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璪见此情形,把《断竹》图双手给了那位俊逸书生,笑着说:“凭才子此种姿态,我便知你已经射中了,请收下,请收下。”那一胖一瘦两个秀才更是莫名其妙,更纳闷谜底是什么了。那个俊逸书生解释说:“这幅《断竹》图,正是‘天竹’之意,合起来就是乐而不言,笑而不语的‘笑’字。”那两个秀才一听才恍然大悟。
搜得药名巧入诗
刘禹锡,字梦得,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市)人,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安石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
刘禹锡幼年多病,十六七岁时因 为身体十分瘦弱,他便常常阅读医书,搜集验方。唐顺宗永贞元年(805)由于和柳宗元等人积极参加了王安石的政治革新运动,失败后被贬为郎州司马,后又贬到连州,柳宗元则被贬到柳州。二人一直保持着书信往来,除讨论诗文之外,也涉及医学。柳宗元得知刘禹锡仍在孜孜不倦地钻研医学,便将自己在柳州搜集到的一些医书奇方寄给刘禹锡。
有一天,柳宗元又写信抄了些药方,在信末还抄了一首关于药名的谜语诗,与之共娱。诗中写道:
四月将尽五月初,
刮破窗纸再重糊,
丈夫进京三年整,
捎封信来半字无。(打四味药名)
刘禹锡接到信后,心里十分感谢柳兄一直惦记自己的身体。再看那首诗,知道柳兄是出谜让他猜,他想了一会儿,就猜出了谜底为四味中药名。他马上给柳宗元回信,信中也写了一则诗谜:
年老欲伤愁,他乡莫久留,
知音世所稀,未语泪先流。(打八味中药名。)
不久,便接到柳宗元的回信,信中就是猜的谜底。
(谜底大揭密:半夏、防风、当归、白芷(纸);童便、无忧、当归、熟地、硼砂、没石、白前、珠儿参)
两处茫茫皆不见
刘禹锡是中唐时期的大诗人,他曾经参与王安石改革集团,并是其中一个重要人物。他主张打击权宦,削弱藩镇,后来因为革命失败,他与柳宗元等八个人同时被贬。一年以后,刘禹锡才被召回长安。
这年元宵节,他仰望星空,望着皎洁的明月,不禁对天感叹说:“月儿呀,你徒然长一株香桂,却枉自清辉;吴刚呀,你的斧头该砍却人间的不平;嫦娥呀,你的长袖该拂尽人间的污秽,和黎民百姓共忧乐,和百姓共呼吸啊。”刘禹锡正在对月长叹之时,诗友邀他一起去街市上观灯猜谜。刘禹锡为了排解胸中的闷气,便同好友一起来到了街上。
走到闹市街头,看见一个清瘦的老者正在悬榜征射。刘禹锡和好友近前一看,只见挂着两张白纸条,下面写着:“此无字谜应以诗句作答。”
刘禹锡见这位老者所制之谜如此巧妙,就动了破谜的心思,他仔细琢磨,吟道:
两处茫茫皆不见。
那清瘦老者听了,望着刘禹锡点了点,微微一笑,撕下一张白纸条,只留下一张白纸条,又笑着对刘禹锡说:“打成语一句,请才子再试一射。”
刘禹锡十分敬佩老者的匠心,他思索片刻,便答:“一纸空文。”老者高兴地说:“射中了,射中了!”四周的围观者都鼓掌称刘禹锡是个才子。
皮陆和诗嵌药名
皮日休,晚唐著名文学家。字逸少,后改袭美。居鹿门山,自号鹿门子,又号间气布衣、醉吟先生。湖北襄阳人(一说襄阳竞陵人)。
陆龟蒙,苏州人,是唐朝的农学家,文学家,字鲁望,别号天随子、江湖散人、甫里先生,江苏吴江人,曾任湖州、苏州刺史幕僚,后隐居松江甫里。
皮日休和陆龟蒙是好朋友,二人经常互相唱和,时称皮陆。他们也经常互相出些谜语来猜答。
一次,他俩在郊外散步,溪水湍流,翠竹掩映,皮日休触景生情随口吟道:
数曲急溪冲细竹,
叶舟随水自流通,
草香石冷无近远,
志在天台一遏中。
陆龟蒙听了,也顺口吟道:
桂叶似茸含露紫,
葛花如绶蘸溪黄,
连云更入幽深地,
骨录闲携相猎郎。
皮日休说:“我的诗里含了三味药。”
陆龟蒙说:“我的诗里也含了三味药。”聪明的读者,你能猜出这几味药来吗?
(谜底大揭密:他们诗中前一句的末字与后一句的首字连读你就知道答案了)
度日休诗谜底成祸
在气骨日渐颓靡的晚唐文坛上,被世人称为“皮陆”中的皮日休,是值得人们记住的一个文学家。由于他少年时期就很聪明能干,举凡在诗歌、散文以及辞赋等文学领域均有着显著的建树,因此他在二十多岁时便已出名。但他的仕途却始终长满了丛生的荆棘。
皮日休考取了进士之后所担任的始终只是小官卑宦,他难免心生不满了。后来又加上朝廷和地方的各级官吏鱼肉百姓,弄得民怨沸腾。僖宗乾符二年(875),山东人王仙芝、黄巢开始起义反抗唐朝。皮日休看看自己难有出头的日子,便毅然决然地投奔了起义军。
唐僖宗广明元年(880)十二月,义军攻下长安,黄巢称帝,皮日休被任命为翰林学士。由于皮日休的文才受到黄的赏识,黄巢就命他撰写一种用来宣扬自己是上天授意来主宰人间的谶词,皮日休按照黄巢的姓名作了一首五言古诗道:
欲知圣人姓,田八二十一;
欲知圣人名,果头三屈律。
黄巢看了这首古诗(其实它只是一个诗谜)后,当下便很不高兴了,因为他的头部丑陋,头发又难以遮挡住鬓毛,因此他觉得皮日休这诗有讥讽他那副尊容的意味,使他自己的权威受到了挑战,当即命人把皮日休推出去给杀害了。
皮陆雨人巧说“谜”
有一年清明,皮日休和好友陆龟蒙在郊野漫步,两人走累了便在村头小酒店落座。
皮日休见细雨霏霏,他突然心中想出一谜,便笑指着眼前的小舟,随口吟出了一首七言绝句。诗云:
细雨洒轻舟,一点落舟前,
一点落舟中,一点落舟后。
吟罢,便问诗友陆龟蒙这是个什么字。小时便有盛才之誉的陆龟蒙本来就是位天资聪颖的才子,听他吟完之后,心中便已经知晓答案,但他并没有直言相告,而是笑着说:“请仁兄也听我赋一联句。”旋即吟道:
月伴三星如弯镰,
浪花点点过船舷。
皮日休一听,连连抚掌,当即敬了陆龟蒙一杯,原来他们的谜底都是同一个字,两人直到开怀大醉才离去。
(谜底大揭密:心)
雍陶问路
唐朝诗人雍陶,文学巨匠,字国钧,成都人。会试及第高中进士之后,进入仕途,曾任雅州(今四川雅安)刺史。雍陶体恤民情,勤于为民之余,兴趣广泛,琴棋诗画、花鸟鱼犬,以及曲艺二簧,无不内行,尤以诗为最爱,且钟灯谜,更为偏爱。
雍陶到任后不久,听说城外有一座“情尽桥”,是当地百姓送客远行,依依惜别的地方。雍刺史听了觉得非常奇怪,心想:“从来只有情难尽,怎么会有‘情尽桥’呢?”于是便决定去实地看个究竟。
有一天,雨过天晴,雍陶换了便服,独自出了城门,走不多远,便看见前面一户人家门前贴着“百代兴亡朝复暮,功名富贵如粪土”的对联。雍陶一见此联,感觉不同凡俗,便上前叩门,躬身施礼说:“请问此地离“隋尽桥’还有几里地,还请赐教。”
开门的人是一个白发老翁,他见雍陶长身玉立,颜色和悦,是个风韵非凡的才人,便神秘地一笑,然后取来笔墨和纸,以诗代答:
左有孔明屈指能算,
右有关公青龙大刀;
上有苏秦说服六国,
下有霸王力举千斤。
雍陶看后,思索片刻,明白了此地离“情尽桥”还有“八里之遥”,然后连声道谢,告辞而去,继续向前赶路。
叶简射覆三连中
唐朝时候,剡县人有一个人名叫叶简,善于占卜和射覆,每射必中,很有名望。
有人想试试他究竟猜得准不准,便暗中藏起三样东西,请叶简来猜。叶简指着第一件说:
圆似珠,色如丹,
倘能擘破同分吃,
争不惭愧洞庭山。
打开一看,果然猜中了。又猜第二件说:
近来好裹束,各自竞尖新,
秤无三五两,因何号一斤?
“斤”字谐音“巾”字,打开一看,果然也猜中了。
又指着第三件猜道:
此物不难知,一雄兼一雌,
请将打破看,方明混沌时。
打开一看,也被猜中了。聪明的你也猜出来了吗?
(谜底大揭密:橘子、巾子、鸡蛋)
叶简妙语释弓箭
唐朝盛开科举,有位张秀才晋京赴考,考完后借住青龙寺等待揭榜。一连等了几天,没有消息,他等得发慌,决定到西郊去找当时的射覆专家叶简聊天。临出门关照寺里方丈说:“要是有好消息,望立刻派人到西郊来告诉我。”
张秀才在叶简家坐不一会儿,青龙寺派来一个小和尚说:“方丈叫我前来贺喜。”秀才忙问:“喜在哪里?”小和尚便递上一个包。张秀才迫不及待地解开,只见里面放着一弯竹弓和一支系着一根红丝带的箭,一时倒被懵住了,他困惑地看看小和尚,又看看叶简说:“这算什么喜事?”
叶简接过弓箭一看,便大声说:“恭喜先生状元及第!”并解释道:“你看,竹字是‘第’字的头,弓字是‘第’字的身,箭恰如‘第’字中的一竖,那根红丝带不就是‘第’字下面的一撇吗?”
太岁头上洞庭香
五代时,钟傅镇守江西时,来了一个怪客,以射覆为条件求见。如果猜对了主人就得接见他,若猜不中,就不接待。钟傅觉得有趣,便同意他的请求。于是随手拿起一张历书来包了一个橘子,暗藏在衣袖里,请这位客人来猜,客人不慌不忙地念道:
太岁头上立,诸神莫敢当。
其中有一物,常带洞庭香。
“太岁”,是旧历纪年所用值岁于支的别名,前两句指的就是“历书”。洞庭西山以盛产“橘子”而有名,所以后两句又道出了里面包着橘子。钟傅承认客人猜得十分精确,便接见了他。
独眠孤馆不领情
唐朝的时候广州有个衙司叫崔庆成,人长得非常英俊。
有一次他奉命押运大批香药去内库,途中住在华阳招待官差的一个驿馆里。这天夜里,突然进来一个长得很标致的妇人,那个妇人对他说:“今日见君,君必有疑;今日舍君,我宁不悔。俟君归辕,别图后会。”说完,留下一张纸条就走了。崔庆成打开纸条一看,上面写着:
川中狗,百姓眼,
妈捕儿,御厨房。
崔庆成看了半天,也不明白是什么意思。交差回来的路上,他便不敢再在华阳驿馆住了,而是另找了一家旅馆住宿。没想到,上次那个妇人居然又来了,对他说:“这件事今天能解决吗?纸条上面的意思你看明白了吗?”崔庆成回答不上来,只好不吭声。妇人向他敬酒,他也不肯举杯。
侍女说:“小娘子养了只鹦鹉,十余年不会说话,难道今天真的应验了?”妇人叹道:“是啊!”于是作哑鹦鹉诗一首:
雕笼驯养许多时,
终岁曾无一句词。
深恨化工情太误,
因何偏与好毛衣。
说完以后,就很惆怅地离开了。
后来丁晋公见到这12个字,说这是个字谜,谜底是这样的:川中狗是蜀犬,合而为“独”字;百姓眼是民目,合起来为“眠”字;妈捕儿是爪子,合为“孤”字;御厨房是官食,合为“馆”字。联起来是“独眠孤馆”四字,只可惜崔庆成没有解开这个谜语,把送上门来的姻缘耽误了。
诗友同作风字谜
李峤(644-713).唐代诗人,字分工山,赵州赞皇(今属河北)人。年少时便有才名,20岁时中了进士。邕、严二州僚族起义时,他受命监军进讨,亲人僚洞劝降,罢兵而返。迁给事中。武后、中宗朝,屡居相位,封赵国公。睿宗时,左迁怀州刺史。玄宗即位,贬滁州别驾,改庐州别驾。他的诗多咏物,与同乡苏味道齐名。
有一年春天,李峤、苏味道、杜审言三人一起游泸峰山。山上景色秀美,一片葱郁。等及峰顶之时,一阵清风吹来,李峤诗兴大发,随口吟道: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苏味道听了,连声称妙,也吟诗一首:
岭上青松如虎啸,
河畔柳丝似雨飘,
池内荷花齐作揖,
因中牡丹把头摇。
杜审言一听,也不甘落后道:
可闻不可见,能重复能轻。
镜前飘落粉,琴上绕余声。
三人相视而笑,原来他们所咏为一物。
(谜底大揭密:风)
涂延休破石碑谜
徐延休,字德文,唐末进士,官至江都少尹。《青箱杂记》中记载着一个他猜石碑谜语的故事。
相传,东汉太尉许馘死后,他的子孙在其故乡宜兴为其立庙竖碑,以表怀念。到了唐朝开元年间,该石碑已历经五百年的风雨侵蚀,碑文字迹已经模糊难辨,许氏后人便重新镌刻,并又新刻了八个字:
谈马砺毕,王田数七。
新碑刻好后,众人都不解其中之意,这也成了人们言谈话语的难题。二百多年以后,南唐文学家徐铉的父亲徐延休看到了这个碑文,思忖多时,忽然醒悟,原来这是一则用离合法制的字谜,“谈马”即“言午”,是个“许”字;“砺”是磨刀石,“毕”通“筚”字,是简陋的意思,可扣“卑”,跟“石”合在一起是“碑”字;“王田”有千里之广,“千里”是“重”字;“数七”是六加一,合起来是“立”字,连起来就是“许碑重立”。
石碑之谜终于解开了,人们都称赞徐延休才思过人。
刘三姐戏侯七
刘三姐,也称刘三妹,传说是唐代壮族地区的农家女。她擅长唱山歌,人们称她为“歌仙”。
刘三姐因对歌打败了三个酸秀才而名声大噪。附近胡家庄有个侯师爷,是出了名的地痞,外号“侯七”,他整日给财主胡老爷出鬼点子,以欺负穷苦百姓。对于刘三姐的名声,他打心里不服气。
有一天,刘三姐和侯七在村头的草地上偶遇,遂拉开了阵势。刘三姐彬彬有礼地道:“侯先生,我知道您是个聪明人,胡老爷经常夸您是智多星。今天,咱们在这儿猜几个谜语玩玩怎么样?”
侯七听刘三姐当众夸他,心里非常高兴,就说:“好,你开始吧。”
刘三姐说:“好,你听好了。”
第一则谜语是:
高高的圪梁陡陡的坡,
条条块块缝缝多。
侯七听后,答道:“这是房子。”
第二则谜语是:
你说房来就是房,
没有柱子没有梁。
侯七答道:“这是窑洞。”
第三则谜语是:
你说窑来就是窑,
摇摇晃晃水上漂。
侯七答说:“这是船。”
第四则谜语是:
你说船来就是船,
肚里水开直叫唤。
侯七答道:“这是壶。”
第五则谜语是:
你说壶来就是壶(胡),
猴(侯)给老虎舔屁股。
这时,侯七知道上当了,心里怦怦跳,他怎么也没想到刘三姐让他猜谜会猜到自己头上。刘三姐笑着说:“快猜呀,侯先生,这个谜底到底是什么呀?”
这下子,旁边围观的乡亲们也明白了,都哈哈大笑,侯七只能灰溜溜地走了。
刘三姐对歌谜
刘三姐是个心直口快的人,又擅长唱山歌,在十里八村很有名,有很多姑娘和小伙子也都喜欢跟她对唱山歌。
有一天,有个小伙子说要找刘三姐猜谜,刘三姐欣然同意了。他们来到小溪边席地而坐,小伙子先唱道:
什么结子高又高?
什么结子半中腰?
什么结子成双对?
什么结子棒棒敲?
刘三姐莞尔一笑,答道:
高粱结子高又高,
玉米结子半中腰,
豆角结子成双对,
芝麻结子棒棒敲。
又有一个小伙子站起来,接着唱道:
什么有嘴不说话?
什么无嘴闹喳喳?
什么有脚不走路?
什么无脚走天涯?
刘三姐应声答道:
水壶有嘴不说话,
铜锣无嘴闹喳喳,
板凳有脚不走路,
舟船无脚走天涯。
有个小姑娘,顽皮地扮了个鬼脸,继续唱道:
什么结果抱娘颈?
什么结果一条心?
什么结果包梳子?
什么结果披鱼鳞?
刘三姐又立即答道:
木瓜结果抱娘颈,
芭蕉结果一条心,
柚子结果包梳子,
菠萝结果披鱼鳞。
刘三姐答完,起身说:“我也说几个谜语,大家猜猜。”说完唱道:
什么水面打筋斗?
什么水面起高楼?
什么水面撑雨伞?
什么水面共白头?
众人一听,齐声唱道:
鸭子水面打筋头.
大船水面起高楼,
荷叶水面撑雨伞,
鸳鸯水面共白头。
趣味问答歌谜唱完,人们无一不鼓掌大笑。
宋朝时期
寇毋字谜劝儿俭
寇准(961-1023),字平仲,华州下邦人,北宋政治家、诗人,两次任相,封莱国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