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古就有“严父慈母”的说法,也就是在家庭教育中,要有“红脸”、“白脸”。父母双方都“红脸”,则孩子从小就会屈服于父母的压力,容易造成性格懦弱;若父母双方都“白脸”,则孩子容易因备受溺爱而骄纵。所以“红白脸”的组合就成为了中国家教中最为长寿的组合。
谈判也是如此,过硬会激怒对方,以致谈崩;过软则容易让对方占据主动,失去谈判的优势。只有软硬兼施,唱好双簧,才能使我方游刃有余、进退皆可。
一个毒贩子在走私毒品时被警察拘捕了。为了获得更多的线索,警察对毒贩子进行了多次审讯。但无论警察如何拷问,这位毒贩子就是闭口不谈,俨然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样子。
警察们几经商量,想了一个法子。先派一个警察将毒贩子带到强光底下,对其严加恐吓、威胁,甚至用电棍打击。但这位毒贩子天生就长了反骨一样,警察越逼问,他越不说。
这时,第二个警察出场了。他严厉指责第一位警察的所作所为,不能如此对待犯人,并将这位警察轰了出去。接着,这位警察扶着犯人来到一个光线柔和的房间,从自己的烟袋里抽出一根香烟递给毒贩子,并关切地询问刚才自己同事的无礼举动是否伤着他了。看到犯人的神色慢慢放松下来,这位警察又和犯人聊起了家常。
就这样,这位警察和犯人闲聊了一下午。最终,犯人卸下心防,主动向警察交代了自己的罪行和犯罪团伙。
可见,“红黑脸”的组合在谈判中能起到事半功倍的神效。谈判中难免会遇上进退两难的境地,一个人死撑,只会让场面更被动。这个时候,如果有一位同伴配合自己唱段双簧,软硬兼施,就能轻松走出尴尬,化险为夷。
某个深夜,两个生意人结伴走在街上。当他们走到一个偏僻的小巷时,突然,从暗处闪出一个持着手枪的抢劫者。抢劫者用枪对着两人,要求他们把身上的钱都交出来,否则就当场毙了他们。
生意人甲立马哆哆嗦嗦地从口袋里掏钱,以图保命。这时,生意人乙按住甲正往外掏钱的手,假装害怕地问道:“老板让我们出来采购,就给了这么些钱,全让人抢了,回去老板还不剥了我们的皮?”
甲立马心领神会,装作浑身发抖的样子,战战兢兢地请求抢劫犯:“好汉,我们身上的钱都是老板的,都给你了我们回去也没法向老板交代。麻烦您在我们的衣服上打两枪,我们回去好对老板有个交代。”
抢劫者点头答应。甲乙两人赶紧脱下外套,让抢劫者对着空衣服打了两枪。
乙接过衣服一看,说:“麻烦您再多打几个眼儿吧,这样看着更逼真些。”
抢劫者一边辱骂乙胆小,一边抢过衣服又打了几枪。
“请在我们的裤脚上再打几枪吧,我们老板是个多疑的人。”说完,甲就掀起自己的裤脚。
“他妈的,那么多事儿,你们这两个窝囊废……”抢劫者一边骂着,一边扣动手枪,对准甲的裤脚。但是,任凭抢劫者如何用力扳机,手枪却没有任何动静。原来,刚才的几枪已经耗尽了他的全部子弹。
甲乙两人见此情状,便联手和抢劫者打斗起来。失去了手枪的抢劫者也只是一个普通人,哪里能以一敌二?几个回合下来,便被甲乙两人捆了个结实,押送去警察局。
两位生意人在面对危险时,巧妙地唱了一出双簧戏,不仅保住了自己的钱财,还成功地制伏了抢劫者。这种机智变通的策略正是谈判所需要的。
面对各种难解的局、难“啃”的“骨头”,不妨也学学这两位生意人,唱唱双簧。当然,唱双簧需要讲究彼此之间的默契,否则,内部意见不一、配合度不够,把戏演砸了,那效果就适得其反了。
因此,在谈判前,不妨先内部交代清楚,明确彼此的定位和态度,或扮演白脸,或扮演黑脸;何时进攻,何时劝和;谁先出场,什么时候出场等,都要在谈判前就设定好。
要想取得谈判胜利,红脸、白脸在谈判中就要有截然不同的立场和态度,给对方强烈的反差,以便诱敌深入。同时,红脸、白脸要明确各自的优势,只有默契配合、优势互补,才能真正发挥出红脸、白脸的谈判神效。
谈判点睛
明目张胆的对峙容易将谈判引入僵局,而一唱一和式的“红白脸”策略则能有效缓解尴尬,动摇对方的谈判信心,更好地占据谈判主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