②适度的运动。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加速新陈代谢。实验证明,慢跑每分钟可以摄取到30~50升的新鲜空气,和2~3升的酸素。因而你若是每天能够坚持哪怕是慢跑之类的轻微体育活动,每分钟吸收1升酸素、消耗五卡的热量,就足可以使你把过多的脂肪消耗掉。因此,我劝青年朋友每天至少应当跑跑步。至于怎样跑法好?那倒没有什么严格的规定,因为快跑也好,慢跑也好,都可以使你避免身体虚胖,不仅精神振作,也可以保持体态匀称,使你的身心更加健美。这是因为生命现象,是靠摄取到的酸素点燃起吸进体内的营养素来变成能量的;同时,向体外排除不断产生的二氧化碳和老废物质来维持的。而要想做到这一点,只能靠适度的运动。
③吃多种多样的食物。不要挑食,要研究科学的吃法。所谓科学的吃法,就是要考虑到生理上的营养需要,均衡、全面地摄取必需的营养物。这并不是说每天都要吃大鱼大肉,如果条件允许,在每天的食谱里,牛乳、豆浆、奶制品、豆腐、豆油、青菜、水果、海藻类等等,要适量搭配。现代世界第一流的营养学专家们,对于食物的一致看法是:应该吃多种多样的含热量较低的食物。
④熟睡。当你疲劳时,你应当争取赢得一夜好眠,这对你消除疲劳和恢复元气,是很起作用的。现代生物学已经有充分的论据证明,不仅仅是人类,所有一切生物的生命,都是由活动期和休息期有节奏地反复交替所构成的。而休息期间,效率最高的时间就是睡眠。因此,要重视睡眠和心理健康的紧密关系。根据美国加州圣地亚哥市荣民医院睡眠失调诊断部主任丹尼尔·克瑞佩克博士的研究报告,在六年当中每晚睡眠不足4小时的成人,死亡率比每晚睡7、8个小时的人要高出80%;可是每晚睡眠时间超过10小时的人,他们的死亡率也比那些每晚只睡7、8个小时的人要高,只不过比率比前者低些而已。这就说明:a.对于一般的青年人来说,“足够”的睡眠意味着应该是一昼夜保持在7、8个小时;b.破除陈旧的观念,不要认为睡得越多越好。
⑤最好的身心保养是善于利用闲暇时间。生活要有紧有松,不能把大脑的神经弦老是绷得紧紧的。只有善于休息的人,才能更好地工作。而这里讲的“休息”也就是保养自己的大脑,大脑必须经过保养休整以后,才能重新焕发生命的活力,保持住心理健康。
幻觉、错觉和空想的区分
为什么有的人会产生“无中生有”的知觉经验?比如说,他们可能对别人讲,他“看”到了黑夜树丛中人影在闪动;他“听”到了滚滚而来的雷鸣声,他讲得绘声绘色、有鼻有眼。其实,在他所处的现实环境里,并没有那种形象和那种声音。这种在缺乏真实的外在刺激的情景下,所产生出来的知觉经验,就是“幻觉”。患有幻觉症的人,往往用想象的知觉经验来代替真实的知觉经验。
有人把幻觉和“特异功能”混为一谈。这是不对的。幻觉一般是在没有外界刺激物的情况下,“看见”别人所不能看见的事物(这叫做“幻视”),“听到”别人所不能听到的声音(这叫做“幻听”);而“特异功能”则是可以看见一般人所不能看见的确有其物的形象,听到一般人所不能听到的确有其物的声音。因此,幻觉的对象是虚构的;而“特异功能”的对象是实在的、确确实实地有实物存在着。正因为幻觉的对象是虚构的、假想的,所以也可以说幻觉是没有对象的知觉、不存在对象的知觉、虚无飘渺的知觉、莫须有的知觉。
幻觉的种类很多,有些病理心理学家们说,人们的身体内部与外部的感觉器官有多少,就会有多少种幻觉。这种主张的理论根据就是:因为人体内部与外部的感官接受刺激后,都会传人大脑,于是就会相应地形成各种各类的主观幻觉。现已查明的幻觉,主要有下列几种:
(1)听觉幻觉。幻听在幻觉中所占比例最大。比如说,很多人自认为有人在“咒骂”他、有人在“命令”他等等。而且幻听的类别形态也最多,清晰的、模糊的,大声的、小声的,远的、近的,多的、少的,等等。幻听经常和夸大妄想同时出现,因此也就容易造成“妄想狂”。
(2)视觉幻觉。幻视常常是因为生理上的原因所造成的,机能性质的纯属心理上的原因所造成的视觉幻觉比较少见。比如,酗酒成癖的“酒鬼”常常会产生幻视,他在醉酒后讲,一群小虫在他的眼前飞舞着等等,这就是因酒精中毒的结果。
(3)味觉幻觉和嗅觉幻觉。味幻和嗅幻经常和迫害妄想相联系,他们自认为嗅到了或尝到了有人想谋害他的毒气、毒药等等。味觉幻觉有污秽的,也有美妙的;嗅觉幻觉也可能既有花香、水果香;也会有恶臭、焚烧物臭等。总之,自述为所谓好的和坏的两极都可能同时并存。
(4)肤觉幻觉。这种体感幻觉也是形形色色的。比如,有些人“感”到自己的腹部膨胀,或者是在下沉着;“感”到寒冷、灼热、疼痛、皮肤上面有小虫在爬等等。
幻觉和错觉不一样。错觉是对客观事物的不正确的知觉,是在客观事物刺激作用下,产生的一种对刺激的主观歪曲的知觉。比如,“杯弓蛇影”这句成语,说的就是一个人在饮酒时,看见酒杯里有一条蛇,疑神疑鬼地以为自己吞进了蛇,吓得生了一场病。后来,知道是挂在墙上的一张弓(也有的人考证是古代军队中的一种乐器)的影子照射在杯子里,解除了心疑,病也就好了。可以看出,这位饮酒者的惊吓病的病因,就是由“错觉”所引起的。
在日常生活中,有些人往往错误地理解一些事物,比如,“她对我那样的一笑,是不是对我产生了好感?”“他对我的发型连看都不看一眼,肯定是对我变心了!”等等。还有我们比较熟悉的古诗词的句子“风声鹤唳、草木皆兵”,“风摇花影动、疑是玉人来”等等。当正常人发生这样一些误解的时候,他们会通过观察、辨认实际情况,而后恍然大悟,一笑了之。但是对于病态心理者说来,他们却往往会固执地把错觉作为事实。
产生错觉的原因有两个方面:(1)客观刺激物本身特点的影响。比如,战争时,把飞机、大炮、坦克以至士兵的衣服、帽子等都用绿色的树叶、草或绿颜色的布加以伪装,目的是和周围大地的绿色“融为一体”,使敌机从高空上发觉不了。(2)观察者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影响。来自生理方面的原因,是和感知觉器官的机构和特性有关系;来自心理方面的原因,是和生存条件以及生活经验有关系。
人们的知觉在有些情况下,和事实本身不相符合,可这并不是错觉。比如,你看“哈哈镜”、或者看汽车上的凸面的倒车镜的时候,你会感到你的面孔产生了歪曲变形;你把筷子斜插在有水的杯子里,你会发现筷子变得曲折不直了。这些都是特定条件的影响形成的,而非错觉。至于象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在《望庐山瀑布》名诗中所咏叹的“日照香炉生紫烟,遥望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等情况,更不是错觉,而是诗人用丰富的想象力所作的夸张和比喻。不应把它们和病态心理混为一谈。
由主观经验所引起的错觉,可以用客观的经验来加以验证、核实。例如,黑夜里看一棵远方的小树,好象是一个人站立在那里;但再仔细辨认时,仍旧是树而不是人。又例如,听到一种呜咽的声音,好象是音乐又好象是一个人在哭泣;但是经过仔细分辨后,才发觉是风声。心态正常的人一旦知道是误差后,心理上的反应也便会改变过来,而且会理解到:“看错了。”或者“听错了。”原来是发生了一次错觉。但是,如果一个人固执地认定树是人,把风声听成是音乐或哭泣,“颠倒黑白、混淆是非”,不顾事实真相,也就是说,他不能用其他别的客观经验来核实他的主观错觉,辨认出他的主观错觉,那末,就可以肯定地说,这个人是患了变态的错觉,他(她)在知觉上是心理失常的。
如果一个人总是产生错觉,整天里嘀嘀咕咕、疑神疑鬼,心神不得安宁,那么,万般烦恼、无穷苦闷就会接踵而至了。发生笑话、自寻烦恼、妨碍团结都还算是轻的小事;严重的会发生意料不到的不良后果。
有些青年人容易产生错觉,往往是和他的知识经验不足,以及和他的分析批判能力蔽差有关系。那么怎么办?为了避免产生错觉,就得多学习、多阅历、锻炼思考力。遇事要三思而后行,勤动脑筋、多去辨认;要实事求是,而不要主观臆断。
末了,再谈谈幻觉和幻想有什么区别。由于幻想的对象也是常常指向环境以外的不真实的事物,因而不少人把幻想和幻觉混同起来。其实,幻想是一种和生活愿望相结合、并指向于未来的想象,而不是知觉。幻想有两种:一种是在正确世界观的指导下,符合现实生活的发展规律,并且是有可能实现的积极幻想,这种幻想就是“理想”;另一种幻想是完全脱离现实的发展规律,并且毫无实现的可能,这种幻想就是“空想”,空想往往是消极有害的幻想。
有些空想可以起缓冲烦恼的作用。有些心理学家把这种空想看作是一种“安慰剂”,从现实中得不到的心理满足,可以到空想中去寻找,从而得到补偿,也就是俗话讲的“聊以自慰”。常态人的空想是一种“遁世思想”,暂时地逃避严酷的现实环境,而沉溺在虚无渺茫的空想中,借以摆脱心理上的苦闷和烦恼等等。可是心理上正常与失常的人,他们对待空想的态度却是大为不同的。正常的人可以从空想中苏醒恢复过来,最后仍然是面向现实,他们明白空想到头来,只不过是一场慰藉而已。这就好比“曲终人散”,你还是现实中的你,而不是空想中的那个你。但是,心理失常的人却分不清真实和想象的界限,常常会把空想中的那个虚我、假我,误认为是现实中的这个实我、真我,于是种种心理疾病或悲剧就因此而产生出来。因此,对心理失常的人讲来,他们的空想往往就是幻觉;而对心理正常的人讲来,空想就是空想!
空想也可以叫做“白日梦”。病理心理学把“白日梦”分作两种形态:一种是逃避现实。有些人由于经受不了强大的心理压力,或者摆脱不了所遭遇到的挫折和困难,就把自己逃遁到自己创造的空想世界的小天地里寻求安慰。这应该说成是弱者的表现。另一种是聊以自慰,也可以叫作聊以解嘲。例如,一位年轻的急于成名成家的业余文学爱好者,写了几篇创作都因质量差、水平低而未被刊出,于是他就经常沉入空想,想象自己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备受他的女友和伙伴们的称赞,沉溺于自我欣赏、自我满足之中。
由此可见,逃避现实和聊以自慰,都是借空想来满足自己在现实世界中所不能达到的愿望。在空幻的想象中,他们的情绪可以得到恣意地放纵和发展,填补了心灵上的空虚感,获得满足感。但是,如若这样地恶性循环下去,那末,它的后果,就势必是越发地不能适应现实环境。
国外有些心理学家认为,白日梦可以使人暂时地脱离激烈争夺的严酷现实,使人的情绪在遭受到挫折失败后,得到暂时的缓冲,不至被挫折和失败击倒而一蹶不振,甚至可以给人“一线曙光”,对未来萌发希望。但这些心理学家们又指出:白日梦丝毫不能帮助你解决实际问题,也不能帮助你适应社会,因为战胜挫折与失败的唯一办法,还是需要面对现实。
照我看来,白日梦是一种对挫折的退缩式反应。有些人受挫折后,不是勇敢地面对现实,而是用脱离现实的方式去应付,在自己编织的空想网罩里,寻找自我安慰和自我满足。
什么叫“妄想症”
在日常生活里,有很多人误把“狂妄”当作是“妄想”,其实二者并不相同。虽然它们都可能是由于某种错误的思想、观念所引起的,但是“病因”却不大一样。
“狂妄”绝大部分是由于缺乏自知之明,不能正确地评估自己,因而妄自尊大,自视甚高,常常喜欢把自己看得高人一等、旁若无人。他们当中,有很多人是以“我”为中心的“自我崇拜狂”。从心理健康学看,这类人也的确算得上是心理失常的人,或者说是轻微的心理疾病“患者”。
但是,“妄想”的病因却大不相同,它们往往是因为个人的欲望,在现实环境里得不到满足所造成的。具体的、个别的妄想,任其发展下去,日久天长会凝聚成为有系统的“妄想症”。后者是一种地道的心理疾病。
医学心理学家们根据长期的临床观察,发现妄想是一种和事实不相符合的、和本人的地位以及文化水平等不相称的、难以动摇的固执信念。它虽然是一种错误的信念,但和“误解”与“错觉”又不相同。因为妄想症者固执地坚持自己的错误判断,你向他提出再多、再充分的有说服力的事实和证据,也动摇不了他的固执的信念,更谈不上纠正他的错误思想,因为他已成为极端“观念固执”的人。
如果你有机会走进精神病医院,你可能会发现有些人疯疯癫癫地在那里胡言乱语,有的把自己说成是“玉皇大帝”下凡,有的则自吹是“真龙天子”下界。这些人当然是属于严重的“妄想症”了,他们已经是地地道道的精神病病号,人们在对他们的不幸表示同情之余,很可能一笑置之而已。
那末,在日常生活里,有没有比较轻微的妄想病症表现呢?有的。比如说,有些人常常一口咬定别人在有计划、有预谋地对他进行打击或迫害。因而,当别人在互相谈论,或者对他稍加注视的时候,他就会疑神疑鬼地惶恐不安,终日里庸人自扰地处在惊慌戒备的心理状态里。
怀疑自己被迫害、被虐待,或者是被侮辱、被损伤的人,他们的思想是不合逻辑的,往往单凭毫无事实根据的幻想、猜测、臆断,虚构成某些自以为是的主观观念。
另外,妄想和迷信很相似,但妄想却不是迷信。迷信一般经过学习,可以纠正。绝大部分的迷信观念,醒悟后,可以“离经叛道”、破除干净。有很多迷信,是社会性的、群体性的迷信,它是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的思维产物,显然地受着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科学文化的发展水平的局限。比如说,原始社会的人们,对为什么会打雷、闪电,由于不理解而产生畏惧,认为是“雷公”、“电母”在发怒,于是“拜物教”、“拜神教”由此应运而生。
妄想,则完全是某个人的信念。严重的妄想,往往经过学习也纠正不过来;一般的妄想经过药物治疗,能慢慢地有所好转。
那么,妄想有哪些类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