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置之死地而后生。任何事情都是一样的道理,如果到了“放手一搏”的时候,“光脚的怎么会怕穿鞋”的呢?谈判也是一样,虽然我们说谈判中要坚守自己的底线、坚定自己的目标,但如果过于强硬,甚至把对方逼到了绝境,结果便会适得其反。要知道,狗急了不仅会跳墙,有时候还会“咬人”。
谈判中很多时候是弱势与强势群体之间的PK,但是如果主谈判方把握不好分寸、掌握不好尺度、过分要求对方付出、不断压缩对方的利益支点,甚至变相胁迫谈判对方“赔钱赚吆喝”,以致惹怒了对方,结果只能两败俱伤。
常言道,“遗人玫瑰,手有余香”,在保证自己谈判利益的前提下,分对方一杯羹,给对方留一些“名利”空间,让对方觉得与你合作是有利可图,这才是谈判的胜利。反之,就会爆发大家都不希望发生的争斗与纠缠。
众所周知,南非不仅是世界上第一个举办世界杯的非洲国家,而且是世界上第一个举办世界杯的发展中国家。这本是一件让人欢欣鼓舞的大喜事。但是2010年,正当南非世界杯顺利举行的时候,世界杯黑人劳工的罢工浪潮席卷了整个南非,传染到几乎所有的有赛事的球场。
罢工的起因还是传统的劳资矛盾。但是这一次的恶劣程度的确让人很难以忍受。起初,世界杯组委会承诺给所有世界杯工作人员每天1000兰特(南非的货币单位,1兰特约合人民币0.76元)的劳务费,但是等到工作开始的第一天,所有的工作人员都只拿到了190兰特。这当然会引起大家的不满,于是一部分工作人员开始抗议。当然,抗议的规模也是小范围的,没有到处张扬。但是问题在于,抗议的工作人员遭到了治安警察的残酷镇压,警察甚至对抗议人群释放了催泪瓦斯。
于是工作人员和组委会之间的矛盾一瞬间升级。从开普敦绿点球场,到约翰内斯堡的埃利斯公园球场,几乎到处都是罢工的工作人员。在事件几乎达到白热化的时候,世界杯组委会居然堂而皇之地利用警察做好后勤保障工作。于是一场影响世界的劳资矛盾就这样产生了。
世界杯组委会不仅不为自己的错误埋单,还动用国家暴力来打击“工作人员”的信心。结果将这些有意见的“工作人员”推上了带领和号召所有劳工走上斗争的道路。谈判,万万不可不给对方留有余地。一竿子捅到底,就真的可以收获更多吗?恐怕即使是一个谈判高手也不敢断然下结论。
社会上一些规律性的东西是比较重要的。谈判双方现在地位的悬殊不等于将来发展的悬殊。俗语说,三十年河西,三十年河东。三十年,弹指一挥间。给别人留有余地,也是给自己一个机会。
2011年,在IT产业中出现了一位“苹果神”,就是乔布斯。乔布斯的一生,可以说为声名所累。他与“苹果”之间可以说已经到了人机合一的地步。老百姓都以拥有一台苹果机为荣。当然了,苹果的成功,首先归功于乔布斯。但是又有谁知道,世界第一首富比尔·盖茨也是苹果的功臣。
虽然微软和苹果之间的竞争是白热化的,但是当苹果一度陷入低谷的时候,比尔·盖茨没有袖手旁边,也没有幸灾乐祸,而是向乔布斯伸出援手,给予了苹果10亿美元的资助。
之后,在微软上市后,比尔·盖茨迅速抢占了苹果在PC板块的业务,而且几乎是全面接收,同时他也没有让苹果在与自己的竞争中销声匿迹,而是留有余地,让苹果走出了困境,并在一定程度上成就了乔布斯的“苹果世界”。
一箭双雕,利人利己,这正是比尔·盖茨的成功之处,也是谈判人士需要学习的谈判策略。一味地强势进攻、占有、得寸进尺,试图把全部利益通通收入自己囊中却不留给对方一口饭吃,结果只能让对方狗急跳墙,做出鱼死网破、玉石俱焚的疯狂举动。
美国著名的散文作家、思想家、诗人爱默生曾经说:“人生最美丽的补偿之一,就是人们真诚地帮助别人之后,同时也帮助了自己。”所以谈判中,为对方想一下,损失一点利益,让对方觉得与你合作是愉快的,才是明智之举,才会有长久合作的可能。
谈判不是为了一城一地的得失,也不是为了去争夺那一丝半缕,更不是为了今天。而是为了双方在以后的时间里,还有机会团结起来,共同抵御市场风险,相互支持、同渡难关。
谈判点睛
你有你的追求,我也有我的目的。谈判不是牺牲我的目的来达成你的追求,而是达成我的目的,实现你的追求。所以不要总是寄希望于对方的牺牲,不给对方一点机会,让对方深感无利可图,而要设法让双方同进退,平等、公平、互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