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当森走过去,用手来回抚摸着一块镶板,那神情就如同抚摸一件心爱之物,“这是用英国的栎木做的,对吗?英国栎木的组织和意大利栎木的组织就是有点儿不一样。”
伊斯曼答道:“不错,这是从英国进口的栎木,是一位专门同细木工打交道的朋友为我挑选的。”
接下来,伊斯曼带亚当森参观了那间房子的每一个角落,他把自己参与设计并建造的部分一一指给亚当森看。他还打开一只带锁的箱子,从里面拿出他的第一卷胶片,向亚当森讲述他早年创业时的奋斗历程。
这时候,他们的谈话已进行了两个小时了。后来亚当森轻而易举地获得了那两幢楼的座椅生意。
大多数人都希望自己被认同。那种被抬高的感觉,能使人心情愉快舒爽。所以,我们在说服别人的过程中,最好能抓住对方引以为豪的长处加以赞赏,必然会得到他的好感,要说服他、或者请他帮忙也就不再是难事了。
察颜观色,仔细了解你的赞美对象
擅长赞美的人,一般都有察言观色的本事。
比如清朝的巨贪和珅,就是深谙此道的高手。抛开他本人的品行好坏不说,我们不能不承认,他的沟通技巧、察言观色的本领确实已经登峰造极了。据说乾隆皇帝不用说话,只需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和珅就能马上猜到他需要什么。
和珅原是一名小小的侍卫,他的发迹很有些戏剧性:
一天,乾隆皇帝外出狩猎,仓猝间求黄龙伞盖不得,乾隆顿时火冒三丈,喝问道:“这是何人所为?”皇帝发怒,非同小可,一时间,各官员瞠目相向,不知所措,而和坤却应声答道:“典守者不得辞其责!”他声音洪亮,口齿清晰,语言干脆。
乾隆皇帝不禁一怔,循声望去,只见说话人仪态俊雅,气质非凡,乾隆不禁更为惊异,叹道:“若辈中安得此人!”问其出身,知是官学生,虽然学识不高,但毕竟乃读书人出身,这在侍卫中也属凤毛麟角了。乾隆皇帝一向重视文化,尤重四书五经,对一些读过四书五经的满族生员,当然更加另眼相看。所以一路上便向和坤问起四书五经的内容来。
这和珅原本就不是泛泛之辈,对四书五经也很有研究,居然对答如流。至此,和坤进一步引起了乾隆帝的好感,遂派其总管仪仗,升为侍卫。从此和珅官运亨通,青云直上。一次偶然的机遇,便为和珅铺平了升迁之路。
和珅在乾隆面前巧妙运用了几句话,便官运亨通,不可一世。这充分表明他懂察言观色、善于沟通的能力。事实上,和坤后来就是凭着一套察言观色的本事,精明老练的言谈才赢得乾隆皇帝的信任,最终飞黄腾达,权倾朝野的。
作为一名沟通高手,交谈的同时,一定要认真、仔细地观察你的谈话对象。你要有非常敏锐的触觉,从对方言行举止中,准确捕捉到你需要的信息。
比如,朋友刚刚失恋,很痛苦,找你来倾诉。但他(她)不好意思直说,只是显得闷闷不乐。你如果懂得察言观色,就要迅速发现这一点,并且引导他(她)说出自己的苦恼,进而劝导、安慰对方。
反之,如果你一味大大咧咧,根本注意不到朋友的情绪,还一个劲地炫耀自己的“美好爱情”。其结果,只会让朋友更受刺激。
可见,学会察言观色的目的,就是要了解对方最关心的问题,掌握其心理。
有位女孩在一个陌生的城市里工作,周末闲得无聊,便去参加舞会来排遣寂寞。但当时她脸上长了许多“青春痘”,有点自卑,不敢与人接触,只好躲在一个角落里,结果舞会过半也没人来邀请她。
这一切都被一位细心的小伙子看在眼里,于是,小伙子便走过来,非常礼貌地请她“赏光”,女孩自然是又惊又喜。一曲终了,小伙子真诚地夸赞道:“你的舞跳得不错嘛,干嘛躲在一边让人不敢请?”轻轻的一句赞美,令女孩深受感动。于是,片言只语间,两人熟了起来。
结交一个朋友并不难,友谊往往在不经意间产生。只要你懂得察言观色,善于打开别人的心扉,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个人的性格、优点、缺点等,都会在谈话过程中表现出来,你要你能细心观察,这种信息都会对你们进一步沟通大有帮助。不过,有一点一定要注意:你观察到的信息也不一定完全准确。因为“人心隔肚皮”,有些人可能表现得很高雅,其实骨子里俗不可耐;有的人说话很谦虚,其实内心非常傲慢……
眼睛有时候也会欺骗人,观察得来的信息也不能全信,也要细加分析。如果你把一个伪君子当成真君子来对待,结果可想而知。因此,察言观色一定要看其内心,切不可只观其表面。具体来说,要做到以下几点:
1、深入了解,看你的交谈对象是否喜欢吹牛,如果是,你就要小心了,不要把他“吹”出来的东西当成事实。
2、不要只听他说话,更要看他的行动
如果一个人总是说一套做一套。那你和他沟通的时候,就不要轻信他的许诺。
3、看他是不是喜欢说谎,如果是,对他的话就不要太当真。这一点很好发现,因为假话就是假话,它是经不住推敲的。
舌绽莲花,赞美话要说得美妙动听
学会赞美,你就拿到了与人交往的通行证。从功利性的角度去考虑,赞美别人是我们搞好人际关系、拓宽业务面的必备功夫。这是人类独有的自尊心、虚荣心在起作用。人最喜欢得到别人的赞美。因为只有通过别人的赞美,他才感觉得到别人对他的认可和他自身的价值。所以,不管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千万不要吝啬我们的赞美。
比如,父母经常赞美孩子,家庭气氛和睦、欢乐,领导经常赞美下级,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不断被激发,被调动。赞美之于人心,如阳光之于万物。在我们的生活中,人人需要赞美,人人喜欢赞美。这决不是虚荣心的表现,而是渴求上进,寻求理解、支持与鼓励的表现。爱听赞美,出于人的自尊需要,是一种正常的心理需要。经常听到真诚的赞美,明白自身的价值获得了社会的肯定,有助于增强自尊心、自信心。
有的人吝惜赞美,很难赏赐别人一句赞美的话,他们不懂得,多正面引导,多表扬鼓励,是思想教育工作的一条规律。予人以真诚的赞美,体现了对人的尊重、期望与信任,并有助于增进彼此间的了解和友谊,是协调人际关系的好办法。人人皆有可赞美之处,只不过长处优点有大有小、有多有少、有隐有显罢了。只要你细心,就随时能发现别人身上可赞美的“闪光点”。即使缺点较多或长期处于消极状态的人,只要稍有改正缺点、要求上进的可喜苗头,就应及时给予肯定、赞扬。须知你不仅仅是在肯定、赞美某一个人,而是在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添砖加瓦。
赞美一个人或一个集体,并不难,更不可贵。贵在真心诚意,难在确有实效。
谄谀与捧杀,都是带糖衣的毒品。这种“赞美”,或言不由衷,或夸大到登峰造极、令人难以置信的地步,或无中生有、张冠李戴、夸赞对方并不具有优点、长处,甚至心怀叵测地夸赞对方的缺点、错误,以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语录不离手,万岁不离口;当面说好话,背后下毒手”,林彪在文化革命期间对毛泽东的赞颂,就是这种口蜜腹剑的赞美的典型。上述种种“赞美”,都不是正常社交往来的手段,而是勾心斗角时用以讨好、利用或迷惑、麻痹对方的阴谋伎俩。对至爱亲朋的赞美,当然出于善意的鼓动,但往往不自觉地带有偏爱或捧场的倾向。你可以态度更热情,语气更热烈。但对人对事的评价决不能脱离客观事实的基础,措词也应当有一定的分寸。身为领导干部或专家学者,如果要在大庭广众之中公开赞扬某个人或某个单位,更要经过长期考察、全面了解与深思熟虑,力求客观、公正,不夸大、不缩小、不走样。因为你的赞扬常常被当成权威性的评价,不仅关系到被赞扬者,而且可以影响社会舆论导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