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问题是一个家庭,也是一个社会最为看重的一个问题之一,也是以最复杂的问题,让很多家长和老师都伤透了脑筋。教育孩子最重要的不用什么方式,而是抱着什么心态,把心理学运用到教育当中,教育中的问题就不会变得很复杂。
经常听到有的父母在埋怨:“现在的孩子真是越来越难教。说什么都不听,怎么说都不听”。而孩子对父母也有不满:“爸爸妈妈总是那么啰唆,都快被他们烦死了。”
的确,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很多家长都习惯运用语言,习惯通过与孩子的对话告诉孩子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其实,心理学家经过研究发现,在人与人面对面的交流中,只有7%的内容是通告语言说出来的,55%是由面部表情、手势、眼神、体态等等来传达。因此在与孩子的交流中,家长完全可以充分利用身体语言教育孩子。
一个小女孩与她的父亲相依为命,父亲是一个不善表达的人,很少说话。小女孩很调皮,经常闯祸,不是打了隔壁的小弟弟,就是掐了哪家门口的花。可邻居从来没听过她父亲打骂她,哪怕是高声的斥责都不曾听过。大家都说,这家大人是不是都不管孩子的。可是慢慢的大家发现,小女越来越懂事,越来越少犯错。慢慢变成了一个乐观、开朗、有礼貌的好孩子,据说在学校的表现也很不错。——小女孩慢慢长大,成了邻居教育孩子的典范。
有人问小女孩:你爸爸不爱说话,他关心你吗?你以前那么捣蛋,他骂你吗?说到爸爸,女孩流露出自豪的神情。她说她爸爸很少骂她,但是他会通过其他的方式告诉小女孩什么事是她做错了的,什么事是她应该做的,也会通过其他方式告诉小女孩——爸爸是深爱她的。
小女孩说,爸爸从来都不跟她说如何疼爱自己,但自己生病的时候,爸爸脸上焦急的表情;看她吃饭时温柔的目光;晚上给她轻轻的盖被,这些都会让她感觉到爸爸的爱。
当自己犯错的时候,爸爸也不会唠叨,不会不停的骂她。可是爸爸失望的眼神,疲惫的背影,欲言又止的神情会让她知道——自己错了。小女孩会觉得愧疚,于是就会克制自己犯错。
小女还最喜欢看到的是爸爸看到她的成绩单后神采飞扬的样子,喜欢自己帮爸爸洗衣服、做饭后他满足而骄傲的眼神,喜欢爸爸轻轻抚摸自己头的感觉,于是小女孩很努力的让自己变得更好。
可见身体语言对孩子的教育着不看忽视的作用。父母与其喋喋不休的教训自己的孩子,很容易让孩子厌烦,不如在平时的生活中多运用身体语言实施教育。
1.父母在面对孩子的时候,我们可以利用自己的眼神
愤怒、责怪的眼神会让孩子觉得不安甚至失去信心;而柔和、慈祥的眼神则会让孩子觉得温暖,能给孩子激励。在孩子面前父母应该保持亲切、信任、期待的目光,让孩子受到鼓舞,即使孩子犯错、失败也让他能感受到温暖,看到希望,增加信心,可以用眼神告诉孩子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特别是在与孩子谈话时,一定要注意自己的眼神,要让孩子觉得你是尊重他的,是爱护他的。如果在与孩子交谈的时候父母总是心不在焉,左顾右盼的,就会伤害到孩子的自尊心,就不会再愿意把自己的想法、自己周围发生的事情与父母分享,就会造成父母与孩子的隔阂,不利于以后的教育工作的开展。
2.父母还要注意自己的姿态
如果父母遇事总是手忙脚乱或者暴跳如雷,或者在孩子面前表现出不雅甚至猥亵,都不能给孩子正面的教育,还会引起孩子的反感。因此父母要给孩子展现的是自然大方,适度得体的姿态,要让孩子感觉到稳重、文雅、潇洒、幽默,而不是单板、造作、庸俗。这样的姿态不仅本身就能感化孩子,还能让孩子更容易接受父母的教导。
3.父母还应该注意个人的穿着打扮
一个人的衣着往往能体现一个人修养和品味。而父母对待穿衣打扮的态度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到孩子。父母要打扮得体,要以整洁、美观、大方的服饰展现在孩子面前。这样不仅能让孩子受到形象的、具体的、美的教育,还能使孩子形成健康的、愉悦的心理。
4.在孩子教育孩子时,我们还可以通过动作来进行
表示赞同可以点点头,拍拍手;翘起大拇指表示赞扬和祝贺;亲亲孩子的脸,抚摸一下孩子的头,给孩子一个拥抱都会让孩子感受到关怀和温暖。
当发现语言无力苍白的时候,父母不妨试试通过这些身体语言教育孩子。当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不要过度的迷信去“说”才能教育孩子,而忽视了自己的身体语言,给孩子的教育带了负面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