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把新雇员放在能干的老职员身边,让他尽快熟悉业务,同时不时地询问一下他工作的感受,工作的困难,征求他们改进工作的意见。适时地承认他们的工作热情和努力,给他们一定的锻炼提高的机会。无论是老板还是公司,都要给他一个好形象,使他们认可公司,不在去留之间摇摆不定。由于工作经验少,新职员不会固守前例,还会发现公司存在的问题。因此,管人者应重视新来职员的建议,经营中遇到困难时,要一视同仁地同新职员商议,从心理上、从工作中尽快接纳、认同新职员。一旦发现他们的潜质所在,就要合理地大胆安排。这才是讲究效益,远近兼顾的企业管理者。公司要重视挖掘新雇员的潜质,也许新雇员并不是出色人才,但你不要放弃。你不能将公司的发展寄望在极少数有卓越才能的人身上。商场多诡诈,如果老板把公司的重大项目决策权只交给一两个卓越的人才管理,那么,你老板的位置能坐得稳么?假如卓越的人才一撂挑子,公司又出现人才青黄不接的情况,你怎么收拾公司残局?
那种害怕花费大量心血培养新雇员,从而忽视培育人才的做法,绝不是成功企业管理者的经营之道,这无异于因噎废食。
让你的员工超水平发挥
员工的效率就是管理者的成绩,激发员工的战斗力,让员工超水平发挥潜能,保持高的工作效率,这是一个企业管理者成功的关键。
但是,许多主管常有一个错误的假设:一切都在自己的掌握中,这是一个天大的笑话,主管们唯一能够掌握的,或许就是自己的时间表(有时候,甚至连自己的时间也没有办法控制)。很多主管为了控制下属,只让部下做他能够控制的事情,以达到“一切都在掌握中”的目的,这样的确可以不出什么差错。但是,这样一来,主管自己就会很辛苦、很累;而下属们则不再有自主性和积极性。
而高明的管理者知道,下属既是自己的“爪牙”,同时也应是自己的“心腹”。换句话说,下属分担自己简单的工作,同时也发挥他们的智慧,为自己排忧解难。如果你希望自己的下属发挥全部的潜力,比尔·盖茨总结的下面的几点经验和建议是值得借鉴的。
(1)要告诉员工你的期望。
很多主管不直接告诉下属自己的期望,却希望下属能够理解,甚至下属已经理解。要知道,即使再聪明的下属,也不可能知道你所有的期望,除非你明确地告诉他们。因此,提高下属工作效率的首要原则就是:告诉他们明确的目标,以及相应的要求;防止下属出现花费宝贵的资源而导致工作南辕北辙的方向性错误。
(2)给员工提供足够的信息。
约翰曾经有一段失败的工作经历。他的主管只提供片面的信息,使他看起来像个完全不能胜任工作的笨蛋。事实上,如果能够获得足够的信息,他一定能够按照公司的要求完成任务。在信息不足的情况下,约翰只能猜测,结果,他不得不辞职。
千万别对你的下属犯同样的错误。问他们:是否得到了足够的信息和资源?然后提供给他们所必需的一切。
(3)适当改变一下制度
管理大师戴明说过,企业面对的问题中,有94%来自“制度”,而不是人。那么,在制度方面,你能够为下属做些什么呢?
你可以从两个角度来观察分析现有的制度:首先可以从“做事”的角度,也就是从工作本身出发,查看哪些制度实际上没有必要,甚至使工作变得复杂;其次,从下属的角度观察制度,有哪些制度束缚了他们的手脚?
总之,你必须运用自己手中的权力,使下属不受制于不切实际的各种制度,从而提高他们的生产力,也就是说,你可以改变一些制度。
(4)不要吝啬你的奖励
或许你认为,完成工作是下属的本分或者工作本身就是最好的奖励。但有经验的主管都知道,提高下属的战斗力很大程度上依赖一些很实际的奖励措施,包括现金、红股、休假和升迁。
例如,设计一套科学的奖金制度,如果你不能用金钱奖励下属(或许你也无能为力),可以用时间,当一名下属完成一项重要的工作之后,可以给他一定时间的假期……最关键的,你必须清楚,什么样的奖励可以激励他们,同时,也不要忘记称赞,而且要大声、明确,甚至不断重复。
柯达公司的“建议”箱一个成功的管理者都会认真听取员工对工作的看法,积极采纳员工提出的合理化建议。让员工参与管理会使工作计划和目标更加趋于合理,并能增强员工工作的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
1880年,柯达公司创始人乔治·伊士曼首先研究成功一种新的感光乳剂。这一发明引起人们的重视,他的研究开始得到别人的赞助。经过六年时间他终于研制出卷式感光胶卷,即“伊士曼”胶卷。新型感光胶卷的出现,结束了用湿漉漉的、笨重易碎的玻璃片作底片的历史。又过了两年,他又研究出手提式小型照相机。这种照相机命名为“柯达一号”。摄影爱好者从此结束了用马车装载照相器材的日子。
伊士曼一系列的发明,为他赢得了可观的财富。这时,他成立了“伊士曼一柯达”公司,专门生产照相器材。为了改善公司的经营管理,伊士曼很重视听取员工的意见。他认为公司的许多设想和问题,都可以从员工的意见中得到反映或解答。为了收集员工的意见,他设立了建议箱,这在美国企业界是一项首创。公司里任何人,不管是白领工人还是蓝领工人,都可以把自己对公司某一环节或全面的战略性的改进意见写下来,投入建议箱。公司指定专职的经理负责处理这些建议。被采纳的建议,如果可以替公司省钱,公司将提取头两年节省金额的15%作为奖金;如果可以引发一种新产品上市,奖金是第一年销售额的3%;如果未被采纳,也会收到公司的书面解释函。建议都被记入本人的考核表格,作为提升的依据之一。
柯达公司的“建议箱”制度,从1898年开始实施,坚持到现在。第一个给公司提建议的是一个普通工人,他的建议是软片室应经常有人负责擦洗玻璃。他的这一建议得奖20美元。设立建议箱100多年来,公司共采纳员工所提的70多万个建议,付出奖金达2000万美元。这些建议,减少了大量耗财费力的文牍工作,更新了庞大的设备,并且堵塞了无数工作小的漏洞。例如,公司原来打算耗资50万美元,兴建包括一座大楼在内的设施来改进装置机的安全操作。可是,工人贝金汉提出一项建议,不用兴建大楼,只须花五千美元就可以办到。这建议后来被采纳,贝金汉为此获得五万美元的奖金。
在伊士曼看来,一个企业的繁荣,关键的一条是要使全体工作人员视企业为家,和企业共命运。为此,1912年,伊士曼在柯达公司建立了“红利”制度。工人除了每个月领到比其他公司优厚的薪金,每年还可以根据自己为公司所作贡献的大小,参加公司分红。这在美国企业中也是首创。1919年,伊士曼又把自己在柯达公司股权的三分之一发放给员工。
柯达公司这一做法大大提高了公司员工的积极性,培养了员工对公司无比忠诚的感情。柯达公司的员工,不但自己不想离开柯达公司,而且希望自己的子女也能进柯达公司工作。所以,要从柯达公司挖走人才,难上加难。一个被派去挖柯达公司人才的人士曾对一家杂志社说:“我们想要从柯达公司挖一些人过来,但那就好比要把三岁的小孩从母亲身边拉开一样地不可能。”
现代管理者和员工的沟通不能再局限于对员工的问寒问暖,而是应该鼓励员工参与到工作目标的决策中来。
让大家想办法
一个企业管理者要善于发掘员工中蕴藏的智慧,遇到困难时让大家想办法。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众人的智慧是无穷的,众人的力量是强大的,它足可以让一个企业起死回生。
美国企业家罗博·威尔斯原来是一个小工厂主,开着一家规模不大的皮鞋工场,雇佣十来个工人工作。他知道自己工厂规模不大,不容易拉到大客户,换句话说,就是不容易挣到较多的钱。他要跟自己的同行竞争,在资本上、在规模上、以及在与商场关系上,都不如人,要竞争只有在产品款式上改革,以新取胜。只要能够想出新花样、新款式,不断地变换,不断地创新,处处走在别人前头,是可以打开一条出路的,只要自己创造出来的款式受到顾客欢迎,便可以赚到更多的利润。于是,他决定向这条路走。
可是怎样设计那么多新款式呢?他想到了手下的十几个工人,并马上把他们集合起来,开了一个革新皮鞋款式的会议,要这些工人想办法,动脑筋,设计出新款的鞋样来,并且规定一个奖励办法,凡是提出新款鞋样而被采用的给奖金1000美元;凡提出鞋样需要经过改良才能应用的奖给500美元;凡是提出鞋样而未获采用,但确是别出心裁的,一律奖100美元。同时,即席成立了一个设计委员会,由5个熟练的制鞋工人出任委员,每个委员每个月可支取100美元,这个办法一决定,马上宣布实施。
这一招真灵,在这个小小的皮鞋工厂里,马上掀起了一个设计热潮。不到一个月,设计委员会就收到40多种设计草样,采用了其中三个款式较别致的鞋样,并立刻召集了全厂大会,即席颁发奖金。
罗博的皮鞋工厂就根据这三个新款式来试行生产了。第一次每种新款式皮鞋生产1000双,赶着送到美国各大城市试销。美国人好奇心极强,他们看到这些新款的皮鞋,立刻掀起了一个购买狂潮。
罗博的工厂在两个星期后,就收到2700多份数量庞大的订单,使得罗博终日忙于出入各大百货公司经理室的大门,跟他们签订合约。
因为订货的公司多了,罗博的工厂便逐渐扩大起来,三年之后,他已经拥有18间规模宏大的皮鞋工厂了。
不久危机又出现了,当皮鞋工厂一多起来,做皮鞋的技工便感到缺乏了。最使罗博头痛的,就是别的皮鞋工厂尽可能把工资提高挽留自己的工人,使罗博无法出重资把他们拉来。没有工人对罗博的皮鞋工厂来说是一个致命伤。因为他一下子接到不少订单,却无法及时发货;无法及时发货,他就得赔偿各个货主的损失。这么一来,罗博非破产不可!罗博面对危机,虽然忧心忡忡,但并不恐惧。他又召集18家皮鞋工厂的工人开了一次会议。他始终相信,聚集众人的智慧,是可以解决一切无法解决的难题的。
他把没有工人可雇用的困难当众说了要大家想办法,接着又宣布以前那个动脑筋有奖的办法。
全场一片沉默,大家都在开动脑筋。
好一会,有一个小工举起右手请求让他发言。他怯生生地说:“罗博先生,我认为请不到工人不要紧,我们可以用机器来制造皮鞋。”
罗博还来不及表示意见,就有人嘲笑那小工了:“孩子,用什么机器来造鞋呀?你是不是造了一副这样的机器呢?”那小工面红耳赤抓抓头,慌忙坐下。
罗博走到他身边,请他起来,扶着他的胳膊到主席台,说:“各位,这孩子没有说错,虽然他没有造出一副造皮鞋的机器;但他却想出了一个很有用的概念。现在,这孩子可以获得500美元的奖金了,因为他的概念经过改造是可以合理应用的!”
经过四个多月的研究和实验,罗博的皮鞋工厂已经变成机器制鞋工厂了。它们不但解决了工人缺乏的问题,而且增加了产量,最重要地是把制鞋速度大大提高了。
罗博·威尔斯,在美国的商界里,成为一颗耀眼的明星。罗博的成功就在于善于利用群众的智慧,相信群众,最重要的是他能够敏锐地看出那些接近幻想的思想的价值。另外,他善于用奖励的办法,使人们乐于为他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