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家治心,道家治身,儒家治世。
佛家寂静超脱,道家清静无为和儒家浩然气节。
佛家修性,修性则是升华生命,追求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道家修命,修命乃是重视生命和生存的境界。儒家崇实,所以平易;佛家近玄,所以虚奥。儒道两家,一个刚健有为,一个阴柔顺达;一个入世进取,一个潜隐退守,构成了出世为道、入世为儒的天人合一、内圣外王的一身两面。儒家的五常百行,佛家的五戒十善,起着致君泽民之用。
儒家内圣外王是入世进取境界,道家天人合一的出世境界,而佛家则是“归寂不动如明镜止水”的既出世亦入世境界。
儒家文化,非出土文物,有其天健日新之生命与真精神;儒者之言,非专家之学,有其产生于时代之深切感受与生命关怀。佛教乃日常之道,有其明道正觉,并非妖怪诡谲;教人思而不邪,故心不为俗事所碍;动而不偏,故不为尘事所累。明示物我一体、万物皆有佛性之理,故人人自度,并非佛度;人人自明,非仅经明。道家的性命双修、追求超越而不离感性、居尘而出尘的生活方式,立足于现实,升华人生境界进而达到性命双修的目的。诚然,支配中国一般人的理想与生活的,乃是道家的思想,它是一种人生哲学、一种生存艺术。
人类文化,则着重于性、情、理三者合一。佛家侧重于性,也就是真如与如来;道家侧重于情,是合乎道之情趣的体验;儒家侧重于理,是内明与因明的合一,其外化体现即礼。由此,所有一切有情生命之活动,则包含有体悟、体现、体验三种。佛家强调体悟,道家强调体验,儒家强调体现。三家得道的人,佛家称佛,道家称仙,儒家称圣。
思想灵光,常使远行者振作,迷失者顿悟,狂躁者冷静。急急行走于现代化路途的我们,需要智慧的甘露滤去浮躁,除掉迷惘,降低血压,从而稳健地走向未来。有言是:一花看尽世界,一叶知尽菩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