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过一座禅寺,便到寺里休息。有位老僧捧茶上来,说了一声:“解元请用茶!”张冀忽然记起人家送给他的几句话,便问老僧这是什么地方?老僧说:“此地叫绿水湾。”他一想,这与人家送给他的话暗暗符合。可是分明自己没有考中,为什么老僧却称他“解元”呢。这必是上苍暗示他命中该中解元。
于是他便更加努力,决心一定要争取考中解元。一直到嘉靖三十七年(1559),他才果然考中了解元。直到此时,他才明白这几句话的意思。“成不成”是“戊”字,“平不平”是“午”字,嘉靖三十七年恰恰是戊午年,这几句话说他是“戊午解元”。
李时珍药方戏官
李时珍(1518-1593),字东璧,晚年自号濒湖山人,湖北蕲州(今湖北省黄冈市蕲春县蕲州镇)人,中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药物学家。李时珍曾参考历代有关医药及其学术书籍八百余种,结合自身经验和调查研究,历时27年编成《本草纲目》一书,这是我国明朝时代药物学的总结性巨著,另著有《濒湖脉学》。
李时珍曾经当过知县,因为痛恨官场的险恶,便毅然放弃仕途,辞官回乡。临行前,新上任的县官设宴为李时珍饯行。吃饭的时候,新知县对李时珍说:“早就听说您医术高明,能不能给我开一剂补滋的药呢?”
李时珍早就听说这个新县官是个贪色好酒之徒,是个昏官,便想趁机戏弄他一次。李时珍假装说好,并取来笔墨纸砚,提笔开了剂药方,他写道:
柏子仁三钱 木瓜二钱
官桂三钱 柴胡三钱
益母二钱 附子三钱
八角二钱 人参一钱
台鸟三钱 上党三钱
山药二钱
李时珍把药方交给新任县官后,就辞官回乡了。
第二天,县官把药方交给师爷去抓药,药铺里的老先生对着药方端详了好久,才支支吾吾地说:“县太爷让李时珍给骂了。这个药方其实是个藏头字谜,把这十一味药的头一个字连起来就是‘柏木官(棺)柴(材)益(一)附(副),八人台(抬)上山’。”
师爷回去把药方中的奥妙告诉了县官,县官气得连连大骂。
药圣字谜收徒弟
有一天,李时珍要上山采药,他的儿子李建元和邻居家的少年庞显也要跟着他一起去。
李时珍说道:“上山采药可不是好玩的事情,非常危险,常常要出没于深山老林之中,人迹罕至之处,要风餐露宿,与山林野兽为伴,这一去就得十天半月才能回来,你们太过于年少,恐怕吃不了这个苦吧。”
两个孩子听完之后,面无惧色,一起说道:“我们能吃这个苦,请您放心。”
李时珍听到两个孩子的回答,不由得笑着说道:“好,勇气可嘉。我给你们出个字谜,你们若要是能猜得出来,又能做得到,我就答应带你们去。”说完便开口吟道:
左右两边都是树,
中间一个老鹊巢。
大哥掏鹊树上骑,
小弟伸手向上掏。
李建元听完之后,一声不响,低头苦思冥想,却苦于毫无头绪。而从小立志从医的庞显则捡了一根树枝,在地上写了一个字。
李时珍见了之盾,心中十分高兴,夸道:“真是个聪明的孩子,你猜得很对。”当下李时珍就收了庞显做徒弟,带着庞显进山采药。从此庞显便跟在李时珍身边开始学习医药知识,跟随李时珍到处行医采药,治病救人。
聪明的你,知道此字是什么字吗?
(谜底大揭密:攀)
李时珍采药问路
有一天,李时珍带着新收的徒弟庞显,进山采药,他们不避艰辛、翻山越岭,走了很远的路。当他们来到松杉参天的深山之中时,觉得饥肠辘辘,便要找一个休息吃饭的地方。前边是个三岔路口,不知哪个方向才有较近的村落。正在为难之时,正巧看见一位白发老人,拄着拐杖,从对面走来。庞显赶忙上前施礼问路,并说明是随师父李时珍进山采药来的。老人听了爽朗地笑道:“原来是李郎中到了,久仰大名,不期有缘幸会,小老儿现有一诗求教。”随即吟道:
老汉首如霜,龟峰眺武昌,万物入梦时,酸甜苦辣香。
重阳花满枝,湘子谱乐章,昭君出塞去,低头思故乡。
李时珍抱拳答曰:“此诗含八味药材,乃是白头翁、望江南、全蝎、五味子、野菊、神曲、王不留行、淮熟地是也。”老者笑日:“果然不错!”随即用拐杖在地上写了一个“主”字,悠然而去。庞显看了半天,不明白是什么意思,李时珍说:“往右!”庞显挠了挠脑袋,还不明白,李时珍说:“老人写这个‘主’字,是‘往’字的右边,故而是告诉我们往右去,便有村庄了。”
媳妇隐语救公公
严嵩(1480-1565),字惟中,号勉庵、介溪、分宜等,江西新余市分宜县人,他是明朝重要权臣,擅专国政达20年之久,累进吏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少傅兼太子太师,少师、华盖殿大学士。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权臣之一。严嵩为官,专擅媚上,窃权罔利,并大力排除异己,还吞没军饷,废弛边防,招权纳贿,肆行贪污,激化了当时的社会矛盾。
明朝嘉靖年间,严嵩造了一座用巨鱼骨头当正梁的新客厅。新屋落成那天,他大摆宴席,吸引八方人士齐来庆祝,趁机大肆收取贿赂,中饱私囊。当天,人们一早拿着贺礼来到严嵩家,只有他的亲家罗洪先却偏偏姗姗来迟,而且什么贺礼也没带。严嵩十分不满。
罗洪先(1504-1564),字达夫,号念庵,江西吉水人,明代学者,杰出的地理制图学家。一生奋发于地理学等科学的研究,发现当时地图多疏密失准、远近错误,于是亲自外出调查收集资料,准备重新编一内容丰富、地理位置准确的地图,以计里画方之法,创立地图符号图例,绘成《广舆图》。创编成地图集形式,不仅继承了朱思本制图法,还加以发展,使地图更为科学实用。
罗洪先是明朝嘉靖年间的状元,他为官清廉刚正,深受众人尊敬,和严嵩是水火不相容的两路人。
可是他们却为何成了亲家?原来,严嵩当初权位不巩固之时,为了网罗党羽,想拉拢罗洪先,便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了他的儿子,但罗洪先当了严嵩的亲家却并不买严嵩的账,依然与他保持距离,洁身自好。
宴会前,严嵩满脸得意之色,特邀众宾客参观新客厅。众人交口称赞。罗洪先明知正梁是用巨鱼骨做的,却偏偏讥讽说:“美中不足的是材料小了些。”严嵩听了之后,更加生气。
晚上,严嵩留罗洪先在书房歇息。他回到自己的卧室之中越想越气,女儿都给你们罗家当了媳妇,你却不领情,我现在也用不着你了,我留你有什么用?我要置你于死地。于是,他连夜赶写奏疏,罗织罪名,准备次日早朝时参本陷害罗洪先。
严嵩的女儿原本对父亲的所作所为就十分不满,这天正住在娘家,发现了父亲写的奏疏,知道他要加害自己的公公,更是气恼。她知道自己的公公是个刚正不阿的好人,于是决心救公公,可又不能直接给公公通风报信。万般无奈之下,她急中生智,想出了一个妙法:在茶杯中偷偷放进两颗红枣和一撮茴香,叫丫环把这杯茶送给书店中的公公,并嘱咐丫环转告一句话:“望公公想想这茶的意思。”
媳妇献茶,这原本是情理之中的事,但为什么还要“想想这茶的意思”呢?罗洪先觉得奇怪。等他掀开茶杯盖一看,只见茶水之上漂浮着两颗红枣和一些茴香。他看着杯中之物琢磨起来:枣、茴香,而且是两颗枣。罗洪先一想之下恍然大悟,媳妇的意思是:“早(枣)早(枣)回(茴)乡(香)。”肯定是这位亲家奸相要加害于我,媳妇叫我告老回乡躲起来。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罗洪先便骑着马,急急奔向故乡。天亮以后,严嵩听说罗洪先已经早走了,也就只好作罢。
严嵩妙语测八字
严嵩是明朝的大奸臣,他发迹前,曾经是个测字先生。
有一年,严嵩进京会试,名落孙山,心里抑郁,大病了一场。但是盘缠都用光了,一时回不了家,只得在京城摆个测字摊,只求混口饭吃。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就到了大年三十,严嵩依然衣衫单薄,他每天面黄肌瘦地守着他的测字摊,但这一天严嵩却时来运转了。
那天,当朝宰相李阁老,穿着便衣在随从的陪同下在街上闲逛,路过严嵩的测字摊时,见他举止斯文,又听他谈吐不凡,就有意要试试他的本事。李阁老把手中的洒金折扇往桌子上一放,拿起笔在桌子上面写了一个大大的“人”字。
严嵩一看,连忙双膝跪地,叩头说道:“小生不知道太师大驾光临,有罪有罪。”李阁老见此情景,不禁一惊,忙搀扶起严嵩问:“你怎么知道我是当朝宰相?”
严嵩不慌不忙地说:“老太师先放下折扇,正好是一个‘一’字,‘一’字下面又写了个‘人’字,合在一起就成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这不正是宰相身份吗?”李阁老一听,觉得有道理,就赏了他一锭银子。
第二天,李阁老命管家李贵去找昨天的测字先生拆个“人”字,李贵马上跑到测字摊,没多说话,就在手心上写了个“人”字,然后摊到严嵩面前说:“就测这个字吧。”严嵩看了一眼,问道:“请问官人是哪个府上的管家?”李贵不禁一惊,忙问:“你怎么知道?”严嵩说:“官人把‘人’字写在了手心上,是‘手下人’的意思。”李贵听了,心悦诚服,付了钱,便赶忙回府跟老爷禀告。
李阁老听了,就命人去刑部大牢解个罪犯出来,让两位差役远远地跟着,也去那个测字摊,还是要测“人”字。那罪犯以为李阁老要拿他寻开心,满肚子不高兴,到了测字摊前,也懒得提笔,就说了个“人”字,让严嵩给他解说。严嵩冷笑一声说:“你是个被关的囚犯,还问什么前程呀?现在你自由了,怎么不随便溜达溜达。”说话间,两位差役已经到了测字摊前,他们问道:“你怎么知道此人是个囚犯?”严嵩说:“这位老兄人字口中出,不就是个‘囚’字吗?”
差役回去如实禀告了李阁老,李阁老非常佩服严嵩,就把他推荐到了翰林院。从此,严嵩就凭着他察言观色的本事,步步高升。
百姓谜谣杀恶官
严嵩对直陈时政的人都要打击甚至杀害,如主张收复河套、追逐鞑靼的大臣夏言、将领曾铣、抗倭有功的总督张经,都因指责严氏父子而遭杀害。大家对他都痛恨至极,但因他位居高官,又专权,都拿他没有办法,刑部员外杨继盛,参奏严嵩十大罪状五大奸恶,但都没能动他一根毫毛,反而被严嵩囚于牢中,后遭杀害。
从此,人们对严氏父子虽恨之入骨,但却敢怒不敢言。有人作了一首隐语:
高山番草,父子阁老。
日月无光,乾坤颠倒。
这则谜谣传遍了全国上下,大人小孩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有一天,传到了嘉靖皇帝耳里,使皇帝终于省悟了。他想:高山就是嵩;番草即蕃;日月无光乾坤颠倒,是说明天下已经混乱黑暗了。
从此,嘉靖皇帝开始疏远严氏父子。最终被邹应龙参倒,其子严世蕃当街被斩,严嵩被革职,并没收家产,不久就病死了。
先生哑谜换菜谱
明朝嘉靖年间,有一位学者叫胡汝桂,因为脚有点瘸,而官却做到吏部侍郎,所以人称“跛脚天官”。
他少年时就很聪明,当地人都称他是神童。他的启蒙老师是位60多岁的老先生,因为牙齿不好,东家每顿饭都给他炖豆腐或煎豆腐吃,不过天天如此,他就吃腻了,可是又不好明说。
有一次,吃完了饭,老先生就把一块豆腐放在砖上,东家来收碗时看见了,不明白是什么意思,便在胡汝桂放学回家后问胡汝桂。胡汝桂说:“先生准是不爱吃豆腐了。”他父亲问:“你怎么知道?”胡汝桂说:“父亲请看,豆腐放在砖上,明明是说咱家砖(专)给他豆腐吃。”他父亲说:“那你说给他换什么菜好?”胡汝桂说:“我看下顿菜就炒豆角吧。”他父亲问:“这又是为什么呢?”胡汝桂说:“这几天先生老是给我们讲两只山羊过桥,互不相让的故事,那不是斗(豆)角吗?”
道姑妙方解相思
在明朝的时候,有位良家女子,年轻貌美而又多才多艺,不料却因此招来当地恶少们的纠缠,她为了摆脱他们,也为了给家人减少麻烦,无奈之下逃到一个道观里当了道姑。她每天心情忧郁,只好借诗画以遣解。那道观中的主持老道婆是个爱才的人,很喜爱她的诗画,便把她的诗画悬挂在斋堂里。这个道观虽然每日香火不断,但并没有什么香客注意到这些诗画。
后来有一位进京赶考的年轻书生经过庙堂,看了这些书画,大为赞赏,站在诗画前徘徊不去,再三品味。他问老道姑这些书画的作者是谁,能否有缘相见。老道婆指了指在里屋打坐的道姑。那书生望见道姑那美丽端庄的容貌,宛若仙人,不由得如醉如痴,心中爱之怜之,放之不下,竟然一下子病倒在道观的廊下。
老道婆见了这种情景,非常着急,便去与道姑商量解救的办法。道姑早就发现这个书生在欣赏她的诗画时的模样,便说:“我开个药方,你送给他看看,保证能够药到病除。”道婆把道姑写的素笺送给书生,书生打开一看,上面写的是:
夜雨浸芳径,晨风引朝曦;
有心赴春闱,莫负梦得诗。
书生看罢,握着素笺,躺在廊下神思起来。他反复琢磨这诗的最后一句。梦得是唐朝大诗人刘禹锡的字,他喜欢作“竹枝词”。他有一首有名的《竹枝词》,后两句是:“东边太阳西边雨,道是无晴(情)却有晴(情)。”这样,关于道姑这首诗的前两句的意思也就能明白了:第一句写雨——无情,第二句写晨曦——有情,也正是扣“道是无情却有情”这句诗。书生一想到此处,昏蒙的眼睛一下子亮了起来,心里仿佛注入了一道清泉,浑身轻松,头脑清楚,全身的病一下子全消除了。他站起身来,在斋堂外向着仍在打坐的道姑深深施了一礼,说道:“多谢道姑救命之恩,小生此生绝不敢忘。”说完之后他揣上道姑的素笺,赴京赶考去了。
于谦诗谜考书童
明朝政治家、诗人于谦(1398-1457),字廷益,号节庵,明代名臣,民族英雄。官至少保,世称于少保。祖籍考城(今民权县),故里在今民权县程庄乡于庄村。于谦的曾祖于九思在元朝时离家到杭州做官.遂把家迁至钱塘太平里,故史载于谦为浙江钱塘人。于谦与岳飞、张煌言并称“西湖三杰”。
于谦家中有个书童,年纪不大,聪明伶俐又勤奋好学。于谦很喜欢他,也想培养他,所以经常给他指定书目叫他读。一天,于谦得闲暇,想考考书童,便挥笔写了一首诗: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他写好后,命书童按诗中所写去把东西买回来。书童拿着单子,边走边想,边想边走,走着走着又回来了,原来他走了一圈,想了一路也没能想出谜底。于谦没有责备他,而是鼓励他,让他再好好想想,明天去买也不迟。
书童回到房中整整想了一夜,第二天起了个大早,到街上买回一块磨刀石、一斤铁钉、一斤麦子和十斤豆子。于谦看了,笑着说:“不对,不对!说说你为什么买这几样东西。”书童说:“磨刀石正是‘千锤万凿出深山’,铁钉不是‘烈火焚烧若等闲’吗?麦子磨成面粉,不是‘粉身碎骨浑不怕’吗?豆子做成了豆腐,不是‘要留清白在人间’吗?怎么不对?”于谦说:“看来你是动脑子了,你说的也有点道理,但是我是叫你买一样东西。你再想想看,什么时候想好了,什么时候去买。”
书童又冥思苦想了一天,终于想了出来,他高高兴兴地上街买了回来,交给于谦。于谦一看,十分高兴地说:“对,对!只有好好动脑才能有进步,你今后还要勤奋读书,这样才能有所长进,成就大事。”这首诗就是于谦的名诗《石灰吟》,也是于谦一生光辉历程的真实写照。
(谜底大揭密:石灰)
苏平诗谜夸豆腐
苏平是明朝景泰十大才子之一。有一年,他经过长途跋涉来到了久负盛名的剑门关。剑门关是个地势险要的戍守要塞,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称。