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茶叶的种类繁多,分类方法比较复杂,一般按加工方法和色泽分为基本茶类和再加工茶类。按色泽(或制作工艺)分类可分为:绿茶、黄茶、白茶、青茶、红茶、黑茶;按季节分类分为春茶、夏茶、秋茶和冬茶;按其生长环境来分类分为平地茶和高山茶。再加工茶类是以基本茶类为原料进行再加工以后的产品,主要有花茶、紧压茶、萃取茶、果味茶、药用保健茶和含茶饮料等。
(1)绿茶。绿茶是一种不经发酵制成的茶,因其叶片及汤呈绿色,称为绿茶。因采取茶树新叶,未经发酵,经杀青、揉拧、干燥等典型工艺,其制成品的色泽,冲泡后的茶汤较多地保存了鲜茶叶的绿色主调。中国绿茶十大名茶是西湖龙井、太湖碧螺春、黄山毛峰、六安瓜片、君山银针、信阳毛尖、太平猴魁、庐山云雾、四川蒙顶、顾渚紫笋茶。
(2)红茶。红茶是一种经过发酵制成的茶,是以茶树的芽叶为原料,经过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等工艺过程精制而成,因其干茶色泽和冲泡的茶汤以红色为主调,所以叫红茶,具有红茶、红汤、红叶和香甜味醇的特征。我国红茶品种,著名的红茶有安徽祁红、云南镇红、湖北宣红、四川川红。
(3)花茶。花茶是成品绿茶之一,主要以绿茶、红茶或者乌龙茶作为茶坯,配以能够吐香的鲜花作为原料,采用窨制工艺制作而成的茶叶。根据其所用的香花品种不同,分为茉莉花茶、玉兰花茶、桂花花茶、珠兰花茶等,其中以茉莉花茶产量最大。
(4)乌龙茶。乌龙茶又称青茶,是一种半发酵茶,特征是叶片中心为绿色,边缘为红色,俗称绿叶红镶边。是经过杀青、萎凋、摇青、半发酵、烘焙等工序后制出的品质优异的茶类。乌龙茶由宋代贡茶龙团、凤饼演变而来,创制于1725年前后(清雍正年间)。品尝后齿颊留香,回味甘鲜。乌龙茶的药理作用,突出表现在分解脂肪、减肥健美等方面。主要产于福建、广东、台湾等地。一般以产地的茶树命名,如铁观音、大红袍、乌龙、水仙、单枞等,它有红茶的醇厚,而又比一般红茶涩味浓烈;有绿茶的清爽,而无一般绿茶的涩味,其香气浓烈持久。
(5)白茶。因为成品茶的外观呈白色,所以叫白茶,是一种不经发酵,亦不经揉捻的茶。基本工艺为萎凋、烘焙(或阴干)、拣剔、复火等工序。萎凋是形成白茶品质的关键工序。白茶具有外形芽毫完整,满身披毫,毫香清鲜,汤色黄绿清澈,滋味清淡回甘的品质特点,是我国茶类中的特殊珍品。主要产地在福建福鼎县和政和县。
(6)黑茶。因为成品茶的外观呈黑色,所以叫黑茶,属于全发酵茶。制茶工艺一般包括杀青、揉捻、渥堆和干燥四道工序。最早的黑茶是由湖南安化生产的,由绿毛茶经蒸压而成。目前按地域分布,主要分类为湖南黑茶、四川黑茶、云南黑茶(普洱茶)及湖北黑茶。
(7)砖茶。砖茶属紧压茶。用绿茶、花茶、老青茶等原料茶经蒸制后放入砖形模具压制而成。主要产于云南、四川、湖南、湖北等地。砖茶又称边销茶,主要销售边疆、牧区等地。
(二)中国名茶
主要有:
(1)西湖龙井。因产于中国杭州西湖的龙井茶区而得名,浙江杭州西湖的狮峰、龙井、五云山、虎跑一带,历史上曾分为“狮、龙、云、虎”四个品类,其中多认为以产于狮峰的品质为最佳。龙井既是地名,又是泉名和茶名。茶有“四绝”:色绿、香郁、味甘、形美。茶叶为扁形,叶细嫩,条形整齐,宽度一致,为绿黄色,手感光滑,一芽一叶或二叶;芽长于叶,一般长3厘米以下,芽叶均匀成朵,不带夹蒂、碎片,小巧玲珑。龙井茶味道清香。假冒龙井茶则多是清草味,夹蒂较多,手感不光滑。
(2)碧螺春。产于江苏吴县太湖的洞庭山碧螺峰。太湖水面,水气升腾,雾气悠悠,空气湿润,土壤呈微酸性或酸性,质地疏松,极宜于茶树生长,由于茶树与果树间种,所以碧螺春茶叶具有特殊的花朵香味。据记载,碧螺春茶叶早在隋唐时期即负盛名,有千余年历史。传说清康熙皇帝南巡苏州时赐名为“碧螺春”。碧螺春条索紧结,蜷曲似螺。碧螺春采摘取银芽显露,一芽一叶,茶叶总长度为1.5厘米,每500克有5.8—7万个芽头,芽为白毫卷曲形,叶为卷曲清绿色,叶底幼嫩,均匀明亮。假的为一芽二叶,芽叶长度不齐,呈黄色。
(3)信阳毛尖。产于河南信阳车云山,该地区山势高峻,生态环境得天独厚。高档毛尖茶以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为主,中档茶以一芽二三叶为主。毛尖茶色泽嫩绿隐翠,香气清高,带熟栗子香,滋味浓厚耐泡,叶底细嫩绿亮。其外形条索紧细、圆、光、直,银绿隐翠,内质香气新鲜,叶底嫩绿匀整,清黑色,一般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假的为卷曲形,叶片发黄。
(4)君山银针。产于湖南省洞庭湖中的君山岛上,属于黄茶类针形茶,有“金镶玉”之称。君山茶旧时曾经用过黄翎毛、白毛尖等名,后来,因为它的茶芽挺直,布满白毫,形似银针而得名“君山银针”。君山茶历史悠久,唐代就已生产、出名。文成公主出嫁西藏时就曾选带了君山茶。它的特点是:全由芽头制成,茶身满布毫毛,色泽鲜亮;香气高爽,汤色橙黄,滋味甘醇。虽久置而其味不变。冲泡看起来芽尖冲向水面,悬空竖立,然后徐徐下沉杯底,形如群笋出土,又像银刀直立。
(5)黄山毛峰。属于绿茶,产于安徽歙县黄山。由清代光绪年间谢裕泰茶庄所创制。每年清明谷雨,选摘肥壮嫩芽,手工炒制。由于新制茶叶白毫披身,芽尖峰芒,且鲜叶采自黄山高峰,遂将该茶取名为黄山毛峰。其外形细嫩稍卷曲,芽肥壮、匀齐,有锋毫,形状有点像“雀舌”,叶呈金黄色;色泽嫩绿油润,香气清鲜,水色清澈、杏黄、明亮,味醇厚、回甘,叶底芽叶成朵,厚实鲜艳。假茶呈土黄,味苦,叶底不成朵。
(6)祁门红茶。简称祁红,产于安徽省祁门、东至、贵池、石台、黟县,以及江西的浮梁一带,采摘一芽二三叶的芽叶作原料,经过萎凋、揉捻、发酵,使芽叶由绿色变成紫铜红色,香气透发,然后进行文火烘焙至干。红毛茶制成后,还须进行精制,精制工序复杂花工夫,经毛筛、抖筛、分筛、紧门、撩筛、切断、风选、拣剔、补火、清风、拼和、装箱而制成。茶颜色为棕红色,味道浓厚,强烈醇和、鲜爽。假茶一般带有人工色素,味苦涩、淡薄,条叶形状不齐。
(7)都匀毛尖。产于贵州都匀县,又称“白毛尖”、“细毛尖”、“鱼钩茶”、“雀舌茶”,是贵州三大名茶之一。采摘标准为一芽一叶初展,长度不超过2.0厘米。茶叶嫩绿匀齐,细小短薄。其外形条索紧细、卷曲,毫毛显露,色泽绿润,内质香气清嫩、新鲜、回甜,水色清澈,叶底嫩绿匀齐。假茶叶底不匀,味苦。
(8)铁观音。产于福建安溪县,叶体沉重如铁,形美如观音,多呈螺旋形,色泽砂绿,光润,绿蒂,具有天然兰花香,汤色清澈金黄,味醇厚甜美,入口微苦,立即转甜,耐冲泡,叶底开展,青绿红边,肥厚明亮,每颗茶都带茶枝。假茶叶形长而薄,条索较粗,无青翠红边,叶泡三遍后便无香味。
(9)武夷岩茶。产于福建崇安县。外形条索肥壮、紧结、匀整,带扭曲条形,俗称“蜻蜓头”,叶背起蛙皮状砂粒,俗称“蛤蟆背”,内质香气馥郁、隽永,滋味醇厚回苦,润滑爽口,汤色橙黄,清澈艳丽,叶底匀亮,边缘朱红或起红点,中央叶肉黄绿色,叶脉浅黄色,耐泡6—8次以上。假茶开始味淡,欠韵味,色泽枯暗。
(10)南岳云雾茶。南岳云雾茶产于湖南省中部的南岳衡山。在唐代就列为贡品,唐代名典《茶经》亦有记载:“茶出山南者,生衡山县山”。南岳云雾茶形状独特,其叶尖且长,状似剑,以开水泡之,尖子朝上,叶瓣斜展如旗,颜色鲜绿,沉于水底,香气浓郁。
六、茶文化与森林旅游
高山出好茶,茶的好坏和产地的自然环境是分不开的。中国是最早发现和利用茶叶的国家,但茶与茶文化却是全人类的共同资源与财富。茶文化是一种中介文化,是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完美结合。在森林旅游中表现如下:
1由于森林优良的自然条件,可以使旅游活动达到雅俗共赏。茶文化是雅俗共赏的文化,在发展过程中一直表现出高雅和通俗两个方面。“琴棋书画诗酒茶”的提法表明茶是与琴棋书画等高雅之物并列的,代表高雅生活的一个方面;而“柴米油盐酱醋茶”的说法又显示茶也是老百姓居家过日子的一种平常之物,是世俗生活不可缺少的东西。
我国的幅员辽阔,森林与茶自始至终结下不解之缘。将茶文化列入旅游项目的开发,不仅可以使游客体验自然的茶园生态环境,同时也为游客提供了有关茶叶生产、制作、加工知识的现场课堂与茶文化交流的场所,迎合了现代人追求自然、体验文化的需要。
2由于森林的特色环境,适合开发以茶文化为背景的茶艺活动。我国丰富的茶文化资源为茶艺的发展和丰富提供了源泉。茶艺活动作为一种展示饮茶文化的艺术形式,为游客提供的是一个鉴赏茶叶品质与冲泡技艺的身临其境的过程。通过参与和观赏茶艺活动,游客不仅可以“学艺”,还可以经历茶道精神与茶文化内涵的体验过程。当前多彩的茶艺活动的开展已经成为茶文化旅游中吸引游客的一个亮点。
3由于我国森林分布的地域性,适合开发以茶俗为内容的旅游。我国茶文化的形成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时至今日,茶文化已经与各民族人民的生活紧紧相联,众多特色鲜明、文化底蕴深厚的茶俗礼仪吸引了四方的游客,如云南大理白族的“三道茶”、土家族的“擂茶”、傈僳族的“雷响茶”等都极其富有民族特色。此外,各民族古老的茶传说、茶趣闻轶事和茶歌舞等丰富了茶文化的内容,为游客提供的是一种不同的茶文化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