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曰:“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玉华山,山水之胜地,是仁智者的瑶琳仙苑。
1.坊州
提到玉华宫,史书上称其为“坊州玉华宫”,是说唐代玉华宫归坊州宜君管辖。
坊州,是从唐代到元朝设在今天的黄陵县城中的一个州,唐武德二年(619年)七月,由鄜州分出,由于始设马坊,故名坊州。唐太宗贞观二十二年(646年),宜君县城为坊州的辖县。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将坊州改为中部郡,增添了一个新的辖县升平县。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年),又将中部郡改为坊州。在唐代,坊州下辖中部、鄜城、宜君、升平四县。元朝至元二年(1265年),撤销坊州。历史上,坊州共存了646年。
2.大唐开国皇帝李渊
李渊(566~635年),静宁成纪人(今甘肃省静宁县治平乡),鲜卑姓大野,字叔德。李渊是隋炀帝的姨表兄弟,曾深受隋炀帝的重用。隋炀帝即位后,李渊任荥阳(今河南郑州)、楼烦(今山西静乐)二郡太守。后被召为殿内少监,迁卫尉少卿。大业十一年(615年),拜山西河东慰抚大使;大业十三年,拜太原留守。当时,隋末农民起义遍布全国,李渊自知无力镇压农民起义,又深知隋炀帝猜忌嗜杀,政局动乱,难于自保,便与次子李世民在大业十三年五月起兵,并从河东(今山西永济西)召回长子李建成和四子李元吉,一面派遣刘文静出使突厥,请求突厥首领始毕可汗派兵马相助,一面召募军队,并于七月率师南下。此时,瓦岗军在李密领导下,与困守洛阳的王世充激战正酣,李渊乘隙进取关中,于十一月攻破长安,在关中站稳了脚跟。次年(618年)五月,李渊称帝,改国号唐,定都长安。
3.仁智宫
玉华宫的前身叫仁智宫,是唐高宗李渊的行宫。作为唐朝开国皇帝,李渊修建仁智宫,考虑最多的是军事问题。这是因为,作为政治家,他要平定内乱与外扰,实现全国的统一,坐稳江山。
唐初,由于国家还不稳定,内有徐圆朗、刘黑闼等起义军群雄割据,外有突厥不断入侵。这些内外军事力量又时有联结,造成局势动荡不安。特别是北部强悍的突厥不时侵扰关中,严重威胁着京城长安的安全。为此,唐高祖李渊亲自带兵布防巡视,并决定在京城附近的几个咽喉要道扩建和兴建军事要塞与避暑合一的山宫,并很快在颁州(今彬县一带)修建了仁寿宫,在终南山建立了太极宫。当时,玉华山归坊州宜君管辖,其北面经常受到突厥势力的纷扰。那么,唐高祖李渊为什么会在离京城三百多华里的北面玉华山中建立他的避暑行宫呢?他又是怎么走进玉华山的呢?这里还有一段脍炙人口的传说:
唐武德五年(624年)清明时节,李渊、李世民父子带一支金戈铁胄的精兵祭扫黄帝陵之后,巡防到玉华山附近,准备返回京城长安,当时还是秦王的李世民命令大将军尉迟敬德在队伍前面带路。可能是尉迟敬德喝多了酒,醉醺醺地爬在马背上。没有人指挥的马是真正的信马游缰,它走进了玉华山的腹地,走进了兰芝谷,被眼前的凤凰山挡住了去路,停了下来。此时,尉迟敬德的酒也醒了大半,他吓得头上直冒冷汗,不知所措,等着受罚。秦王李世民见前军不行,便同军师徐茂公一起下马察看地形,徐茂公抱拳对秦王说:“这里山清水秀,前面那座山,形如凤凰展翅,真乃天赐福地,是栖凤藏龙的好地方。况且这条川道土地肥沃,宽阔平展,四周大山环抱,离官道不远,回京城瞬间即返,实为屯兵养马、操兵习武的好地方。”秦王一听,觉得徐茂公说得有道理,不仅没有责怪尉迟敬德,还重赏了尉迟敬德。后来,李渊父子决定在这里修建离宫,起名叫仁智宫。
是啊,登上玉华山顶,北望桥山梁障历历在目,南视金锁雄关目穷千里,在这里修建行宫,既可以避暑乘凉游乐赏景怡然自得,又能够在附近部署兵力把守军事要道遏制来犯之敌。居中可以遏制子午岭这一制高点,向东能够扼守经由坊州、鄜州(今陕西省富县)的南北大道,向西可以应援庆州、泾州方面,正好谋和了李渊“奋边防,合内外之心;营行宫,兼自然之趣”的意图。因此,仁智宫是当时朝廷抵御突厥进犯关中的军事指挥中心。
如今,我们还得感谢这匹可能立下赫赫战功的无名马,是它让大唐开国皇帝巡幸此地,并在此修建离宫,从而揭开了玉华山神秘的面纱。
据史料记载,武德七年(624年)五月,仁智宫在玉华山凤凰谷中建成。虽然史书中对仁智宫的规模没有做详细记载,据《旧唐书》记载:“一月而成。”可见其规模不大,有可能是几间茅草屋而已。亦有人认为,应当具有一定的规模,否则,就不可能称其为离宫。
4.扣释太子
一个月后,即武德七年(624年)六月二十四日,李渊带着他的两个儿子秦王李世民和齐王李元吉,在大队人马的护送下来到仁智宫避暑,并举行狩猎、讲武等活动。此时,留守京城长安的太子李建成与次子李世民争夺王位继承权的斗争已经进入白热化程度。在这一斗争中,四子元吉是长子建成的帮手。李建成认为天赐良机,便指示亲信庆州都督杨文干暗招勇士送往京城,自己又将事先备好的兵甲,派郎将尔朱焕和校尉乔公山给杨文干送去,让其在庆州起兵与长安互相接应。不料,尔朱焕和乔公山行到豳州(今陕西省彬县),因怕犯罪,思忖再三,决定改道去玉华山,到仁智宫向李渊告密、请罪,接着又有宁州人杜凤举也赶来向李渊禀报此事。
李渊闻变震惊,立即派司农卿宇文颖飞骑传召杨文干。而宇文颖素与李元吉交情深厚,暗中将此事密告李元吉。元吉大惊,密令宇文颖飞告杨文干。杨文干得到急讯后,抢先下手在庆州起兵,袭陷宁州,驱掠吏民。李渊又急发手诏,命太子李建成速来仁智官。太子一见到手诏,知道事情败露,吓得颤作一团,一时不知所措。就在这紧急关头,一方面,太子舍人徐师谟极力主张建成立即据城起兵;另一方面,詹事主簿赵弘智则力主并规劝太子速赴仁智宫晋见父皇谢罪求恕。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李建成听从赵弘智的忠告,从长安出发赶往玉华山仁智宫,在距离仁智宫不到60华里的地方,将随从的大部分将士留下,仅仅带了十多骑人马惶惶不安地向玉华山驰去。
到仁智宫后,李建成一见父皇,便跪倒伏地大哭,奋身自掷认罪求恕,几乎悔不欲生。但是李渊的怒气仍不见有稍微消解,当晚就将太子扣押在军帐,派殿中监陈福严加看管,只供给他粗食麦饭充饥。又因杨文干据守的庆、宁二州距玉华山不远,李渊害怕杨文干偷袭,便当夜带领宿卫将士南行几十里潜避在凤凰山外。随后又有东宫官属将卒相继赶来护驾,以30人为一队,分守在帝帐的四周。
第二天上午,李渊一回到仁智宫,就先令武卫将军钱九陇和灵州都督亿师道火速合剿杨文干,随后又同次子李世民商议大事。李世民安慰父王说:“杨文干不过是个无能小子,地方官兵就可擒拿。即使他跑了,只需派一员战将就能抓住他。”可李渊仍很焦虑地说:“并非如此简单!这件事牵连着太子,恐怕响应的人多,还得你亲自去一趟,成功后朕立你为太子。”还说,我不能效仿隋文帝杀戮自己的亲儿子,但可以将建成封为蜀王。蜀兵脆弱,将来建成若能听从你,你就应当原谅他。如果不能听从,你讨伐时也会容易些。李世民听后,暗暗高兴,便带兵前往宁州平叛。
秦王到达宁州,叛军乱做一团,还未等秦王起兵围剿,杨文干就被手下人处死,叛军投降了秦王。秦王抓获了告密的宇文颖,胜利班师。
然而,当李世民讨平杨文干胜利归来后,李渊却并未兑现当初的承诺,而是允准了齐王李元吉和几位皇妃为太子的说情,听信了大臣封德彝为卫护太子所造的舆论,遂改变主意,仍将皇太子李建成放回长安,令其居守京城。据说,当初李渊在太原起兵是李世民的谋略,李渊曾答应事成之后立李世民为太子,但后来李世民功名日盛,李渊却出尔反尔,犹豫不决,使李世民没有得到应有的名分。这一次,对于这件宫廷兵变之事,李渊只是轻描淡写地说成是皇子间的不和而已,却将太子身边的几个官员流配边关。就这样,曾经轰动一时的仁智宫扣押太子事件便这样不了了之。不久,李渊也从仁智宫起驾回京。
5.玄武门之变
发生在玉华山中“扣释太子”的这一幕,成为武德九年(626年)发生在京城长安的玄武门事变的导火索。就在李渊回到京城长安不久,李建成向李渊建议由李元吉做统帅出征突厥,借此要把握住秦王的兵马,然后趁机除掉李世民。李世民获悉此事后,向李渊告发了李建成和李元吉的阴谋,李渊决定次日询问二人。李建成得知情况,决定先入皇宫,和李世民对质。在宫城北门玄武门执行禁卫总领常何本是太子亲信,却被李世民策反。
武德九年六月四日,秦王亲自带100多人埋伏在玄武门内。李建成和李元吉一同入朝,待走到临湖殿时,发觉不对头,急忙拨马往回跑。李世民带领伏兵从后面喊杀而来。李元吉情急之下向李世民连射三箭,无一射中。李世民一箭就射死李建成,尉迟恭也射死了李元吉。东宫的部将得到消息前来报仇,和李世民的部队在玄武门外发生激烈战斗,尉迟敬德将二人的头割下来示众,李建成的兵马才不得已散去。之后,尉迟敬德身披铠甲“保护”唐高祖李渊,将事情经过上奏。3天后,李渊立李世民为皇太子,诏曰:“自今军国庶事,无大小悉委太子处决,然后闻奏。”
两个月后,即武德九年(626年)八月,李渊退位,李世民登上了大唐皇帝的宝座,成为一代明君而载入史册。而在此后,仁智宫存在了23年之久,史料中也未见李渊放弃皇位之后在仁智宫避暑的记载。也许,他被登上皇位的儿子李世民“软禁”在京城,失去了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