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服是语言艺术的应用之一,有很多人正是靠着说服别人来获得收入。比如业务员,他们必须说服客户购买他们的产品。当然,说服的应用范围远远不止这些。不过现在我们应该考虑的是:怎样去说服?你要知道,每个人都有逆反心理,不会轻易被别人说服的。
说服一个人很难吗?
说服,就是通过说理,使对方理解、信服。说服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语言艺术。只有说服了对方,才能进行信息沟通,才能达到销售、推荐的目的。
但要说服别人,特别是一些顽固的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需要一套高明的说话技巧。首先你要考虑一个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想说服别人根本无从谈起。
这个问题就是:你凭什么说服别人?或者说,别人为什么非要听你的?
我们不妨先看看下面这个故事:
齐景公非常欢打猎。喂养了一些捉野兔的老鹰,这些老鹰由烛邹管理。有一次,烛邹不小心,让一只老鹰逃走了。
齐景公知道了,大发雷霆,要将烛邹推出斩首。晏子对齐晏公说:“烛邹罪不可赦,不能就这么容易杀了他,让我来宣布他的三条罪状,然后再将他处死吧!”
齐景公点头允许。于是晏子指着烛邹数落道:“烛邹,你为大王养鸟,却让鸟逃走了,这是第一条罪状:你使大王为了鸟的缘故而要杀人,这是第二条罪状;把你杀了,让天下诸侯都知道大王重鸟轻士,这是你的第三条罪状!好啦,大王,请将他处死吧!”
齐景公听出了晏子的话中之话,只好说:“算啦!不用杀了。”
在这里,晏子的说服技巧不露痕迹,却又自然而然,实在是高明之举。
每个人都有逆反心理,不会轻易被别人说服的。比方说换了你是晏子,在那种情况下,你能成功说服齐景公吗?你将采用什么方法呢?也许这个问题不够明确,不妨再套用一下前面那个问题:晏子凭什么能说服齐景公?
让我们再现一下当时的情景,并且沿着晏子的思路,来寻找答案。
面对暴怒的齐景公,晏子肯定要想:我该怎么劝阻他呢?直言指出他的错误吗?肯定不行,因为齐景公身为一国之主,是个极要面子的人,现在又在气头上,如果我当面顶撞他,肯定达不到劝阻的目的。弄不好,他还会迁怒于我!
于是,晏子迅速取消了这个念头。那么,到底该怎么办呢?首先,当然要浇灭齐景公的怒火。这时候,晏子肯定想到了一句俗语:“倔驴一定要顺毛捋”。也就是说,要先顺着齐景公的意愿,不能直接顶撞他。
当然,晏子心里也清楚,表面上顺着他,并不是真的支持他犯错误,而是一种迂回的策略。你不是要杀烛邹吗?好,我就顺着你的意思列举烛邹的罪状,然后见机行事。
就这样,晏子名义上指责烛邹的罪状,实际上却在批评齐景公,声东击西,话外有音,终于使齐景公放弃了杀烛邹的念头。
遇到顽固的人怎么办
在人际交往中,最怕遇到、最难打交道的就是那些顽固的人。这种人自以为是,从来不改变自己固有的观念。当你和他的意见相左,试图劝说他时,他甚至会把你当敌人来看待。要说服这样的人,关键是不要灰心,换一种角度想问题,用执著和真诚去打动对方。
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年轻时立志从事科学研究,可他的父亲十分反对。伽利略希望得到父亲的支持和帮助,却屡次遭到拒绝。伽利略知道父亲是个相当固执的,为了说服父亲,他想到一个非常高明的办法。
有一次,他对父亲说:“父亲,我想问您一件事,是什么促成了您同母亲的婚事?”
父亲回答说:“因为你的母亲十分吸引我。”
伽利略又问:“那在此之前,您有没有娶过别的女人?”
“没有,孩子。”父亲说,“家人曾经给我介绍了一位富有的女士,可是我只对你母亲情有独钟。”
伽利略说:“您说得一点也没错,您不曾娶过别的女人,因为您爱的是母亲,可是您知道吗?我现在也面临同样的处境!除了科学以外,我不可能选择别的职业,因为我喜爱的正是科学!其他事物对我而言,都毫无用途与吸引力!难道我要去追求财富或是荣誉?科学是我惟一的需要,我对它的爱,就如同对一位美貌女子的倾慕。”
父亲说:“像倾慕女子那样?你怎么会这样说呢?”
伽利略说:“一点也没错!亲爱的父亲,我已经18岁了!别的学生,哪怕是最穷的学生都会想到自己的婚事。可是,我却从没想过。因为别人都想寻求一位标致的姑娘作为终生伴侣,我却只愿与科学为伴。”
父亲不说话了,只是默默地听。
伽利略继续说:“亲爱的父亲,为什么您不能帮助我实现自己的愿望呢?我一定会成为一位杰出的学者,并能获得教授身份。如此,我便能以科学为生,而且比别人生活得更好。”
父亲为难地说:“……可是我没有钱供你上学。”
伽利略激动地说:“父亲,您听我说,很多穷学生都能领取奖学金,这些钱是公爵宫廷给的,我为什么不能去领一份奖学金呢?您在佛罗伦萨有许多朋友,交情也都不错,他们一定会尽力帮助您的。这样,您就能到宫廷去处理这件事了。”
父亲被说动了:“嗯,你说得有理,这是个好主意。”
伽利略抓住父亲的手,开心地说:“父亲,求您尽力而为。我向您表示感激之情的惟一方式,就是保证自己成为一个伟大的科学家!”
伽利略凭借执著的毅力和真诚的话语最终说服了父亲,同时也实现了自己的理想,成为世界著名的科学家。
一般说来,对人进行说服、劝导,应当正面说理,严肃认真;但从人的心理角度考虑,那些固执己见的人,往往不容易接受正面直言劝导;如果同他争辩,更易弄得面红耳赤,不欢而散。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注意采用迂回进攻的劝说办法。
某公司的待遇很差,职工苦不堪言。公司领导之所以不肯改善职员的待遇,是因为他认为下级职员是庸才,对公司不够忠,工作不努力,而且多数人兼职。
当有人拿其他同性质的公司作对比时,该领导说,他们公司的职员都是正途出身,不像我的下属是杂牌军。
有一天,该领导的一位高级职员针对公司近来迟到人数逐渐增多这一现象,对领导说:“初级职员简直没法到公司办事!”
领导问:“道理何在?”
这位高级职员说:“坐人力车吧,觉得车费太贵;坐电车吗,又苦于挤不上去,而且每月所出的电车费,也不胜负担,让他们如何能解决这个问题?”
说到这里,高级职员叹了口气,一副毫无办法的样子。可领导仍然固执地说:“以步当车,一文不费,而且可以借此运动身体,不是好的办法么?
高级职员摇了摇头:“不行,鞋袜走破了,他们买不起新的。我倒有一个办法,希望领导出一个布告,提倡赤足运动,号召大家赤脚走路上班,这个问题不就解决了么?谁让他们命运太坏,生在这个时候!谁让他们不去想发财的门路,却当苦命的职员!他们坐不起电车、人力车,也不能鞋袜整齐地到公司上班,都是活该!”他一面说,一面笑,说得公司领导也不好意思起来,只好同意改善一下部属的待遇。
在这里,该公司高级职员劝说领导的方法是“嬉笑怒骂”。他用责备下属的语气,尽情表露他们的苦衷,用反面的方式表达正面意思:公司待遇太低。在语气上是嬉笑,实质上是怒骂,是批评。由于比较委婉,不伤对方面子,对方容易听进去,一旦觉悟到自己的过失,就容易接受劝告,改变行为。
可见,顽固的人并非不能说服,而在于劝说他的人是否有足够的耐心和高明的策略。因此,当你要试图说服一个顽固的人时,一定仔细揣摩对方的心理,寻找他的弱点,有针对性地采用相应的说服策略,一定能取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迅速攻占对方的内心
说服的最佳状态,就是在谈话一开始,就迅速攻占对方的内心。因此,在对对方进行说服教育之前,怎样开个好头就显得至关重要
有这样一位高中女老师,姓赵,已经55岁了。她刚接了一个新班,这个班的学生学习很用功,可是对环境卫生不够重视。
一天晚自习前,赵老师洗了脸,擦了点雪花膏,还撒了点香水,就来到了教室。她一进门,一股淡淡的幽香就飘进了教室。
前排的女生马上开始叽叽喳喳的:“赵老师多大年纪啦,还擦得香喷喷的?”
声音虽然不大,可赵老师还是听见了,接过话茬说:“老师我芳龄55啦!你们别看我一脸的皱纹,我还挺爱美的!这不,刚刚洗过脸,我还搽点雪花膏,撒了点香水呢。”
话一出口,女学生乐了,男学生也笑了。
赵老师于是趁热打铁,把话题从爱美之心对心理健康的作用,顺势转到环境之美对学习、生活及精神面貌的作用上来,说得学生点头称是。从那时候开始,教室、宿舍乱抛纸、果壳的现象少了,值日生比以前更重视卫生了。
赵老师开了讲话的好头,很快便进入了角色,一下子缩短了师生间的距离,让学生感到老师不但可敬,而且可亲、可爱,从而增强了说服效果。因此,在谈话切入正题之前,构造一种愉快而和谐的氛围,让谈话在活泼的气氛中进行,一般都能够获得“话”半功倍的效果。
还有一个很有趣的故事:
有个男孩想让母亲为他买一条牛仔裤,这个愿望本来很简单,但孩子却害怕被拒绝,因为他已经有了一条牛仔裤。母亲向来节俭,估计不会满足他的要求。
于是,儿子便想了个独特的方式。他没有像别的孩子那样苦苦哀求,或者撒泼耍赖,而是一本正经地对母亲说:“妈妈,你见没见过一个孩子,他只有一条牛仔裤?”
这句颇为天真又略带计谋的话,一下子打动了母亲。就在那一天,儿子得到了一条新的牛仔裤。后来,母亲和别人谈起儿子,总要提起这件事情。她说:“儿子的话让我觉得如果不答应他的请求,简直有点对不起他。我当时想,哪怕自己少花点,也不能委屈了孩子。”
就是这样一个聪明的小男孩,一句话就说服了母亲,实现了自己的愿望。在他说这句话时,唯一的目的就是要打动母亲。事实上他的确做到了,让母亲觉得他的要求是合情合理的,而不是非分要求。
这样的事情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只要你肯动动脑子,善于运用语言的力量,要想说服别人并不是就这样被你说服。
说服的办法有很多,关键是要对症下药,对不同的人采用不同的策略,对不同的情况,也要分别对待。同时,说服的时机也要把握得恰倒好处。
一般来说,对方心情比较好的时候,比较容易接受劝说。反之,如果对方很劳累、不顺心或注意力集中在其他事情上时,他是没有心情来听你说话的。因此,在说服对方之前,一定要注意两点。一是时机是否合适,二是想办法让对方高兴起来。
等待时机难免被动,主动创造时机才是上上之举。你不妨采用“先捧后劝”的方法来试一试。这里的“捧”,是指对人恰到好处、实事求是的称赞,并不包括那种漫无边际、肉麻的吹捧。说点对方乐意听的话,尤其是顺便称赞一下对方,让他高兴起来,这时再进行劝说就容易多了。比如下面这个故事:
刘邦打败了项羽,建立了汉朝,心里自然很骄傲,常常问他的大臣们自己为什么能打败项羽之类的问题。大臣们都非常了解刘邦“胜者为王”的心理,纷纷对他的才能赞叹不已。于是,刘邦逐渐产生了自满情绪,执政的积极性慢慢懈怠下来。
一次,刘邦竟然整天躺在宫中享乐,下令不见任何人,不理朝政。周勃、灌婴等许多跟随他征战多年的元勋也都找不到劝说的办法。
大将樊哙想出了个办法,强行闯进宫中进谏。见到刘邦后,他掷地有声地先对刘邦的过去进行了一番赞美:“想当初,陛下和我们起兵沛县定天下之时,何等英雄?君臣上下团结,同甘共苦,这才打败了项羽,建立了汉朝社稷大业。”
几句话激起了刘邦对自己辉煌历史的自豪之情,然后樊哙话锋一转:“现在天下初定,百废待兴,陛下竞这般精神颓废,大臣们都为陛下生病惶恐不安,陛下却不见大臣,不理朝政,而独与太监亲近,难道就不记得赵高祸国的教训吗?”一席肺腑之言终于震醒了刘邦。以后,刘邦专心朝政,休养生息,汉朝一片兴旺发达景象。
在此例中,樊哙先是称赞了刘邦征战时的辉煌战绩和勤政作风,而后又巧妙批评了当时刘邦的颓废和懈怠,赞扬与劝说相结合,终于达到了说服刘邦勤政的目的。
同时,樊哙还提到了秦朝的太监赵高,这就又利用了历史典故来劝说的技巧。
唐太宗曾说:“以史为鉴,可以明得失。”在说服别人的时候,如果能巧妙运用历史故事,比空谈大道理更能打动人心。
宋太祖赵匡胤在位期间,党项族的酋长李继迁经常率领军队侵扰宋室边疆。
有一次,巡视边防的军队抓获了李继迁的母亲。赵匡胤大喜,心想这下该叫李继迁吃点苦头了,他想杀了李母,给李继迁点颜色看看。
于是,宋太祖命人将李母绑于午门外,定于午时斩首。大臣吕端觉得这样做不妥,便进宫求见太祖,试图劝说他改变主意。
吕端问道:“万岁为什么要杀一位母亲?”
太祖回答:“给那些叛逆的人看看,这是对他们的惩罚。”
“这样做,并不是个好办法。当初项羽打算油烹汉高祖的父亲。汉高祖刘邦告诉项羽:‘油烹了我的父亲,希望也分给我一杯肉汤喝。’所以,凡是有野心,想成就大事的人往往都是不顾念他的亲属,何况像李继迁这样犯上作乱、野心勃勃的人呢?陛下今日杀了他的母亲,明日是否就能捉住李继迁呢?如果捉不到李继迁,白白地结下怨仇,反而越发坚定其叛逆之心。所以,以臣之见,最好将她安置在延州,好好款待她,以此为诱饵来招降李继迁。即使他不投降,也可拴住他的心,他母亲的生死操在我们手中,料他不敢轻举妄动。”吕端说得头头是道。
宋太祖听了,连连点头称是,吩咐手下立刻照办。
后来,李继迁的母亲老死在延州,李继迁死后,他的儿子向宋朝称臣。
在此例中,吕端之所以能成功地劝阻宋太祖,关键是他所引用的刘邦与项羽的典故,意在说明杀了李母并不能阻止李继迁叛逆,反而会加深仇恨,因此才打动了宋太祖。
巧妙使用激将法
在说服别人的过程中,如果采用直截了当的办法,往往事与愿违。因为人人都有一种逆反心理,他们会想:“我为什么要听你的?我偏不按你说的做!”即使他认为你说的对,但潜意识中仍然不愿意放弃自己的观点。
在这种情况下,巧用激将法则会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你不是固执己见吗?好,我就针对这种心理故意刺激你一下,看你怎么办!
有个女人对音乐很入迷,一心想当歌星,丈夫一再指出她的天赋不足,不可能成为歌星,但妻子似乎很难接受。丈夫为了息事宁人,只好违心的向她表示说以后要多多支持她成才。后来,他们之间的一段对话很有意思。
妻问夫:“既然你支持我,为什么我每次唱歌时,你总要跑出去站在家门口呢?”
丈夫答:“没有什么,亲爱的,我这样做是为了让邻居知道,我没有打你。”
丈夫的回答实在妙极,他表面上似乎答非所问,实际上是用激将法对妻子进行劝说:你唱的那声音就像惨叫似的!受到这样的奚落,妻子只怕再也不会厚着脸皮继续唱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