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清晨醒来,梁晏早已不见了踪影。
绿荷给阿茹梳头,并准备了餐食。这小丫头手脚很是勤快,对阿茹虽不至于殷勤但也恭恭敬敬,很是得体。
做完梁晏来过的事情,绿荷似乎并不知情。阿茹歇息了一会儿,询问绿荷曾经和自己一起来的西夏使团是否还在大梁。绿荷脆生生地回答道:“西夏使团已经昨日已经启程返回西夏了。”
这送亲的使团在大梁也已经停留小半月,的确是该回去了。白丹看贵妃在宫中安顿妥当,也好回去给老国王复命。阿茹问绿荷,当时和她一同住过的老嬷嬷是否也与使团一同回国了。意外的是,绿荷告诉她,白丹将军临走时吩咐了,说将那位老嬷嬷留给阿茹,照顾她生活。
难免有些意外,阿茹又细问了绿荷那位嬷嬷现在何处。绿荷耐心解释说,西夏使团临走时,皇上将这位郑嬷嬷安排在了和乾宫,不过贵妃几日前去和乾宫找皇上时,说是想家,将郑嬷嬷要了回去,现在郑嬷嬷应是在芳榆殿。
虽然绿荷为人处事相当得体,但是阿茹心里始终觉得,绿荷虽然年纪小,但城府却是有的。而且她既然是太后安排来的人,总是为了看着阿茹,也就是太后的眼线。因为阿茹实在无法对绿荷有太多信任,便越发想念郑嬷嬷。
郑嬷嬷虽然不会说话,但对阿茹却是真心关怀的。虽然不知原因,但阿茹终于还是更相信她一些。而且郑嬷嬷既然是哑的,也就更让人放心一些。
不过既然郑嬷嬷在芳榆殿,阿茹就不好再去找梁晏要人。
对梁晏这些大小老婆,阿茹打定主意少去招惹为好。自己的身份尴尬,不要让她们觉得自己是个威胁,阿茹才能安全地在这**生存下来。
昨天夜里,梁晏对阿茹说的那一番话让她有些迷茫。他那样的态度,莫非是真的对自己有意思?
这时绿荷来传话,说太后传她去说话。
太后娘娘要见她,虽然早有准备,但阿茹还是心里忐忑。既然太后偷偷将她接回宫里,要见她是在所难免。看绿荷对她的态度,太后暂时还不会对阿茹有什么动作,恐怕只是观察着。太后更看重的是阿茹肚子里的孩子是否是梁晏的,其他的对太后来说都可以等孩子出生了再说。
阿茹清楚这一点,为了自身的安全,她当然懂得顺从太后的意思。
绿荷将阿茹带到太后处,殿内除了座上端坐的太后,还有两位年轻貌美的宫妃在场。其中一位阿茹认得,便是那位新封的贵妃娘娘卓瑗。另一位相较美艳的贵妃来说,要逊色不少。女子略显病态的脸有些蜡黄,虽然装扮过,却也难掩倦容。那身墨绿色的宫装衬得她越发呈现老态,竟比上座坐着的太后还要显得苍老。
听闻梁晏算上新封的贵妃,**一共只有两位娘娘。这大梁皇宫里的第一位后妃——淑妃本是东颐国的和亲公主,与陈茹来说也算是同族同宗的。这位娘娘恐怕就是那淑妃了,阿茹心里想着。
只见那淑妃顺着太后的目光看向阿茹,不动神色地打量着阿茹。而一旁的贵妃娘娘则仰着下巴,皱着眉看着阿茹走进来。
阿茹上前福了福身子,低眉顺目地请了个安。
太后的声音在阿茹头顶响起:“起来吧。让长福给你备座。”
长福公公立刻让人抬进来一把高椅,示意给阿茹坐。
阿茹乖乖地坐下,表现得格外听话顺从。她现在如同砧板上的鱼肉,小命全靠这位太后娘娘拿捏。
只是她不知太后为何要当着这两位娘娘的面召见自己,心想还是要小心一些。
太后审视地看着阿茹,停在她的眼眸处,“你叫陈茹?”
“回太后娘娘,是的。”
“你与皇上是什么时候认识的?”
阿茹不敢说起和梁晏去巫族偷密录的事情,便答道:“回禀太后娘娘,妾身是在武安侯爷府上与皇上相识的。”
不知太后是喜欢还是不喜欢这个答案,挑眉问道:“你先前与常乐相识?”
听出太后话语中的惊讶,阿茹硬着头皮道:“是。”
“也罢。”太后不再继续问下去,话锋一转问一旁的淑妃:“淑妃,你是东颐国之人,想必识得眼前这位陈氏阿茹?”
淑妃瞟了一眼阿茹,起身回道:“回母后的话,妾身不识。”
“听闻这位陈茹乃是东颐长公主,你怎会不知?”太后似有意挑拨,继续逼问淑妃。
那淑妃看起来唯唯诺诺的模样,却答道:“回母后,娇儿一直都是东颐长公主,不曾听说过有陈茹此人。”
太后听了竟笑起来,对淑妃道:“无妨,你们姐妹认识认识。淑妃来我北梁多年,也有许久未见过东颐的亲人了,如今也好和族人亲近亲近。”
说罢,太后瞅了一眼阿茹。阿茹连忙上前道:“妾身能见到东颐的族亲,实在多亏太后厚爱。”
淑妃不作声,低着头也看不出表情,倒是那贵妃眼中的神色越来越冷了。
只听贵妃冷冷地说道:“皇上何时出了宫,竟会与你这样来路不明的女人有孩子。莫要是什么野种,还胆敢赖上皇上了!”
“贵妃!”
太后威严的声音传来,贵妃讪讪地住了嘴。但阿茹抬头看向太后,却未见她脸上有怒气。只怕贵妃说的那番话,太后心里也是如此想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