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世界医学认为健康的人不仅要有健康的身体,同时还要有健康的心理。在评价身体健康时往往有一定的标准,同样,判断一个人是否心理健康也有一定的标准。以下7个方面是评估心理健康的标准:
1,适应能力
对环境的适应,特别是对变动着的环境能否适应,是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标准。环境改变,人人都会有些紧张,但有人能随遇而安、很快适应,而有人则很久无法适应,甚至焦虑不安、血压变化、心悸失眠,出现各类精神症状和躯体症状。易席失眠、怕见生人、不能出差等都是适应能力较差的表现。
2,耐受力
对精神刺激或压力的承受力和抵抗力统称为耐受力。不同人的耐受力各不相同,对精神刺激的反应也各不相同。
人的先天素质、神经系统类型及活动特点、气质类型对个体的耐受力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但是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人格特征,特别是先进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认识和评价水平、生活实践中锻炼出来的坚强意志力和生活信念则更重要,它具有决定性意义。
3.控制力
控制力指自我控制和调节的能力。人对自己的情绪、情感、思维等心理活动是可以自觉地、能动地加以控制和调节的。人的一切心理活动都受大脑皮层制约,意识是最高层次的心理活动,人的意识制约着整个心理活动过程。如果大脑皮层功能下降(如脑动脉硬化等疾病),对情绪的控制能力就会下降,变得反应迟钝或容易激动。当一个人心身十分健康时,心理就稳定正常,思维敏捷流畅,逻辑严谨,情感表达恰如其分,仪态雍容大度,举止得体,辞令通畅,应对如流,随遇而安,不卑不亢,动机适宜,需要易获得满足,等等,说明这时的自我控制和调节能力水平较高。
4.意识水平
意识水平的高低可以从许多方面来度量。一般以注意力水平为客观指标。注意力不易集中往往是某种严重精神病的先兆,如不能专注于某项工作,不能专注地思考问题,注意力涣散等。注意力不能集中越严重,心理健康水平就越低。由于注意力不能集中,进而明显地影响了观察力和记忆力,因为观察水平、记忆水平与注意力水平成正比。
5.社会交往能力
社会交往能力标志着一个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如果一个人总是对周围事物漠不关心,与人交往中总是很冷漠或自我为中心,往往是他的人格特征偏离正常或心境欠佳。一个人如果没有知心朋友,或很少和朋友交流思想感情,尽管他可能工作上是好的,行为是正常的,但不能说他在心理健康上没有缺陷。
6.康复力
指在蒙受精神打击和刺激后心理创伤的复原能力。生活中任何人都难免遭受打击或受冤屈,而心理创伤却有轻有重。遭受创伤后,情绪波动,行为可能暂时偏离常规,或出现身体或精神症状。由于人们身体状况、气质和性格不同,在遭打击后需要复原的时间和复原的程度也不同。康复力是心理健康水平的一项重要标准。
7.道德愉快胜于道德痛苦
道德愉快是一个人在于他活动中自我体验到的愉快,是个人与社会矛盾的统一的实现,是生物属性与社会属性统一的实现。道德愉快有减轻和消除任何心理痛苦的作用,它是信心、勇敢、乐观进取、坚忍不拔等许多优良心理品质的坚固基础。道德痛苦反映了个人与社会的对抗性。道德痛苦比任何其他心理痛苦都深刻而剧烈,当一个人陷身于自责、自罪的痛苦之中时,他就体验不到任何真正的快感,它可以破坏一个人的价值观和人格,可以使人陷于不能自拔的困境,直到轻生自杀。一个人的道德愉快超过了他的道德痛苦,他就是心理健康的人,超过越多就越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