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22日
一早坐新干线到东京。
想起来,1978年的10月,中国正要迈开改革开放的脚步,带头人******到了日本,坐了新干线从东京到京都。那时,车速是每小时240公里,有人问******:感觉怎样?74岁的******精神不错,很大声地回答:就是感觉快,像被推着跑,我们现在需要快。
那个时候,中国刚刚结束**********,百废待兴,真的需要快。
转眼38年过去了,中国的高铁简直可以和日本并驾齐驱了,以高铁速度为代表,中国的发展也是高速度的。当列车驶入东京,我看到东京城边上又不雄伟又不壮观的一群小矮房挤在鳞次栉比的高楼间的时候,突然又冒出了这样一个念头,中国是不是太快了?
像一个马拉松运动员一样,不可能以一样的速度跑完42公里195米的全程,必须要有张有弛。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发展,是不是有同样的道理呢?
昨天在京都,在参观那些数百年历史的寺庙时,我也产生过这样的念头,向前的脚步太快,灵魂追不上了!而这些寺庙莫不就是为了安放灵魂,等着那些行色匆匆的人们?
可是,中国现在的寺庙不但少,而且味道也不同了。
上午到自民党总部拜访自民党干事长石破茂和国际局长伊藤达也时,石破茂开始也是说的这样的话。他25年前第一次到中国访问,那时他刚刚当选议员不久,他看到的北京,高楼不多,大家都穿着很朴素单调的衣服,自行车很多。现在,石破茂连续当选了五届议员了,作为见多识广的政治家,他还是要忍不住赞叹,中国的变化太大了。
拜访石破茂,是在北京时就定下的项目,我也做了功课。知道石破茂是很有实力的政治家,现任自民党干事长,曾经是呼声很高的总裁候选人。他曾经做过防卫大臣和农林水产大臣,现在还是****指定的修宪负责人。当然我也知道,石破茂还是有很多观点是中国人能够接受的,例如他说过,中国是个“零威胁”的国家,他也说过,日本在历史上对不起中国,应当道歉。他还表示,他不会去参拜靖国神社。
但是,最近石破茂有些言论似乎有点“出格”,例如他说,一旦有安全需要,日本自卫队可以到地球另一端行使集体自卫权。这还真有点“石破天惊”的意思。
我对他提到了这个问题,他说,我们希望中国富强,也希望每一个中国人都幸福。但是,对于威胁来说,有意愿和能力两个因素,能力是要长时间培养的,也需要用几十年,而意愿则是可以随时改变的。这样一个公式:意愿X能力=威胁,意愿和能力中,只要有一个是零,威胁就是零。可是,我们怎么能够保证中国的意愿不变呢?所以,我们需要为国家的安全做好准备。我说,中国有句老话:身怀利器,杀心自起。也许你感到的是这个危险,但是,如果两个壮汉手里都拿着刀,他们历史上还过过招,那怎么能保证不再兵戎相见呢?
不过,我用上了这次来日本学习的一句谚语,我说,作为一个中国人,作为了解一点中国历史的中国人,我认为,即使中国在发展军力上有些提速,但是,我认为中国主动发起战争的可能性没有,如果我说错了,我愿意从清水寺的大舞台上跳下去!
我们都笑了。
其实,问题还是处在互相了解和沟通上。
伊藤达也,是个帅哥。1961年出生,做过日本总理大臣助理,也做过金融大臣,现在是自民党的国际部长。他能够参加我们的谈话,我当然很高兴,因为胡一平告诉我,这两个人中,有一个出来见面就很不容易,何况两个人一起呢!
伊藤是个经济专家,所以石破茂对我说,有经济问题就问伊藤。于是我问他,中日之间的政治因素会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两国的经济?
伊藤说,他正为这事情冥思苦想。中日之间政治关系现在很不协调,但是能不能把政治和经济的考量分开?伊藤说,现在,日本的民营企业对于到中国发展已经有了畏惧心理,他们在害怕政治上的问题会冲击到经济。说实话,我认为这也是难解的一道题。中国自身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剥离开政治和经济,例如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经济上改革的步伐远大过政治改革,但是中日之间夹杂了民族问题,历史问题,矛盾是错综复杂的。
其实,中日之间经济依存度很高,日本在改革开放之初和上世纪九十年代初,都给了中国很大的支持,除了资金,还有技术、管理等等,这些是不能忘记的。我的意思是说,历史不能忘记,无论是受到的伤害还是得到的恩惠,如果只说一方面,这个结就会越扯越紧。
我感觉到话题有点沉重,就开了玩笑说,伊藤的声音真好听,像个男中音。伊藤笑了,欣然领受。
走出自民党总部,发现下起了雨,还是不小的雨,可是,我们进门的时候还是阳光灿烂啊!胡一平说,预报就是11点下雨,几乎一分钟不差就掉了雨点。我开了句玩笑,说,这倒是有点像中日关系,也许刚才还风和日丽,突然就会电闪雷鸣。其实想想最近几十年的中日关系,真的是有蜜月期有冰封期。
只是没有像天气预报这样一个预报机制,常常让人措手不及。
下午,是去看一位长者。按照一般的说法,他是亲美保守派的代表,叫冈崎久彦,1930年出生,84岁了。他曾经做过情报调查局长,因此,自称是搞情报的。另外他当过驻泰国和沙特阿拉伯的大使,也是外交官。同时他也是学者,是****的智囊,他和****合写过一本书《保卫这个国家的决心》,因此,也有人把他称作“国师”。
出生在大连的他对中国文化非常热爱,他说,他喜欢中国的料理,喜欢中国的美酒,当然也喜欢中国的美女。接着他就笑了,说,开玩笑啦。
老人家能开这样的玩笑,其实就是一种活力的外泄。
冈崎自己办了一个冈崎研究所。在不大的公寓里,散发着中国味道,因为墙上挂满了中国书法,有伊藤博文这样的大人物写的,当然更多的是他自己写的。他告诉我们,那诸葛亮的《出师表》,就是他书写的。说到得意处,他到书房拿了一幅刚刚写好的字出来,说,这是准备送给****首相的,但是,内容现在还保密。这样,我就不好披露这幅字的具体内容了,但是其中有一句话:“父子三代忧国情”大意是说****三代对日本的贡献的,我这才知道,冈崎和****首相的父亲****晋太郎和外祖父岸信介都是故交,所以,他才和****首相有如此之近的关系。
冈崎先生说,他有二十年没到过中国了。不是不想去,是不愿意去,因为没有朋友了。他最怀念的是汪道涵,认为和他可以像朋友一样说心里话,但是现在的官员,大都是打官腔,说话时,总感觉眼中没有他这个人的存在,是对着在场的中国人在说话。
我对他说,那是你的运气不好,你年纪尚轻时,遇到了像汪道涵先生这样的人,你年纪大了,你的朋友走了,所以找不到可以对话的人了。
冈崎先生年纪虽然大了,但是反应不慢,他说,要是有周先生这样的朋友,我就愿意到中国去了,我也能够看到中日友好的希望。
我问冈崎一个问题,中日关系的突破口在哪里?
冈崎说,前不久,一个日本的电视台请他去做一个节目,问题也是这个。电视台让每个嘉宾写两个字在题板上然后一起亮出来,他写的是“静观”。他说,现在不要急,要静观。静很重要,就是都不要说过头话,不要做挑火的事情,慢慢会有改变。
一个84岁的老人都能有静观的准备,不禁让我又仔细地看了看他。
和老人在一起,似乎就是在贴近历史。当我们出门时,看到一幅岸信介的书法和年轻冈崎和岸信介在一起的照片,只能是感叹岁月的流逝。
当然,我这篇文章里不可能把我所见到的日本政治家石破茂、伊藤达也包括冈崎久彦的观点都阐述出来,这是另外一篇文章的任务,但是我要告诉读者的是,确实有很多观点是有差距的,有些他们可以接受我的,有些我可以接受他们的,还有些恐怕很难一致,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大家可以讨论,可以说出自己的观点。
多沟通,多一点民间的沟通,也许就是打破僵局的前提。
如果说,这是一条流淌的河,我们现在已经踏入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