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对他人的认知判断首先是根据个人的好恶得出的,然后再从这个判断推论出认知对象的其他品质。这种在人际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以偏概全的现象,如同日、月的光辉,在云雾的作用下扩大到四周,形成一种光环作用。它通常表现为: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最初印象决定了他看不准对方的真实品质。有时候,晕轮效应会对人际关系产生积极作用,但它也有弊端,其最大的弊端在于以偏概全。
赵大宝大学毕业后进入一家大型日用品销售公司跑业务,由于他工作认真,干劲十足,很快取得了不错的工作业绩。销售主任对赵大宝颇有好感,觉得他是个可塑之才,时常给予他一些工作上的指点,对此,赵大宝心里十分感激。
不过,赵大宝通过与主任的接触,觉得主任有时候过于蛮横武断,因此他平时尽量不与主任产生分歧。然而,该来的总是要来,在赵大宝的工作处于顺风顺水的时候,发生了一次意外事件。
那次,公司联系上一家大客户。一天,客户打来电话要求公司派一个人过去面谈,主任派赵大宝去。赵大宝不敢怠慢,出了公司大门,叫了辆出租车便赶往客户的公司。
然而,那天下着大雨,又遇到堵车,赵大宝怕迟到,情急之下只好下车徒步赶往客户公司。尽管一路上他连走带跑,但到达的时候,还是比预约的时间晚了半个小时。客户不理会赵大宝的解释,也不同情他浑身湿透,以迟到为由给赵大宝公司打电话,拒绝了合作事宜。而另一方面,赵大宝通过自己的途径了解到一个真实情况:这家客户在前一天已经与另一家公司签订了合约,这次打电话叫他们派人去,不过是为了当面向他们摊牌,并让他们取走之前的来往中提供的资料而已。
因此,失去客户的责任并不在赵大宝,但是主任不容赵大宝解释,不由分说地就把责任归在赵大宝身上,不但扣了他当月的奖金,还在公司对他进行通报批评,以此起到警示作用。
赵大宝感到很委屈,却无可奈何,只能把这个“冤枉气”埋在心里。通过这次事件,赵大宝认定主任是个不辨是非、不通情理的人,对他的好感也荡然无存,从此他小心翼翼地应对着主任。
这样的状况持续了一年,直到主任升职为部门经理,赵大宝总算松了一口气,心想再不用过着“伴君如伴虎”的日子了。
然而,这位新的部门经理却指名要赵大宝做他的助理。赵大宝因为心里有阴影,坚决地拒绝了这个别人眼中的“肥差”,令大家百思不得其解。部门经理也不好勉强,另挑了一个人做自己的助理。两年后,部门经理因为工作业绩突出,又升职为销售总监,总揽公司销售部的大权,而他的助理则被提升为部门经理。
此时,赵大宝虽然对工作兢兢业业,却还是一名普通的业务员,他心里多少有些失落。尤其是一次与销售总监无意间的谈话,让赵大宝彻底认识到自己当初所犯的错误,更加后悔不已。
原来,销售总监当时点名要赵大宝做自己的助理,就是因为看中了他的发展潜力,准备日后提升他,不想竟遭到拒绝,这其中的缘由,销售总监至今想不明白。他哪里知道,赵大宝是因为心里对他有了负面的评价,不愿再相信他,把他的一番良苦用心当成了歹意,因此坚决拒绝。这样的偏执,不但让赵大宝心里无端地有了担忧,还失去了大好的机会,最大的受害者还是他自己。
因为在一次工作中受到上司的批评,赵大宝便断定上司是个“不辨是非、不通情理的人”,从此在心里埋下愤恨的种子。即使事情过去很长一段时间,赵大宝还是无法改变对上司的看法,不但在平时的工作中小心地防备上司,就连上司主动提拔他当助理,他也将这番好意曲解为歹意,拒绝了一次发展的好机会,眼睁睁地看着别人取代自己的位置,走上成功的道路。
赵大宝对上司“不辨是非、不通情理”这一品性的主观臆断,影响了他客观地评价上司的其他品质,如知人善用、爱惜人才等,这一现象就是典型的“职场晕轮效应”。
晕轮效应有其积极的一面,也有其消极的一面,从赵大宝的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其消极面的体现及其危害。很显然,晕轮效应的消极面表现为仅仅根据事物、人物的个别特征,而对事物、人物的本质或全部特征下结论,这是过于片面的行为,它会影响我们对事物、对人物正确、客观地判断,从而造成不必要的误会和矛盾,这是我们在职场人际关系中所要避开和克服的一个弊端。因此,一定要避免陷入晕轮效应的误区。
为了在工作中避免因人际关系带来的麻烦,我们应该尽量在初次见面时客观地判断对方,避免因表面的虚假信息给彼此带来心理上的“疙瘩”。
人们常常根据一个人的外貌特征去判断其性格和心理。比如,人们往往认为肥厚的嘴唇是憨厚朴实的标志,宽大的前额是智慧的象征,尖窄的下巴是狡诈的特征等。这种“由表及里”的推断,虽有一定的规律性,却并无科学依据可言,而且含有很大的偏见成分,容易产生偏差。因此,我们在认识他人的问题上,切记不要仅仅停留在表象,而应该注重了解对方心理、品行、言行等更深层的方面,这样才能有效地摆脱“外貌晕轮效应”的影响。
职场中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职场中的每一份人际关系,都有其温暖与冷漠的一面。再融洽的职场,都有不和谐的杂音。因此,在职场中,无论是对人、对事,都要保持冷静、客观,“别让阴影挡住了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