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旅行,不在寻找新的景观,而在具备新的眼睛;真正的探索,不在创造更多的机会,而在触及更深的心灵。当悠长的假期当真来临时,我却不知该往何处去了,旅游?!旅游是什么?是一个人选择充当一只绵羊的角色,乖乖地跟在小旗子后面,上车又下车,直至天黑。一天之内的绝大部分时间在车上,急行军四五个景点。水泥铸就的“名人”,嘻嘻哈哈的“逸事”,包装变形的“传说”,修葺一新的“仿古山寨”,每天上演十几遍的“抢新娘”游戏……除了疲惫,还是疲惫!
其实,“真正的旅行,不在寻找新的景观,而在具备新的眼睛;真正的探索,不在创造更多的机会,而在触及更深的心灵。”台湾作家林清玄对“旅行”有如此经典解说,使我由此有了新的感悟。如果我们是摄影师,在我们去“别处”的同时,别忘了“一个摄影师不应是带着镜头上路,主要是带着眼睛,带着自己的心,去观察,去了解和感受。”这是北大摄影师卢广精辟独到的体悟,悬鹄极高,然确在在有理。的确,这世界并非我们眼睛所看到、耳朵所听到的那么简单。我们人类就是太执著于自己肉眼所能见到的、耳朵所能听到的,看不见或听不到的即认为不存在。其实,你只有知道往哪里去,世界才会为你让出一条路来。
仔细地用耳朵去听,用“心”去看,发现听到的更多,看到的也更丰富!
不经意间,一个问题悄然而至:聪明的我们,为什么会做出这样愚蠢的选择呢?很简单,因为我们要通过这样一种仪式来完成对“别处”的拥有,换一种说法就是“生活在别处”:人是一种不满足于现实的动物,这山望着那山高,山在虚无缥缈之中。老者说“我年轻的时候”与稚童咕哝着“我长大以后”所传达的,其实几乎是同一个命题,那就是,人类不能拥有完整人生的尴尬与痛苦,只好用这样一种变形的方式来表达出来。尽管我们难以抵达目的,怏怏而返,但还是乐此不疲。究其缘由,原来我们就是“生活在别处”的人。
我不知道,若干年后,当我们厌倦了都市的生活以后,我们该到何处去寻找那一方净土,我们又能到何处去寻找。如今的珠穆朗玛峰甚至月球都已不是一方净土与清净了。当我们将地球上的一切都印上我们人工的痕迹后,我们会处于一个什么样的境地?
佛经有这一句话:“有人点灯求光明,其实真正的光明在我们心里。”也许,真正的风景也就在我们心里吧。“前路充满了太多的未知数,当我发现一个亮点,快乐就走进我的心灵。”这,就是我们旅游的真正目的所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