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把为目标而去做事称为奋斗。在SH交通大学读研究生时,因为成绩较好而受到沃顿教授的邀请,沃顿商学院成了我留学的目标,并为之持续地努力奋斗。
那时已经38岁多了。但仍奋斗不息。我常用成大事者多乃劳苦困顿者也勉励自己。每天泡在图书馆里。连乘公交车和大便的时间都在背英语单词。我深深地懂得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我明白,我的年龄已经偏大。我赶的可能是末班车。我没有可以等待的资本。我没有退路。在大家蜂拥着向独木桥冲去的时候,我能做的和我可以做的,只有发扬杰克·伦敦的白牙精神。只有狂奔向前,把别人甩在后面,奋不顾身地挤过独木桥。残酷令人不寒而栗。人家告诉我,竞争是残酷的,和这就是竞争。
人一有目标,干劲就来了。心里只有焦裕禄的小车不倒只管推的小车,和容国团的人生能有几回搏的话。
抱着破釜沉舟参加最后一战的决心,奔赴ETP战场。意想不到地顺利。真是,前期三年的吃苦,(指在SH交通大学读研究生时阅读原版英文教科书和听沃顿教授英文授课的三年,)于今一日尝甜。(指看到考试成绩时。)一次通过考试。学校通知我,准备出国学习!
为出国留学努力奋斗
1983年12月,我研究生毕业了。我被分配到SH财经学院教书。工资为每月柒?六元。开始有SH户口了。这个户口是我奋斗了十几年的结果。我总算和父母、跟妻子、及女儿团聚了。但我不能就此止步,还得为出国留学努力奋斗。
在去SH财经学院上课教书的路上,我要找好回家前看书的图书馆。星期天或节假日,妻子领着女儿先去岳父母家,我早上要去看书看到11点才从JA区图书馆骑车赶往在NS区老城廂的岳父母家,耗时大约40分钟。妻子和岳父母对我这种失礼行为都表示理解,我心存感激。
到了岳父母家后的第一件事是把女儿叫到小房间,她必须把其在外婆家完成的作业给我看过。说实在的,不是看而是听。因为,她是背诵给我听儿歌或故事。我的任务只是检查其是否完成和完成的质量。我的责任就是这些。这些对于女儿来说,只是小菜一碟。而外婆和外公也会在我到达以前,提醒她注意,要她到小房间里再背一遍。女儿也总会说,她已经背过了,已经背得出了。为此,女儿的外婆骂我和我妻子是神经病。我们对其管教也只是付之一笑而已。
一路的早期教育
自从研究生毕业,每星期一早晨,是我送女儿去幼儿园的时间。因为妻子已经告诉我,每次送女儿去幼儿园。她都哭闹着不肯去。所以,她要让我尝一尝这味道。在送女儿去幼儿园前,我想来想去也想不通她哭闹的理由。猜想她哭闹着不愿意去是因为幼儿园不象家里那样自由。孩子是自由惯了的,现在你给她锁上铁链,她怎么会高兴呢?因此,她哭闹着不肯去。其它的,幼儿园都比家里好。幼儿园里有可以一起玩耍的小朋友,有教他们学习知识的老师……
但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女儿哭闹着不肯去是事实。因此,在去幼儿园前,我极力地分散女儿对去幼儿园的恐惧感。我骑着自行车,驮着她。一路上给女儿讲着故事,也就是我的寓教于乐的一路早教的方法。
我讲得唾沫横飞,边讲边编。她是听得津津有神,频频提问。就这样,没有一丝哭声,我们到达了女儿就读的幼儿园。当我抱她下车,领着她去教室時她有要哭的样子。不过,当我告诉她,爸爸妈妈也是不得已才送她进全托幼儿园的。我们各自都在为团聚在一起奋斗着。女儿似乎懂得我的一番话,忍住泪,走进了教室。
准备留学
时间过得很快,我已经考过EPT了。考试这东西很奇妙。考完试后,你的感觉会告诉你考得怎样?自我感觉没问题。因此,开始着手准备出国读书的事了。
女儿也到了幼儿园毕业的时候了。我们住处附近没有好学校。离家有三站公交车路程的地方有一个全市闻名的一师附小(第一师范附属小学)。但那不是我们居住地就近的学校。自己的经历告诉我一个好学校对人一生的影响力。因此,总在想把女儿送入一师附小。而且是在她出生前就已经想好的。
这事关系到女儿的一生,而我只有一个女儿。很自然地,她的教育成为我挥之不去的心病。
这时,考试成绩出来了。一次成功。SH财经大学还正式通知我,参加SH外国语学院为期两个月的出国培训,并等候出国留学。
我抓紧时间。我想好了,一定要在自己出国前,把女儿送入一师附小。我心甘情愿地竭尽全力。为女儿有好的教育进行奔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