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树声问百姓生活怎么样,一个干部说得天花乱坠。王树声拔出手枪,往桌上一拍:他妈的,你再讲假话,老子一枪毙了你。
·周大娘牺牲儿子救了他,解放后,他多方寻找,找到大娘,他跪倒在老人面前:“娘,我是树声!是你的亲儿,我养你!”
·弥留之际,他对夫人说:“我死后,把我的骨灰洒到我的家乡麻城。让我日夜陪伴着长眠在那里的父老乡亲吧!”
湖北省麻城市乘马岗镇乘马岗是王树声大将的家乡,这里曾走出了人民军队的14位将军,被人们称为“将军镇”。王树声大将,是他们当中一颗最明亮的将星。王树声大将,一个绝对的传奇人物。看他的照片,面部肌肉纵横,目光充满斗志。那个“之乎者也”的私塾先生,是如何被革命打造成大将的?太神奇了。
王树声(1905年5月26日——1974年1月7日),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军事家,我军军械装备建设和军事科学研究事业的重要奠基人和领导人。
他原名王宏信,与上将王宏坤为堂兄弟。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参与领导麻城暴动和黄麻起义。1928年后,历任中国工农红军团长、副师长、师长、红四方面军副总指挥兼第31军军长、西路军副总指挥兼第9军军长等职。他英勇善战,战功显赫,为创建鄂豫皖、川陕革命根据地和红四方面军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任晋冀豫军区副司令员、代司令员。1940年6月,任太行军区专职副司令员兼人民武装力量动员部部长。1944年10月,任河南军区司令员,率部深入河南敌后,建立起了拥有300多万人口的豫西抗日根据地,与新四军第5师一起在中原地区打通了华北与华中的联系。
解放战争时期,历任中原军区副司令员、鄂豫军区司令员等职,为中原解放区的创建与巩固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湖北军区司令员,中南军区副司令员,国防部副部长,人民解放军总军械部部长,军事科学院副院长。为加强军队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特别是武器装备建设和军事科研事业作出了贡献。
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是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中国共产党第八、九、十届中央委员。1974年1月7日病逝于北京。
干部吹嘘亩产千斤
他拔出枪:再说假话毙了你!
麻城,原名柏举,因吴、楚两国在此进行了著名的“柏举之战”而得名。秦朝时,这里隶属南郡。到了汉朝,这里叫西陵。
隋开皇十八年(公元589年)这里改信安县为麻城县。
这里历来书墨飘香,人文昌盛,造就了邹来学、刘天和、李长庚、梅国桢、梅之焕、刘侗等众多杰出人物。其中仅明代,麻城就诞生文武进士121人。近代则有“两弹一星”元勋、科学大师彭桓武光耀寰宇。三国时期曹操,唐代李世民、李白、杜牧,宋代文学家苏轼、谢逸,明代著名思想家李贽,清代廉吏于成龙,当代文学家、诗人郭沫若等都曾客游麻城,歌咏麻城。麻城的“古战文化(以春秋柏举大战为代表)”、“名士文化(以明代思想家李贽流寓麻城12年为代表)”、“移民文化(以明初洪武年间麻城孝感乡9万人移民四川为代表)”、“红色文化(以黄麻起义为代表)”、“民俗文化(以东路花鼓戏、花挑、牌子锣鼓为代表)”,构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景观,形成了深厚的地域文化底蕴,为麻城增添了无穷的魅力。
麻城是著名的“黄麻起义”策源地,是红四方面军、红25军和红28军的诞生地,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革命时期,有13.7万多人参加革命,6万多人参加红军,6200余人参加二万五千里长征,解放后幸存的只有200多人,其中授衔的将军44人,在册烈士12532人。走出了上将陈再道、许世友、王宏坤等共和国著名将领。
当然,这里更走出了大将王树声。
1905年,王树声出生在乘马岗那个普通的农屋里。父亲王泽香,实际上是农村小知识分子,他早年一边做粉房生意一边务农,中年时已有40余亩水田、数块山林的家业,基本上属于殷实之家。母亲王徐氏,共生育了4男1女5个孩子。王树声在家中排行第三,在堂兄弟中排行第五,人称“老五”。后来,在王树声6岁和9岁的时候,父母因操劳过度,积劳成疾相继去世。家道中落,王树声在祖父母扶持下,7岁那年开始读私塾。17岁时,进入武昌高小补习学校读书。18岁时,考入麻城县高级小学。19岁时,毕业回家乡任私塾教师。21岁时,担任乘马岗区初级小学校长。到这时,他对那个万恶的社会已有了深刻的认识。
正是在这一年,王树声因为痛恨旧中国的黑暗,终于挺身来,打响了革命的第一枪。
2009年8月14日,我来到从麻城打“魔的”,一小时后,来到70公里外的乘马岗镇乘马岗村。
在村里,我最先听到的,是大将军枪的传奇。
进了村,打听将军的故居。
有一位戴着旧草帽的七十开外的老农民主动带我走。路上,他对我说:“王树声可是好人哪。”
“你见过?”
“当然见过!”
“那你说说他怎么个好法?”
“实在,讲真话,不像现在的人!”
“说个故事给我听听。”
“说就说……1951年,王树声回家乡。那时我们这里也和全国一样,人们没的吃。大家饿得不行。王树声就问我们这里的有个干部,百姓生活怎么样?一个干部说,好着呢,粮食亩产过了千斤。他说得天花乱坠,没完没了。王树声越听脸色越难看,我都看出不对劲了。可那家伙还在那里不管不顾地胡扯呢。突然,王树声拔出手枪,往桌上一拍,他妈的,你再讲假话,老子一枪毙了你。那家伙吓得脸都白了,愣了一会儿,撒脚就跑。乡亲们听到这个场面,哈哈大笑。1964年,王树声又回到家乡调查,那个家伙远远地看着,不敢靠近王树声。哈哈哈,我们看着就开心。谁让他说假话了?”
在村中央,我看到一个闭门的土院子,这个农民说:“这就是王树声的家!”
将军家的门前,开着一片云锦般的红杜鹃,枝繁花茂。
将军的堂侄王远荣,一个67岁的老人开门迎接了我。老人说:“我是王树声的堂侄。这个房子,现在就是我住着。王树声任湖北军区司令员时,曾我接到武汉读书。”院子里什么都没有,看不出是共和国大将军的故居。然而,它就是。
“为什么不修一下呢?”
“他活着的时候不让。我现在也不敢违背他的意志。”
于是,我向他讲了刚才村人讲的那段故事。王远荣笑着说:“是的,有这事。我五爷就是这样的人。对了,我叫王树声为五爷。他为人耿直,讨厌那种讲假话欺骗党和国家的干部。五爷确实是神枪手,神枪手的名字,早在红四方面军就有的。1927年,1927年黄麻起义的时候,他率领农民自卫军坚守麻城。敌人的红枪会有一万多人攻打麻城。形势特别危急……”
红枪会,又叫红学会,是民国时期各种教门武装的统称。他们有的沿用义和拳时期的原名,有的按其所谓法术、战术特点为名,如毛篮会、哼哈会等,有的因为武器服饰特点命名,如红枪会、黄枪会等。除此之外,还有大刀会、真武会、无极会、忠孝团、六离会等。1927年,在麻城,他们被反动势力利用,残酷地镇压革命。他们把自己吹得很厉害。
“那天,我五爷登上县城的北门,”他接着说,“他看见敌人黑压压地上来了,为首的是一个红衣师爷,这家伙自称刀枪不入。我五爷冷笑一声,举起步枪,师爷头一歪,栽了下去,死了。他那时也是刚刚摸枪不久,他好像与枪有缘似的。竟打得那么好。你看,这本书里这样写他……”
说罢,他递给我一本《王树声传》只见上面写道——长征途中,有一天,王树声为红军战士讲授短枪射击的要领。战士对他讲的,有点迷惑。将军决定亲自演练一把。他指一座屋顶说:“我打右下角翘起的三片瓦”,说时迟,那时快,他举起驳壳枪,三声枪响过后,三片瓦被打得碎片横飞……
“哈哈,是真的吧。”
王远荣说:“‘文革’的时候,有一天,五爷为我的小叔叔表演枪法。那年他都60多了,可是,枪法还是那么准。那天,他用气枪打他们家院子里梨树上的大白梨,让我的小叔叔看,叭叭三声,三只大白梨吧嗒吧嗒掉了下来。我小叔捡起梨一看,神了,子弹都打在了梨的把儿上……”
死不了的传奇
一路乞讨回到延安
王树声大将一生身经百战,好多传奇的战绩,成为他军事生涯中最炫目的亮点。
身为红四军的11师的师长、红二十五军73师师长,他先是率部西征,然后强渡嘉陵江,争夺剑门关,川军的90多个团14万兵力被他牵着牛鼻子,打得晕头转向。1万对14万,不可想象。1936年3月28日,面对3个团的敌军把守,强渡嘉陵江,谁都说不可能,除非插了翅膀。可是他的大嗓门一喊,新组建的水兵连硬是凭着几十只木船冲了过去。
4月2日打剑门关,这是他一生的杰作。剑门关作为大剑山的隘口,扼川陕大道,由南向北,只有一条细若羊肠的古道逶迤其间,素有“鸟道天险”之称。杜甫“惟天有设险,剑门天下壮”,李白“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等诗句就是说剑门关。
守敌仍是三个团。王树声来到前沿,手持望远镜看了许久。最后他下令:“避开正面、打敌侧后与奇兵突袭相结合!”说罢,他拎着枪跑在了最前面。
5个小时后,全歼守敌三个团。那个等着在剑门关埋葬红军的敌第二十九军军长田颂尧,被蒋介石撤职查办。
从渡嘉陵江到闯剑门关,一路走来,共24天,全歼敌人12个团。都是不可能打胜的仗,他不但打胜了,而且还是大胜。
王远荣越讲越兴奋,他说:“最不可思议的是,我五爷在长征中带领部队三过草地,两越雪山后,和两万西路军的红军战士浴血戈壁与马匪遭遇,1937年3月西路军失败,我五爷身遇危难,最后,他靠一路乞讨,一个人爬过腾格里大沙漠,历尽磨难回到延安。毛泽东在窑洞里接见了他,说:‘西路军的失败你没有责任……’后来,毛泽东送他到抗日军政大学马列学院第一期学,他的同学们,那些老战友,像看神人一围着他,称他是‘死不了的王树声’”。
在王远荣的叙述中,我看到了遥远的1944年的冬天。
王树声作为河南军区司令员,他率领部队被迫横渡黄河。黄河因为上游冰块淤积到这里,本来是过不去的黄河,河水越来越急,上游冲下来的冰块全部覆盖了河面。形成一冰桥。今天叫冰峰,非常危险。这样的桥敢上吗?王树声敢。他大喊一声,老天助我王树声抗日,过!大手一挥,他带头上了冰桥。太神奇了,两万多人,就这样渡过了黄河。日军追到这里时,冰桥突然消失了。隔河,他们看到一支威武的大军浩荡西去。
当地老百姓看到了这一奇观,纷纷说:“老天爷给王将军开了路条,小日本他长不了。”
跪倒在大娘面前
“娘,你的树生儿回来了!”
解放以后,王树声大将的三次回乡的故事,在乘马岗家人人如数家珍。
1951年8月里的一天,麻城顺河西张店街的周家。周大娘正在河边晒太阳,突然,前面的小河里响起“扑腾”“扑腾”的声音,她抬起头来一看,有个水淋淋的军人已上了岸。
“娘,你的树声回来了,娘啊,我想你!”共和国的大将军王树声在老妇面前,长跪不起。
王树声的随从人员和当地干部都愣了,王树声不是9岁丧母吗?那,这个老人是谁呢?
将军的夫人杨炬含泪给大家讲了一个故事——
1928年5月的一个深夜,周大娘劳动了一天,她疲惫地上了床,刚要睡去。突然,“叭叭叭”三声枪响,她听出是从从寸腰石的方向传来的。紧接着,村里的狗狂叫成一片。
周大娘走出家门,她听到有人喊:“抓住王树声赏大洋两百!”
王树声的名字,她是知道的,就是乘马岗那个领着穷人闹红的信伢子,她的二儿子就是跟着王树声起义的。就在这时,王树声跑到了她的面前。周大娘什么话没说,一把将王树声拉进了屋。王树声说:“大娘,不行呀,敌人来了一个营。”周大娘大门插上,对他说你躲到屋里去,别吱声。
敌人一个营将村子包围得水泄不通。他们来到周大娘家,和她要王树声。万般无奈,她把自己的大儿子王政道交了出来,说:“他就是王树声!”敌人如获至宝,回去邀功请赏去了。
王树声带着无限的愧疚与惦念,逃出了麻城。可是,周大娘的儿子王政道第二天就被杀害了,敌人把他的人头割下挂在大树上。王树声听到这个消息,悲痛欲绝。从麻城走后,无论是长征,还是抗日,他始终想着家乡的这个让自己的儿子替他死的救命母亲。
1951年8月,是王树声第一次回乡。他是随中央组织南方老革命根据地访问团到老苏区慰问,作为鄂豫皖分团的团长,他回到了日夜思念的故乡,他最想见的就是救命的周大娘。
可是,他来到麻城,访问了好多天,找遍了城乡,也没有找到周大娘。当地人告诉他,周大娘二儿、三儿、四儿都被敌人杀害了,她的房子被敌人烧了,她自己现在成了孤寡老人,到处流浪,现在不知走到哪里去了。将军听了这话,泣不成声。
在那些天里,他亲切看望那些革命老战士和父老乡亲,挨门挨户访问烈属,亲自颁发烈士证和荣誉勋章,发放抚恤金,和乡亲们一起吃盐豇豆,一起喝大叶清茶。问他们的困难,能解决的,他当场就拍板。他觉得,中国革命亏欠人民的太多了。
临回京的前一天,王树声站在周大娘房子原址前小河的对面,久久地往那边看。他多想会有奇迹出现,让他能够和周大娘见上一面。
奇迹真的出现了。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妇忽然走进他的视野,老人坐在河边,呆呆地看着河面。
王树声看清了,那正是他的周大娘。他什么也不顾了,穿着皮鞋,穿着军装,跳进了齐腰深的河,一边游,一边喊,“娘啊娘,树声来了!”
他上了岸,就那样一动不动地跪着。
“娘,我是树声!是你的亲儿,是你的政道,我养你!”
周大娘用干枯的手扶起他,仔细看了半天,说:“是树声,是你……”说罢,泪如雨下。
“是我,是树声。娘啊,我这就带你去北京,我给您养老。”
“好孩子,不了,娘还是住在这大别山里好。你有时间,就给娘来个信儿,让娘知道你还好着,就行了。娘现在没了儿,只剩了你……”
“娘……”
在场的人都抽泣起来。
在周大娘的晚年,王树声多次托人送钱送物到她家。还几次委托冯仁恩少将、高志荣少将到家里看望,并嘱托地方政府和民政部门要照顾好这位“红军干娘”的生活1964年,王树声第二次回故乡。他给家乡送来两辆大卡车和电线。号召乡亲们要搞经济建设,要多栽树、修好路、学好文化,掌握科技。
王树声生前常说:“我是大别山的儿子,老区人民为革命做出了大贡献,不能让他们过上好日子,我们这些人死不瞑目。”
1972年,王树声患了食道癌并到了晚期,他在弥留之际,对夫人杨炬说:“我死后没有别的要求,请把我的骨灰洒到我的家乡麻城。让我日夜陪伴着长眠在那里的战友、我的周大娘、我的父老乡亲吧!”
1974年1月7日,王树声在北京逝世,享年69岁。1月10日,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邓小平、叶剑英、徐向前、李先念、聂荣臻、陈锡联、苏振华同志,参加了追悼会。叶剑英元帅致悼词,高度地评价了这位大将军为人民而战的光辉一生。
1987年,家乡人民根据王树声的遗愿,将他的部分骨灰安葬在他曾经战斗过的麻城烈士陵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