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对话的艺术不是那么容易掌握的,也不是什么人一生下来就有这种天赋。实际上,大多数好口才的人,都是经过了无数个日日夜夜刻苦的训练,才能获得今天的成就。任何技能的掌握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包括说话。我们这一章,只告诉你训练的方法。至于能把这种技能训练到什么境界,就看你自己的努力了。
尽量多说、多练
口才的训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它需要长期的努力和坚持。看看古今中外那些演说家、辩论家,一个个口若悬河、能言善辩。他们之所以有这样好的口才,无一是刻苦训练的结果。
(一)日本首相田中角荣,因为在他的任上实现了中日邦交正常化,所以被人们称为和平的使者,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具有很好的声誉。他少年时代曾患有口吃,可是他不怕困难,勤学苦练,不仅克服了口吃,还能言善辩。他练习口才的方法主要是经常朗诵或慢读文章。为了能够准确发音,他对着镜子纠正嘴和舌根的部位,严肃认真,一丝不苟。
(二)肖楚女是一位有名的演讲家,靠平时的艰苦训练,练就了非凡的口才。在重庆国立第二女子师范教书时,他除了认真备课外,每天天刚亮就跑到学校后面的山上,找一处僻静的地方,把一面镜子挂在树枝上,对着镜子开始练演讲,从镜子中观察自己的表情和动作,经过这样的刻苦训练,他掌握了高超的演讲艺术,他的教学水平也很快提高了。1926年,他年方三十,就在毛泽东主办的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工作,进行宣传工作,他的演讲至今受到世人的推崇。
(三)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不仅具有超群的数学才华,而且还是一位不可多得的“辩才”。他从小注意训练自己的口才,靠背诵文章来锻炼口才。他能够背诵唐诗四五百首,他的口才就是这样锻炼出来的。
每个人都希望有一副过硬的口才,可是奥妙在什么地方呢?
华罗庚总结练“口才”的体会时说的:“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可见,要培养好口才,关键还是多说、多练!下面再介绍几种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如果照此联系,对口才的培养,必将大有助益:
1、 快读法
具体做法是,找一篇精彩流畅的演讲,或者文辞优美的散文,然后找个僻静的地方,大声地朗诵它。就像上小学、上中学我们朗读课文一样。一开始,你可以读得慢一点,熟练之后,就逐渐加快速度,一次比一次读得快,最后达到你的极限。
读的过程中,不要停顿,但发音要准确,吐字要清晰,尽量发声完成。
2、 背诵法
跟快读法一样,先找一篇文章来读,只不过,你要把这文章背诵下来。在背诵的过程中,不要求声情并茂,只要熟练记忆就可以了。然后,在背诵的基础上大声地背出来,并随时注意你的发声和语调。这时候,你要带上一定的感情来背诵。如此反复,直到你能声情并茂地把全文背诵出来。
3、 复述法
同样以一篇文章为起点,但这种练习不在于简单地背诵,而是在理解的基础上,把基本的情节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随着练习的深入,就不仅仅要复述情节了,还要把人物的语言、描写语言也表述出来。
4、 描述法
将一副画或者景色作为对象进行描述,用自己的语言去描述你所看到的一切。这种训练有点类似于口头作文,关键是要抓住特点进行描述,语言要清楚明白,尽量生动、活泼些,如果能有一定的文采那自然更好。
5、讲故事法
你的身边也许发生过许许多多的故事,或者你亲身经历,或者道听途说,你不妨把它们讲出来,讲给你自己听。讲述之前,你可以先研究一下人物的性格特征,以及人物之间的关系。对你所掌握的材料进行分析、研究之后,你就可以开始讲了。你要反复练习,使自己投入到故事中去,力求在讲述中做到惟妙惟肖、语言生动形象。
练习说话的“基本功”
也许有的人从小就伶牙利齿,但真正的好口才,都是后天训练出来的。那么,怎样才能训练好口才呢?这当然要从基本功练起。
1、注重自己说话的语调
有人说“嗓音是身体的音乐,语调是灵魂的音乐。”语调能反映出你说话时的内心世界,你的情感和态度。同样的话,如果用不同的语调表达出来,其效果也必然大相径庭。有的人说话时,语调非常快,不容别人插嘴;有的则吞吞吐吐、慢条斯理,让人失去耐心;还有的人装模作样、拿腔拿调,让人浑身不舒服。
也许你的声音与生俱来、难以改变,但你却可以修正自己的语调。无论在什么场合,也无论你是什么职业,都要使说话的语调要与你的身份相符,或高昂,或低沉,或轻柔,或威严,或谦逊。否则,如果你是个赳赳武夫,却偏要轻声细语,那只会让人倒胃口。
2、充满热情与活力
响亮而生机勃勃的声音给人以充满活力与生命力之感。当你向某人传递信息、劝说他人时,这一点有着重大的影响力。当你讲话时,你的情绪、表情同你说话的内容一样,会带动和感染你的听众。
3、注意说话的节奏
节奏,即说话时由于不断发音与停顿而形成的强、弱有序和周期性的变化。在日常生活中,大多数人根本不考虑说话的节奏,而说话时不断改变节奏以避免单调乏味是相当重要的。
节奏的重要性可以从以下事实看出:每一种语言都有其自己独特的重音和语速。法语不同于德语,英语不同于西班牙语,汉语又不同于英语。人们容易认为,诗歌与散文的节奏有很大差别,其实两者的相对区别则在于一种规则与不规则的重读上。诗歌具有规则的可把握的重音,散文的形式则是不规则的。当人们处于一种压力之下时,他们便不由自主地使用一种比散文更自由的节奏讲话。
4、注意说话的速度
在语言交流中,讲话的快慢将不同程度地影响你向他人传递信息。速度太快如同音调过高一样,给人以紧张和焦虑之感。如果你说话太快,以至于某些词语模糊不清,他人就无法听懂你所说的内容。
另一方面,如果速度太慢,则表明你领会迟钝、过于谨慎。努力保持恰当的说话速度,不要太快也不要太慢,并在说话时不断调整。当你想和别人交谈时,选择合适的速度以引起他人的注意。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吞吞吐吐,如果这样,你除了被冠以“思维迟钝”之外,也许还会被认为是个傻瓜。偶尔的停顿无关紧要,但不要在停顿时加上“嗯”或紧张不安地清嗓子。
5、戒掉口头禅。
如果你说话有口头禅,最好想办法戒除。一般来说,可以尝试以下方法:
(1)平时听广播、看电影时,可边听边轻声跟着说。久而久之,你会惊喜地发现:自己的口语精练了,口头禅少了,连普通话水平也提高了。
(2)反馈法。听听自己的讲话录音,对自己讲话中的口头禅产生深恶痛绝之感。这样,往往能使自己讲话时十分警惕,力戒口头禅。
(3)放慢语速法。在一段时间内,尽量讲慢些,养成从容不迫地思维和说话的习惯,一句一句想,一句一句说。这样做很有助于克服口头禅。待口头禅克服后,再根据不同的表达需要,适当加快语速。
使用上述方法训练多次后,可及时总结,找出一二种最有效的方法,进行强化训练,以便更彻底地克服口头禅。
丰富的知识是说话的基础
一个人就算舌头再怎么灵巧,如果腹内空空,没有一点东西,说出来的话定然高明不到哪去,不是空洞无物,就是枯燥乏味。
因此,想要训练出好的口才,首先要有丰富的知识作基础。
战国时候的苏秦,是历史上公认的“铁嘴”。你看他孤身游说六国,一开口就是如悬河之水、滔滔不绝,说得六国国王一愣一愣的,心甘情愿把各国的相印拱手相送。
这苏秦哪来这么好的口才?生得一条三寸不烂之舌固然可贵,但更重要的是一肚子的知识。他对天下的政治形式、军事韬略、山川地理以及风土人情可以说是了然于胸。这使他有话可说,也有料可卖。
曾几何时,落魄不得志的苏秦头悬梁、锥刺股,玩命似的苦读,为的就是能够学富五车,为自己将来游说列国打好基础。试想,在那个百家争鸣的年代,到处都是演说家,口才好的人不知道有多少,为什么只有苏秦能独领风骚?
说到底,还是人家有渊博的知识做后盾,再加上一张巧嘴,那就如虎添翼了。
因此,要想成为一个知识渊博的说话人,除了要训练口才之外,还要注意知识的积累。具体来说,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 多读书看报
当今社会是信息爆炸的时代,各式各样的出版物、书刊以不同语言出版发行,数量迅猛增长。绝大多数信息都要靠书面形式来传播,因此,多读书看报是收集信息、学习知识最直接有效的途径。对有些图书报刊,你可以边读边做笔记,对重点、有用的内容可做出摘录,以备查阅。同时,也可以边读边记忆,把重要的信息吸收进来。
2、培养写的技巧。
说的技巧固然重要,但写的传播技巧,也能影响到说,写作需要一套完整的技巧,语言思维能力、语言修辞水平、表达能力、书法等对写作都具有重要作用,要想写好必须勤于动笔,经过艰苦、长期的磨炼才能达到“下笔如有神”的境界。
3、 学习别人的说话技巧
听是说的开始,要会说首先要学会有效地听。在你听别人演讲,或者听别人谈话时,随时都可能听到一些精彩的言论。特别是一些说话高手的演讲、谈话,也许听到只言片语,就会让你受用不尽。你可以把把别人精彩的谈话在心里重复一遍,或者记在本子上。久而久之,你说话的题材、资料就会越来越多,你说起话来自然也能出口成章了。
4、 积累、运用谈话素材
对于谈话题材和资料,一方面要不断吸收,另一方面要切实地去运用。要知道,你学习、积累谈话素材的最终目的是运用。如果不能运用到实际说话中,你积累的素材再多又有什么意义?你仍然还是一个不会说话的闷罐子。
总之,好的口才,来自于平时的积累和训练,它是一种厚积薄发的技巧。丰富多彩的语言,来自丰富多彩的生活。因此,要想使自己的说话内容丰富起来,就必须对家事、国事、天下事经常关注,从中汲取对我们有用的知识。然后,还要对所见所闻加以思考,认真研究一番,尽量去了解其发生的过程、意义,并从中领悟一些道理——这些都是积累知识的机会。
假如把一个口才极佳的人关进一间牢房,既不让他读书看报,也不让他和任何人交谈。几年后再把他放出来,就算他还能说话,估计也没人愿意听了。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他的话必然非常枯燥无味。
你若不想说话空洞无物,就决不能做井底之蛙。你要静下心来去努力学习,拓展自己的视野。只有这样,你说出的话才会符合潮流、内容丰富。
让你的声音更完美、动听
一个人说话,别人喜不喜欢听,跟他(她)的声音大有关系。比如,很多电台的主持人,都要求有一副好嗓子,或甜美,或磁性。如果主持人的声音嘶哑难听,他(她)主持的节目恐怕没有人喜欢。
声音的训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正确、恰当的发音
我们所说出的每一个词、每一句话都是由一个个最基本的语音单位组成的,然后加上适当的重音和语调。正确而恰当地发音,将有助于你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使你心想事成,也是提高你的言辞智商的一个重要方面。只有清晰地发出每一个音节,才能清楚明白地表达出自己的思想。
相反,不良的发音将有损于你的形象,有碍于你展示自己的思想和才能。如果你说话发音错误并且含糊不清,这表明你思路紊乱、观点不清,或对某一话题态度冷淡。当一个人没有很大的激励作用而又想向他人传递自己的信息时通常如此。令人遗憾的是,许多管理人员经常出现发音错误并养成了一种发音含糊的习惯。有些人养成了他们自以为是的一种老板式的说活腔调,说话哼哼嗯嗯,拖腔拉调。他们还以此为得意,认为这样才体现出自己的威严及与众不同。但其结果可能是适得其反,因为这种“官话”会使下属感到极不自然,从而产生一种本能的抵制情绪。
2、不要让你的声音尖得刺耳
很多人紧张时发出的声音往往又尖又高,非常刺耳。
其实,语言的威慑和影响力与声音的大小是两回事。不要以为大喊大叫就一定能说服和压制他人。声音过大只能迫使他人不愿听你讲话而讨厌你说话的声音。与音调一样,我们每个人说话的声音大小也有其范围,试着发出各种音量大小不同的声音,并仔细听听,找到一种最为合适的声音。
3、不要用鼻音说话
当你用鼻腔说话时,发出的声音让听者十分难受。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姆……哼……嗯……”的发音,这就是鼻音。如果你使用鼻腔说话,第一次见面时绝对不可能引人倾慕。你让人听起来似在抱怨、毫无生气、十分消极。有些人将“哼嗯”这种鼻音视为一种时髦的说话方式,但如果你想让自己所说的话更具吸引力和说服力,如果你期望自己的语言更加富有魅力,从现在开始就别再使用鼻音!
4、控制说话的音量
我们每个人的音域范围可塑性很大,有的高亢,有的低沉,有的单纯,有的浑厚。说话时,你必须善于控制自己的音度。高声尖叫意味着紧张惊恐或者兴奋激动;相反,如果你说话声音低沉、有气无力,会让人听起来感觉你缺乏热情、没有生机,或者过于自信,不屑一顾,或者让人感觉到你根本不需要他人的帮助。
有时,当我们想使自己的话题引起他人兴趣时,便会提高自己的音调。有时,为了获得一种特殊的表达效果,又会故意降低音调。但大多数情况下,应该在自身音调的上下限之间找到一种恰当的平衡。
长话短说,语言一定要简练
说话多的人,不一定口才就好。“口才好”的人,也不一定真的会说话。
什么意思呢?比如有的人很能说,一张嘴就停不下来,发表意见时往往唾沫横飞、滔滔不绝地说上半天。表面上这人口才很好,可仔细一听就发现问题了,原来他说的全是空话、废话,一句也没说到点子上。比如,下面这种发言就非常典型:
“我们是有想法的,这个、这个……我们是这样认为的,学校厨房嘛,炊事工作,炊事人员,这个这个,在有些方面还是有困难的,有麻烦的。他们炊事人员嘛,有他们的难处。这个……我们学校,一所师范学校,大致算起来,有七百多人,这个这个七百多人有学生,有教师,有职工,还有家属……这个这个,当然,不能把外面搭伙的什么小工啊,开汽车的啊,做小生意的七七八八的人也算在内,他们不能算我们学校的人。但是也在我们的食堂就餐呀,这个……七百多师生员工,各有各的情况,各有各的口味,说实话,要做到每个人都说好,各个人都没有意见,人人都满意,同志们哪,这是,这是困难的,是很难办到的!”
这位领导罗里罗嗦讲了这么一大堆,无非是在说“学校人多,食堂众口难调”。本来很简单的事情,居然说得这么烦琐!一个人总是这么说话,谁受得了啊?
相反,有的人话虽然不多,只寥寥数语,却能把意思表达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没有一句多余的废话。两相比较,哪个人更会说话呢?当然是后者!
兵书上说:兵不在多而在精。同样道理,说话也应以“精”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