杀,太监康履趁乱逃进内宫寻求保护。
苗、刘二人轻松地闯进皇宫,并且打出牌子:“苗傅不负国,只为天下除害。”赵构哆嗦着被人搀出来,苗、刘二人见到赵构在城楼上,依旧山呼而拜。
赵构看着下面黑压压的士兵,向下问:“爱卿你们因何而来?”
苗傅厉声高叫:“陛下信任宦官,军士有功不赏,谁和阉人关系好谁就得美官(指王渊)。天下人谁不知王渊在扬州遇敌不战,可就是因与阉人康履是好友,竟得枢密高职。再看看为臣我,立功甚多,如今还是一个小芝麻官。现在我将王渊已杀,省得麻烦皇上,但康履、蓝珪、曾择三个阉人还请皇帝动手,三军将士感激不尽!”
赵构听明白了,什么为天下除害,还不是因为自己官职小。一个人风风火火地领着这么一大群人就是为了一个官职,这就好办多了。
他看着下面,说道:“爱卿所说很有道理,我现在就任命你为御营都统制,刘正彦为副都统制,至于那三个阉人,我准备把他们流放到海岛上,活活饿死他们。二位请领军回营吧。”
他说完,转身就要走,可觉得情形不对,因为没有听到苗、刘二人的谢恩。他又转过身来,只见苗、刘和他们身后的士兵仍旧不动,非但不动还有向前之意。三月的杭州寒风凛冽,赵构匆忙出来也没有穿多少衣服,嘴唇冻得发紫。他想,这件事情大概没有这么简单。就问身边的大臣,我到底该怎么办。
大臣时希孟就说,康履是罪大恶极,把他交出来给苗、刘二人处置。
赵构心里一百个不愿意,“这怎么可以,我身边怎能缺了使唤人呢?”
有大臣就气愤地说道:“陛下就可惜康履这么一个东西吗?”未等赵构回话,这名大臣就挥手让卫士从清漏阁屋檐下面搜出快抖成脑血栓的康履,从楼上一脚踹下去,苗傅一见就是那个阉人,叫众士兵把他弄跪了摆正,特意挑选了一把大刀,拦腰砍了。
赵构在楼上直哆嗦,他本以为杀康履这些人就会退去,但是,苗、刘二人仍然不退,并且说道:“陛下您不该当皇帝,渊圣(钦宗赵桓)归来,当何以处之?”
赵构一听此言顿时心惊肉跳,倒不是因为这些人想赶他下台,而是他哥哥赵桓如果真的回来,他该怎么办。当时,丞相朱胜非见赵构已经呆若木鸡,就自己跑下楼来劝苗、刘二人。
苗傅当即表示,要请隆佑太后(赵桓的母亲)垂帘听政,然后与金人议和归还二帝。朱胜非跑到楼上告诉赵构,赵构忙不迭地应承。苗、刘二人变本加厉,表示要立皇太子。
赵构觉得太过分了,立皇太子的意思不是让自己退位做“太上皇”吗,他坚决不干。苗、刘二人当然不肯这样罢休,就派人把隆佑太后请了出来。
苗、刘二人与赵构还有隆佑太后就在城楼上见面了。当时赵构已经被风吹得脸色苍白,他多么想赶紧把事情解决然后回到屋里,暖和一下啊。
苗、刘二人对太后说道:“今日百姓无辜,肝脑涂地,望太后主张。”
太后缓缓说道:“你们的意思我明白,当初,道君皇帝任用蔡京等奸臣,更改祖宗法度,加上童贯挑起边衅,最终招致金人之祸。可如今皇上英明诚孝,并无失德之处,只是为小人所误,但小人已经被逐出朝廷,还有几位已被你二人所杀,我想你二人应该明白吧。”
苗傅可不想听这些废话,当即跪下道:“臣等定议,必欲立皇太子”。
孟太后看了一眼死脑筋的苗傅,气愤地说:“今强敌在外,让我一个妇人家在帘后抱个三岁孩子坐江山,何以号令天下!”
苗、刘二人可不管这些,事情闹到了这个地步,他们已经是骑虎难下,不拿下赵构,他们以后定会尸骨无存。两个人哭了起来,哭得很悲壮,苗傅还站起来对身后黑压压的兵士高呼:“太后不答应我们所请,我罪当受斩!”一面说,一面就想把衣服解开。
太后立即制止他不要耍流氓,苗傅就说道:“事久不决,恐三军生变!”
他说得没错,这些士兵敢杀赵构最宠幸的太监,就证明他们对其他事也敢做。经过几个人短暂的协商,赵构答应让出皇位,宰相朱胜非大为震惊,可赵构却说,“你看他们两个人那点出息,能有什么作为。走着瞧。”
苗、刘二人获得了胜利,他们当天就把赵构软禁于显忠寺。二人以太后名义降赦,号高宗为“睿圣仁孝皇帝”,只留十五个内侍供差遣,让当时只有三岁的皇子赵敷在太后的怀里登基称帝。两个人又从皇太后那里要来了武当军节度使和武成军节度使两个职位,两人平分了。
两人之所以兵变这么顺利,是因为南宋许多有能力的武将文臣都在外,当这些人听到宫廷起火后,立即招集诸路宋军,杀回杭州。苗、刘二人最后也只好死掉。
赵构复辟,把儿子赵敷又赶回了皇太子的位置上去。这是他第一次做太上皇,虽然时间不长,但大概让他清净了好久,他本来就是一个喜欢清净的人。
不过,就在这次兵变后,他唯一的儿子赵敷死了,据说是吓死的,赵构痛哭不已。但是,他任凭把天哭破,他的儿子也不会回来了。
这就面临着一个很严峻的问题:他的皇权将来交给谁,或者是,他的皇权已经没有了后续保障,他自己还能维护得住吗?因为任何人都知道,他的皇权来得并不是光明正大的。又或者说,他之所以有皇权是因为他父亲赵佶和他哥哥赵桓被金人掠走,但是,这两个人并没有死。
正如苗、刘二人所言,一旦赵桓回来,赵构将置于何处?也就是说,赵构还是有再做太上皇的危险的。他不绝不会给自己创造这种危险,自从他当上皇帝的那天,他就是抱着这样想法的。
赵构的性格
赵构是宋徽宗赵佶的第九个儿子,宣和三年(1121年)十二月,被封为康王。赵构从小就喜欢读书,并且力气非常大,能把一百二十斤重的弓拉开。
金人攻北宋的战火烧到京师时,他曾奉命使金军议和,金军就把他扣押了半个多月,但是,这位好读书的康王却气定神闲地在金军营中呆了半个月。连金军都惊讶,一个皇室成员在国将不国的情况下,心态能如此平和。
靖康元年(1126年)十一月,金兵进逼汴京之时,他再度出任和谈使者。以其从容自若的风度折服了金人,但金人照旧围攻汴京。当时的赵桓实在没有办法,大概相信了弟弟是个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仁者,就任命他为河北兵马大元帅,率兵保卫京师。可是,他太从容了,当1127年二月金人攻破汴京时,他一兵一卒都没有出。
该年三月,金国立宋大臣张邦昌为帝,又带着赵构的父亲和哥哥去“北狩”,他痛哭流涕。亲情使人痛哭,懦弱让人逃跑。该年五月一日,他带领手下八万将士跑到南京,在南京改元建炎,历史上把他建立的朝代称为南宋。这大概就是赵构的机缘,因为手中有一支人数众多的军队,并且在北宋王朝没有了皇帝的情况下,他理所当然地以皇亲的身份荣登大宝。于此同时,他屈膝求和的性格也开始暴露出来。
而这种性格首先就是在金人不断地疯狂地向他施压过程中暴露出来的。从他靖康二年(1127年)五月在南京登基到建炎八年(1135年),他十三易其都。这十三年时间,他无时无刻不在逃跑。
就在他逃到杭州而发生“苗刘兵变”前,他还演绎了一段从扬州到杭州的逃跑丑剧。
1129年2月,金军长驱直入,一直杀到扬州附近的天长。镇守在这里的统制官在背后站着一万人马的情况下,迅速弃城逃跑。金兵攻占了天长后,派出轻骑奔袭扬州。
金兵将要杀来的消息不胫而走,扬州城里开始混乱,军民人心惶惶,找各种各样的途径准备保住性命。而当时的宰相——两个人渣——汪伯彦与黄潜善居然玩东晋谢安那一套,领着一群官僚在听和尚讲经。
许多官员见街市大乱,就来询问。他放出话来:“已有措置,不必惊慌。”
我们知道东晋谢安是几百辈子积攒的德行才玩成了“大敌来犯,下棋装蒜”的把戏,汪、黄二人简直就是猪狗,根本玩不起这样的把戏。但是,两人照旧以镇静的姿态做给别人看,事实上,他们所谓的“已有措置”根本就没有。
该年二月初三清晨,赵构还在睡觉,太监康履像催命鬼一样把他从床上揪起来,赵构睡眼惺忪,半天才听明白,金兵攻下了天长正奔扬州而来。赵构第一反应就是叫人赶紧给他穿裤子,然后又穿上战袍。战袍还来不及穿戴整齐,他就慌慌张张地跑出门,爬上一匹战马,也不管别人,抽了马一鞭子就跑。由于事情发生得太突然,跟随他的只有御营都统制王渊、太监康履等五六人。
中午十分,官员们发现皇帝不见了。大家都一致认为,皇帝又逃跑了。这一次大概很危急,不然不会不照会一声就跑。皇帝逃跑的消息在扬州城内迅速传开,百姓们叫苦连天,扶老携幼,匆匆逃难,大内的宫女们也顾不得平时的矜持,在大街上开始了哭爹喊娘。
这个时候的赵构早已经逃出了扬州南门,一口气跑到了长江边上的瓜洲镇。这时瓜洲渡口的情况已经相当混乱,民间渡船很难找的到。赵构又不能说自己是皇帝,只好派出王渊寻找船只,王渊到关键时刻还真有用,终于给他找到了一条船。他也不管别人,一攀登上船,就使劲地划,直划到对岸的西津口。
镇江府守臣钱伯言,得知皇帝孤身跑来了,就派出府兵把他迎到了镇江府里,赵构这才把心稳下来,但是,他永远也不能再生育了,过度的惊吓让他患上了严重的阳痿。
在这种性格下,赵构每天都处在精神紧张中。但更有他还紧张的事情,那就是赵桓的归来。他不希望赵桓归来,但是许多大臣们想。这些大臣大都是徽、钦二宗的旧臣,又是爱国者。理所当然地希望新任皇帝能施展报复,以实现他们自己的理想。
在赵构看来,这就是一种威胁。那么,用什么办法来解决这种威胁呢?最好的办法当然是顺水推舟,借钦宗被掳掠到金的既成事实,拒之于朝门之外,不使他活着回来。可这样的办法怎么能说出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