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提高时间的利用率。早晨和晚上,或者说一天学习的开头和结尾部分的时间,可以安排着重看记忆的科目,如外语等;当心情比较愉快,注意力比较集中,时间又比较长,这时候可安排比较枯燥,或自己又不太喜欢的科目;零星的时间,注意力不容易集中的时间,可以安排做习题或去学习自己最感兴趣的学科。除此以外,还要注意学习时间和体育活动要交替安排,文科和理科要交替安排,相近的学习内容不要集中在一起学习,等等。这样安排,在同样多的时间内,由于安排了合适的内容,就会收到较好的效果。
四、脑体结合,文理交替。学习对脑力消化非常大,所以不要长时间学习,要适当加入休息时间。而且在安排学习计划是,不要长时间地从事单一活动。学习和锻炼可以交替安排,因为锻炼时运动中枢兴奋,而其他区域的脑细胞就得到了休息。比方说:学习了两三个小说,就去锻炼一会儿,再回来学习。安排科目学习时,也要文理交替安排,相近的学习内容不要集中在一起学习。
五、选择固定场所。要实现自己的学习计划,学习场所的选择和时间的管理同等重要。条件好的学校,同学们在课余时间可以到自习室或图书馆去学习,这时最好能避开过道,选择一个干扰较少的位置,准备好学习所需用品,然后静下心来,训练自己按计划一次做完一段工作;每次到自习室或图书馆去学习,最好都能按习惯坐在同一位置,这样有助于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六、适时调整学习计划。制订的学习计划要避免对自己提出苛刻的要求,不能有急于求成的心理。如果一开始就定出过高的不现实的目标,或许等待自己的就是挫折和失败。所以,要从小目标开始,树立信心,获得技能,进而实现雄心壮志。
在执行学习计划过程中,如果机会不能实现,或自己的活动和应尽的职责有所变动,那么,修改学习计划就很有必要了。因为这是自己的学习计划,所以应该让计划适合自己,为自己服务。
制订的学习计划应充当向导。严格执行学习计划,对培养个人在固定的一段时间里学习的习惯是极其有益的。与此同时,应该保留一些灵活性。如果在计划安排之外还有学习的愿望,或者有些内容必须学习,那么就得增加学习时间。
由于每个人的实际情况不一样,因而个人制定计划的重点和要求是不一样的,如有的学生学习基础差,就不必急于系统的自学课外读物,而应把主要精力放在弄懂课本内容上。只有循序渐进,才能取得好成绩。
在计划安排的学习时间里,有时有学习的愿望,但有时候感到学不进去,积极性没有了,那么就随心所欲的娱乐一下,但应有节制。
5.5合理利用假日时间
同学们在一年的学习中,有四分之一多的时间是在假期中度过的。而在这期间,由于没有学校中严格的时间约束,很容易放任自流,使学习陷于盲目状态,白白地浪费掉许多宝贵的时间。而事实上,假期正是同学们总结以往学习内容和经验,巩固学习的知识,弥补薄弱学科,进行适时有度休整的大好时机,还可以预习下学期将要学习的知识,适当地进行一些拔高式地强化训练,为下学期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此外,利用假期时间读一些开阔视野、陶冶情操的书籍,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也是假期生活的重要内容。
假期学习活动
为了充分利用假期时间,先把假期分割成小单位,最好以周为单位,一是和学校学习的时间节奏基本一致;二是时间单位越小、周期越短越好安排。
一、把每天的时间分成四类:固定时间(家庭固定活动、社会活动或外出补习等)、生活时间(就是指吃喝拉撒所用时间)、学习时间(个人可自由安排的学习)、自由时间(运动、娱乐、会友等)。
二、把自己觉得最为有效的时间段用来安排学习。比如:上午8:30—11:00,下午3:00—5:00。
三、接下来拿出小本子,把这些用于学习的时间划分为更小的单位,比如40分钟到1个小时。然后,把科目在小本子上列出来,并按自己的强弱和重要程度排序。一般情况下,把自己最薄弱科目的安排在最先学习,并且时间相对安排长一些。
四、把每科目要复习的内容也罗列出来,便于把任务平均分配到每周的计划表里。
五、按时间分配和任务填入下面的周生活学习计划表:
周生活学习计划表
时间
安排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
固定时间
(合计)
生活时间
(合计)
自由时间
(合计)
学习时间
(合计)
填写的基本原则:时间越明确越好,任务越具体越好!开始时任务安排要相对宽松,免得开始时要求太高,难以完成以致前功尽弃。
六、把这个时间计划张帖在最显眼的位置,每天学习结束后要进行确认。
接下来就是按照上面的时间表来执行了。虽然有些机械,但只有认真执行才可以发现其合理性及不太科学的地方,便于进行修正,使这个计划表越来越可行,越来越适合自己。当然,在执行的过程中,可以请父母监督或帮忙。
以上的表格主要用于假期复习的安排。在执行一周后,建议大家根据执行情况,找出学习可能时间,所谓学习可能时间就是指除了计划表中的时间外,还有一些时间可以用于学习。这样做目的是:提高学习效率。不要轻视那些短小的学习时间,比如,如果每天利用好5分钟的学习可能时间来进行诵读,一个假期下来,那时间的累积效应可是惊人的。
按学习心理学研究得到的结论,一般人的学习生物钟有如下的规律,供同学们制定学习计划进进行参考。
早上6点—8点:一日之计在于晨,对一般人来说,疲劳已消除,头脑最清醒,体力亦充沛,是学习的黄金时段。可安排对功课的全面复习。
上午8点—9点:据实验结果显示,此时人的耐力处于最佳状态,正是接受各种“考验”的好时间。可安排难度大的攻坚内容。
上午9点—11点:实验表明这段时间短期记忆效果很好。对“抢记”和马上要考核的东西进行“突击”,可事半功倍。
正午13点—14点:饭后人易疲劳,夏季尤其如此。休息调整一下,养精蓄锐,以利再战。最好休息,也可听轻音乐。但午休切莫过长。
下午15点—16点:调整后精神又振,实验表明,此时长期记忆效果非常好。可合理安排那些需“永久记忆”的东西。
傍晚17点—18点:实验显示这是完成复杂计算和比较消耗脑力作业的好时间。这段时间适宜做复杂计算和费劲作业。
晚饭后:应根据各人情况妥善安排。可分两三段来学习,语、数、外等文理科交叉安排;也可作难易交替安排。
下面我们再提供一份简要的假期时间安排,供参照使用:
1.早晨合理安排30分钟读一读英语。
2.利用上午2节课的时间分别独立完成2科寒假作业。
3.中午适当午休。
4.和上午一样,利用下午的时间做些寒假作业,但不可一下子贪多。要均衡、科学安排。
5.自由时间可以干一些喜欢的事情,但要控制在半小时的时间内。
6.晚饭之前是自由活动的时间,可以看电视等,但要看看新闻。
7.读一些好的小文章,写日记或是读后感,或是精彩的摘抄。
8.每天学习时间最少保持在3—5小时。
9.学习时间最好固定在:上午8:30—11:30,下午14:30—17:30;晚上19:30—21:30。
10.既不要睡懒觉,也不要开夜车。
11.制定学习计划,主要是以保证每科的学习时间为主。若在规定的时间内无法完成作业,应赶快根据计划更换到其他的学习科目。千万不要总出现计划总是赶不上变化的局面。
12.晚上学习的最后一个小时为机动,目的是把白天没有解决的问题或没有完成的任务再找补一下。
13.每天至少进行三科的复习,文理分开,擅长(或喜欢)和厌恶的科目交叉进行。不要前赶或后补作业。完成作业不是目的,根据作业查缺补漏,或翻书再复习一下薄弱环节才是根本。
14.若有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千万不要死抠或置之不理,可以打电话请教一下老师或同学。
知识窗:
假期补弱利器——“锥形学习法”
假期时间相对集中,个人自由安排可行性大,易于对上学期的内容查缺补漏,集中攻关。
的确,寒假期的时间对于集中火力,攻克自己的薄弱科目相当有效。听说过锤子、斧头和锥子的故事吗?锤子砸下去,受力面积均匀,目标范围相对较大,但对于一个小的受力点(目标)作用不明显;而斧头砍下去,受力面积也很均匀,目标范围相对小了些,对于一个小的受力点较锤子效果明显;但是锥子就完全不一样了,目标明确,攻其一点,效果是立竿见影。
把这个原理用于假期学习上,也有着非同一般的效果。所以,在学习方法中,专门有一种学习方法被称为“锥形学习法”。所谓“锥形学习法”,就是选定专一的学习目标,集中时间,集中精力,攻其一点,务求突破。
“锥形学习法”可以用来学习一门新的学科。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的西蒙教授曾说:“对于一个有一定基础的人来说,他只要肯真正下功夫,在6个月内就可以掌握任何一门学问。”这话是有一定的科学依据的。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一个人1—1.5分钟可以记忆一个信息块,而每一门学问,估计大约包含5万个信息块。如果1分钟记忆1“块”,那么记忆5万“块”信息,大约要1000个小时;以每星期学习40小时计算,掌握一门学问,大约需6个月。
事实证明也是可能的。魏书生老师曾举过这样一个案例:只有初中文化的熊存瑞,17岁那年立志要当个音乐家,以每天10小时的时间,苦练一年多手风琴,终于使专家们为之叹服。后来,他又以每天10多小时的时间攻读英语,两年时间学完有关专业的全部课本,以全国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北京大学西语系,插班2年级。不久,他又攻读考古学,半年时间自学完大学考古专业4年的课程,一举考取考古研究生第一名。熊存瑞所用的,正是集中力量于一点的“锥形学习法”。
“锥形学习法”可以用来复习一门已经学过但比较薄弱的学科。
比如,对于数学觉得不太理想的高中学生来说,平时各科目的学习任务都不轻松,难以专门抽出大量时间来弥补数学之短,所以,假期时间是个非常理想的选择。我们可以定下“一星期一本书”的任务,每天花三个小时的时间来进行复习:1小时看书﹢1小时课后练习和试卷重现+1小时错题整理。一本书复习完了,可以把知识点画成一张知识树。这样稳扎稳打的复习方式,对于寻找知识盲点,提升数学学习的综合能力是大有帮助的。
运用“锥形学习法”之所以会取得那么高的学习效率,道理就在于:
其一,排除了干扰,减掉了无效劳动,减少了犹豫、拖拉的时间。
其二,在一段时间内,用“大运动量”学习,集中于一点,强化刺激,促进了记忆。
其三,学习节奏的加快,缩短了新知识与旧知识点的联系,促进了新旧知识和融会贯通,促进了知识结构的独立。
“锥形学习法”既可用于学习新知识,更可用于复习旧课,假期是一个绝好的时间,请同学们拿出锥子精神,一试锋芒!
假期读书活动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天天看书,终生以书为友,这是一天也不能断流的潺潺小溪,它充实着思想。”读书可以明智,阅读经典,丰富人生,更是生命中不可缺少的阳光雨露。假期对于许多学生来说,无疑是个读书的大好时机。但是,读什么书?怎样读?以下是几点关于假期读书的建议。
一、读书先定计划
悠长假期,对学生而言无疑是读好书的良机。但如果没有一个合理计划,盲目追求大量阅读,或者漫无目的地接触一些不良网络作品、消遣类杂志读物,既浪费时间,也对自己将来发展没有好处。所以,要先给自己设计一个合理的读书计划,这样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选书为知识“进补”
作为一名学生,该读哪些书呢?读书要避免“为考试服务”的误区,要结合自身知识结构的缺陷来选书,以均衡自己的知识结构。这段时间,多读一些对自己有鼓励作用、积极健康向上的书籍,培养和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如读《鲁滨逊漂流记》可培养自己的冒险精神;读名人传记可养成科学精神;读《红楼梦》、《三国演义》、《基督山伯爵》等中外名著可提高人文修养等等。
三、电视“名著”无法取代书本
现在很多同学认为,看了由名著改编的电视剧,就等于是读了名著。其实,两者效果是大不一样的,在电视上能感受到的只是情节,在书本上才能感受到语言的精妙,这才是增长阅读和写作的根本。所以,要借助长长的假期,好好地读一读名著。同时,学生阅读应带有鉴赏、批判性的眼光,尤其是文章里的某些人生观可能也会有偏颇,这就得有所扬弃。
四、科技书籍也该阅读
新课程对学生课外阅读有明确的要求,初一、初二学生,每学期不少于45万字,初三学生不少于40万字。语文老师也采取了不少措施,一般每一册教材就列出了三到四部名著。因此,学生若平时由于学习紧张,没有阅读或没有好好阅读这些名著,假期再去认真读一遍,可以达到很好的阅读效果。当然,同学们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其他一些作品。同时,一些科技类的书籍,也应该读读,还可以通过报纸、网络阅读,拓宽知识面。
五、多阅读,勤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