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阿雷格人戴面纱的“大刀骑士”
有“沙漠之王”之称的图阿雷格人,可以说是与众不同,他们不仅经常佩带双刃剑、带鞘匕首、铁标枪、皮盾牌等,而且更让人感到不可思议的,是男人竟然蒙面纱。他们这种奇异的装束,不仅让自己显得与众不同,也为辽阔的撒哈拉增添了一道奇异的风景。
如果你有机会到撒哈拉和萨赫勒地区神游,多半就会与一些戴面纱的男人擦肩而过。这就是有名的图阿雷格人。这个撒哈拉地区的游牧民族最有意思的是,他们的女性的地位要比男性高,而男人要打猎放牧,养家糊口。
图阿雷格人的祖先是北非的柏柏尔人。当阿拉伯人征服北非后,信奉伊斯兰教的柏柏尔人时常与阿拉伯人发生冲突。在冲突中,无家可归的柏柏尔人有一部分流浪于撒哈拉沙漠,并逐渐形成了新的群体——图阿雷格人。
但是图阿雷格人却认为自己的祖先,不是柏柏尔人,而是源自一个名叫希娜纳的女王。据说,一天,女王在女仆塔卡玛特的陪伴下,前往撒哈拉沙漠里的某个地方。抵达目的地后,女王不想回去,就与当地人结婚。之后,女王生下了一个女儿。后来,她的女仆也与当地人结婚,并生下了两个女儿。正是这3个女孩繁衍了第一代图阿雷格人。
由于图阿雷格人生活在环境特别艰苦的沙漠中,又养成了剽悍的性格,因而,向有“沙漠之王”之称;又由于他们的奇特装束,因而,又被称为“戴面纱的大刀骑士”。
在图阿雷格人中,做女人或妻子是很幸福的一件事。没事的时候,在家读读书,写点东西。尽管生活不是太富有,日子却过得很惬意。
能歌善舞的巨人·图西人
无论在过去,还是在现在,平均身高1.83米的图西人,都应该是世界上身高最高的民族之一。
盖起源于埃塞俄比亚高原的图西人,现在,主要定居在维多利亚湖四周地带。最让人惊叹不已的,是图西人的身高,图西人平均身高达1.83米,是世界上平均身高最高的民族之一。
有人说,图西人擅长歌舞,是天生的艺术家,这或许与他们修长的身材、活泼开朗的性格有关。每到结婚、举丧、添丁、成年、迎宾、战斗、劳动、祀神、祭祖、节庆等重要的日子,如果当地举行盛大的歌舞会,图西人总是乐此不疲,总是身着十分艳丽的民族服装,跳起传统的舞蹈——鼓舞,来庆祝每一个快乐的日子,来表达悲欢、自己的爱恨,以及各种各样的情绪。
“鼓舞”是一种原生态歌舞表演形式,歌与舞步完全跟着激昂的鼓点走。当你看到图西人不停扭动腰身,擂响手鼓,当你听到图西人嘴里发出的那高亢而悠扬的声音时,即使你看不明白他们的动作,听不懂他们的歌声,你也会充分领略粗犷奔放的非洲风情。
马赛人东非的“吉普赛人”
马赛人是东非最著名的一个游牧民族,向有“东非的吉普赛人”之称,在现代文明大潮的冲击下,马赛人的思想有所变化,有些部族从游牧转向农耕,但他们的生活方式仿佛依旧停留在古老的时代,尽管这些生活方式与现代文明无关,但是他们却活得快乐而精彩。
如果驾驶着吉普车在一望无际的东非草原上奔驰,是很惬意的一件事,车的上空,是湛蓝的天空,而湛蓝的天空下,那披着鲜红色的斗篷、不断向你招手的则是马赛人。
马赛人是东非现在依然活跃的,也是最著名的一个游牧民族。现在的马赛人,人口已近100万,主要生活于肯尼亚的南部及坦桑尼亚的北部。色彩绚丽的服饰,大大的耳洞,让他们显得与众不同。
不管到没到过非洲,你多半听说过马赛人身材高大的说法,那绝对是名符其实的。马赛男子身高大多在1.80米以上。最吸引人的要属马赛人的审美观男人留辫子,女人剃光头。马赛男子那一头细小的辫子,与他们剽悍的身材和气质相映成趣;而女子皮肤黝黑细腻、明眸皓齿,脖子上挂着一圈圈各种颜色的串珠,手臂和腿上缠着密集的铜丝圈,虽然剃光了头,也绝对称得上美女。
马赛人喜欢色彩绚丽的服饰,因而,颜色鲜红的长袍向来是马赛人的最爱。其中的女式长袍叫“肯加”。所谓“肯加”就是把一块布简单地一折一塞,然后,再结结实实地勒在身上。对于现代人来说,这种打扮过于简单,但对于马赛人来说,越是简单的东西,越美丽。至于他们为什么对红色情有所钟,则是源于火焰般的红色就是力量的象征、穿红可以驱兽防身的说法。虽然马赛人喜欢艳丽的服饰,但由于居住的地区不同,他们的服饰还是有所区别。一般来说,肯尼亚的马赛人喜欢身披红色的马赛布,里面是鲜艳的收腰短衫,男性露出修长的大腿。而坦桑尼亚的马赛人,则喜欢身披棕色的马赛布,里面是单调的收腰长衫,男性不露出大腿。
尽管马赛人以游牧为生,但特别爱美。对于马赛人来说,不管男孩、女孩,到了七八岁时,就要把耳垂切出一个洞来,因为他们认为耳垂的洞越大,就越美丽动人。为了让这个洞越长越大,他们会把细木棍或树叶柄塞入洞中。每当看到马赛人的耳垂,就难免会提心吊胆,会担心耳垂会掉下来。不过虽然马赛人的耳垂不会掉下来,但却行动不便,比如,赶着牛群在树林里行走时,树枝经常会将耳洞挂住,所以马赛男子不得不像女人挽头发一样,要经常把耳朵挽起来。
马赛人不仅在装束方面别具一格,而且性格勇猛顽强,个个骁勇善战,能将很重的铁矛握在手中,挥舞自如,在20米的距离内准确地击中奔跑着的野兽。为了成为真正的英雄好汉,在年轻时,马赛男孩都要进行特别的训练,如每个成年男子在娶妻之前,都会单枪匹马,手持又长又重的铁矛猎杀狮子,来证明自己的胆量和勇气。此外,也有一些马赛男孩,要在成年前到离家很远的地方独自生活几年,在这几年中,他要学会如何与自然和猛兽做斗争,学到真正的生活本能,才算成长为一个真正的勇士。
如果你看到马赛人把牛的鲜血和鲜奶混在一起喝,你不必大惊小怪。因为马赛人是一个食肉民族,从不吃土地上生长的任何食物,如粮食、蔬菜等。无论是吃还是住,他们都离不开牛羊。
在马赛家庭中,女人没有多少权力,一般来说,女孩则是父母的“套牛绳”、“拴牛桩”,其身价是用牛的头数来计算的。而马赛家庭中的妻子,则是马赛男人用牛换来的,一般4头牛就可以换一个,牛越多,男人娶来的老婆也就越多。由于可以用牛换妻,所以,马赛人依然盛行一夫多妻制。尽管一个马赛男人有很多妻子,但马赛人还是十分尊重传统的伦理道德,在马赛人居住的地区,既没有抢劫、凶杀事件发生,也没有谁会逼婚、离婚、休妻。而且最让人难以相信的是,在马赛人看来,说谎是一种犯罪的行为,要受到公众舆论的谴责。正是因为有良好的道德法则,马赛人才会成为最有诚信的一个民族。
对于现代人来说,无论是将牛的鲜血和鲜奶混在一起喝,用牛换妻,还是一夫多妻的婚姻制,都是很原始的一种生活方式。但在这种原始的生活方式中,马赛人却活得很快乐。快乐时,他们就喜欢跳舞。
虽然你永远不会懂得跳舞的马赛人在叫喊什么,也听不懂他们所唱的歌曲,但当你跟着他们翩翩起舞,不断地舞动你的脚步时,不断地挥手转圈时,你就会离烦忧很远,离快乐很近。
祖鲁人天堂中的使者
祖鲁人是南非最大的黑人民族,也曾是一个不断流浪黑人民族,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原始的生活习惯、悠久的民风民俗、独特的建筑特色,不仅让自己与众不同,也吸引着更多的人来这里探险与游玩。
一提起祖鲁人,总是从情不自禁地想起吉普赛人。尽管现在的祖鲁人,不再过着流浪的生活。
祖鲁人,又叫阿马祖鲁人,主要分布在南非纳塔尔省、莱索托东部和斯威士兰东南部,无论在语言,还是文化上,都与史瓦济人、科萨人有着很深的渊源。
祖鲁人最具特色的,是它的建筑“克拉尔”,“克拉尔”是一组茅屋,中心是圆形的牲畜栅栏,周围建造若干茅屋,茅屋以外是圆形的外围栅栏。“克拉尔”的格局,是为了适应祖鲁人的一夫多妻制。在婚姻生活方面,祖鲁人实行一夫多妻制,而且有转房婚的风俗,即家里的男人死了,妻子要嫁给男人的弟弟。
对祖鲁男人来说,保卫家园、养家糊口、管理氏族和家庭,是义不容辞的职责。而当男人们去放牧牲畜和打猎时,女人则要耕种田地、缝衣做饭、教育子女。男女间这种完美的配合,让人想起中国最经典的民歌中“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的那种梦境般的田园牧歌生活。
近年来,由于一些祖鲁人失去了牧场和水源,不得不出外谋生,虽然远离了世外桃源般的生活。但无论走到哪里,祖鲁人都会对自己的那个天堂念念不忘,都会对那片神奇的土地魂牵梦绕。
与神同在·布须曼人
如果你喜欢听一些传奇或者故事,布须曼人可以满足以你的愿望。这些居住在灌木丛中的人,身材矮小而干瘪,虽然沙漠中的生活,令人难以想象的清苦,但乐观的布须曼人却世世代代在那里生活着,并且能画出世界上最美丽的岩画,能讲最动人的故事。
布须曼人,也叫丛林人,是卡拉哈里大沙漠中古老的居民。如果你看过《上帝也疯狂》,对这个可爱的民族一定不陌生。因为影片中那些靠打猎来维持生活的人,就是布须曼人。
卡拉哈里沙漠,每年有9个月的时间是干旱无雨的,许多动物都因为无法适应这里的环境而纷纷离开。但布须曼人却世世代代在那里生活了几十个世纪。正是因为适应沙漠干旱无雨的环境,让他们在体型、肤色上都与其他非洲人有明显的区别。他们比骆驼还耐干旱,挖树根、收集露珠就能止渴。尽管环境残酷,布须曼人却没有矛盾和纷争,因为在他们心目中,神每天都在默默地注视并保佑着他们。
不知神是否在保佑布须曼人,但置身于布须曼人中间,你可以远离城市的喧嚣,远离横流的物欲,能坐看云舒云卷,能感受到生活的温馨与恬静。
好望角绚丽斑斓的天涯海角
好望角虽然位于非洲大陆的最西南端,但这里并不只是一片荒凉的海角。对于诗人来说,好望角是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地方,对于探险家来说,好望角是一片心驰神往之地,对于动物来说,这里还是可以自由生活的天堂。
提起南非的天涯海角,许多人会不约而同地想到好望角。这条细长的岩石岬角位于南非的西南端,北距开普敦48千米,西濒大西洋,北连开普半岛,长约4.8千米。由于地处大西洋和印度洋交汇处,它的地理位置和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在苏伊士运河未开通之前,这里是欧洲通往亚洲的海上必经之地,是沟通欧亚大陆的唯一海上通道。
如果你到南非度假旅游,千万不要错过好望角。自从1497年航海家路经好望角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地方,它就开始扬名世界。好望角也确实名不虚传,它的景观十分奇特。由于好望角是大西洋与印度洋冷暖流水的分界,印度洋的海水是温暖的,大西洋的海水是冰冷的,因而,这里的海水中会出现两洋的分界。站在傲然壁立的达卡马峰,好望角危崖峭壁、卷浪飞溅的奇妙景象便一览无余。
顾名思义,“好望角”当然是“美好希望的海角”,但最初却被称做“风暴角”。在这里,终年西风劲吹,多暴风雨。即使站在岸边,你也会被风吹得睁不开眼。这常年不断的西风,让这里的海浪汹涌,就形成了著名的“西风漂流”。
而这个“西风漂流”之地之所以名闻天下,是与探险家的探险有关的。1497年11月,葡萄牙探险家达·伽马率领远航队成功地绕过此角、驶入印度洋,次年5月到达印度西南海岸,然后满载黄金、丝绸回到葡萄牙。之后,葡萄牙国王约翰二世将“风暴角”改为“好望角”,就是说只要绕过此角,一切会变得十分美好。
历史传说也好,是事实也罢,但现实中好望角确实让人感觉到别样的激情。如果在天气不好的日子在这里乘船而行,迎面而来的会是强大的西风,而仰视天空,只见天空中乌云密布,一个一个涡旋状的云团,让人感觉到山雨就要来临。此时,在海面上,奔腾咆哮的巨浪,不时与船舷碰撞,发出的阵阵吼声,让每一个乘客难免胆战心惊。
如果遇上更恶劣的天气在这里航行,一定要小心“杀人浪”。要知道,好望角之所以险象环生,一是因为风暴,二就是因为这里经常出现“杀人浪”。所谓“杀人浪”,就是前部犹如悬崖峭壁,后部则像缓缓山坡的海浪。这种海浪在冬季频繁出现,一般有15~20米高。如果这这种海浪与极地风引起的旋转浪相互叠加,会掀起滔天巨浪,特别是当巨浪与很强的沿岸气流相遇时,整个海面如同开锅似的,巨大的海浪在此沸腾、翻滚,真的是惊心动魄。因此,这里成为世界上最危险的航海地段,许多船只到这里,都会小心翼翼。
有海的地方,一定有灯塔。而好望角最具特色的景观,就是灯塔山那座高耸的灯塔。据说,由于原来的灯塔是建在海拔248米的地方,海上船只经常因大雾而看不到,所以将其改做了展望台。之后的1919年,当地政府在开普角海拔87米的地方修建了非洲海岸最明亮的灯塔。你现在看到的白色灯塔,就是重建后的灯塔。与其说这个灯塔是这条航线的航标,不如说它是往来船只的守护神。
如果想观赏灯塔山,需乘坐登山缆车上山,至半山腰,再拾级而上,就能达到山顶。在山顶上,首先扑入你眼帘的,是那高大的白色灯塔,其次是那3米多高的柱子。走近柱子,可以发现柱子上那几块错落有致的标牌,以及上面标注的与其他地方的距离。
天气好的时候,可以站在灯塔山上看夕阳,看通红的太阳一点点下降,当在云层中射出它最后的光芒时,大半个天空会变得红通通。而这时的好望角,一派水影波光,云水相映,绚丽斑斓的海上自然风光,这最富于诗意的景象,会让人情不自禁地想起俄国诗圣普希金的《致大海》中的诗句:“你的形象充满了我的心坎,我将带走你的岩石,你的港湾,你的声浪,你的水影波光。”
站在山顶,回首向右望去,可见远处那一个如同巨大鳄鱼爪般的海角,那就是好望角。而如果沿着海边行走,会很快到达好望角,在那里有一块立于悬崖脚下的标志牌,上面用英文和阿非利加文分别写着“好望角”以及它的经纬坐标(南纬34°21′26″,东经18°28′26″)。
在这里生活着南非羚羊、鹿、斑马、猫鼬、鸵鸟、狒狒等动物。如果天气好的时候,会有许多小动物出现在你的面前,其中,最大胆的就是狒狒,它对人类简直是视若无睹,不仅不害怕,而且会目中无人地靠近停车的地方,向人讨要东西吃。看着这些可爱的动物,倾听着巨大的涛声,看着它天水相接处的水影波光,即使你不是一个诗人,也会将好望角那绚丽斑斓的自然风光,谱就一首首美丽的诗行。
桌山开普敦的地标
海角之城开普敦是一座世界名城,而桌山仿佛与生俱来就是和开普敦这个城市连在一起的,因为在开普敦,无论从任何方向放眼望去,都能看到乱云飞渡,形似条桌的桌山,桌山理所当然成为了开普敦这个城市的地标。
桌山位于开普敦城区西部,它是由狮头峰、信号山、魔鬼峰和桌山组成的一道山脉,其中以桌山最为独特。桌山的海拔无法与世界高山相比,仅为1067米,但是位于大西洋边就凸显了它的高大。我们应该感谢那个直白地称其为桌山的前人,桌山的一切都用名字概括了。在十七、十八世纪,它是过往船只的灯塔,这些船只甚至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如果哪个水手先遥望到他,谁就会被赏赐十个银币和一瓶美酒。
桌山一侧为大西洋,一侧为印度洋,两洋交汇之处肯定会有故事,这就是桌山的云。冷峻的大西洋,温暖的印度洋,一冷一热相互碰撞,产生了巨大的水汽,飘升的水汽遇到桌山顶上的冷空气凝结成云雾,将桌山笼罩其中。在桌山,我们能清晰地感受到云雾的急速流动,大西洋和印度洋日复一日的永恒的冷暖搅动,使桌山的云像瀑布一样在山上狂泻千里。云海苍茫,山上的景色虚无缥缈,一片混沌。雾霭中一丝阳光穿过,桌山的落日四散着金色的光芒,给云海镶上了一圈金边。无云可观海,有云景自来,桌山每时每刻都给我们呈现着最美的一面。
说起桌山的云,还有个传说:曾经有个海盗,名为范汉克斯,他与一个魔鬼相遇在桌山附近。魔鬼告诉范汉克斯,现在山上只剩下最后一个为赎罪的魔鬼准备的洞穴,那里温暖如春。狡猾的范汉克斯就动了心思,正好他们都吸着烟斗,范汉克斯就提出进行吸烟比赛,那个温暖的洞穴归赢者。于是他们都深吸一口气投入比赛开始吞云吐雾,没想到势均力敌,直到今天还没有决出胜负,因此桌山上总是云雾缭绕。
桌山上的植物有着顽强的生命力,虽然多是矮小的灌木丛,也是种类繁多,多达1400多种。有一种植物名为“太阳花”,是桌山所特有的。此花并不鲜艳,只是黄色的小花而已,但是它生长于岩石中,开得郁郁葱葱,桌山的海拔并不出众,但是独特的地理位置让它别有韵味。由于“桌面”平坦,视野极为开阔,犹如云中漫步,脚下一望无际、烟波浩淼的大西洋和印度洋就像一对恋人在这天之崖、海之角处相恋、相拥,而桌山就是他们永恒的见证。你或许会感悟,眼界有多远,心灵就可以到达多远。
图尔卡纳湖人类的摇篮
从高空俯视图尔卡纳湖,它如一颗巨大而又美丽的水晶珠,在一片灰黄的茫茫大地上发出夺目的光芒,而它湖区附近的史前人类遗址,则历来就是世界各地游客以及地质、古生物和考古工作者们所神往的地方。
在肯尼亚北部,有一片广阔的沙漠,由于干旱荒凉,这一地区几乎不生长任何农作物,即使是荆棘和灌木丛,也是稀疏地散布着,因而当地居民不得不以游牧或者半游牧业为生。但当你乘飞机飞越这片土地的上空,凭窗俯视时,你就会眼前一亮,因为图尔卡纳湖如一颗巨大而又美丽的水晶珠,在茫茫荒野上闪动着波光丽影。
图尔卡纳湖是东非大裂谷东支众多湖泊中的一个。令图尔卡纳湖蜚声于世的却并非它的面积或者风光,而是作为“人类摇篮”的荣耀。1972年,英裔考古学家理查德·利基在湖区的彼福勒地区发现了“能人”的头骨,而把人类的历史追溯到了100万年前,而非从前人们所认为的50万年前。
这片如今看来寂寂寥寥的水域,100万年以前可不是这个样子。那个时候,这片水草丰美的湖区活动着一些直立行走的史前人类。他们已经脱去了动物一样浓密的体毛,学会了用灵巧的手制造带尖刺的工具。由于他们的形态已经具备了“完全形成的人”的样式,所以又被人类考古学家称为“能人”。
100万年是一个不容被小觑的时间范畴,而当我们想到,人类作为一个高智能种群,在这个美丽的星球上已经生生不息地存活了100万年,又该是如何地骄傲和自豪?而以此回顾图尔卡纳湖,当我们带着一身人类的荣耀回到这个人类婴孩时期栖居过的襁褓,我们应该感恩才是。
在图尔卡纳湖的南、北、中,一线排着三座岛屿,都是火山岛。中心岛屿的怀抱中又有小湖泊,形成山环水绕的婉约的嵌套格局,风格却同非洲山水整体粗犷荒蛮的气息多少有些相悖。
在天光明亮的时候,从其中的一座岛屿越过波光粼粼的湖面向另一座眺望,眼界里的一切简直太诗意了。近处的水是苍蓝的,浅浅地倒映着脚下岛屿的一草一木。沿着一群鸟儿飞行的方向,水面变得辽阔而迷失,让人惊恐地误以为自己和所身在的那个岛屿,正在作缓缓的航行,而图尔卡纳也不再是一个湖泊,变成了一片海。终于,视觉在行将溺毙的时候,抓住了一片在远方缩小成一弧的陆地,那就是另一座岛屿。
季风带的气候给这片湖区带来了令人闻之动容的坏脾气,这里的湖水最擅长无风起浪。在图尔卡纳湖上航行对于最好的舵手都是严酷的考验,或许在这一刻还是风平浪静一片祥和,而须臾间便有卷地风来,在水面上掀起滔天的浪头,直剌剌地泼洒在船舷上,甲板上。而天空也在一刻间变得昏暗,阴云从四面急速地堆积起来,吞噬一点一点的光亮。风浪里,无助的人们信心被一点一点解除。
图尔卡纳湖里的物产是丰富的,鲈鱼是人们在这里所能吃到的最好的美味。当然,不要以为只有人类才可以消费这样的美味,还有鳄鱼。鳄鱼是这片水域阴险而强暴的霸主,以至于这里的稍微欠缺抵御能力的动物都会在它们嘴下遭遇完全难复的劫难,不过它们吃的最多的还是鱼类。鳄鱼就是这样统领着这片广大的水域,同这里的一切构成了一条稳定的生态链条,而这条生态链条就是图尔卡纳的秩序,不可以被超越,只可以被遵循。
任何一个强大的野生环境里,我们总能看到一些掠食者的身影,在图尔卡纳湖也不例外。蝰蛇、眼镜蛇、响尾蛇是来这里的每一个户外活动爱好者的梦魇,不过正因为有了这些忠实的守卫者,图尔卡纳才得以保存了完好的湿地面貌,也正因为这样,这片湿地才会在人们欲要亲近又不得太亲近的时候愈发神秘。
在图尔卡纳湖的边上,生活着一些习俗和举止都还很原始的部族,图尔卡纳人就是其中人口规模和影响最大的部族。这是一个勇敢而朴素的民族,他们营居在这片湖水之上已经有千万年的历史了。
这就是图尔卡纳湖,一个被我们遗忘了很久的摇篮,一个我们曾经从那里走出来的摇篮,标记着我们,和我们祖先的血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