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情况下,成人的膀胱容量为300~500毫升。膀胱底的内面有个三角形区,称为膀胱三角,位于两输尿管口和尿道内口三者连线之间。膀胱的下部有尿道内口,膀胱三角的两后上角是输尿管开口的地方。
膀胱的主要血液供应来自骼内动脉前支的膀胱上下动脉。对男性而言,膀胱上动脉供应其上侧壁,下动脉供应其底部、前列腺以及上1/3尿道。次要的为痔中、闭孔及阴部内动脉等。对女性而言,除膀胱动脉以外,尚有阴道及子宫动脉供应。
●排尿机制
正常的排尿行为是一种受意识控制的神经性反射活动。当尿量达到300~400毫升,膀胱内压上升到60~70厘米水柱时,逼尿肌就会受到膨胀刺激,发生阵发性收缩。膨胀刺激的冲动被平滑肌加强以后,排尿感觉由副交感神经感觉纤维反映给脊髓反射弧,再由薄神经束传导到大脑中枢,然后运动冲动由降皮质调节束通过盆神经、副交感神经输出纤维传达给膀胱,使膀胱逼尿肌收缩。
当逼尿肌收缩时,所有膀胱各肌层,除基底圈外,都会同时活动,但基底圈紧张性的收缩仍能维持底盘扁平的形状。因此,膀胱颈仍然关闭。在这一潜伏期间,内外纵肌层的收缩对三角区肌产生牵拉,使底盘开放,开始排尿。待膀胱近乎排空时,仍然会有少量残余尿液,尿道旁横纹肌的收缩可以迅速打开底盘,使尿液排空。
●尿的残留
膀胱内容量与排尿感觉之间的关系还受精神因素和下尿路病变的影响。由于排尿活动在很大程度上会受到意识的控制,在膀胱充盈不足时也能完成排尿动作,因此在精神紧张时,通常有人表现为尿意频繁。正常人在每次排尿后,膀胱内并非完全空虚,一般还会有少量尿液残留,称为残留尿。正常成人的残留尿量为10~15毫升。残留尿量的多少与膀胱功能关系密切。老年人残留尿量通常会比较多。残留尿量的增加是导致下尿路感染的常见原因之一。
●泌尿系统最常见的疾病——膀胱炎
膀胱炎在大多数病例中并不是作为一个独立的疾病出现,而是泌尿系统感染的一部分或是泌尿系统其他疾病的继发感染。根据其发病机制,膀胱炎就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两者可以相互转化。如果急性膀胱炎得不到彻底治疗就会迁延成慢性,而慢性膀胱炎在机体抵抗力降低或局部病变因素加重时,又可以转化成急性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