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在世,好的命运要依靠自己去创造和改变,我们应随时赋予改变命运的力量,不断地告诉自己:“我一定能应付过去。”一位诗人曾写下这样一句话:“我们是命运的主人,我们是掌握灵魂的船长……”下面的故事告诉我们:成功的获得要靠自己谋取,只有一切靠自己,人生才会有大不同。
克莱门提·史东:我为什么不能成功?
克莱门提·史东是美国保险公司的董事长和主要的股份持有人,同时也是阿波特-柯维尔公司的董事和主要股份持有人,并且还是霍斯思书店的董事长。他可算得上是美国最富有的人之一。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他拥有个人资产达4亿美元之巨。他一生都从事推销,推销保险,推销自己的信念和致富的方法。
史东出生于1902年。很小的时候,他的父亲就去世了,只剩下孤儿寡母两人相依为命,家境贫寒,生活非常艰难。
为了维持生计,史东的母亲曾干了许多年缝纫女工,并用省吃俭用攒下的一点钱向底特律的一家小保险公司投资。这家保险公司是专做健康一意外伤亡保险的。后来她成了这家公司的保险推销员。耳濡目染,言传身教,对年幼的史东影响很大。无形中,也就种下了他这一生事业的第一颗种子。
很小的时候,他就知道为母亲分忧。课余时间,他卖报挣钱。报童之间经常为争夺地盘而发生争执,他也经常受到比他大的孩子的欺侮。由于他从小个性就比较刚强,一般是不肯示弱的,而结果往往是他占上风。
有时,他到一些小饭馆小酒吧里卖报,因为那里聚集的人多,而且能遮风避雨。那些老板却讨厌这些小报童,见到就赶;史东不知被赶出去多少次,可他总是趁老板不注意又偷偷地溜回去。这也造就了他不怕碰壁的坚强性格,日后成为竞争中的强者。
就在克莱门提·史东初中刚毕业,将要升高中的那年夏天,母亲见他闲在家里,让他试着为保险公司拉拉生意。他依照母亲的指点,来到一座办公大楼前。这时他不知道该从何开始,不敢走进大楼。他站在那儿,心里重温着母亲对他说过的话:“当你尝试着去做一件对你只有好处而不会有坏处或损失的事时,不要有顾虑,说干就干!”这样,他便有了勇气,毅然地走进了那扇大门。
他从一间办公室走到另一间办公室,不断地劝说人们到底特律健康一意外伤亡保险公司投保。他甚至不敢有片刻的犹豫,担心恐惧会乘虚而入。他从底楼一直跑到顶楼,逢人就说,终于争取到两位客户。尽管成果并不理想,他却非常高兴,因为这是他第一次当推销员的成绩呀,这已经相当令人鼓舞了。
万事开头难,只要有良好的开端,就不愁将来没有发展。由于他争取到两位客户,史东在保险公司的账户上也就有几元钱佣金,数字虽小,它却标志着零的突破,也是史东人生历程的一座里程碑。
从那以后,史东对自己的推销才能产生了信心,相信有一天一定会成为一名出色的推销员。后来的事实也证明了他的确具有这方面的资质。
他接着干下去,随着经验逐渐丰富,他成功的比率也日渐增加。这一来,他的兴趣更浓了,只要是空闲时间,比如节假日,学校不上课,他就跑出去拉生意,他越做越顺利,有时一天竟能做成10多笔生意,甚至最多的时候能做成20多笔。这样,他这一天的收入就相当可观了。
有时,他问自己:我为什么每天都能有收获?每天都能有新的发展?他认为,这主要是缘于自己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干一件事,最关键的是自己一定要有信心。
正当他为已经取得的成绩而高兴的时候,有人带信来:校长叫他去一趟。
他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推开校长办公室的门,校长对他说:“你知道自己违反了校规中哪几条吗?”史东说:“我不知道。”校长说:“你是个很有本事的人,你现在收入已经比我这个校长还高了,知道吗?”“不知道!”史东听出对方是在奚落他,他不能忍受一转身走了出去。他就这样退了学。
中国有句俗话:“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在一般人看来,他一个中学生为了赌气而离开学校,是非常令人惋惜的。但对于执着于某一件事的人来说,却也未见得完全是坏事,因为这样一来,他更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他所喜爱的那项工作中去了。
退学以后,史东一身轻松,毫无牵挂地到密执安州各地去,为他母亲所在的那家保险公司服务。他的成绩显著,每天可以拉到30多位客户,多的时候能拉到40多位。比在学校时更上一层楼了。
在刚满20岁的时候,他来到芝加哥,设立了自己的保险代理公司,给这个公司起名为联合保险代理公司。实际上,公司成员只有他一个人。公司开张的第一天就生意红火,拉到了50多位客户来投保。史东因此对自己更加充满了信心。
后来,他又将业务范围扩展到伊利诺斯州。生意前景越来越看好,有一天他居然拉到120多个客户,真是叫人难以相信。然而,这却是事实。
随着公司经营范围的不断扩大,客户的增多,史东开始感到人手不足是个主要问题了,于是决定招兵买马——雇佣兼职人员来为他干活。在这以前,他一直认为,只要自己的力量还可以承担,他就决不雇佣工作人员。事业刚刚起步,多一个人就多一份开支。可是现在不同了,他已经开始感到,要想进一步扩展事业,就非得要增加人员不可,否则,他将失去许多机会。他通过征聘的形式,从众多的应聘者中选择了几名推销员。
在那些应聘信中,有本地的,也有外地的,比如有来自印第安纳州和威斯康星州的,尽管他没有录取这些人,却使他从中受到启发。他突然想到,为什么不让这些踊跃应征者在当地为他所代理的保险公司拉生意呢?好主意!他立刻将这一想法付诸实施,在那两个州雇佣一些人,帮助公司展开业务。
从这以后,他由点到面,四面扩展,相继在其他州也征聘推销人员,从东到西,由北到南,覆盖面愈来愈大。到20世纪20年代末期,他的保险推销人员已有1000多人了。
为了加强对广大推销人员的管理,史东任命了各州的负责人;然后,又任命区域性负责人来管理这些州负责人。自己身边还有帮手,帮助统管全国和芝加哥总部的工作。他的经营局面已基本打开,这时还不到30岁。
再幸运的人,也不可能永远一帆风顺。正当史东的保险代理公司蓬勃发展之际,却出现了全国性的经济不景气。许多工商企业纷纷倒闭,这对保险事业无疑是个不小的打击。因为在这样的情况下,人们大多数已无钱投保,即使有一点钱,也首先要考虑眼前的生活问题,无暇顾及遥远的未来的事了。
面对这样的现实,保险公司的许多推销人员都失去了信心,感到悲观失望。史东心里也着急,不过他觉得这个时候必须给下面的人鼓鼓气。他对他们说:逆境中也是可以获得成功的,秘诀就在于你自己必须是乐观向上的,你一定不能失去信心和决心。推销员的悲观与乐观都可能影响客户。为了使自己的话更有说服力,他亲自示范,到纽约州去推销保险。事实证明,尽管市场不景气,他仍能达到20年代升平世道的水平。
经过这次波折,史东自己也发现了这样一个道理:在经济上升时期,做什么都容易,对手下的推销人员不必操过多的心;可一旦遇上困难时期,面临真正的考验,许多人就承受不了了。由此可见,提高推销人员的心理素质是非常重要的。他决定大力向他们灌输自己的那一套积极的精神态度,并开展首次推销训练运动。
在训练运动中,他亲自深入到第一线视察,与工作人员交流,并表演示范。尽管如此,还是有许多人振作不起来,纷纷辞职不干了。1000名推销员,到后来只剩下1/35仍坚守岗位。这也是一种自然淘汰,留下来的200人个个都是好样的,他们训练有素,能接受史东的经营思想,工作效率也很高,到了全国经济复苏的时候,他们甚至创造了远远超过1000人时的辉煌成绩。
到30年代末期,史东已经是年轻的百万富翁了。
了解史东的人都会觉得他这人具有双重性格,他是美国最大的商人之一,在与他的接触中,总会给人留下一种很深的印象:似乎赚钱是他生活的惟一目标。但实际上,他却热衷于慈善事业,施舍起来毫不吝啬,这又使人感觉赚钱并不是他惟一的目的。
身材矮小、圆脸、头发直着向后梳理,留旧式短髭,打着漂亮的领结,手上带着耀眼夺目的戒指,不停地抽着哈瓦那雪茄,他就是克莱门提·史东——一个真正的商人。
马云:相信自己,就能赢得整个世界
2013年11月11日,阿里巴巴旗下的天猫11.11购物狂欢节“疯狂”开启,支付宝成交额第1分钟过1亿元,第6分钟破10亿元,5时49分破百亿元,至8时42分,天猫11.11购物狂欢节支付宝成交额突破121亿元,再次超过2012年美国最大的网上购物节“网络星期一”成交额(120.8亿元人民币)。13点04分,天猫“双11”购物狂欢节成交额突破191亿,仅用13小时就完成2012年全天交易额。截至11日21点19分,天猫官方微博公布的最新交易数据称,21时19分45秒,天猫1111购物狂欢节支付宝交易额超300亿。最终交易额以350.19亿收官。可以说,创造这个奇迹的是一个叫马云的人。
小时候的马云,是一个“侠气”味很重的人,他对朋友很讲义气,因此,在小时候打架无数。曾经在一次“战斗”中他身上缝过13针。因为打架,他受过学校好几次处分,也曾多次被迫转学。在家长、老师以及邻居的眼里,谁要说这个顽皮孩子的前途有希望,那么他们宁愿相信太阳从西边出。这可能只是一个孩子的另一面,其实,少年时的马云并不是一无是处,据马云自己讲,他12岁时就对学习英语产生了兴趣。每天早上,不管刮风下雨,他都要骑车40分钟,到杭州西湖旁的一个小旅馆学英语,这一学就是8年。那时,中国已经逐渐对外开放,许多外国游人到杭州旅游观光。他还经常为他们充当免费导游,带他们四处浏览的同时练习英语。马云说“这8年的学习深深改变了我,外国游客带给我的知识,和从老师、书本学到的很不一样,我开始比大多数人更具全球化的视野。”
但在很多人的眼里,从小到大,马云是最差的学生,上的是三四流的中小学,读的是当地最差的大学。马云读书的过程也是具有传奇色彩。他初中考高中考了两次,高中考大学考了三次,其中第一次高考,数学只考了1分。但他并没有放弃对大学生活的追求,可在他第三次参加高考前,他的老师却这样对他说:“你要是考上的话,我的名字倒过来写。”
马云经过坚持不懈地参加高考,终于在1984年进入了专科录取分数线,幸运的是,因为他离本科线只差5分,那年本科没招满人,马云就这样跌跌撞撞地考入杭州师范大学外语系本科。在大学里,马云很快显示出了他的能力,不仅当上了学生会主席,后来还成为杭州大学生联合会主席。
在杭州师范大学毕业后,他的未来注定要成为一个英语老师了。但幸运的是,在学校500多名毕业生中,他是惟一一位分在大学教书的人。就这样,马云在杭州电子工业学院教英语,每月工资只有人民币100多元。在清苦的教书生涯中,马云一干就是5年,在这5年中,马云并没有一心一意地在教书,在他的心中,一直梦想着到公司工作。
1991年,马云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几个朋友一起成立了海博翻译社。结果是第一个月收入700元,而他却要付2000元的房租,这档赔本的买卖遭到了很多人的讥讽。
朋友对这个项目都动摇了,但马云却坚信:只要坚持做下去,一定有前景。为了填补翻译社的亏空,他贩卖小商品来维持翻译社的正常运转。
两年后,马云不仅养活了翻译社,而且还打造了杭州第一个知名度很高的英语角。如今,正如马云当年所愿,海博翻译社已经成为浙江省最大的翻译社。
真正促使马云下海的是一个偶然的机会。
在1995年,他随一个贸易代表团前往西雅图任翻译。在西雅图,他第一次接触到互联网。偶然间,马云在雅虎上搜索“啤酒”这个单词,遗憾的是,没有搜索到任何关于中国的资料,出于好奇的马云请人做了一个自己翻译社的网页,没想到,在3个小时就收到了4封邮件。这时的马云意识到:互联网必将改变世界!他更萌生了一个想法:要做一个网站,把国内的企业资料收集起来放到网上向全世界发布。
此时的马云刚刚步入而立之年,并已经是杭州十大杰出青年教师,在教师的岗位上,他有着很好的发展前景。但是,胸怀大志的马云决定放弃在学校的一切地位、身份和待遇,全身心投入到互联网上来。
此时,互联网对于很多中国人来说还是非常陌生的,就是在世界范围内,互联网也刚刚开始发展。在这样的情形下,杭州更不具备建立互联网的条件,马云想要下海,用互联网来为公司赢利,这个想法遭到了亲朋好友的强烈反对——马云到了被亲朋孤立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