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在三国中,是个有争议的人物。
他的一生,过五关也好,走麦城也好,单刀赴会也好,水淹七军也好,后来人的看法,大致能取得共识。独有降操、释操章 褒者褒他的义,义薄云天,义重如山,便义无反顾。因此,降操是光荣的,释操则是高尚的。
贬者贬他,无论如何臣服了曹操,失了大节;华容道留下曹操一条生路,失了大职,都是不可饶恕的罪恶。
其实,就让他有争议好了,不必求得一致认识。何况已是古人,即使关老爷健在,大家看法不一,又如何?
中国人好绝对化,好则全好,坏则全坏。伟人一无瑕疵,被否定的角色,则一无是处,哪怕有一点点对的地方,也是错的。中国人老是盖棺论定不了,就是缺乏实事求是的精神。欲美化者,恨不能连伟人放个屁,也是香的。那错,当然也就错得正确。同样,欲丑化者,那个绑在耻辱柱上的人,肯定是头顶生疮,脚底流脓,坏透了的货色了。
对关羽降操、释操,两种看法所以如此分歧,和我们现在对许多问题的看法,对一些人,一些事的认识的分野,是差不多的,都因为卷进了太多的感情用事的成分,便像是戴上了有色眼镜一样。若是能够客观地,两分法地看待事物,好,不至于好得不得了,捧场的话让人听来肉麻;坏也不至于坏到比撒旦还撒旦,永劫不复。因为好事变坏事,坏事变好事,好和坏都不会永远绝对的。
最容易产生的偏激,并不在好与坏的本身,往往倒在于说好说坏的人,夹杂太多的个人感情成分。如同做一道菜,欲咸者,拼命加盐,欲甜者,大量加糖,其实菜就是菜,本味最佳。所以,美化论者越是不允许对恭维的对象,说一个"不"字,那么,说"不"的人也越来越多。丑化论者越是抹黑,越是搞臭,反过来不听章 如果论说双方都能退回半步的话,尤其不滥用溢美之词,虚浮的评价多打一些折扣,章 褒要得宜,贬应适当。否则,由人及事,那些宁左勿右,矫枉过正,层层加码,极端绝对的政策偏差,就会像沉渣一样泛起来的。
南郡争夺战
赤壁大战,曹操输了,而且输得很惨。但一个失败了的,可并不等于完全丧失战斗力的对手,是绝不可以掉以轻心的。周瑜求胜心切,扩大战果,宜将剩勇追穷寇,章 一般来讲,实力较强,暂时受挫的对手,尤其不可小觑。若被其反咬一口,往往倒是致命的。因为,失败者的报复,要比成功者的报复,更毒,章 任何形式的战争,必有胜负之分。即或打个平手,也会有小胜或小负的区别。于是,胜负得失,输赢赔赚,必然要把战争参与者的胜方和负方感情中的恶潜质,充分煽动起来。章 决不认输的败者,会不择一切手段地复仇,做梦也想着东山再起,雪耻除恨。宜将剩勇追穷寇的胜者,一定赶尽杀绝地追求一个干净、彻底、全歼的境地,以防卷土重来。表现在战场上,便是尸陈遍野,血流成河;表现在政治上,便是君诛国灭,成王败寇;表现在经济上,便是火并鲸吞,你死我活……在理念抑制、明智封杀、心态失常的情况下,章 章 于是,就有一场鹬蚌相争,渔人得利的南郡争夺战。
周瑜身为联军统帅,完全应该邀请刘备同攻南郡,使其在自己的辖制之下,予夺予取,主动权在手中掌握,何其从容自如?但他独吞胜利果实之心,加上嫉贤妒能,要赛一番风头的狭窄心胸,使他犯了一个不可饶恕的错误。一、他得独自去和犹有余力的曹操较量。二、给刘备、诸葛亮乘虚而入的机会。
如果双方联合攻下南郡之后,抓住刘备的一贯言行的仁义为先的弱点,周瑜可以毫不客气地坐领南郡,让诸葛亮气得干瞪眼;如果刘备章 由此可以看出,周瑜只知其一,刘备有窥伺南郡之心,绝不能让他得手。曹操但知其二,吴或蜀的追兵必袭南郡,而且预留锦囊妙计,以期转败为胜。诸葛亮却能知其三,利用周瑜来抵挡曹操败退途中的疯狂反扑,坐享其成。反过来,也等于依靠曹操去遏制周瑜得胜之师的骄纵气势。然后,在双方较量的空隙中间,矫诏发令,取得了荆州、襄阳,付了极小代价,获得极大成果。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巧者劳而智者得,章 在现实生活中的功利面前,道德常常是向利害俯首称臣的,在物质社会里,处理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冲突,就成为一门永恒的艺术。章 当然,甘心情愿输棋者,就大可不必设防了。然而,纵观世界,章 还是聪明点好。
马良进良言
赤壁大战以后,三分格局形成,刘备获得了一块地盘,过起相对稳定的日子。
此时,虽然失败了,但囊括天下之心,并未改变者,为曹操。取得了胜利,但求自保,小有拓展,便满足的,为孙权。曹操是枭雄,孙权为虎子,是进攻型的,是做得大事的领袖。刘备既无曹操的力量,也无东吴的根基,虽然打着光复汉室的旗帜,那不过是个遥远的政治目标。若无良臣勇将,他与刘表、刘璋相比,除去仁义的感召力外,并无太大的差别。所以,他得了荆州、南郡、襄阳以后,心中大喜,商议久远之计,准备在此安家立业了。章 章 所以,在刘备身上,那种小手工业者的趣味,满足小康生活的情绪,表现得格外明显,也就不奇怪了。看来,曹操、孙权,臭他织席贩履者,也非虚妄。但英雄不论出身,成则为王,败则为寇,刘邦、朱元璋、赵匡胤,也都是起自草莽。但中国历史上有些皇帝,坐了江山,那种流氓无产者的习气,痞子作风,小农思想,市侩行为等毛病,也难以在一朝一夕间改变,往往影响国政。二十四史中不务正业的皇帝实在数不胜数:有的喜欢站柜台的,在宫里作市场,与宫人们吆喝做买卖;有的乐意当木匠的,亲自操作,手艺还真顶得上八级工;有的擅长踢球的,球技还相当高明;有的热爱表演艺术,粉墨登场,串演戏剧;独有章 诸葛亮一看刘备章 与章 孔明不向刘备直接建议,去南征武陵、长沙、桂阳、零陵四郡,而由刘备的老朋友伊藉出谋划策;伊藉也不说得很具体,又让一个在野之人马良,把章 一句即使非常正确的话,谁说,怎么说,效果是大不相同的。
聪明的谋士必须要绕着弯子,让领导人明白,而又不使他面子难堪,章 诸葛亮伟大,但不成功,细细分析起来,最后的败局,不能不归罪于他所辅佐的章 刘备的另一面
《三国志》卷三十二,说刘备"喜狗马,音乐,美衣服",但到《三国演义》里,为了突出正面人物形象,把他的章 他就是章 刘备被曹操打得屁滚尿流,托庇于荆州刘表时,寄寓在新野局促之地,稍稍能喘口气,恰巧有人送来一把牛尾巴毛,章 诸葛亮一看,不得不说话了,"明公无复有远志,但事此而已耶?"其实,即使不是诸葛亮,假如一个普通老百姓,看到九五之尊在宫里做手工活,不问朝事,或率领宫妃,扮演角色,或干类似的总不是领导人该做的事情时,不也觉得不可理解吗?
刘备的编织,或许只能看作是匠人的阶级本性了,若按前不久流行的红五类观点来看,刘备、曹操、孙权三位,最根正苗红的还得数章 所以,建安十五年,周瑜建议过孙权,"刘备以枭雄之姿,而有关羽、张飞熊虎之将,必非久屈为人用者。愚谓大计,宜徙备置吴,盛为筑宫室,多其美女玩好,以娱其耳目"。
周瑜提出的章 通常有三种处置办法:一、借一个什么名目,一网打尽,或逐个消灭;但杀人绝非万全之计,有碍观瞻不说,而且持异议者,历朝历代,总是层出不穷的;除独夫民贼,章 周瑜对于位居荆州的章 正如文坛上某些新锐老秀,或西服革履,满口鸟语,而粪土一切,或仙风道骨,隐迹终南,而挥斥方遒,但一涉及"分田分地真忙"利害所在的关头,或攸关声名地位职称头衔排名座次高低上下,也不过一饮一啄,一饭一粥的微末之事,便露出早先村子里、地头上,那种仨瓜俩枣也不相让的小肚鸡肠来,和他们笔下那田园牧歌的清高俊逸,全不是一回事了。本性章 当然,周瑜不可能研究过马克思学说中的社会阶级分析的观点,但他却吃透了刘备章 毛主席在革命成功的前夜,曾经向即将夺得全国政权的共产党人提出警惕"糖衣炮弹"的袭击的问题。因为农村包围城市章 就像《西游记》里的那位八戒先生在高老庄招亲一样,"帽儿光光,今夜做个新郎,帽儿窄窄,今宵做个娇客"。刘皇叔到东吴做驸马爷去了。周公瑾章 他那个宝贝儿子阿斗,降晋后的"乐不思蜀",推本溯源,倒是和乃父东吴招亲的"乐不思荆",有着遗传上的因果关系的。
和亲考
"和亲"政策,是历史上的中国皇帝们,对周边强邻比较喜欢采用的一种笼络手段。
因为对实行者来说,是一个不算很痛苦,而且成本较低的办法。其实,用婚姻手段巩固和发展两个家庭的联系者,老百姓也干得挺起劲的。什么指腹为媒,什么亲上加亲,其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加深亲情,互为奥援。王公大臣之间,由于章 "和亲"章 因为,汉皇帝苦于北方匈奴没完没了的侵扰边境,国无宁日,弄得烽燧频传,民不聊生。若劳师远征,那些强悍的游牧民族,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使得不擅骑射的中原将士,往返徒劳,疲于奔命;若忍辱求和,对方则索要无尽,永无餍足之日。在章 昭君和番,就是和亲政策的成功实验。章 所以,五十多岁的刘备被东吴招为驸马,娶二十多岁的孙尚香为妻,章 其实史实是章 由此来看,吴蜀联姻,是政治上的需要,也是面对强敌的一种必然选择。章 但是,和亲政策的成功率,是并不大的。匈奴的渠帅头领,如单于之类,娶了汉朝的公主,也会照样反老丈人的。利害得失的衡量,超过一位公主的价值时,就必然要翻脸了。吴蜀联盟中的终究不和的一个根源,就是荆州章 诸葛亮明知章 后来,孙夫人索性离开荆州,回娘家一住不回了。亲和不成,不但连朋友都做不了,比仇敌还仇敌的,自然两家就只有兵戎相见了。最后,蜀国之败,还是从荆州开始败起的。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关羽大意失荆州,张飞被部下杀头,刘备东征死于白帝,从此,阿斗只有龟缩在盆地之中,再也出不了夔门。
情感,一旦掺进了非情感的因素,章 但像孙夫人那样不幸地被送到和亲祭坛上的女人,她绝不会是最后一个――孙子兵法云,兵不厌诈,此时讲诚实,便是天大的傻瓜了。
一场大的较量以后,胜利者和失败者都不会安静的。对政治家来说,是没有上帝所赋予的那个休息日的。因为,章 在《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是魏蜀吴正式较量,并从此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的大决战。但章 除了真刀真枪的厮杀外,政治斗争,外交攻势,又成了另一个战场。孙权派华歆去曹操处为刘备求荆州牧,是假;让曹操去收拾刘备,是真。刘备对鲁肃哭天抹泪,是假,赖着不还荆州,是真。曹操任周瑜为南郡太守,是假;要他去和刘备决战,是真。周瑜代刘备去攻西川,是假;"假道灭虢"要刘备的小命,是真。刘备作欢天喜地状,是假;于部队运动中要周瑜好看,是真。一部《三国演义》里雌雄莫辨,真假难分,扑朔迷离,莫衷一是,便成为中国人立身处世,应变图存的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