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次去连云港,都是因为文学。平日和那里的联系,除了几位文友的电话,就是《连云港文学》了。不能说每篇都看,至少是每期都看的。每一次翻开散发着墨香的《连云港文学》,总会有一种别样的感动。
我知道在那个美丽的滨海城市,尚有一批文友坚守着文学的阵地。那感觉就像一场大战中被打散的一支部队的士兵,突然听到山凹那边响起一阵枪声,于是我激动地想到,那里还有我的战友,他们仍在战斗。
文学已被冲击得七零八落。
不要说整个社会,就是文学队伍内部,关于文学的话题也已日益减少。人们更热衷谈论的是金钱、权利和一些乌七八糟的话题。
对此,我们很难表示什么愤怒,因为人各有志。问题是这些话题和文学相距太远。
当今社会还有神圣吗?似乎已经没有了。相反,亵渎神圣,践踏尊严,鄙视崇高,倒成了一种时尚。文学自然也不能幸免。但我还是要说,神圣的东西亵渎不了,崇高的事业和人品终究还是崇高的。
曾和连云港的几位作家、评论家有过深层的交谈,也和一些业余作者有过接触,他们都有很高的情操,很好的素养,他们对当代中国文坛乃至世界文学潮流的熟悉令我吃惊。
我想也许是因为他们背靠大陆,面向大海。就像它的港口,连云港是个文化吞吐量很大的地方,那里应当产生优秀的作家,对此我深信不疑。文学史上一个有趣的现象是眼花缭乱的文学思潮可能从大都市发端,而大作家大作品都常常产生在远山远水。
因为文学需要寂寞,需要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