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太宗曰:“黄帝兵法,世传《握奇文》[1],或谓为《握机文》,何谓也?”
靖曰:“‘奇’音‘机’,故或传为‘机’,其义则一。考其词云:‘四为正,四为奇,余奇为握机。’奇,余零[2]也,因此音机。臣愚调兵无不是机,安在乎握而言?当为余奇则是。夫正兵受之于君,奇兵将所自出。《法》曰:‘令素行以教其民者则民服[3]。’此受之于君者也。又曰:‘兵不豫言[4],君命有所不受。’此将所自出者也。凡将,正而无奇,则守将[5]也;奇而无正,则斗将[6]也;奇正皆得,国之辅也。是故握机握奇,本无二法,在学者兼通[7]而已。”
“注释”
[1]《握奇文》:中国古代的兵书。又名《握机文》《握奇经》《幄机经》。旧题黄帝臣风后撰。
[2]余零:指机动部队。
[3]令素行以教其民者则民服:语出《孙子兵法·行军篇》。意思是说平常严格贯彻命令,管教士卒,士卒就会养成服从的习惯。
[4]豫言:预先讲好。
[5]守将:墨守成规的将领。
[6]斗将:只知拼杀的将领。
[7]兼通:融会贯通。
“译文”
唐太宗问:“黄帝的兵法,后世传说为《握奇文》,或者称作《握机文》,这是什么意思?”
李靖答道:“奇,读音为机,所以也将奇传为机,它们的意思其实是一样的。按《握奇文》上说:‘四方为正兵,四隅为奇兵,中央的余奇之兵就是由主将所掌握的机动部队。’‘奇’,就是剩余的意思,因此,‘奇’,读音为‘机’。臣下我以为在战场上战机无处不在,哪里有什么专门掌握的战机呢?应当理解为掌握机动力量,并随时随机应变。正兵一般是用以执行国君的总的战略意图的部队,奇兵则是将领按照战场实际情况灵活准备随时使用的兵力。《孙子兵法》说:‘平常严格贯彻命令,管教士卒,士卒就会养成服从的习惯。’这是按照君主的命令行事的正兵。《孙子兵法》又说:‘用兵作战的具体方法不能在事先规定好,国君有的命令可以拒绝执行。’这是指将帅灵活指挥、见机行事而言,如果将领只会用正而不知用奇,那便是做事死板、墨守成规的将领;只知用奇而不会用正,那便是轻举妄动的将领;既会用正又会用奇的,那才是辅佐国家的良将。所以说掌握战机和掌握机动兵力,这两者是不能分开的,关键在于学习者能够融会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