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吃橘子里学做人
有一位母亲叫周永琴,他们一家3口人都非常喜欢吃橘子。因此周永琴每次买橘子有一个特点,不是按斤买,而是以3的倍数来买,如15个、21个。他们习惯晚饭后看电视时,全家人吃橘子。每次吃橘子都是由儿子分,一人一个。
有一次,橘子只剩下最后3个了,儿子拿在手里,没像往常一样送过来,而是用眼睛看着爸爸妈妈,意思就是说,就剩3个了,你们俩还吃吗?周永琴给丈夫使个眼色:吃。结果爸爸妈妈一边剥橘子,儿子一边流眼泪。周永琴后来跟朋友说:“天呀,我把这个橘子吃下去,一点味儿也没吃出来。”
周永琴曾说:今天的孩子不缺橘子吃,他缺的是心中对别人的关爱。孩子长大的过程是由自然人变成社会人的过程,也是社会化的过程。当一个人能够想到别人,他的社会化就开始了;当一个人能够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他的社会化就达到了一定的水平。
后来,周永琴的儿子长大了,他考上了北京大学。亲戚朋友很高兴,大家表示祝贺,这个给50元钱,那个给100元,一共给了500元钱。后来他春节回家,就用这500元钱分别给奶奶和父母买了礼物,自己则什么都没买。
善良仁慈,关爱他人
关爱他人,就是对别人的状态和感情表示关心。那些已经获得这种基本美德的人有个共同的特点:他们受到深藏在内心的道德指南针的指导,指南针告诉他们善待别人是要做的正确的事情。他们的动机从来就不是贪图什么回报或者害怕如果说出不善良的话就会受到惩罚、会丧失社会的认可。内心热情的人待人和善,是因为他们关心别人及其感情。而且,这正是我们这个世界更加需要的那种。
有一件事情是肯定的:在一个充斥着悲观的、残忍的世界里,想当然地认为每个人自然会成为内心热情的、富有同情心的人是肯定行不通的。相反的是,我们必须有意识地努力,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通过使用最有效的培养这种美德的方法来取代负面的影响。最好的方法我们主动地采取乐意助人的行为。在自己身上培养善良和仁慈,会使我们学会在一个冷酷的世界里做正确的事情。
复杂的社会,不同的人性表现,会让我们在接触大量负面信息后形成一种看法,即这个世界是一个卑鄙的、残忍的、充满暴力的场所。这种看法会导致我们难以形成善良的美德。
产生缺乏善良美德的原因很复杂,但是有一个事实是不可否认的:我们从小受到了许多信息的冲击,这些信息里充斥着卑鄙的和负面的内容,使我们的内心情感世界变得冷酷、残忍和自私。同时,表现正面的、充满关爱的令人积极向上,富有同情的故事,却在我们的生活中被淡化了。因此,我们应该认识到这些警示性的、腐蚀道德的信号,并且尽一切努力在自己身上激发善良这一人类的基本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