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的宝岛台湾也有干菜,当地人叫梅菜。梅菜与绍兴的干菜犹如孪生兄弟,一脉相承,只是在品质上有所差异。梅菜在台湾也是大众之物、家常之肴,在菜市场上随处可见,在鹿城小镇上作为当地的特产兜揽客人,在食摊、酒店中常作饭菜供应于客。
我对台湾的梅菜早有耳闻,据说与广东一带的梅菜同属一源,很想有机会一睹梅菜的真面目。所幸有机会赴台参加浙江省“2011诗画江南,美食浙江”活动,于2011年4月20日进行绍兴美食展的先期考察,入住台中的金典酒店,在活动的空隙对梅菜制作工艺作了一些考察和讨教。据台湾台中金典酒店的厨务部行政总主厨杨福强先生介绍,台湾的梅菜主要生产于苗栗县一带,这里居住的多数为客家人,他们有腌制梅菜的生活习惯,与广东的客家人有很大的渊源。梅菜是选用大叶荠菜,采用整株芥菜加盐用脚踏至出卤进行腌制,晒干后将梅菜打结成枕头面包状,也有切断成散状的,然后储藏起来。据说这种梅菜的腌制方法是由大陆广东的客家人带入台湾的,在台湾得到延伸并发扬光大,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一种饮食习惯。
在台湾,梅菜的烹饪应用还不是很广,菜品也较为单一,主要品种就是梅菜扣肉,而且除了家庭之外,在酒店仅作为大众化的菜品。因此,到目前为止,梅菜还尚未真正融进烹饪,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但其发展空间是十分广阔的,需要两岸多加以交流、学习和借鉴,创造出让台湾民众喜爱的美食、可口的佳肴,让梅菜“焕发青春”,赋予新意。
台湾的梅菜扣肉是客家人的传统家常之肴,有着深厚的底蕴,是客家人在长期饮食生活中的积淀。在台先期考察时,与当地同行切磋厨艺,有幸品尝到了金典大厨制作的梅菜扣肉,但品后感觉不是很有味道,好像不够地道,与绍兴的干菜焖肉相比,虽说风味不同,但菜肴的品质上差距较大。
台湾的梅菜扣肉与绍兴的干菜焖肉在食材的选用上是基本相同的,其主料均是猪五花肋肉,配料都是腌制后的菜干,但在烹饪工艺上存有明显的不同。
梅菜扣肉的做法是:将梅菜解结,放在清水中浸泡,洗去泥沙,然后进行焯水,吸干水分切碎,放入锅中炒香,待用。生猪肉用老抽抹上色,投入油锅中走油,捞起沥去油分,稍冷切成长方片,整齐地扣入碗中,加入炒后的梅菜,上笼用火蒸酥,滗出卤汁,将扣肉扣入汤盘中,卤汁入锅用湿淀粉勾米汤芡浇在扣肉上即成。这是台湾梅菜扣肉的做法,而绍兴干菜焖肉的做法是先焖后蒸,无需勾芡,使干菜与猪条肉充分融合,香酥绵糯,入味鲜美。由于烹饪工艺的不同,台湾梅菜扣肉与绍兴干菜焖肉相比而言存有一些差距。一是味淡不入味,少了香鲜之味,梅菜的浸泡会淡化甚至失去梅菜腌制发酵、曝晒时阳光所赋予的香鲜入味的风味;二是汤宽和勾芡,使梅菜扣肉少了真味多了腻味;三是造型与色泽,造型较为平实,缺乏美感,色泽没有绍兴干菜焖肉那样的亮丽。分析差距的原因主要是食材上的先天不足,台湾的梅菜质地较老且有泥沙之类;其次是所使用的烹饪工艺的不同;第三是风味把握和生活习俗有所差异。
“2011诗画江南,美食浙江”活动于5月30日在台中金典酒店如期举行,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我们利用午餐的机会去品尝客家菜。这一次品尝给我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收获,不但品尝到了较为纯正的客家风味菜肴,而且也吃到了正宗客家人所做的梅菜扣肉,让我长了见识,欣喜不已。梅菜扣肉制作的火候和调味相当到位,酥而不失其长方块之形,口味淡而不薄,淡中见味,给人很大的满足感。与金典酒店的相比区别很大,虽然外观相差无几,一样的长方块,相同的造型、色泽和汤汁,但在口味上就有不同,比金典的更加纯正入味,足见该店师傅的功力和心力。客家料理,客家风情,美食传承,奉献于客。该店位于台中市西屯文心路三段205号,名叫“元园廖妈妈的店”,店面不大,餐位不多,专接散客,生意却十分红火。据说该店主是从广东迁徙而来,开的是夫妻店,现已传至第二代,由其儿子廖国智掌勺,父母在旁作高参,保持质量,风味不变,以纯正的客家风味赢得客人的赞誉。做出好菜品实属不易,“元园廖妈妈的店”的梅菜扣肉风味纯正,口感美味,是经过两代人的不懈努力、持之以恒所赐,在当地做出了名气,令人敬佩。真是金杯、银杯,不如消费者的口碑啊!
客家的梅菜扣肉如同绍兴的干菜焖肉一样,都是地方的特色菜。金典和元园廖妈妈的梅菜扣肉,相同的菜品,一样的菜名,品质却是有别。除了食材的因素之外,厨师的技艺是至关重要的,不但如此,对菜肴的底蕴、出典、文化等要素司厨者需知根知底,认识到位,掌握真谛,由表及里,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并对菜肴产生感情,注入心血,才可做出好的菜品。不然,终缺火候,难得真经,只能是依样画葫芦,难有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