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舞深圳
作者:邱华浩林
第七章温柔的初恋
每一次上街仅为交一封信,秋菊总是央求着林尚友一同前往。林尚友也是有求必应,欣然同意。去来的路上,避开旁人时,他们总是时而言语,时而玩笑,显得很亲密热闹。虽然他们按年龄称兄道妹的,可哪有异姓成年兄妹这样亲热的?要是天雨路滑或者路过山林,秋菊不是紧拉着林尚友的手,就是要林尚友背着走一段路。这可是在那个年代,按当地风俗习惯这是很少见的。
都是成年男女了,村民们看在眼里,想在心里。
这一天,农活的间隙,有妇女向村长林学雨开着玩笑说:‘‘林村长啊,你们家啥时候请客办喜事啊?’’
‘‘我家哪来啥喜?’’林村长一脸狐疑。
那边接着说道:‘‘你还不知道呀,你就要结儿媳妇了啊,那知青女娃秋菊看上你们家三娃子啦,你还没看见他们出双入对的亲密劲呀,比我们这老夫老妻还感情好呢!’’
还有人补充说道:‘‘林村长啊,你们家也就别推啦,办个喜酒也让我们吃一顿好的吧。让他们今年结婚,明年抱娃娃!早结婚,早生娃,背着娃娃种庄稼!你说我们哪个不是那样过来的?!’’
‘‘哈哈哈……哈哈哈……’’
…………
这实话里带着玩笑,说得田间地头的人笑弯了腰。
林学雨一脸正色,赶紧直起身看了看四周止住了笑声说:‘‘别乱说!别乱说!干活!干活!小心说话违反了政策!哪个有那胆子去与知青通婚呢,何况秋菊还是个女娃娃!’’
村民们这么一说,林学雨心中先是一惊,为了忙于生产,他倒是没有在意这些呀。孩子们与城市下乡的女青年亲切那是他所希望的,他倒是没希望他们结成婚姻,开什么花,结什么果。他心中没有窃喜,倒是忧愁。知青女娃是城里人,人靓文化高,是要回城的,自己的娃配不上,自己全家人待她好,那是应该的。要是因为当初安置女娃在自己家里住害了女娃,自己不但违背了国家政策,在村里还抬不起头呀,一定会说他那是在谋私利。幸好今天没有别的知识青年在场。他告诫大家以后不准这样议论。自己心想回家也要好好观察。
当有人向林尚友玩笑起这事,由于受到父亲回家告诫要减少与秋菊的接触来往,他总是一脸严肃批评别人不要乱说。
看着村里那些结婚娶新娘的人,林尚友也想象过自己的未来,想着要是与秋菊结为夫妻该多好啊,但想法又很快消散,关键是自悲的心里觉得哪方面都比不上秋菊。
那次李明秀知道此事后,趁着没有旁人在的时候对林尚友问道:‘‘三娃子,听说你喜欢秋菊那女娃子,她也喜欢你,听说你们在谈恋爱?’’
林尚友急着说:‘‘娘,你听谁说的?没有这回事,同路赶个集就是谈恋爱啊,没那简单的事呢。’’
李明秀说:‘‘三娃子,有没有这事娘不跟你不争,你们自己心中知道。娘只是想说秋菊是个好女娃子,又是城里人,是看不上咱这家庭的,我可没有你爹讲的那些政策来屈你,但还是不行,秋菊那女娃子做个姑娘还行,性子柔弱,你也是那个性子,这农村居家过日子还得一强一弱,你以后成家得找个性子比你强的女人来扶持你。’’
与爹讲的大政方针不同,林尚友觉得娘的话更在理。
秋菊来到家里,一直是个客人,一直象个小孩,大家事事关心着她,爱护着她,她还不如家中自小在农村长大的小妹能独立,自己怎能跟她在一起?在农村,在艰苦的农村,一生一世,林尚友越想越清醒,越想越不敢往后想。
秋菊来到林村长家里,受到了无尽的关怀、关心和照顾。虽然也思念城里的父母亲人,可多情的女儿写给城里的信多数不是写思念之情,而是写在村长家里受到的好和在农村的见闻。城里的家留下了童真,置身于繁华,是无数的回忆和牵挂。可适应熟悉农村的落脚点之后,秋菊也爱这里的家,喜欢叔叔阿姨的关怀,喜欢兄弟姐妹的亲切,也在心中特别喜欢跟小妹一起叫林尚友为三哥哥。对三哥哥林尚友的喜欢比对别人多一点,是情窦初开的喜欢,是想入非非置身二人温馨世界的喜欢,是暗恋,也是初恋,伴着心情畅快,伴着青春成长。
秋菊的心中时常想起临行前父亲的那句话:‘‘秋菊呀,要是到农村遇到个好地方好人家,那也就别回来啦,这城里没什么可好的!’’
想过了多少遍,秋菊一直想不到父亲说那句话所隐含的答案,连书信里也问不到找不到。父亲说的那个好地方是不是在林家村,是不是林村长家里?秋菊一直在找寻答案。她现在渐渐觉得这个好地方就是以后长久地斯守在三哥哥身边。
秋菊熟悉了林家村的环境,熟悉了林家村的人,更熟悉和亲切了三哥哥一家人。她觉得美好的人生应该从这里继续,那就是恋爱、结婚、生子,相濡以抹,直至白头揩老,生命和温暖也没有末期。
秋菊常把未来想象得很甜蜜很温馨,那就如同她那始终带着桃花般的笑脸,如同带着蜂蜜般磁性的温柔语言。她所有的表露都是真诚的发自内心的,有修饰却不遮遮掩掩。她也会去努力争取和恰当表白。
可是秋菊却没想道她是凭什么来到林村长家里的。那是时令政策。她怎样认识政策?林家人怎样认识政策?在那个年代,没有沟通,也就不知道答案。
多情的季节,多情的梦,多情的季节常失眠。秋菊常想在林村长家里的好,常想与三哥哥林尚友一起的欢笑。自己常常在无人处顽皮得象个小孩,拳头在三哥哥的肩上不痛不痒地捶打。农闲时,三哥哥带自己爬这里的山,嬉这里的水,摘这里的野果。
那一次从集镇归来,天突然下起了雨,他们俩人躲雨走进一个小山洞里。自己说害怕,从后面前来扑抱在三哥哥的怀里,嘴唇吻在三哥哥的脸上。那短短的几秒钟,彼此感受到了燥热的体温和激动的心跳。要是谁再向前多走一步,结果谁也不敢想象。自己是真心的,激动的,是三哥哥涨红了脸,扭过头慢慢把自己的手掰开。
为了这事,后来几天见面都害着羞,又一次次失了眠,三哥哥也有意无意躲着自己,却又若即若离。
自打村民在田地里那一玩笑,村长林学雨回到家里便悄悄向妻子说了此事,又悄悄找来三儿子连问带劝又带训,无不是说自己家里的条件还配不上别人城里姑娘,自己当干部不能害了人家姑娘,不能违背了政策,等等。三娃子林尚友一面不承认传言的事,一面答应父亲的要求少与秋菊接触来往。其实林学雨心里有时又是暗自高兴的,自己这个干部这个家长没白当啊,城里的姑娘也看上了咱家的娃,是福气啊。可是高兴在心中没存留多久,很快又被严肃的道德和原则所取代。
自那以后,林尚友有意躲着秋菊,秋菊却有意要去找三哥哥。林学雨暗中观察,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林学雨试着要把秋菊安排到别的干部家里去,一时又找不到一个合适的家,刚一提出这建议,秋菊说她哪儿也不去,就要在这家里。林学雨只得悄悄对妻子说尽量单独分配些家务活把他们隔开点,要把秋菊和林尚英常搭合在一起,自己上工前下工后也尽量多一个心眼,多一句单独的提醒,多一个额外的支配。就怕他们走近了,毕竟是年纪不小的人了,作为过来人的父母,哪有不知的啊,就怕他们惹出什么事来。不怕那树绕藤,只怕那藤缠树。儿女成群,见历过许多村事的林学雨常常这样想,他心中希望儿子这棵树能在他的告诫和训导下挺立住。
不久,秋菊在城里的舅舅舅妈和其它一些知青的家长来乡下探望亲人来了。舅妈刚一到就啧啧的评判这农村是如何如何的差,城里是如何如何的好,问这农村是怎样容下了侄女在这里吃这等的苦。然后又向村长夫妇一家人道劳,说侄女写信回去说这家人是如何如何的好。
当秋菊问爸爸妈妈怎么没来,舅舅说爸爸妈妈工作调动去了远方,暂时来不了,所以他们才代表家长来了。舅妈还当面批评了秋菊信中说要留在农村的想法。
末了,舅舅舅妈又把村长夫妇叫在一边交待说,要大哥大姐们好生对待秋菊这孩子,她爸妈很钟爱秋菊这个孩子,秋菊从小性格天真柔弱,农村是容不了她的,文革了,她父母暂时去了远方,舅舅舅妈要作了这个主。另外还硬生生留了些粮票、布票和钱,说是补贴林村长家对侄女的好。
家长们回城后,公社又开了一个特别的会,就是要求各级干部认真对待知青下到农村插队这件事。要给予更多的包容和关怀,哪怕是他们犯些错误,也要适当听之任之。要是违了法,有相应的时机追究他们的责任。对于城市女青年,更应关心照顾,在有的地方,一些干部手握回城的鉴定权利后,对女青年为所欲为,那是受到处罚的。有领导会后小范围感慨,这城市知识青年下乡插队的国家政策终究会过去,有些青年的父母在城里还是有官阶身份的人啊,要是我们对他们不好,出了问题,只怕事后要遭算帐啊!
孩子舅舅舅妈的嘱托,公社会议的要求,实际情况的对比,林学雨倍感责任重大。要说孩子不懂事,难道他这个家长这个干部也不懂事吗?他是应该想方设法看护好秋菊这个孩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