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八卦图。“八卦”,即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分别代表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八种自然现象,道家以推测自然和社会的变化。“太极图”,是一个黑白鱼合抱的图形在八卦中,红色(白色)为阳,青色(黑色)为阴,阴阳左右盘绕称之为太极图。
(二)道教的经典
道教的典籍数量庞大,内容不一,且来源不一,从南北朝开始,人们对道教经典汇编成集,后来受到佛教影响,人们逐渐将道教经典汇编称为“道藏”。确切地说,道藏是道教经籍的总集,是按照一定的编纂意图、收集范围和组织结构,将许多经典编排起来的大型道教丛书。《道藏》以道家著作为主体(老子、庄子的著作及注解),内容还涉及了诸子百家、医学、化学、生物、保健以及天文地理等内容。现存最早的道藏是明朝的版本,原来收藏在北京的白云观,现在由中国国家图书馆收藏。道书之正式结集成“藏”,始于唐开元(713—741)时。《开元道藏》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正式的、完整的道藏。
(三)道教教义
1“道”是“万物之母”。“道”是唯一的,无所不包,无所不在,是虚无的本体,是天地万物的根源,是超时空的永恒存在,是一切的开始。道散则为气,聚则为神。神仙既是道的化身,又是得道的楷模。这是道教最基本的教义。
2太上老君为至尊天神。在道教看来,奉太上老君为无世不存的至尊天神,这是教徒最根本的信条。谁否认这一条,就不是道教徒。犹如否认上帝的存在就不是基督徒一样。
3天道循环,善恶承负。承负在道教教义中指善恶报应,因果相关。道教认为任何人的善恶行为都会对后代子孙产生影响,而人的今世祸福也都是先人行为的结果。道教善恶承负和现世报应的教义,对后世有非常重要的影响,鼓励人们追求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同时,还融会了轮回报应学说,修道行善则可升入仙国,犯过作恶则将会在地狱受到刑罚。
4长生不老、永生人世。长生不老,指寿命长而不会衰老。在道教中,长生不老是仙人的标志。这种思想源于道教神仙信仰,渊源于图腾、灵魂不灭的原始宗教信念。认为通过修习成仙之道,可以使生命之精魂获得永恒不朽。
四、道教在国外的传播
道教作为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主要在中国传播,随着中外跨文化传播,道教在世界上产生了一定影响。近年来,海外道教界与中国道教界之间进行了许多友好交流,如中国道教协会与美国纽约天后官、法国成道协会等欧美道教团体建立起了联系,并接待过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道教界人士的参访。我国还曾派人前往新加坡及加拿大多伦多市蓬莱阁道观访问、讲学。道教在海外的流传以亚洲尤其是东亚、东南亚最盛。下面简单介绍一下道教在国外的发展传播情况。
(一)道教在朝鲜
道家思想在古代即传入朝鲜。据朝鲜史籍《三国史记》记载:公元三世纪时期,老子《道德经》、《列子》等作品已经在百济、新罗社会中传播。至公元七世纪,读老庄之书,已在新罗贵族子弟中蔚为风尚。公元七世纪,道教正式传入朝鲜(当时的高丽)。高丽王朝统一朝鲜半岛三国后,道教受到国家保护,其形式、内容、机能已趋完备。朝鲜史上道教兴盛的时代正是中国的宋明王朝,当时在中国,道教兴盛,朝鲜受到影响,不断地派道士来中国学习道教。高丽王睿宗笃信道教,他即位后6年(1110)建立了朝鲜史上最初的道观——福源观;睿宗还亲受道箓,使道教代替佛教,升格为国家宗教。道教在朝鲜传播的同时,逐渐与朝鲜固有祖先崇拜和“巫”的信仰等相结合;1860年,崔济恳以道教为基础,综合佛教及朝鲜民族信仰而创立了“东学道”(后改名为“天道教”)。天道教追求“长生不死”、“消灾祈福”和社会的“德治”,曾被朝鲜农民广泛信奉并与农民运动结合;1864年,天道教被朝鲜政府作为异端邪教而加以镇压,但其影响却一直未衰。现韩国有天道教徒约82万人。朝鲜道教与中国道教相比,在内容上发生了很大变化,已经成为朝鲜文化的一部分。
(二)道教在日本
大约在7世纪末,中国道教的神仙长生思想和方术就已经传到了日本。早期道教传入日本的路径,开始是来自朝鲜半岛或长江流域的归化人带来的神仙思想和方术等,日本留学生曾在中国学习道教方技,并把道教经典带回日本。后来是遣隋使、遣唐使以及随之而来的留学生和留学僧们,他们在当地直接学习中国的道教文化,并带回了大量的道教经典。道教传入日本后,很快同日本人民的民间信仰相融合。在奈良朝以前,中国的道教思想已经传入日本并对日本的固有传承和习俗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到了奈良、平安时期,中国道教的经典、长生信仰、神仙信仰、方术、科仪等便大量传入日本,对古代日本的政治、宗教及民间信仰、风俗习惯等方面都产生了重大影响。道教对日本的影响,最初并不是道教的教义和仪式,而是道教基本组成部分中的神仙思想和修身延年的法术。道教对日本的文化产生过很大影响,日本“天皇”一词及天皇所用的玺镜、剑和“紫”色皆与道教有关。日本神道教在祭仪中使用的“祝词”及神道教的流派——阴阳道、修验道、吉田神道,都深受道教的影响。日本民间的“守庚申”民俗也来自道教。在江户时代,道教在民间影响很大,明治维新后,道教影响力渐渐减少。
(三)道教在东南亚
由于东南亚地区华侨华人众多,因此道教在这里不仅传播较早,而且分布较广,其影响也很深远。道教传入东南亚后,发生了一些变化并演变成许多新的教派。19世纪,中国东南沿海的农民涌入东南亚和北美洲,到这些国家和地区当华工谋生计,他们也将道教带到这些国家,但对道教的信仰也只是在当地华侨内盛行。
1缅甸。道教在缅甸的信仰者主要是华人,主要分布在北部农村地区,特别是与我国交界的克钦邦和掸邦。现有道坛或庙观7座,道士200余人。
2泰国。泰国约有60万华人,其中信仰道教的约12—15万人。现有道坛或庙观9座,道士5000余人。
3越南。道教创立后,很快传入越南。历史上,越南建立了众多道观,这些道观在近代大多已经消失,但也有少数留存至今。
4马来西亚。从考古和史籍可知,我国与马来西亚的交往有2000年以上的历史。自明代到19世纪中叶,随着橡胶种植业、锡矿业的发展以及港湾和道路建设的需要,大批华人来到马来半岛并把中国的宗教信仰带到了马来亚。19世纪初期起,道教宫观也陆续出现。据1983年的统计,马来西亚的华人社团共有3582个,其中宗教团体和庙观有405个。马来西亚的道士大多自己并没有庙观,只是为信徒举行斋醮活动,形同谋生的职业,马来西亚道教活动也带有较浓厚的商品化特征。
5新加坡。道教是随着华人的移入而带到新加坡的。在19世纪,新加坡没有专掌神事的道士,信徒们按中国传统习惯自行设坛建庙,焚香膜拜。自20世纪20年代后,开始有中国南方省籍的道士陆续到新加坡,设立道坛,执掌道观和从事科仪活动。新加坡建国以后,道教发展趋于团结化及学术化。1979年,新加坡成立了三清道教会。该会在1985年举行了盛大的“全国水陆空超度大法会”,吸引了数十万人参拜。
(四)传入欧美
近年来道教在欧美国家也有传播,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近20年来,随着与道教信仰有关的气功和武术在国内外的宣传和影响,吸引了许多国内外人士对道教的兴趣,在世界上一些地区和国家掀起了“中国道教热”,许多人开始对道教的经典、戒律和修炼进行研究。法国、加拿大和美国等国家,还建立了道教研究机构,并举行了一些国际会议,使道教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传播和发展。
六、道教供奉对象
道教神团庞大而复杂,所崇奉的神仙,不仅有一般的开山祖师,还有我国上古神话传说中的各种神灵,也有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天、地、日、月、星、辰、山、川等各种神灵,还有历代圣贤及得道成仙的神话传说中的各种人物。据统计,见之于道教著录的神仙在1000名左右。
(一)道教尊神
道教尊神是道教信奉的主要神祇。东汉时,道教初起,奉老子为教主,以天、地、水三官为尊神。宋朝时又在三清之下尊奉四御及真武帝君(俗称真武大帝)。另外,道教尊神还有日月五星、四方之神等。明清以后无大变化。
1三清。道教尊奉的三位最高神,即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三位尊神。“三清”之称始于六朝,开始仅指“三清境”。“三清”之作为道教尊神,是伴随着道教三洞经书说逐步形成的。
(1)元始天尊。是道教最高神灵“三清”尊神之一,道教开天辟地之神,为上古盘古氏尊谓,称玉清元始天尊,也称原始天王。在“三清”之中位为最尊,也是道教神仙中的第一位尊神。据《历代神仙通鉴》记载,元始天尊“顶负圆光,身披七十二色”,故供奉在道教三清大殿中的元始天尊,一般都头罩神光,手执红色丹丸,象征洪元,供奉在三清中的中央。元始天尊的神诞之日是正月初一。
(2)灵宝天尊。原称上清高圣太上玉晨元皇大道君。道经说他是在宇宙未形成之前,从混沌状态产生的元气所化生。唐代时曾称为太上大道君,宋代起才称为灵宝天尊或灵宝君,道教宫观里的三清殿中,居元始天尊之左侧位。灵宝天尊常手持太极图或玉如意,象征混元,其神诞日为夏至日,约在农历五月中。
(3)道德天尊。道德天尊即太上老君,居“三清尊神”的第三位,是道教初期崇奉的至高神。全称为太清境大赤天道德天尊,简称道德天尊,又称太上老君,是道教最早祟奉的至尊之神,后因出现“一气化三清”之说(“一气化三清”最早出自许仲琳著的《封神演义》,写的是太上老君与通天教主斗法时,太上老君用一气化出三个法身的故事),由一尊神变为三尊神,以太上老君列三清第三位神,供奉在元始天尊右侧位。道教以太上老君为教祖。道德天尊神像常作一白须白发老翁,手执羽扇,象征太初,其神诞日为农历二月十五日,这一天大多举行祝诞聚会或祈福延寿道场。
2四御(又称“四极大帝”)。四御为道教天界尊神中辅佐“三清”的四位尊神,又称“四辅”,在道教中仅次于三清,一般认为,“四御”指的是昊天金阙至尊玉皇大帝、中天紫微北极太皇大帝、勾陈上宫天皇大帝和成天效法后土皇地祇。简称:玉皇大帝、太皇大帝、天皇大帝、后土皇帝。
(1)玉皇大帝。四御中最受崇拜的是玉皇大帝,又称玄穹高上玉皇大帝,全称昊天金阙无上至尊自然妙有弥罗至真玉皇上帝,为道教所奉的总执天道的大神,位居三清之后的四御之首。
(2)太皇大帝。又称“紫微北极大帝”、“北极大帝”、“北极星君”。道教认为北辰是永远不动的星,位于上天的最中间,位置最高,最为尊贵,是众星之主,众神之本。因此对他极为尊崇,是万星之主,掌理人间祸福善恶、前因后果、富贵贫贱、生死时间。道经中称紫微北极大帝的职能为:执掌天经地纬,以率三界星神和山川诸神,是一切现象的宗王,能呼风唤雨,役使雷电鬼神。
(3)天皇大帝。勾陈大帝同北极紫微大帝一样,最早源于我国古代的星辰崇拜。勾陈,同“钩陈”,是天上紫微垣中的星座名,靠近北极星,共由六颗星组成。天皇大帝协助玉皇大帝执掌南北两极和天、地、人三才,统御众星,并主持人间兵革之事。
(4)后土皇帝。俗称“后土娘娘”,与主宰天界的玉皇大帝相配,称“天公地母”。后土的信仰源于原始社会对土地的崇拜。在母系社会中,生育本族子孙的高母,是本族的领袖和权威,而其名称就是“后”;生人者称母,生万物之母则称“土”。“后土”之称始于春秋,其身份、来历有多种不同的说法。“后土”就其本原来说正是大地母亲之神——地。她的职能是掌握阴阳生育、万物之美与大地山河之秀。
3三官。又称“三元”,是早期道教尊奉的三位天神。指的是天官、地官、水官。中国上古就有祭天、祭地和祭水的礼仪。三官的诞辰日即为三元日,自唐宋以来,三元节都是道教的大庆日子。道经称:天官赐福(天官由青黄白三气结成,总主诸天帝王,每逢正月十五日,即下人间,校定人之罪福,故称天官赐福);地官赦罪(地官名为中元二品赦罪地官,清虚大帝,隶属上清境。地官由元洞混灵之气和极黄之精结成,总主五帝五岳诸地神仙。每逢七月十五日,即来人间,校戒罪福,为人赦罪);水官解厄(水官名为下元三品解厄水官,洞阴大帝,隶属玉清境)。
4真武大帝。真武大帝又称玄天上帝、玄武大帝、佑圣真君玄天上帝,全称真武荡魔大帝,道经中称他为“镇天真武灵应佑圣帝君”,简称“真武帝君”,开始在道教中的地位并不高,玄武信仰之兴盛和玄武神地位的提高始于宋代。因北宋开国之初,受到北方外族契丹、辽国的威胁,为了提高防御入侵的自信心,于是乞灵于北方大神玄武的护佑。特别是明成祖发动靖难之役坐上皇位后,为了证明自己的正统,便说自己梦见真武大帝相助。真武大帝民间称荡魔天尊、报恩祖师、披发祖师。明朝以后,在全国影响极大。道教重视斗星崇拜,称“南斗注生,北斗注死”,人之生命寿夭均由北斗主其事。凡是人从投胎之日起,就从南斗过渡到北斗。人们祈求延生长寿,都要奉祀真武大帝。真武的诞辰日为农历的三月初三日。
(二)道教神仙
神仙在中国神话传说中指经过人的不断修炼,不断领悟,心灵境界达到某一种超脱的状态,人的肉体得到了升华,具有一定的道、一定的超能力、一定的神位的人。道教认为修道有先后之序,成仙有高下之分,所以道教神仙也有品位层次之分。早期道教经典《太平经》就将神仙分为六等:一为神人,二为真人,三为仙人,四为道人,五为圣人,六为贤人。《仙术秘库》对历代的神仙加以归纳总结,认为“法有三乘,仙分五等”,其五等仙为:天仙、神仙、地仙、人仙、鬼仙,基本上奠定了神仙品位的基础。道教的神仙在民间影响最大的是八仙。
1八仙。八仙之名,明代以前众说不一。汉代八仙、唐代八仙、宋元八仙,所列神仙各不相同。在道教形成之前,汉代有“淮南八公”,此即汉代八仙。到唐代,淮南八仙的故事仍在社会上广为流传,文人墨客的诗文中亦多以此为典故说神仙长生之事。宋元之际,八仙之说再次发生变化,逐渐形成今日民间流传的八仙。到明代吴元泰《八仙出外东游记》开始确定为:铁拐李、汉钟离(钟离权)、吕洞宾、张果老、曹国舅、韩湘子、蓝采和、何仙姑。由于八仙均为凡人得道,所以个性与百姓较为接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